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花蓮地區硬質玉米栽培技術
刊登日:106/03/28

推動活化休耕農地政策,鼓勵休耕地復耕栽培管理省工且大量進口之硬質玉米,以提升國產硬質玉米自給率,並增加土地利用性。玉米原屬熱帶性作物,性喜溫暖而多日照的氣候,對各種環境的適應性頗強。花蓮地區5~6 月適逢梅雨,夏季颱風頻繁又多雨,病蟲害易滋生危害,不利玉米生產,冬季東北季風強勁,且低溫不適合玉米栽植。因此,花蓮地區硬質玉米栽培主要在春、秋兩季。茲將其栽培方法與適合栽培品種介紹如下:
硬質玉米品種
明豐3 號:植株高大強健,莖粗,抗倒伏,適應性廣,成熟期約為140~160 天,為晚熟品種,抗病性、蟲性及耐旱性佳,植株在乾枯時不會發生倒折現象,適合以機械採收。在花蓮地區平均公頃產量約5.0~6.0 公噸,籽粒產量較穩定,適合花蓮地區栽培。明豐103 號:植株直立,株高較高,晚熟品種,抗病性、蟲性及耐旱性佳,產量高,在花蓮地區平均公頃產量約6.0~7.0 公噸。008 號:植株高大強健,穗位較高,晚熟品種,抗病性佳,產量佳,在花蓮地區平均公頃產量約6.5~7.0 公噸。
栽培管理
1. 整地:玉米根系分佈廣且深,耕犁時宜深耕並碎平土塊,以利種子發芽及根部生長。
2. 播種及栽培密度
(1) 播種期
春作:12 月下旬至翌年2 月下旬,秋作:8 月下旬。
(2) 播種密度
行株距以75×20~25 公分,即每公頃66,000~53,000 株為宜。
(3) 播種量
一般採用機械播種,每公頃種子用量不超過20 公斤為宜。播種後至玉米發芽後1~2 週內鳥害最為嚴重,須注意防範。
(4) 播種深度
播種深度以2.5~5 公分最佳;砂質壤土或土壤水分含量較少時宜深播,黏質壤土或土壤較濕潤時宜淺播。播種覆土後1~2 天內萌芽前,可選用3 公斤的50%施圃草脫淨可濕性粉劑,每公頃稀釋至600 公升,或4 公斤的50% 撲多草乳劑稀釋250 倍後,均勻噴施於土面以防除雜草。
3. 施肥量與方法:整地前一個月採取土壤樣品分析,依據作物需求及土壤檢驗結果推估施肥量。依據作物施肥手冊,中熟品種玉米春作每公頃氮肥100~150 公斤,秋作150~200公斤,磷酐150 公斤,氧化鉀100 公斤。常見土壤肥力情形及其對應之肥培處理列表如下,農民可依土壤肥力分析結果參考應用。
4. 中耕培土及除草:中耕除草可配合追肥實施,中耕勿過深,以免切斷根部。玉米生育期間如遇降雨,雨後應即中耕,增加土壤水分滲透,促使根部發育。
5. 灌排水:分別於生育中期、雄花孕穗期及吐絲期視田間狀況各進行一次。在灌溉後應做好田間排水,在驟雨後應加強排水,避免田間積水影響生育。玉米生育初應注意田間排水,不可讓田間積水影響幼苗發育。
6. 病蟲害管理:病蟲害的發生與氣候環境息息相關,因此病蟲害管理需配合玉米的整體栽培進行,並在病蟲害可能發生時期之前就進行必要之防護。花蓮地區硬質玉米春作易發生煤紋病及螟蟲為害,需進行必要的防治,方法簡述如下:
(1) 玉米煤紋病:春作生長中期3 月下旬至5月中旬,濕度大時最容易發生。通常於抽穗後發生,葉片形成大線型狀或不規則略呈橢圓形之病斑。
防治方法:使用80%錳乃浦(Maneb) 可濕性粉劑, 每公頃用量2.5~3.0 公斤, 稀釋400 倍,間隔10 天施藥一次,連續噴灑4~5次。
(2) 玉米螟:螟蟲為玉米最重要害蟲,在3~9月間播種的玉米被害較嚴重,被害植株除容易倒折之外,螟蟲幼蟲啃食常導致果穗不能飽滿。
防治方法:可利用玉米螟赤眼卵寄生蜂防治,自播種後20~25 天( 株高20~30 公分)起至雄花抽穗,每隔8 天釋放蜂片一次,共4 次,每公頃每次釋放75 片,蜂片應以小釘書機固牢於玉米略彎垂之葉片( 第3~7葉) 背面中央部位,卵面朝外,蜂片應平均配置於玉米田內,蜂片之釋放距離為12 公尺 x 12 公尺,即每12 公尺釋放一蜂片,每次釋放點應稍微變動,以提高寄生效果。另於輪生後期或吐絲期、乳熟期時可施用蘇力菌減少玉米螟危害,或參考植物保護手冊推薦藥劑使用。
7. 收穫
當玉米果穗苞葉枯白、籽粒堅硬、用指甲加壓已無汁液滲出時,即約當籽粒水分含量達到30% 時為收穫適期。收穫之果穗,應先乾燥至水分含量達20%,利用脫粒機脫粒後,將籽粒再充分乾燥至水分含量達13% 以下以利貯藏。亦可利用大型收穫機進行採穗、去苞葉及脫粒等一貫作業採收玉米。如以機械採收,宜俟籽粒水分降至28~30% 時進行機械採收,以免籽粒破損過多。
結 語
硬質玉米為栽培管理省工的土地利用型作物,且已高度機械化,適合大面積栽培,以機械播種及採收,降低生產人力成本,雖然花蓮地區日照不足及溫度偏低,硬質玉米之單位產量較西部地區低,但配合優良品種及栽培技術改善,仍可提高產量,增加農民收入。在政府推動活化休耕地鼓勵種植之進口替代作物下,休耕地種植硬質玉米是項不錯的選擇。
余德發 游之穎 倪禮豐 陳任芳
上一篇
文旦果園夏季修剪技術
下一篇
箭竹筍剝殼機之研發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83%
我喜歡:9%
很實用:4%
夠新奇:0%
普普啦:4%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ling(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5/03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