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因應氣候變遷之草莓逆境栽培管理
刊登日:106/03/16
6,144
近年來全球暖化造成氣候變遷現象,對農作物造成極大的威脅,氣候變遷現象最主要為氣溫及降雨情形的改變,包括全球溫度上升及熱浪事件的增加,氣溫極端偏低現象及極端降雨事件增多等。在台灣天然災害發生之強度及頻率亦不斷增加,如寒害、乾旱、豪雨及颱風等,常對農作物生產造成嚴重損害。草苺原產於溫帶地區,為台灣秋冬季重要高經濟園藝作物,而夏季(5~8月)則為草苺育苗繁殖期,但近年來受到氣候變遷影響,出現高溫、低溫、霪雨、颱風、豪雨及霜雪等不良氣候條件,造成種苗育成率低、病蟲害不易防治、產期延後及產量降低等問題,農民生產風險提高,嚴重影響農友收益及產業發展。本文就氣候變遷造成草苺產業主要影響及因應逆境栽培管理,提供簡要說明,提供農友參考。
一、高溫對草苺夏季育苗影響及管理因應
種苗為產業發展根本,近年來受夏季氣溫逐年升高影響,使得草苺育苗期間病蟲害影響加劇,尤以炭疽病發病最為嚴重,嚴重時造成幼苗大量感染死亡,種苗育成率低,已罹病種苗定植後成活率極低,發生缺株率高及種苗短缺等問題。育苗期間管理因應:
(一) 高海拔育苗:目前多以平地育苗為主,但夏季高溫環境使平地育苗管理成本相對提高,若能以高海拔夏季的低溫條件進行育苗,則有助於提高種苗育成率,惟須注意白粉病防治。
(二) 耐熱及耐病品種選育:目前栽培面積最多的草苺品種為桃園1號-豐香品種,但該品種耐病性較其他推廣品種差,相對育苗困難度也提高,亟需育成質優、豐產及育苗繁殖率高之草苺耐熱品種。
(三) 灌溉方式改進:傳統草苺育苗期給水方式均以葉部上方噴灌為主,在高溫潮溼條件下相對提供炭疽病及其他病害發病溫床,感染健株幼苗,造成幼苗大量死亡,並造成水資源浪費。可改進草苺育苗期間灌溉方式及栽培容器,以減少病害感染機會。
二、高溫對草苺生育影響及管理因應
以往草苺定植期應於9月下旬氣溫逐漸降低時完成定植,但近年因氣候變遷,定植時間受高溫或颱風影響而延後,早年北部地區草苺9月上旬以後即可陸續定植,目前草苺定植期往往延後至9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一般而言定植後溫度應逐漸降低,才可使花芽分化得以順利進行,但受到氣候變遷影響,近年來定植期間仍出現30~34℃高溫,設施內更高達35℃以上,植株花芽分化受高溫環境影響,導致開花期延後,且定植期間高溫環境致使炭疽病的發病情形更為嚴重,造成植株死亡缺株。栽培管理建議以下列方式因應:
(一) 選擇適當定植期:各地區定植時期
有所不同,過早及過晚定植均不宜,北部地區建議於9月下旬以後定植,中部地區於10月中下旬定植,南部地區於10月下旬定植。
(二) 合理化施肥:定植後高溫環境及高氮肥會加劇炭疽病發生,因此,種植前基肥施用更為重要,建議可於整地前進行土壤分析,依據分析結果施肥,基肥勿過量施用,否則將影響花芽分化及加劇炭疽病發生。
(三) 摘除匍匐蔓:定植後植株萌發匍匐蔓應儘早摘除,減少養分消耗。
三、低溫對草苺果實發育影響及管理因應
草苺性喜冷涼氣候, 生育適溫6~24℃,根據日本研究指出最低溫度不得低於0℃,最高溫度也不得高於35℃,除果實肥大期之夜溫可較低外,其餘時期最適溫度為15~24℃。但由於露天栽培環境無法控制溫度,當草苺開花期間受到寒流影響時,常造成花期延後、授粉不良及植株生長緩慢等現象,迫使草苺產期延後,因農曆春節期間為草苺採摘旺季,若產季延滯至春節後,勢必造成農友損失。草苺為雌雄同花,可自花授粉,花粉萌芽溫度15~25℃,高溫、低溫或高濕都會引起畸型果,開花結果期最低溫度不能低於5℃,當溫度過低會嚴重影響授粉及植株休眠。今(105)年年初遭逢霸王級寒流襲台,造成草苺花期延後及果實凍傷等災情。台灣草苺大多為露天栽培,僅少數面積設施栽培,未來為因應極端氣候影響,可朝簡易設施栽培邁進,以減少異常氣候對草苺產業帶來的衝擊,減少農友損失。
四、極端降雨對草苺生育影響及管理因應
氣候變遷造成降雨強度及頻度增加,對草苺育苗期、定植期及果實發育期間造成影響。草苺育苗管理期長達半年,露天育苗期遇颱風或雷陣雨,常會導致幼苗死亡或感染病害,因此,在露天育苗管理上更需注意病害防治及介質排水性,而定植期間遇天雨,常導致無法整地作畦而延後種植,使產期延後。在草苺果實成熟期間遇連續霪雨,易造成果實腐爛,嚴重影響收益。若日後極端降雨情形頻率增加,則可考慮在育苗及生育期間利用簡易防雨設施,減少雷陣雨及霪雨造成苗期及果實損害,以降低生產風險。
氣候變遷已成為全球重視的議題,未來草苺產業發展必須透過育種及栽培技術的精進來加以因應,育種目標應朝耐熱及耐炭疽病品種方向選育,以提高育苗成活率及穩定生產,栽培管理則可朝設施自動化栽培方式改進,以減少環境逆境的影響,確保產量及品質,並提升台灣草苺產業的競爭力。
新埔工作站 助理研究員 羅國偉 03-5894949
一、高溫對草苺夏季育苗影響及管理因應
種苗為產業發展根本,近年來受夏季氣溫逐年升高影響,使得草苺育苗期間病蟲害影響加劇,尤以炭疽病發病最為嚴重,嚴重時造成幼苗大量感染死亡,種苗育成率低,已罹病種苗定植後成活率極低,發生缺株率高及種苗短缺等問題。育苗期間管理因應:
(一) 高海拔育苗:目前多以平地育苗為主,但夏季高溫環境使平地育苗管理成本相對提高,若能以高海拔夏季的低溫條件進行育苗,則有助於提高種苗育成率,惟須注意白粉病防治。
(二) 耐熱及耐病品種選育:目前栽培面積最多的草苺品種為桃園1號-豐香品種,但該品種耐病性較其他推廣品種差,相對育苗困難度也提高,亟需育成質優、豐產及育苗繁殖率高之草苺耐熱品種。
(三) 灌溉方式改進:傳統草苺育苗期給水方式均以葉部上方噴灌為主,在高溫潮溼條件下相對提供炭疽病及其他病害發病溫床,感染健株幼苗,造成幼苗大量死亡,並造成水資源浪費。可改進草苺育苗期間灌溉方式及栽培容器,以減少病害感染機會。
二、高溫對草苺生育影響及管理因應
以往草苺定植期應於9月下旬氣溫逐漸降低時完成定植,但近年因氣候變遷,定植時間受高溫或颱風影響而延後,早年北部地區草苺9月上旬以後即可陸續定植,目前草苺定植期往往延後至9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一般而言定植後溫度應逐漸降低,才可使花芽分化得以順利進行,但受到氣候變遷影響,近年來定植期間仍出現30~34℃高溫,設施內更高達35℃以上,植株花芽分化受高溫環境影響,導致開花期延後,且定植期間高溫環境致使炭疽病的發病情形更為嚴重,造成植株死亡缺株。栽培管理建議以下列方式因應:
(一) 選擇適當定植期:各地區定植時期
有所不同,過早及過晚定植均不宜,北部地區建議於9月下旬以後定植,中部地區於10月中下旬定植,南部地區於10月下旬定植。
(二) 合理化施肥:定植後高溫環境及高氮肥會加劇炭疽病發生,因此,種植前基肥施用更為重要,建議可於整地前進行土壤分析,依據分析結果施肥,基肥勿過量施用,否則將影響花芽分化及加劇炭疽病發生。
(三) 摘除匍匐蔓:定植後植株萌發匍匐蔓應儘早摘除,減少養分消耗。
三、低溫對草苺果實發育影響及管理因應
草苺性喜冷涼氣候, 生育適溫6~24℃,根據日本研究指出最低溫度不得低於0℃,最高溫度也不得高於35℃,除果實肥大期之夜溫可較低外,其餘時期最適溫度為15~24℃。但由於露天栽培環境無法控制溫度,當草苺開花期間受到寒流影響時,常造成花期延後、授粉不良及植株生長緩慢等現象,迫使草苺產期延後,因農曆春節期間為草苺採摘旺季,若產季延滯至春節後,勢必造成農友損失。草苺為雌雄同花,可自花授粉,花粉萌芽溫度15~25℃,高溫、低溫或高濕都會引起畸型果,開花結果期最低溫度不能低於5℃,當溫度過低會嚴重影響授粉及植株休眠。今(105)年年初遭逢霸王級寒流襲台,造成草苺花期延後及果實凍傷等災情。台灣草苺大多為露天栽培,僅少數面積設施栽培,未來為因應極端氣候影響,可朝簡易設施栽培邁進,以減少異常氣候對草苺產業帶來的衝擊,減少農友損失。
四、極端降雨對草苺生育影響及管理因應
氣候變遷造成降雨強度及頻度增加,對草苺育苗期、定植期及果實發育期間造成影響。草苺育苗管理期長達半年,露天育苗期遇颱風或雷陣雨,常會導致幼苗死亡或感染病害,因此,在露天育苗管理上更需注意病害防治及介質排水性,而定植期間遇天雨,常導致無法整地作畦而延後種植,使產期延後。在草苺果實成熟期間遇連續霪雨,易造成果實腐爛,嚴重影響收益。若日後極端降雨情形頻率增加,則可考慮在育苗及生育期間利用簡易防雨設施,減少雷陣雨及霪雨造成苗期及果實損害,以降低生產風險。
氣候變遷已成為全球重視的議題,未來草苺產業發展必須透過育種及栽培技術的精進來加以因應,育種目標應朝耐熱及耐炭疽病品種方向選育,以提高育苗成活率及穩定生產,栽培管理則可朝設施自動化栽培方式改進,以減少環境逆境的影響,確保產量及品質,並提升台灣草苺產業的競爭力。
新埔工作站 助理研究員 羅國偉 03-5894949
下一篇
小果苦瓜花蓮5號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74%
我喜歡:9%
很實用:13%
夠新奇:0%
普普啦:4%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1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菁菁(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8/03/03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