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龍鬚菜蔓枯病整合性防治技術
刊登日:106/02/24
1,985
前 言
龍鬚菜是花蓮縣吉安鄉的重要代表蔬菜作物,其生長勢強,較少發生嚴重病蟲害,一般栽培時較少施藥。然而,近年來田間植株死欉情況增加,係因夏季高溫乾旱造成植物蒸散作用強烈、生長勢變弱,而造成原本感病植株更為衰弱,蔓枯病造成莖蔓枯死進而使全株死亡;再加上午後大雨使病原菌隨水流傳播,更加劇病害蔓延。
龍鬚菜蔓枯病病徵及發生
蔓枯病,顧名思義其主要病徵為造成蔓枯,亦會感染葉片及果實。因病徵好發於莖基部,農友稱之為「敗頭」。被害莖蔓初呈淡黃綠色油浸狀,尤其接近地面之莖基部呈潰瘍腐爛病徵,乾燥後表面稍凹陷,表皮變成灰白色,縱橫龜裂,病斑上散生許多黑色小點,被害嚴重時導致植株枯萎死亡。
蔓枯病生態及傳播途徑
該病於4 月中下旬至5 月上旬開始發生,通常在多雨潮濕、土壤黏重及平均氣溫18~25℃的條件有利於發病;尤其在連作田、種植過密、通風不良、施肥不足、氮肥過多等情況下,病害發生亦較嚴重。蔓枯病發病後可產生大量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再次感染,其孢子可靠氣流、風雨濺散或灌溉水傳播,而孢子發芽後自氣孔、水孔或傷口侵入。病原可殘存於病株殘體及土壤中,成為下一季發病的感染源。
整合性防治技術
龍鬚菜生長勢雖強,但在栽培管理上仍需注意避免本病發生,以免造成死欉嚴重影響產量。由於該病為土傳性病害,故本病之防治方法為整合性防治管理技術,需注意之處理要點分述如下:
1. 慎選健康種瓜:
蔓枯病可藉由種苗傳播,因此選用健康種瓜是減少發病的首要工作。應盡量挑選果皮外較無明顯病斑的健康種瓜進行定植。
2. 作好栽培及肥培管理:
採用高畦栽培,整平畦面利於雨後排水降濕,雨季時及時排除積水。作畦前每公頃施用10 噸以上含三要素之腐熟堆肥及約450 公斤之豆粕混拌於土壤做基肥,另酌施鉀肥可提高生長勢及增加抗性。在肥培管理上應注意三要素之配合,切勿施用過多氮肥,以免加重病害。
3. 適時施藥並注意安全採收期:
龍鬚菜因屬於短期採收之小葉菜類,故需特別注意藥劑之施用時機、用藥部位與安全採收期,可依植保手冊參考使用11.3%保粒黴素( 丁) 水分散性粒劑 2000 倍(免訂農藥殘留容許量)、23% 亞托敏水懸劑2000 倍、50%撲滅寧可濕性粉劑2000 倍,以及21.2% 依滅列乳劑2000 倍等藥劑,應於發病初期即時施藥,注意施於患部如莖基部,用藥時盡量選擇清晨或傍晚等日光不強時噴施,以避免造成藥害,且務必確實遵守安全採收期以避免農藥殘留超量情形。
4. 注意田間衛生:
如田間已有發病嚴重植株,應盡速拔除,勿將罹病植株廢棄於田間,病穴可撒少量石灰消毒。否則病蔓上的許多病原菌可透過灌水、陰雨天或颱風過後的水流大量傳播。燒毀病株亦可有效降低病原菌的感染源,減少病害持續蔓延的機會。
5. 防治蝸牛為害以減少植株傷口:
蝸牛性喜陰涼潮濕,常躲在龍鬚菜欉裡啃食植體,不但直接影響種瓜的發芽與發根,而蝸牛造成的傷口,也可能因此造成種瓜染病,影響後續生長;可適時施用苦茶粕或耐克螺等防治蝸牛,以減少其造成的直接傷害。
6. 採行輪作制度及勿與瓜類作物連作:
一般來說,多年生田區較新植田區較易發病。蔓枯病在臺灣已報導可感染的瓜類作物包括西瓜、冬瓜、甜瓜、越瓜、胡瓜、南瓜、扁蒲、葫蘆及絲瓜等等。本場發現若將龍鬚菜蔓枯病之病原接種於南瓜、西瓜及苦瓜上亦可產生病徵,故建議盡量避免發病田再種植瓜類;若持續連作同一類作物,易使病原菌族群逐漸累積;可採取3-5 年周期與不同作物輪作或進行休耕,尤其可與水田輪作,減少病害發生的效果最佳。
7. 搭建設施或資材使用:
可施用微生物製劑、亞磷酸及碳酸氫鉀等防治資材,建議於雨季來臨前施用亞磷酸500~1000 倍,於發病初期可施用碳酸氫鉀。若於夏季時架設遮光網,有利植株度過高溫乾旱時期及維持生長勢,更有效減少病害發生。
結 語
龍鬚菜生性強健,雖有蔓枯病、露菌病及病毒病等病原為害,但植株大多尚可存活,惟近年來氣候變遷,夏季高溫乾旱影響龍鬚菜田間生長勢,使已感染蔓枯病之植株體弱,此時如未能適時補充水分,並在大雨後注意排水,反而易因此造成植株死亡及病原蔓延。因此,整合上述多種防治方法以減少病原、加強植株生長勢及抗病力,因應龍鬚菜此種多次採收之短期葉菜類的健康管理模式,如有效運用,可減少約20~30% 蔓枯率,有利於後續產量維持。
蔡依真
龍鬚菜是花蓮縣吉安鄉的重要代表蔬菜作物,其生長勢強,較少發生嚴重病蟲害,一般栽培時較少施藥。然而,近年來田間植株死欉情況增加,係因夏季高溫乾旱造成植物蒸散作用強烈、生長勢變弱,而造成原本感病植株更為衰弱,蔓枯病造成莖蔓枯死進而使全株死亡;再加上午後大雨使病原菌隨水流傳播,更加劇病害蔓延。
龍鬚菜蔓枯病病徵及發生
蔓枯病,顧名思義其主要病徵為造成蔓枯,亦會感染葉片及果實。因病徵好發於莖基部,農友稱之為「敗頭」。被害莖蔓初呈淡黃綠色油浸狀,尤其接近地面之莖基部呈潰瘍腐爛病徵,乾燥後表面稍凹陷,表皮變成灰白色,縱橫龜裂,病斑上散生許多黑色小點,被害嚴重時導致植株枯萎死亡。
蔓枯病生態及傳播途徑
該病於4 月中下旬至5 月上旬開始發生,通常在多雨潮濕、土壤黏重及平均氣溫18~25℃的條件有利於發病;尤其在連作田、種植過密、通風不良、施肥不足、氮肥過多等情況下,病害發生亦較嚴重。蔓枯病發病後可產生大量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再次感染,其孢子可靠氣流、風雨濺散或灌溉水傳播,而孢子發芽後自氣孔、水孔或傷口侵入。病原可殘存於病株殘體及土壤中,成為下一季發病的感染源。
整合性防治技術
龍鬚菜生長勢雖強,但在栽培管理上仍需注意避免本病發生,以免造成死欉嚴重影響產量。由於該病為土傳性病害,故本病之防治方法為整合性防治管理技術,需注意之處理要點分述如下:
1. 慎選健康種瓜:
蔓枯病可藉由種苗傳播,因此選用健康種瓜是減少發病的首要工作。應盡量挑選果皮外較無明顯病斑的健康種瓜進行定植。
2. 作好栽培及肥培管理:
採用高畦栽培,整平畦面利於雨後排水降濕,雨季時及時排除積水。作畦前每公頃施用10 噸以上含三要素之腐熟堆肥及約450 公斤之豆粕混拌於土壤做基肥,另酌施鉀肥可提高生長勢及增加抗性。在肥培管理上應注意三要素之配合,切勿施用過多氮肥,以免加重病害。
3. 適時施藥並注意安全採收期:
龍鬚菜因屬於短期採收之小葉菜類,故需特別注意藥劑之施用時機、用藥部位與安全採收期,可依植保手冊參考使用11.3%保粒黴素( 丁) 水分散性粒劑 2000 倍(免訂農藥殘留容許量)、23% 亞托敏水懸劑2000 倍、50%撲滅寧可濕性粉劑2000 倍,以及21.2% 依滅列乳劑2000 倍等藥劑,應於發病初期即時施藥,注意施於患部如莖基部,用藥時盡量選擇清晨或傍晚等日光不強時噴施,以避免造成藥害,且務必確實遵守安全採收期以避免農藥殘留超量情形。
4. 注意田間衛生:
如田間已有發病嚴重植株,應盡速拔除,勿將罹病植株廢棄於田間,病穴可撒少量石灰消毒。否則病蔓上的許多病原菌可透過灌水、陰雨天或颱風過後的水流大量傳播。燒毀病株亦可有效降低病原菌的感染源,減少病害持續蔓延的機會。
5. 防治蝸牛為害以減少植株傷口:
蝸牛性喜陰涼潮濕,常躲在龍鬚菜欉裡啃食植體,不但直接影響種瓜的發芽與發根,而蝸牛造成的傷口,也可能因此造成種瓜染病,影響後續生長;可適時施用苦茶粕或耐克螺等防治蝸牛,以減少其造成的直接傷害。
6. 採行輪作制度及勿與瓜類作物連作:
一般來說,多年生田區較新植田區較易發病。蔓枯病在臺灣已報導可感染的瓜類作物包括西瓜、冬瓜、甜瓜、越瓜、胡瓜、南瓜、扁蒲、葫蘆及絲瓜等等。本場發現若將龍鬚菜蔓枯病之病原接種於南瓜、西瓜及苦瓜上亦可產生病徵,故建議盡量避免發病田再種植瓜類;若持續連作同一類作物,易使病原菌族群逐漸累積;可採取3-5 年周期與不同作物輪作或進行休耕,尤其可與水田輪作,減少病害發生的效果最佳。
7. 搭建設施或資材使用:
可施用微生物製劑、亞磷酸及碳酸氫鉀等防治資材,建議於雨季來臨前施用亞磷酸500~1000 倍,於發病初期可施用碳酸氫鉀。若於夏季時架設遮光網,有利植株度過高溫乾旱時期及維持生長勢,更有效減少病害發生。
結 語
龍鬚菜生性強健,雖有蔓枯病、露菌病及病毒病等病原為害,但植株大多尚可存活,惟近年來氣候變遷,夏季高溫乾旱影響龍鬚菜田間生長勢,使已感染蔓枯病之植株體弱,此時如未能適時補充水分,並在大雨後注意排水,反而易因此造成植株死亡及病原蔓延。因此,整合上述多種防治方法以減少病原、加強植株生長勢及抗病力,因應龍鬚菜此種多次採收之短期葉菜類的健康管理模式,如有效運用,可減少約20~30% 蔓枯率,有利於後續產量維持。
蔡依真
上一篇
綠籬應用於農田之技術
下一篇
新興花卉-白鶴蘭栽培管理與應用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61%
我喜歡:29%
很實用:7%
夠新奇:0%
普普啦:4%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4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菁菁(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7/09
Good
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7/09
GOOD
美(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7/09
THANK
陳*雅(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2/28
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