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長壽花青枯病
刊登日:106/03/02

目前長壽花的栽培主要分為進口種苗培養及國內育成品種培養兩種,最適繁殖季節3~4月起利用扦插繁殖培育母本,將剪下健康植株的頂芽,長約5至6公分,待傷口癒合後,插入培養土中,保持土壤濕潤及空氣流通,但需注意氣溫超過30℃度時灑水降溫,約2週後發根,即可開始肥培管理,後續隨植株成長於6~7月換盆,至8~9月即可進行採穗分批繁殖種苗。
然而去(104)年底由桃園市龜山區花農送檢一批罹病樣品,植株呈現生長停滯、部分枝葉失水萎凋、葉片萎縮變薄軟化無光澤等病徵,莖基部或基部分枝處有黑褐色水浸狀病斑,病部切開後維管束褐化,擠壓後有菌泥溢出,置於清水中可見菌霧狀湧出,利用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培養基畫線培養,產生中央粉紅色外圍白色流質狀菌落,經查對國外期刊發現日本於1997年已發表且病徵相似,因此,初步鑑定為長壽花青枯病。隨後訪查送樣的長壽花農場,發現該批長壽花品種為Lea Q2,母本由越南進口,使用全新介質及盆缽栽培,3月中旬培育母本後,8月下旬起每隔2週採穗扦插,共計繁殖5批種苗。母本及第1、2批種苗罹患青枯病比率高達80%以上,農友發現異狀後立即淘汰銷毀罹病母本及種苗,而後續第3至5批種苗經採樣送檢後未再發病且未分離出病原細菌。
本場特別提醒業者,雖然目前長壽花青枯病發生僅是唯一案例,但仰賴進口種苗生產的花農必須提高警覺,長壽花母本需每年更新,原種來源應引進無帶病之健康插穗,可事先扦插於3~4寸盆中試種,有異狀立即淘汰銷毀,以避免青枯病菌藉由種苗傳播造成疫情擴散。
上一篇
附掛式稻殼連續炭化裝置
下一篇
綠籬應用於農田之技術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62%
我喜歡:10%
很實用:19%
夠新奇:5%
普普啦:5%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蕭湘(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3/06
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