農學報導
同理心使你交到好朋友
刊登日:105/09/29
458
近來親子教養愈來愈重視孩子的人際關係,許多研究實證顯示,即使智育發展再高也需要人際關係的配合才能有成功又愉快的未來,而「同理心」扮演人際溝通關鍵的角色。所謂同理心,就是能夠感受到他人的情緒、需求或感受,然後以適當表達或行為回應他的情緒。
同理心怎麼培養
1.了解自己/他人的情緒
情緒是溫度、有畫面、有層次的,對於學齡前的孩子需要「情緒教練」告訴他,他當下的反應叫什麼情緒,是為何因素讓他生氣難過了,而情緒教練也可告訴他如何因應,這就是最基本的情緒管控─ 要先了解自己的情緒。隨著年齡增長,語言理解能力更佳,情緒就能分化得再更細緻些,但仍需要大人在旁引導及練習,將這情緒引導到正向有建設性的互助行為。當對自己的情緒有一定程度的理解,才能試圖去辨認他人的情緒。
2.思考對方的價值觀
一種情緒的表達一定是在這個人的價值觀下權衡表現出來的,所以同理心重要的是回到對方的思考脈絡中,去了解他為何出現這樣的情緒。說起來似乎很困難,在人際的快速互動中,你也許只能依少許的線索判斷這情緒之於這個人的意義,因此,有個更快速的方式是─ 想想如果你是他,遇到了這情況你會有什麼情緒或反應,就有利於推測出他為何出現這樣的情緒。
例如,你在地上撿到小明的尺,在撿的過程中剛好小明回到座位看到你拿著他的尺,小明直接就說:你在幹嘛。你一定會想我是好心幫你撿尺,幹嘛這麼凶,覺得好心被狗咬,因此也想兇回去。不過,如果你能回到小明的狀況中─ 剛回到座位就看到有一個人在動他的尺,他會作何感想,所以口氣會急了點、心中充滿了疑問。你可以猜他一定誤會了,你可以選擇好聲好氣的把這過程解釋一次。因為能試著想到對方的立場,這樣就能化解一場誤會,也可以建立起更好的友誼了。
3.以仁慈和了解回應對方
當我們有滿腔的情緒感受卻缺乏行為表現,最多就是臉上寫著:我了解!然而,這樣卻不足以建立起同理心及人際關係,所以情緒教練必須要引導孩子將其理解或感受到的情緒回應給對方,與對方核對這樣的了解是否正確,而不是一廂情願;學習以正向的肯定方式回應對方,告訴他:我懂你的情緒,也同意在這情況有此情緒是合理的,那我可以提供什麼協助或支持,試著將情緒完整的表達及陳述。
情緒會傳染
情緒像病毒一樣,當你身邊的人都很恐懼、很憤怒或很暴力,你通常也會感染相同感覺;反言之,快樂也是,當你保持愉快、幸福或是幽默時,被你吸引而來的人,他們的特質通常也具有相同情緒。過去也有研究發現當看診的醫師與病人間心跳或皮膚同步的話,病人恢復得比較快又好,這些醫師也較少被告。所以我們不僅在生理上、心理上能傳達出我們的情緒感受,他人也能同時感受到,這也許就是許多人會說的直覺,我直覺跟某人很合的那種感受。
情緒教練的訓練
身為情緒教練,父母要記得身教重於言教,說再多的理解僅限於理智的教條,情緒是依靠感受及相互溝通而來的。
1.了解自己的情緒,調節自己的情緒
當我們被孩子的一些行為氣到七竅生煙時,請先停下來看看這情緒是自己的還是真的孩子行為不當,是否能回應孩子行為背後的需求,能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如何讓孩子或自己可以產生互利的行為。
2.父母間的情緒互動示範
身為情緒教練的主要兩大台柱,必定是孩子注視的焦點,不僅是台前演得和樂融融,實際的小小互動其實也被孩看在眼裡、感受在心裡,所以只要自然的呈現將對方放在心裡,其實就是最佳同理心的展現,同理心就是由只有「我」的世界擴展到「有他人」進入的世界。情緒是感受性,真誠的互動就可以帶動孩子內心的同理心發展,其實很簡單,而真誠的互動不是只有正向情緒,有時真誠的表現出生氣、不滿,之後又能修復其實更是良好的情緒示範。
文/周舒翎 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臨床心理師 圖 廖桂寧 (豐年社)
同理心怎麼培養
1.了解自己/他人的情緒
情緒是溫度、有畫面、有層次的,對於學齡前的孩子需要「情緒教練」告訴他,他當下的反應叫什麼情緒,是為何因素讓他生氣難過了,而情緒教練也可告訴他如何因應,這就是最基本的情緒管控─ 要先了解自己的情緒。隨著年齡增長,語言理解能力更佳,情緒就能分化得再更細緻些,但仍需要大人在旁引導及練習,將這情緒引導到正向有建設性的互助行為。當對自己的情緒有一定程度的理解,才能試圖去辨認他人的情緒。
2.思考對方的價值觀
一種情緒的表達一定是在這個人的價值觀下權衡表現出來的,所以同理心重要的是回到對方的思考脈絡中,去了解他為何出現這樣的情緒。說起來似乎很困難,在人際的快速互動中,你也許只能依少許的線索判斷這情緒之於這個人的意義,因此,有個更快速的方式是─ 想想如果你是他,遇到了這情況你會有什麼情緒或反應,就有利於推測出他為何出現這樣的情緒。
例如,你在地上撿到小明的尺,在撿的過程中剛好小明回到座位看到你拿著他的尺,小明直接就說:你在幹嘛。你一定會想我是好心幫你撿尺,幹嘛這麼凶,覺得好心被狗咬,因此也想兇回去。不過,如果你能回到小明的狀況中─ 剛回到座位就看到有一個人在動他的尺,他會作何感想,所以口氣會急了點、心中充滿了疑問。你可以猜他一定誤會了,你可以選擇好聲好氣的把這過程解釋一次。因為能試著想到對方的立場,這樣就能化解一場誤會,也可以建立起更好的友誼了。
3.以仁慈和了解回應對方
當我們有滿腔的情緒感受卻缺乏行為表現,最多就是臉上寫著:我了解!然而,這樣卻不足以建立起同理心及人際關係,所以情緒教練必須要引導孩子將其理解或感受到的情緒回應給對方,與對方核對這樣的了解是否正確,而不是一廂情願;學習以正向的肯定方式回應對方,告訴他:我懂你的情緒,也同意在這情況有此情緒是合理的,那我可以提供什麼協助或支持,試著將情緒完整的表達及陳述。
情緒會傳染
情緒像病毒一樣,當你身邊的人都很恐懼、很憤怒或很暴力,你通常也會感染相同感覺;反言之,快樂也是,當你保持愉快、幸福或是幽默時,被你吸引而來的人,他們的特質通常也具有相同情緒。過去也有研究發現當看診的醫師與病人間心跳或皮膚同步的話,病人恢復得比較快又好,這些醫師也較少被告。所以我們不僅在生理上、心理上能傳達出我們的情緒感受,他人也能同時感受到,這也許就是許多人會說的直覺,我直覺跟某人很合的那種感受。
情緒教練的訓練
身為情緒教練,父母要記得身教重於言教,說再多的理解僅限於理智的教條,情緒是依靠感受及相互溝通而來的。
1.了解自己的情緒,調節自己的情緒
當我們被孩子的一些行為氣到七竅生煙時,請先停下來看看這情緒是自己的還是真的孩子行為不當,是否能回應孩子行為背後的需求,能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如何讓孩子或自己可以產生互利的行為。
2.父母間的情緒互動示範
身為情緒教練的主要兩大台柱,必定是孩子注視的焦點,不僅是台前演得和樂融融,實際的小小互動其實也被孩看在眼裡、感受在心裡,所以只要自然的呈現將對方放在心裡,其實就是最佳同理心的展現,同理心就是由只有「我」的世界擴展到「有他人」進入的世界。情緒是感受性,真誠的互動就可以帶動孩子內心的同理心發展,其實很簡單,而真誠的互動不是只有正向情緒,有時真誠的表現出生氣、不滿,之後又能修復其實更是良好的情緒示範。
文/周舒翎 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臨床心理師 圖 廖桂寧 (豐年社)
上一篇
接近天然風味的高壓加工果汁
下一篇
無形的殺手「代謝症候群」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54%
我喜歡:33%
很實用:8%
夠新奇:0%
普普啦:4%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1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森元(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10/18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