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蟲生真菌在害蟲防治上的應用(二)
刊登日:106/07/21
1,311
本文接續上期報導
使用蟲生真菌的諸多優點
蟲生真菌在適宜的環境下,對於害蟲防治能有良好的效果,且相較於其他種類的蟲生病原微生物,有較廣之防治標的,同時,可使害蟲在罹病的期間所危害作物的食量,趨於明顯減少。另值得注意的是,因有些蟲生真菌普遍對寄主專一性低(即廣效性高),如在蠶桑業及蜜蜂養殖區中,反而應要避免使用到蟲生真菌,除此相對上的問題之外,茲就施用蟲生真菌的五大優點,簡述如下:
●蟲生真菌可在感染的蟲體大量產孢,引發持續的擴散,具傳播及持久的特性。
●無人畜及非標的生物的安全疑慮,且對環境無汙染,極適合有機栽培應用。
● 由於蟲生真菌種類較多,經由基因調控,針對開發害蟲的防治標的明確,可節省全面篩選的繁重工作,故總體上,開發的成本相對低廉。
●標的害蟲對蟲生真菌較無抗藥性的問題。
● 同時可搭配使用其他種類的防治技術與不同的施用策略,且彼此之間應用的相容性高。
使用蟲生真菌的注意事項
在與一般慣行農業中所常施用的化學農藥較不同的是,蟲生真菌本身也和作物害蟲一樣,都是活體生物。因此,農民在選用蟲生真菌時,除了替代殺蟲劑的使用量之外,其實也不會影響到平常的耕作模式,而且還可以同時搭配多種非農藥資材,例如:蘇力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核多角體病毒(Nucleopolyhedrovirus,NPV)、性費洛蒙誘引劑、窄域油或葵無露、黃色與藍色黏板、設施或防蟲網、綠肥及綠籬等多種綜合防治。由於大量減少化學農藥使用,如環境條件適宜,更可讓農業生產園區內本身的「良好生態及生物多樣性」來營造蟲生真菌豐富的感染源,也使外來的寄生性與捕食性天敵昆蟲或小型動物,恃其活躍的特性來協助傳播蟲生真菌,藉以大量降低害蟲的危害率。以上所述的實際應用情形,在蟲生真菌的施用策略中,國外也有相當多的研究報導(高,2007)。不過,操作人員在使用蟲生真菌時,仍宜注意並了解在自然的田間環境裡,可能隱藏著許多不利因子的干擾所影響,其可分為生物性因子及非生物性因子兩大類,簡述如下。
(一)生物因子
1. 菌株本身活性弱化:通常菌株在人工培養數代後,如產孢不良或殺蟲效果不佳,須再回接蟲體來改善。
2. 環境表面生長的微生物相:葉表或土壤中的微生物相,易與菌株相互作用,對發芽及生長不利。
3.寄主作物本身直接或間接影響:寄主作物本身的生理生化反應。
(二)非生物因子
1. 水質:灌溉水的水質因在不同地區而略有差異,推測水質可能含有影響孢子發芽的物質。
2. 溫、濕度影響:一般真菌可生長在4℃至35℃,最適溫在24℃至28℃;而相對濕度達90%可使孢子發芽,此種現象,特別適於作用在設施內,如溫、網室。
3. 紫外線(UV,Ultraviole):通常菌株對紫外線相當敏感,施用時間點建議選在黃昏或早晨,以避開烈日。
4.化學性農藥:如慣行農業中使用的殺菌劑及其他化學藥品等影響。
5. 展著劑:有些菌株如殭菌類的孢子皆為疏水特性,須使用到展著劑,但展著劑的化學物質亦會影響。
6. 施用器具:菌株如以孢子懸浮液型態經高壓噴霧器施用,過程中極易產生瞬間的壓迫及高溫,而影響其效果。
結語
農民可考慮選擇並善用黑殭菌、白殭菌、綠殭菌及蠟蚧輪枝菌等蟲生真菌,來防治蔬菜及果樹害蟲,藉以代替傳統化學殺蟲劑之使用。由於這些蟲生真菌都是來自大自然的活體生物,並非化學合成,且不影響農耕作業,因其是用「以菌制蟲」的道理研發出來的,其不僅不會污染環境,對於食物鏈和人畜也無公害,也對連續採收、短期作物、儲藏性的食物、行道樹、公園綠地、水源保護地及有機栽培等,都相當適用。此外,量產後的製劑產品為固定劑型,不僅使用方便,更具有利於儲存及運輸等優點。
在應用上,除著重在對寄主的實際寄生效果與田間試驗表現外,製劑是否可以透過劑型來大量量產,也是一項重要的關鍵因子。由於近年來對於生物技術領域有更先進的研究發展,微生物農藥可以配合人工篩選等技術的發展,期能突破以往技術性的限制,提升微生物製劑的利用性與發展性。雖然使用蟲生真菌有上述諸多的優點,但仍應注意並了解田間複雜的交互作用關係,如大氣中的微氣候(Microclimate),同時依菌株特性,正確的施用及操作,在配合蟲害綜合管理(IPM,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努力促進良性的環境及生態循環,田間管理的整體評估,進而達成符合經濟生產效益。
(全文完)
參考文獻
●林秀芬、劉顯達 2008 蚜蟲天敵知多少 科學發展-10月 第430期。
●高穗生、蔡勇勝 1995 蟲生病原真菌在害蟲防治上利用 智慧藏 11頁。
●高穗生 2007 微生物在害蟲防治上之應用 第2-6頁
●高穗生 2010 微生物農藥研發進展與產業潛力 安全農業 第24期 第30頁。
●彭淑貞 2006 微生物在作物有機栽培之應用 有機農業 第55頁。
●葉哲豪 2002 黑殭菌素的回收與純化之探討 朝陽科技大學應用化學系碩士論文 第3頁。
●鄧庄 1962 白殭菌的生物學 植物學報10,第210-229頁。
●蔡勇勝 2009 蟲生真菌殺蟲劑簡介及其應用 作物非農業管理技術手冊第23-31頁。
●蔡勇勝、高穗生 1999 蟲生病原真菌在蟲害防治上可運用之策 第6頁。
●蒲蜇龍 1994 萊氏野村菌 昆蟲病理學 第341-368頁。
●謝ㄒ奉家 2012 蠟蚧輪枝菌的研究概況 生物農藥 第252篇。
●鐘珮哲 2008 大自然的資源~蟲生真菌 苗栗區農業專訊 第41期 第19頁。
●Bland,C.E. et al. 1981 Identification of Coelomomyces , Saprolegniales and Legenidiales . In Microbial Control of Pests and Plant Diseases 1970-1980. Acad. P129-162.
●Devi, K. U., C. H. M. Mohan, J. Padmavathi, and K. Ramesh. 2003. Susceptibility to fungi of cotton boll worms before and after a natural epizootic of the entomopathogenic fungus Nomuraea rileyi (Hyphomycetes). Biocontrol Sci. Technol. 13, 376-371.
●Steinkraus, D. C., R. G. Hollingsworth, and P. H. Slaymaker. 1995. Prevalence of Neozygites fresenii (Entomophthorales:Neozygitaceae) on cotton aphids(Homoptera: Aphididae) in Arkansas cotton. Environ. Entomol. 24, 465-474.
●Ukai, S. et al. 1983 Polysacharides in fungi. XIII. Antitumor activity of various polysaccharides isolated from Dictyophora indusiata , Ganoderma japonicum , Cordyceps cicadae , Auricularia auricular – judae , and Auricularia species.Chem. Pham. Bull. 31, 741-744.
文圖 /魁偉、朱盛祺 苗栗區農業改良場生物防治分場
使用蟲生真菌的諸多優點
蟲生真菌在適宜的環境下,對於害蟲防治能有良好的效果,且相較於其他種類的蟲生病原微生物,有較廣之防治標的,同時,可使害蟲在罹病的期間所危害作物的食量,趨於明顯減少。另值得注意的是,因有些蟲生真菌普遍對寄主專一性低(即廣效性高),如在蠶桑業及蜜蜂養殖區中,反而應要避免使用到蟲生真菌,除此相對上的問題之外,茲就施用蟲生真菌的五大優點,簡述如下:
●蟲生真菌可在感染的蟲體大量產孢,引發持續的擴散,具傳播及持久的特性。
●無人畜及非標的生物的安全疑慮,且對環境無汙染,極適合有機栽培應用。
● 由於蟲生真菌種類較多,經由基因調控,針對開發害蟲的防治標的明確,可節省全面篩選的繁重工作,故總體上,開發的成本相對低廉。
●標的害蟲對蟲生真菌較無抗藥性的問題。
● 同時可搭配使用其他種類的防治技術與不同的施用策略,且彼此之間應用的相容性高。
使用蟲生真菌的注意事項
在與一般慣行農業中所常施用的化學農藥較不同的是,蟲生真菌本身也和作物害蟲一樣,都是活體生物。因此,農民在選用蟲生真菌時,除了替代殺蟲劑的使用量之外,其實也不會影響到平常的耕作模式,而且還可以同時搭配多種非農藥資材,例如:蘇力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核多角體病毒(Nucleopolyhedrovirus,NPV)、性費洛蒙誘引劑、窄域油或葵無露、黃色與藍色黏板、設施或防蟲網、綠肥及綠籬等多種綜合防治。由於大量減少化學農藥使用,如環境條件適宜,更可讓農業生產園區內本身的「良好生態及生物多樣性」來營造蟲生真菌豐富的感染源,也使外來的寄生性與捕食性天敵昆蟲或小型動物,恃其活躍的特性來協助傳播蟲生真菌,藉以大量降低害蟲的危害率。以上所述的實際應用情形,在蟲生真菌的施用策略中,國外也有相當多的研究報導(高,2007)。不過,操作人員在使用蟲生真菌時,仍宜注意並了解在自然的田間環境裡,可能隱藏著許多不利因子的干擾所影響,其可分為生物性因子及非生物性因子兩大類,簡述如下。
(一)生物因子
1. 菌株本身活性弱化:通常菌株在人工培養數代後,如產孢不良或殺蟲效果不佳,須再回接蟲體來改善。
2. 環境表面生長的微生物相:葉表或土壤中的微生物相,易與菌株相互作用,對發芽及生長不利。
3.寄主作物本身直接或間接影響:寄主作物本身的生理生化反應。
(二)非生物因子
1. 水質:灌溉水的水質因在不同地區而略有差異,推測水質可能含有影響孢子發芽的物質。
2. 溫、濕度影響:一般真菌可生長在4℃至35℃,最適溫在24℃至28℃;而相對濕度達90%可使孢子發芽,此種現象,特別適於作用在設施內,如溫、網室。
3. 紫外線(UV,Ultraviole):通常菌株對紫外線相當敏感,施用時間點建議選在黃昏或早晨,以避開烈日。
4.化學性農藥:如慣行農業中使用的殺菌劑及其他化學藥品等影響。
5. 展著劑:有些菌株如殭菌類的孢子皆為疏水特性,須使用到展著劑,但展著劑的化學物質亦會影響。
6. 施用器具:菌株如以孢子懸浮液型態經高壓噴霧器施用,過程中極易產生瞬間的壓迫及高溫,而影響其效果。
結語
農民可考慮選擇並善用黑殭菌、白殭菌、綠殭菌及蠟蚧輪枝菌等蟲生真菌,來防治蔬菜及果樹害蟲,藉以代替傳統化學殺蟲劑之使用。由於這些蟲生真菌都是來自大自然的活體生物,並非化學合成,且不影響農耕作業,因其是用「以菌制蟲」的道理研發出來的,其不僅不會污染環境,對於食物鏈和人畜也無公害,也對連續採收、短期作物、儲藏性的食物、行道樹、公園綠地、水源保護地及有機栽培等,都相當適用。此外,量產後的製劑產品為固定劑型,不僅使用方便,更具有利於儲存及運輸等優點。
在應用上,除著重在對寄主的實際寄生效果與田間試驗表現外,製劑是否可以透過劑型來大量量產,也是一項重要的關鍵因子。由於近年來對於生物技術領域有更先進的研究發展,微生物農藥可以配合人工篩選等技術的發展,期能突破以往技術性的限制,提升微生物製劑的利用性與發展性。雖然使用蟲生真菌有上述諸多的優點,但仍應注意並了解田間複雜的交互作用關係,如大氣中的微氣候(Microclimate),同時依菌株特性,正確的施用及操作,在配合蟲害綜合管理(IPM,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努力促進良性的環境及生態循環,田間管理的整體評估,進而達成符合經濟生產效益。
(全文完)
參考文獻
●林秀芬、劉顯達 2008 蚜蟲天敵知多少 科學發展-10月 第430期。
●高穗生、蔡勇勝 1995 蟲生病原真菌在害蟲防治上利用 智慧藏 11頁。
●高穗生 2007 微生物在害蟲防治上之應用 第2-6頁
●高穗生 2010 微生物農藥研發進展與產業潛力 安全農業 第24期 第30頁。
●彭淑貞 2006 微生物在作物有機栽培之應用 有機農業 第55頁。
●葉哲豪 2002 黑殭菌素的回收與純化之探討 朝陽科技大學應用化學系碩士論文 第3頁。
●鄧庄 1962 白殭菌的生物學 植物學報10,第210-229頁。
●蔡勇勝 2009 蟲生真菌殺蟲劑簡介及其應用 作物非農業管理技術手冊第23-31頁。
●蔡勇勝、高穗生 1999 蟲生病原真菌在蟲害防治上可運用之策 第6頁。
●蒲蜇龍 1994 萊氏野村菌 昆蟲病理學 第341-368頁。
●謝ㄒ奉家 2012 蠟蚧輪枝菌的研究概況 生物農藥 第252篇。
●鐘珮哲 2008 大自然的資源~蟲生真菌 苗栗區農業專訊 第41期 第19頁。
●Bland,C.E. et al. 1981 Identification of Coelomomyces , Saprolegniales and Legenidiales . In Microbial Control of Pests and Plant Diseases 1970-1980. Acad. P129-162.
●Devi, K. U., C. H. M. Mohan, J. Padmavathi, and K. Ramesh. 2003. Susceptibility to fungi of cotton boll worms before and after a natural epizootic of the entomopathogenic fungus Nomuraea rileyi (Hyphomycetes). Biocontrol Sci. Technol. 13, 376-371.
●Steinkraus, D. C., R. G. Hollingsworth, and P. H. Slaymaker. 1995. Prevalence of Neozygites fresenii (Entomophthorales:Neozygitaceae) on cotton aphids(Homoptera: Aphididae) in Arkansas cotton. Environ. Entomol. 24, 465-474.
●Ukai, S. et al. 1983 Polysacharides in fungi. XIII. Antitumor activity of various polysaccharides isolated from Dictyophora indusiata , Ganoderma japonicum , Cordyceps cicadae , Auricularia auricular – judae , and Auricularia species.Chem. Pham. Bull. 31, 741-744.
文圖 /魁偉、朱盛祺 苗栗區農業改良場生物防治分場
上一篇
友善生態之果樹猴害防範技術
下一篇
臺灣綠金毛豆產品外銷創新高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47%
我喜歡:43%
很實用:7%
夠新奇:0%
普普啦:3%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11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謝齡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7/23
好棒
秀瓊(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7/23
GOOD
美(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7/23
好
小老媽(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7/23
讚
秋秋美待子(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7/23
good
蕭湘(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7/22
讚
小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7/22
好棒
莊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7/22
好
莊英(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7/22
GOOD
小慶(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7/22
棒
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7/22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