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與自然共存的有機茶園
刊登日:105/11/25
1,768
「有機」農法,相對於慣行農法,對自然環境的衝擊比較小,但問題是有機農法耕作出來的作物,常常有「賣相不佳」的問題。讓初接觸的消費者總覺得:我為什麼要花比較多錢去買長相不佳的作物呢?
漫談有機,從茶開始
不過,先接觸有機或生態茶的話,比較有機會跨過「外貌協會」的門檻。因為茶葉有烘製過程,即使歹年冬被蟲咬的亂七八糟,泡開前也看不出來,就不會有「以貌取茶」的狀況,可直接了解有機美味與感受身體的零負擔。茶葉的成果是以茶湯來表現,一杯乾淨的好茶,湯色純淨透亮、口感豐厚溫淳,當然也破除了「喝茶會礙胃」的刻板印象。就不會在乎那葉片的原貌了。
尤其臺灣喝茶人口比例甚高,經濟價值促使部份茶農為提高產量,使用過多藥劑,疏忽了化學肥料的使用效率常低於20%,剩下的養分,若沒辦法分解,結果就是殘留在土地成為餘毒或是排出之後污染水源,最後依舊傷害大自然或是回到人體。加以茶是生長在冷涼地區的植物,尤其高山茶深受消費者喜愛,但若為了種茶,而使水土保持的守護者「森林」被開闢成茶園,反而污染了高山、過度壓榨地力,造成長久性傷害。
判別慣行茶園與有機茶園
下次,當上山探訪茶園時,除了飲茶,也可以理解茶園是否健康。茶園的生態是否平衡,有
幾個簡單的指標:
1. 土壤植被:慣行農法長期施用化肥的土壤,排水性差,土質逐漸劣化呈黏土狀,僅有少數生命力強韌的青苔可以生長附著;有機茶園使用有機肥,土壤鬆軟地表常保留低矮具水土保持功用的雜草。
2. 昆蟲生態:因使用藥劑除蟲,慣行茶園中的昆蟲生態難以完整;而一塊管理良好的有機茶園,可以利用食物鏈,防制部分的蟲害(EX:蜘蛛)。
3. 整體景觀:如同長期服藥的病人,依靠化學肥料種植的茶樹,通常較為虛弱無力,甚至在採摘之後,呈現一片枯寂景象;生態平衡的茶園,茶樹無法過度依賴照料,體質較為強健,整體景觀綠意盎然。
苦盡可以甘來
「有機栽培」被提出來當作是一個解決生態問題的方案,減少化肥施用量改以有機肥取代,以生物防治法與人工除草、種植綠肥植物等方法,減少一切可能危害周遭環境的作業,這樣的操作模式,必須持續3 年以上,才能被稱為「有機」。如同一杯先苦後甘的好茶,經過轉型期,不只是茶,包含其他各類農產品,一片生態完整、環境穩定的農場,正常收成的情況下,都可以提供出不輸給慣行農法的產量,美味程度更有過之而無不及,在產業的競爭中,區別出所謂的「市場價值」,對於農友與土地,不啻是一個雙贏的局面。每一塊農地或茶園,與它周圍的環境都是息息相關的,有人說,臺灣地小人稠,不可能推動有機觀念,如果都是如此消極的態度,那人們的健康、這塊土地的保護,又能靠誰呢?
有機、慣行比一比
茶不只要好喝而已,還要取之有道。好茶從好土出,卻不能過度貪婪地為了求好茶而竭盡土力。但要怎麼分辨茶園土質的好壞呢?讓鄉間小路用圖來告訴你吧!
茶葉
一般市售的慣行茶葉,在後製過程中,做成消費者印象中的球狀烏龍。而通過MOA檢測的有機烏龍茶,經過揉捻烘焙成球狀,不會讓人受其外貌影響 。
茶樹
慣行農法的茶樹,較為矮小,有機械採收後平整切口,且少見昆蟲停駐。有機茶園中的茶樹,蜘蛛網隨處可見,可以利用食物鏈,減少蟲害。
土壤
大量使用化肥多年的慣行土地,排水與含水性均不佳,僅能生長死苔類。有機茶園使用有機肥中和土壤、促進土壤生物活動,改善土質,土相極佳。
景觀
過度依賴化學肥料,臺灣人引以為傲的高山茶,在採收後呈現枯寂景象。有機茶園則以低矮柔軟,不影響茶樹生長的綠肥植物來保護土質,減少有害雜草生長,仍然一片綠意。
(以下各組圖,慣行農法均於圖左,有機農法均為圖右 )
文 羅懷慷
圖 陳馨遠
圖片提供 蔡奕哲、茶山保育協會
漫談有機,從茶開始
不過,先接觸有機或生態茶的話,比較有機會跨過「外貌協會」的門檻。因為茶葉有烘製過程,即使歹年冬被蟲咬的亂七八糟,泡開前也看不出來,就不會有「以貌取茶」的狀況,可直接了解有機美味與感受身體的零負擔。茶葉的成果是以茶湯來表現,一杯乾淨的好茶,湯色純淨透亮、口感豐厚溫淳,當然也破除了「喝茶會礙胃」的刻板印象。就不會在乎那葉片的原貌了。
尤其臺灣喝茶人口比例甚高,經濟價值促使部份茶農為提高產量,使用過多藥劑,疏忽了化學肥料的使用效率常低於20%,剩下的養分,若沒辦法分解,結果就是殘留在土地成為餘毒或是排出之後污染水源,最後依舊傷害大自然或是回到人體。加以茶是生長在冷涼地區的植物,尤其高山茶深受消費者喜愛,但若為了種茶,而使水土保持的守護者「森林」被開闢成茶園,反而污染了高山、過度壓榨地力,造成長久性傷害。
判別慣行茶園與有機茶園
下次,當上山探訪茶園時,除了飲茶,也可以理解茶園是否健康。茶園的生態是否平衡,有
幾個簡單的指標:
1. 土壤植被:慣行農法長期施用化肥的土壤,排水性差,土質逐漸劣化呈黏土狀,僅有少數生命力強韌的青苔可以生長附著;有機茶園使用有機肥,土壤鬆軟地表常保留低矮具水土保持功用的雜草。
2. 昆蟲生態:因使用藥劑除蟲,慣行茶園中的昆蟲生態難以完整;而一塊管理良好的有機茶園,可以利用食物鏈,防制部分的蟲害(EX:蜘蛛)。
3. 整體景觀:如同長期服藥的病人,依靠化學肥料種植的茶樹,通常較為虛弱無力,甚至在採摘之後,呈現一片枯寂景象;生態平衡的茶園,茶樹無法過度依賴照料,體質較為強健,整體景觀綠意盎然。
苦盡可以甘來
「有機栽培」被提出來當作是一個解決生態問題的方案,減少化肥施用量改以有機肥取代,以生物防治法與人工除草、種植綠肥植物等方法,減少一切可能危害周遭環境的作業,這樣的操作模式,必須持續3 年以上,才能被稱為「有機」。如同一杯先苦後甘的好茶,經過轉型期,不只是茶,包含其他各類農產品,一片生態完整、環境穩定的農場,正常收成的情況下,都可以提供出不輸給慣行農法的產量,美味程度更有過之而無不及,在產業的競爭中,區別出所謂的「市場價值」,對於農友與土地,不啻是一個雙贏的局面。每一塊農地或茶園,與它周圍的環境都是息息相關的,有人說,臺灣地小人稠,不可能推動有機觀念,如果都是如此消極的態度,那人們的健康、這塊土地的保護,又能靠誰呢?
有機、慣行比一比
茶不只要好喝而已,還要取之有道。好茶從好土出,卻不能過度貪婪地為了求好茶而竭盡土力。但要怎麼分辨茶園土質的好壞呢?讓鄉間小路用圖來告訴你吧!
茶葉
一般市售的慣行茶葉,在後製過程中,做成消費者印象中的球狀烏龍。而通過MOA檢測的有機烏龍茶,經過揉捻烘焙成球狀,不會讓人受其外貌影響 。
茶樹
慣行農法的茶樹,較為矮小,有機械採收後平整切口,且少見昆蟲停駐。有機茶園中的茶樹,蜘蛛網隨處可見,可以利用食物鏈,減少蟲害。
土壤
大量使用化肥多年的慣行土地,排水與含水性均不佳,僅能生長死苔類。有機茶園使用有機肥中和土壤、促進土壤生物活動,改善土質,土相極佳。
景觀
過度依賴化學肥料,臺灣人引以為傲的高山茶,在採收後呈現枯寂景象。有機茶園則以低矮柔軟,不影響茶樹生長的綠肥植物來保護土質,減少有害雜草生長,仍然一片綠意。
(以下各組圖,慣行農法均於圖左,有機農法均為圖右 )
文 羅懷慷
圖 陳馨遠
圖片提供 蔡奕哲、茶山保育協會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88%
我喜歡:0%
很實用:0%
夠新奇:0%
普普啦:13%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0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