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葉子黃黃的龍鬚菜更好吃
刊登日:105/12/02
11,702
從中西醫角度來看,這個雙生作物有哪些營養價值?佛手瓜的挑選其實和外表沒關係,而是和重量有關。
4月為裡作與一期作蔬菜採收交替期,瓜果類蔬菜產量將逐漸增加,至於葉菜類蔬菜之產量則明顯減少。當季新鮮的蔬菜有生薑、青花菜、牛蒡、毛豆、小麥、蘆筍、番茄等等,以及不再那麼常見的佛手瓜,愈來愈常見的龍鬚菜;關於健康又營養的佛手瓜與龍鬚菜,還有更多的奧妙之處呢!
Q1 先有龍還是先有佛?關於龍鬚菜與佛手瓜的生態為何?
A1:職人/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作物改良課・全中和
發芽→開花→結果。佛手瓜果實中長出的芽就是龍鬚菜。不冷不開花,所以這也是為何夏天開始,佛手瓜產量變少的原因。喜溫暖而雨水分佈平均的氣候,日照過長會抑制生長。早期在鄉下地區,尤其在原住民部落常見族人在自家庭院種植佛手瓜,一般是任其自由攀爬在圍籬或樹上,以採收果實加在山產裡煮湯食用,至今仍處處可見。在其他國家多食用佛手瓜,不過臺灣市場較青睞龍鬚菜。以花蓮縣吉安鄉為例,當地超過廿年經濟生產的「龍鬚菜」以畦作栽培,施肥及採收作業密集,約3 ∼ 5 日採收1 次,很少讓其自然結果;摘除果實是為阻止其生殖生長才能讓嫩芽(龍鬚菜)正常生長,農民也不太留果實;僅在冬、春季低溫期讓其自然開花結果,此時期生長之果實較夏、秋季節高溫期生長之果實為正常且大量,主要作用是留種用,只有在颱風過境蔬菜較缺乏,批發價格較高的時間,才有部分進入市場拍賣。龍鬚菜在北部批發市場蔬菜名稱屬葉菜類之「隼人瓜 瓜苗」。
Q2 龍鬚菜與佛手瓜採買何時最對時?如何挑選?
A2:職人/吉安鄉龍鬚菜產銷班第22 班班長・陳貴忠
龍鬚菜整年皆有產出,每年的4、5 月是產量最多的時候,因為在26℃∼ 27℃左右,是龍鬚菜生長最茂盛之時,3 天即可達到採收的狀態,非盛產期約10 ∼ 15 天採收;採收時,每天會採收兩回,下午所採的菜,顏色會比較鮮綠;而若是早上所採,由於光合作用時間短些,嫩葉的顏色會有些黃黃的,雖然如此,但嚐起來的口感卻是比較嫩也比較好吃的。餐廳由於顧及賣相,通常都會喜歡顏色較為鮮綠的,但我個人建議最好挑選早上採收的,口感會較為軟嫩。西部在夏天時因為天氣炎熱,龍鬚菜在產量上減少許多;但東部則沒那麼熱,因此西部在夏季時常常到東部來調貨。佛手瓜的產期,西部由於搭棚的關係,全年皆有產;而東部一年中只有4 、10 份有產出。挑選好吃的佛手瓜,以重量約4、5 兩左右的最好,因為這個大小的瓜嚐起來較嫩,至於外觀好不好則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
Q3龍鬚菜與佛手瓜的營養價值?
A3:職人/李思儀中醫診所院長・李思儀
佛手瓜原產於墨西哥,是中南美洲印地安人及瑪雅人重要的糧食作物。Chayote 一詞是由墨西哥居民「納瓦特爾族」之土語“Chayotli” 轉譯而成,原始的含意為「既是糧食,也是菜蔬,又是水果」;因此,Chayote 另一英文名稱為“vegertable pear”(蔬菜梨)。在臺灣,民眾常食用龍鬚菜,龍鬚菜擁有豐富的營養成分,100 公克龍鬚菜的熱量只有17 大卡,卻有1.9 公克的膳食纖維幫助腸胃蠕動,預防便秘與減重上大有助益,降低膽固醇也有幫助;雖然低卡,卻含有豐富的鐵質、磷、鋅等微量元素。龍鬚菜和佛手瓜性味甘涼、無毒,同時具有清熱、利小便的功效,但也因其屬性較寒涼,胃寒痛或容易腹瀉者不宜多吃,在料理上也可以加些薑絲,中和其寒性。但也因其屬性偏涼,在農村不少人會在佛手瓜盛產時將其刨絲曬乾,若口破、牙齦腫脹、或咽痛時,會將其煮來當茶飲用。另外佛手瓜還有一個特別的功效,和西瓜很類似,便是可利水消腫,具有清暑、消腫與降血壓的功效。
Q4 「佛手茶」是佛手瓜入茶嗎?伯爵茶裡一定要加的「佛手柑」又是什麼?
A4:職人/詩人藝術家、茶藝家・吳德亮
佛手茶是大葉種的一個茶樹品種,因葉片碩大有如佛手而名,獨特的茶香則稱為「佛手韻」。佛手茶與佛手柑則有極為密切的血緣關係:傳說早在清朝康熙年間,高僧大道和尚駐留福建安溪騎虎岩寺時,將大葉烏龍茶樹嫁接在佛手果樹枝上,於康熙29 年(西元1700 年)育成佛手茶,當時主要做為消積去鬱的「禪藥」,今天且名列福建烏龍茶中風味最為獨特的茶品。
佛手茶於日據時期傳入臺灣,先後在新北坪林與石碇、南投竹山、嘉義阿里山、臺東鹿野等地都有栽種,品種依春芽顏色區分,可大別為「紅芽佛手」與「綠芽佛手」兩種,臺灣則以閩南語稱為「紅葉」與「青葉」,二者以紅芽佳。
佛手柑是芸香科柑桔屬中一種清香名貴的水果,果實形如千指佛手,有佛手、花柑、香柚、五指香櫞、五指柑等多種別名。原產於中國廣東、福建及浙江等地,臺灣則明末清初時引進栽種,大多作為藥用或觀賞;據說有理氣、化痰、和胃止痛、治肝氣鬱結等功效;且由於特殊散發的香味而被多數人稱為「香櫞」。其果皮會被製成「佛手粒」的零食,類似陳皮的概念。
而英國四大名茶之一的伯爵茶,就是以紅茶加入佛手柑油或顆粒的一種調味茶。據說清朝時有位伯爵(EARL)外交官GREY,任期屆滿返回英國,帶回了一罐茶葉與佛手柑油,並在一次倫敦的宴會中不慎將佛手柑油滴到茶葉裡,特殊的風味反而受到賓客一致讚賞,這就是伯爵茶(EARLGREY)的由來。
Q5 同名同姓龍鬚菜,綠色紅色大不同?
A5:職人/藻類專家・蘇惠美
傳統甜點紅豆羊羹、臺灣小吃涼拌菜燕、清涼爽口低熱量各式果凍,這些美味的食物都添加了洋菜(agar)。洋菜主要成份為多醣聚合物,主要從海洋紅藻的石花菜目(Gelidiales)與龍鬚菜目(Gracilariales)抽取;臺灣名「海菜凍」、中國稱「瓊脂」、日本叫「寒天」。海藻龍鬚菜為紅藻,俗稱龍鬚菜、海菜。《本草綱目》記載的龍鬚菜指的是紅藻,味性寒,有化痰、清熱利水的功效。作成海菜凍外,也可直接炒食或殺青做涼拌,小琉球居民自海邊採集海菜(傘房龍鬚菜)、海龍(麒麟龍鬚菜)、珊瑚枝(弓龍鬚菜),作成海菜凍或殺青販售,補貼家用。臺灣早期在海邊養殖數種龍鬚菜,因颱風多,易流失;1966 年開始進行塭池養殖「菊花心種龍鬚菜」,常與適量虱目魚或與草蝦、螃蟹混養,臺南安平為主要養殖區,為全世界最早養殖成功的案例。「繩龍鬚菜」在塭內養殖不易,曾盛產於興達港,近年在大鵬灣繁生,採集後網購評價優於養殖種。
龍鬚菜作為原料帶動1970 ∼ 80 年代的洋菜加工產業,作為飼料帶動九孔立體養殖及產業發展。養殖最盛期為1996 ∼ 1998 年,養殖魚塭達2000 公頃;1993 年設立口湖龍鬚菜養殖專業區。2002年後,因受九孔逐年減產影響,2010 年僅剩100 餘公頃,主要養殖區為宜蘭及雲林縣口湖,產量僅4888 公噸,仍佔臺灣養殖與野生海藻總產量95% 以上。為避免消費者混淆,雲林縣將水產龍鬚菜冷藏殺青食品取名「巧味芽」,並為推廣海龍鬚菜的多種用途,發起各種體驗活動,像是跟著村民一起乘坐膠筏,在魚塭裡捕撈海龍鬚菜,此外還有提供「龍鬚菜餐」。下湖口龍鬚菜巧味芽合作社──聯絡電話:(05)790-7657 08:00~17:00 歡迎預約體驗活動。
撰文:全中和、陳貴忠、李思儀、吳德亮、蘇惠美
插畫:詹筱帆
4月為裡作與一期作蔬菜採收交替期,瓜果類蔬菜產量將逐漸增加,至於葉菜類蔬菜之產量則明顯減少。當季新鮮的蔬菜有生薑、青花菜、牛蒡、毛豆、小麥、蘆筍、番茄等等,以及不再那麼常見的佛手瓜,愈來愈常見的龍鬚菜;關於健康又營養的佛手瓜與龍鬚菜,還有更多的奧妙之處呢!
Q1 先有龍還是先有佛?關於龍鬚菜與佛手瓜的生態為何?
A1:職人/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作物改良課・全中和
發芽→開花→結果。佛手瓜果實中長出的芽就是龍鬚菜。不冷不開花,所以這也是為何夏天開始,佛手瓜產量變少的原因。喜溫暖而雨水分佈平均的氣候,日照過長會抑制生長。早期在鄉下地區,尤其在原住民部落常見族人在自家庭院種植佛手瓜,一般是任其自由攀爬在圍籬或樹上,以採收果實加在山產裡煮湯食用,至今仍處處可見。在其他國家多食用佛手瓜,不過臺灣市場較青睞龍鬚菜。以花蓮縣吉安鄉為例,當地超過廿年經濟生產的「龍鬚菜」以畦作栽培,施肥及採收作業密集,約3 ∼ 5 日採收1 次,很少讓其自然結果;摘除果實是為阻止其生殖生長才能讓嫩芽(龍鬚菜)正常生長,農民也不太留果實;僅在冬、春季低溫期讓其自然開花結果,此時期生長之果實較夏、秋季節高溫期生長之果實為正常且大量,主要作用是留種用,只有在颱風過境蔬菜較缺乏,批發價格較高的時間,才有部分進入市場拍賣。龍鬚菜在北部批發市場蔬菜名稱屬葉菜類之「隼人瓜 瓜苗」。
Q2 龍鬚菜與佛手瓜採買何時最對時?如何挑選?
A2:職人/吉安鄉龍鬚菜產銷班第22 班班長・陳貴忠
龍鬚菜整年皆有產出,每年的4、5 月是產量最多的時候,因為在26℃∼ 27℃左右,是龍鬚菜生長最茂盛之時,3 天即可達到採收的狀態,非盛產期約10 ∼ 15 天採收;採收時,每天會採收兩回,下午所採的菜,顏色會比較鮮綠;而若是早上所採,由於光合作用時間短些,嫩葉的顏色會有些黃黃的,雖然如此,但嚐起來的口感卻是比較嫩也比較好吃的。餐廳由於顧及賣相,通常都會喜歡顏色較為鮮綠的,但我個人建議最好挑選早上採收的,口感會較為軟嫩。西部在夏天時因為天氣炎熱,龍鬚菜在產量上減少許多;但東部則沒那麼熱,因此西部在夏季時常常到東部來調貨。佛手瓜的產期,西部由於搭棚的關係,全年皆有產;而東部一年中只有4 、10 份有產出。挑選好吃的佛手瓜,以重量約4、5 兩左右的最好,因為這個大小的瓜嚐起來較嫩,至於外觀好不好則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
Q3龍鬚菜與佛手瓜的營養價值?
A3:職人/李思儀中醫診所院長・李思儀
佛手瓜原產於墨西哥,是中南美洲印地安人及瑪雅人重要的糧食作物。Chayote 一詞是由墨西哥居民「納瓦特爾族」之土語“Chayotli” 轉譯而成,原始的含意為「既是糧食,也是菜蔬,又是水果」;因此,Chayote 另一英文名稱為“vegertable pear”(蔬菜梨)。在臺灣,民眾常食用龍鬚菜,龍鬚菜擁有豐富的營養成分,100 公克龍鬚菜的熱量只有17 大卡,卻有1.9 公克的膳食纖維幫助腸胃蠕動,預防便秘與減重上大有助益,降低膽固醇也有幫助;雖然低卡,卻含有豐富的鐵質、磷、鋅等微量元素。龍鬚菜和佛手瓜性味甘涼、無毒,同時具有清熱、利小便的功效,但也因其屬性較寒涼,胃寒痛或容易腹瀉者不宜多吃,在料理上也可以加些薑絲,中和其寒性。但也因其屬性偏涼,在農村不少人會在佛手瓜盛產時將其刨絲曬乾,若口破、牙齦腫脹、或咽痛時,會將其煮來當茶飲用。另外佛手瓜還有一個特別的功效,和西瓜很類似,便是可利水消腫,具有清暑、消腫與降血壓的功效。
Q4 「佛手茶」是佛手瓜入茶嗎?伯爵茶裡一定要加的「佛手柑」又是什麼?
A4:職人/詩人藝術家、茶藝家・吳德亮
佛手茶是大葉種的一個茶樹品種,因葉片碩大有如佛手而名,獨特的茶香則稱為「佛手韻」。佛手茶與佛手柑則有極為密切的血緣關係:傳說早在清朝康熙年間,高僧大道和尚駐留福建安溪騎虎岩寺時,將大葉烏龍茶樹嫁接在佛手果樹枝上,於康熙29 年(西元1700 年)育成佛手茶,當時主要做為消積去鬱的「禪藥」,今天且名列福建烏龍茶中風味最為獨特的茶品。
佛手茶於日據時期傳入臺灣,先後在新北坪林與石碇、南投竹山、嘉義阿里山、臺東鹿野等地都有栽種,品種依春芽顏色區分,可大別為「紅芽佛手」與「綠芽佛手」兩種,臺灣則以閩南語稱為「紅葉」與「青葉」,二者以紅芽佳。
佛手柑是芸香科柑桔屬中一種清香名貴的水果,果實形如千指佛手,有佛手、花柑、香柚、五指香櫞、五指柑等多種別名。原產於中國廣東、福建及浙江等地,臺灣則明末清初時引進栽種,大多作為藥用或觀賞;據說有理氣、化痰、和胃止痛、治肝氣鬱結等功效;且由於特殊散發的香味而被多數人稱為「香櫞」。其果皮會被製成「佛手粒」的零食,類似陳皮的概念。
而英國四大名茶之一的伯爵茶,就是以紅茶加入佛手柑油或顆粒的一種調味茶。據說清朝時有位伯爵(EARL)外交官GREY,任期屆滿返回英國,帶回了一罐茶葉與佛手柑油,並在一次倫敦的宴會中不慎將佛手柑油滴到茶葉裡,特殊的風味反而受到賓客一致讚賞,這就是伯爵茶(EARLGREY)的由來。
Q5 同名同姓龍鬚菜,綠色紅色大不同?
A5:職人/藻類專家・蘇惠美
傳統甜點紅豆羊羹、臺灣小吃涼拌菜燕、清涼爽口低熱量各式果凍,這些美味的食物都添加了洋菜(agar)。洋菜主要成份為多醣聚合物,主要從海洋紅藻的石花菜目(Gelidiales)與龍鬚菜目(Gracilariales)抽取;臺灣名「海菜凍」、中國稱「瓊脂」、日本叫「寒天」。海藻龍鬚菜為紅藻,俗稱龍鬚菜、海菜。《本草綱目》記載的龍鬚菜指的是紅藻,味性寒,有化痰、清熱利水的功效。作成海菜凍外,也可直接炒食或殺青做涼拌,小琉球居民自海邊採集海菜(傘房龍鬚菜)、海龍(麒麟龍鬚菜)、珊瑚枝(弓龍鬚菜),作成海菜凍或殺青販售,補貼家用。臺灣早期在海邊養殖數種龍鬚菜,因颱風多,易流失;1966 年開始進行塭池養殖「菊花心種龍鬚菜」,常與適量虱目魚或與草蝦、螃蟹混養,臺南安平為主要養殖區,為全世界最早養殖成功的案例。「繩龍鬚菜」在塭內養殖不易,曾盛產於興達港,近年在大鵬灣繁生,採集後網購評價優於養殖種。
龍鬚菜作為原料帶動1970 ∼ 80 年代的洋菜加工產業,作為飼料帶動九孔立體養殖及產業發展。養殖最盛期為1996 ∼ 1998 年,養殖魚塭達2000 公頃;1993 年設立口湖龍鬚菜養殖專業區。2002年後,因受九孔逐年減產影響,2010 年僅剩100 餘公頃,主要養殖區為宜蘭及雲林縣口湖,產量僅4888 公噸,仍佔臺灣養殖與野生海藻總產量95% 以上。為避免消費者混淆,雲林縣將水產龍鬚菜冷藏殺青食品取名「巧味芽」,並為推廣海龍鬚菜的多種用途,發起各種體驗活動,像是跟著村民一起乘坐膠筏,在魚塭裡捕撈海龍鬚菜,此外還有提供「龍鬚菜餐」。下湖口龍鬚菜巧味芽合作社──聯絡電話:(05)790-7657 08:00~17:00 歡迎預約體驗活動。
撰文:全中和、陳貴忠、李思儀、吳德亮、蘇惠美
插畫:詹筱帆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58%
我喜歡:26%
很實用:11%
夠新奇:0%
普普啦:5%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4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烏龍茶(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12/11/10
這種綜合報導很讚欸!!
鏡瑋(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11/20
GOOD
菁菁(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11/20
GOOD
三三(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12/07
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