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豐收的酒飲小米酒 四馬拉桑之後獵人也迷路
刊登日:105/12/13
6,382
乾杯!喝酒,可以這樣恣意豪情,不沾唇,整杯酒直灌下肚。早期臺灣原住民對待小米酒卻不能造次,因為它是最珍貴的祭祀獻禮,表達對天地祖靈最大的敬畏,也因此傳統習俗,衍生出臺灣原住民優雅而有深層內涵的飲酒文化。農委會資料顯示:「臺灣小米栽培已有久遠的歷史,其來源可能由早期移民自大陸引進。」不過,根據臺灣史前博物館考古資料顯示,從出土的碳化種子中鑑定出小米,並在出土陶片上發現稻殼的印痕,距今約四千七百年,大約是中國的黃帝時期。可見得當時的臺灣史前人類已進入農耕時期。
釀酒敬天地祖靈
小米是早期臺灣原住民的主要糧食,小米酒在當時更彌足珍貴,因此,即使研究證實,原住民天生好酒量,其基因可以強力分解掉飲酒導致身體產生不適感的乙醛,但早期原住民幾乎不易喝到小米酒,小米酒只有在祭祀、農耕歲收、狩獵、築屋、出生、成年、結婚、客人造訪等特殊的時日才能釀製,各族群對於小米自然是慎重看待,莊嚴以對。布農族做任何事都要夢占,種植小米也不例外,從墾地到收成都有不同的祭儀,依序是開墾祭、拋石祭、播種祭、進倉祭、封鋤季之味祭、除草祭、驅鳥祭。小米收穫後,婦女會釀製小米酒,舉辦最盛大的收穫祭,以酒敬天謝地和祖靈,族人聚集一起吟唱「小米豐收歌」,那天籟般的布農合音,總是令在場聆聽者感動得眼眶濕潤。
花蓮縣太巴塱部落阿美族也把小米酒視為聖品。豐年祭前一個月,祭司登上k a k i t a a n ( 祖祀) 的屋頂,向天地祖靈報告小米收成,請求釀酒,天地祖靈答應了,祭司再將此訊息傳達給部落婦女開始釀酒,在豐年祭所有祭儀結束那一天,由晚輩將小米酒敬奉給長輩們,感謝長輩對部落的頁獻;長輩們飲酒前都要先用手指沾酒向外灑三次,敬奉天地祖靈後再飲用。還有一群有資格飲用小米酒的是幫人蓋房子、開墾耕種,或對部落有實際貢獻者。因此,小米酒並不是人人有獎,藉此激勵族人平時要熱心助人,不藏私地為部落眾人付出。
排灣族認為釀酒是女人的天職,釀酒前需淨身,不得做出有違天理之事,否則得先找祭司做淨身儀式,才能開始釀酒。豐年祭前,各戶人家開始釀造小米酒,豐年祭當天,拿出來分享,且族人會評鑑出今年最醇美的小米酒。臺東縣新香蘭部落至今仍保有這項傳統,每年都舉辦小米釀酒競賽。
排灣族和魯凱族喜歡與人分享小米酒,發展出「連杯酒器」,杯上刻有圖騰,使小米酒文化在排灣、魯凱各部落一直最具特色。
酌飲深藏的文化
【諸羅縣志】記載:「搗米成粉,番女嚼米置地,越宿以為麴,調粉以釀⋯。黃叔璥【臺海使差錄】記載:「樁秫米使碎,嚼米為麴,置地上,隔夜發氣,拌和藏甕中。」兩段文字,似乎都闡述小米酒是以人的唾液做為酵母。布農族88歲的胡春蘭阿嬤說,布農族小孩滿周歲,其父母即會用兩人的唾液做為小米酒發酵劑,待小孩周歲當天,父母為小孩舉行嬰兒祭,將小米酒沾在小孩的嘴唇,象徵小孩將傳承父母的勇敢等優點,並得到父母的祝福,平安長大。其他的小米酒則用天然的酵母菌發酵。
時代轉變,除了少數原住民部落仍遵守小米酒的神聖祭儀定位外,小米酒已成為一般經濟商品,以現代化設備大量釀製,並有各具特色的商品名,例如,被電影捧紅的「馬拉桑」、也和電影有關的「賽德克小米酒」,還有把敘述性句子做為商品名的,像是「獵人迷路」、「期待你長大」,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是「小鳥不要來」。「小鳥不要來」是由原住民社區發展中心集體討論的結晶。小米結穗後,希望小鳥不要來吃小米,讓收成好一點,「小鳥不要來」的確是許多人的心聲與期盼,此單位特別挑選象徵豐收名為「綠蟲」的琉璃珠,與手工藝小米穗相結合,代表豐收祈福,備受歡迎。繼此發想後,此單位發展出「小鳥不要來」系列商品,當然也包括小米酒。小米酒醞釀出甜甜的滋味,卻發酵出許多屬於臺灣原住民的優質文化。用心地酌幾口,感受臺灣原住民美好的本質,但要小心,小米酒後勁強,喝多了會馬拉桑(malasang,阿美族語「喝醉酒」之意),連獵人也迷路。
文圖/陳秀卿
釀酒敬天地祖靈
小米是早期臺灣原住民的主要糧食,小米酒在當時更彌足珍貴,因此,即使研究證實,原住民天生好酒量,其基因可以強力分解掉飲酒導致身體產生不適感的乙醛,但早期原住民幾乎不易喝到小米酒,小米酒只有在祭祀、農耕歲收、狩獵、築屋、出生、成年、結婚、客人造訪等特殊的時日才能釀製,各族群對於小米自然是慎重看待,莊嚴以對。布農族做任何事都要夢占,種植小米也不例外,從墾地到收成都有不同的祭儀,依序是開墾祭、拋石祭、播種祭、進倉祭、封鋤季之味祭、除草祭、驅鳥祭。小米收穫後,婦女會釀製小米酒,舉辦最盛大的收穫祭,以酒敬天謝地和祖靈,族人聚集一起吟唱「小米豐收歌」,那天籟般的布農合音,總是令在場聆聽者感動得眼眶濕潤。
花蓮縣太巴塱部落阿美族也把小米酒視為聖品。豐年祭前一個月,祭司登上k a k i t a a n ( 祖祀) 的屋頂,向天地祖靈報告小米收成,請求釀酒,天地祖靈答應了,祭司再將此訊息傳達給部落婦女開始釀酒,在豐年祭所有祭儀結束那一天,由晚輩將小米酒敬奉給長輩們,感謝長輩對部落的頁獻;長輩們飲酒前都要先用手指沾酒向外灑三次,敬奉天地祖靈後再飲用。還有一群有資格飲用小米酒的是幫人蓋房子、開墾耕種,或對部落有實際貢獻者。因此,小米酒並不是人人有獎,藉此激勵族人平時要熱心助人,不藏私地為部落眾人付出。
排灣族認為釀酒是女人的天職,釀酒前需淨身,不得做出有違天理之事,否則得先找祭司做淨身儀式,才能開始釀酒。豐年祭前,各戶人家開始釀造小米酒,豐年祭當天,拿出來分享,且族人會評鑑出今年最醇美的小米酒。臺東縣新香蘭部落至今仍保有這項傳統,每年都舉辦小米釀酒競賽。
排灣族和魯凱族喜歡與人分享小米酒,發展出「連杯酒器」,杯上刻有圖騰,使小米酒文化在排灣、魯凱各部落一直最具特色。
酌飲深藏的文化
【諸羅縣志】記載:「搗米成粉,番女嚼米置地,越宿以為麴,調粉以釀⋯。黃叔璥【臺海使差錄】記載:「樁秫米使碎,嚼米為麴,置地上,隔夜發氣,拌和藏甕中。」兩段文字,似乎都闡述小米酒是以人的唾液做為酵母。布農族88歲的胡春蘭阿嬤說,布農族小孩滿周歲,其父母即會用兩人的唾液做為小米酒發酵劑,待小孩周歲當天,父母為小孩舉行嬰兒祭,將小米酒沾在小孩的嘴唇,象徵小孩將傳承父母的勇敢等優點,並得到父母的祝福,平安長大。其他的小米酒則用天然的酵母菌發酵。
時代轉變,除了少數原住民部落仍遵守小米酒的神聖祭儀定位外,小米酒已成為一般經濟商品,以現代化設備大量釀製,並有各具特色的商品名,例如,被電影捧紅的「馬拉桑」、也和電影有關的「賽德克小米酒」,還有把敘述性句子做為商品名的,像是「獵人迷路」、「期待你長大」,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是「小鳥不要來」。「小鳥不要來」是由原住民社區發展中心集體討論的結晶。小米結穗後,希望小鳥不要來吃小米,讓收成好一點,「小鳥不要來」的確是許多人的心聲與期盼,此單位特別挑選象徵豐收名為「綠蟲」的琉璃珠,與手工藝小米穗相結合,代表豐收祈福,備受歡迎。繼此發想後,此單位發展出「小鳥不要來」系列商品,當然也包括小米酒。小米酒醞釀出甜甜的滋味,卻發酵出許多屬於臺灣原住民的優質文化。用心地酌幾口,感受臺灣原住民美好的本質,但要小心,小米酒後勁強,喝多了會馬拉桑(malasang,阿美族語「喝醉酒」之意),連獵人也迷路。
文圖/陳秀卿
上一篇
豐收的酒飲小米酒五 小米酒飲於市
下一篇
豐收的酒飲小米酒 三回到部落裡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88%
我喜歡:6%
很實用:0%
夠新奇:0%
普普啦:6%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1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Ann(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1/31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