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積穀害蟲傳播與防治(二)
刊登日:106/08/22
1,257
本文接續上期報導
三、主要害蟲的外觀與生態
積穀害蟲對各類穀物均會造成為害,但有其偏好性,以稻穀為例,在含有穎殼之稻穀時,主要為害種類為穀蠹,其次為麥蛾及米象。但除去穎殼後之糙米或白米,則主要為米象,其次為擬穀盜、外米綴蛾及粉斑螟蛾。另如進口米經常長期貯存,在高溫及高濕環境,則容易發生角胸粉扁蟲、鋸胸粉扁蟲、背圓粉扁蟲、茶蛀蟲及腐食酪蟎等5種。另雜糧如玉米、綠豆或蒜球時、最易發生為玉米象、綠豆象、四紋豆象、長角象鼻蟲或菸甲蟲等。以下將針對其外觀及生態習性分述如下:
(一)稻穀常見害蟲
●穀蠹 Rhyzopertha dominica
是公糧穀倉最常見之害蟲,屬鞘翅目(Coleoptera)長蠹蟲科(Bostrichidae)昆蟲,在28℃下完成一世代約36日。雌蟲交尾後產卵於稻穀穎殼上或米穀粒間。幼蟲能咬破稻穀的穎殼直接侵入為害,屬初級害蟲。是稻穀倉最主要害蟲,為害後使其他次級害蟲伴隨發生,對穀物損失造成嚴重影響。成蟲喜於每日黃昏約17點,於倉庫內外飛翔進行繁殖交配。
●米象 Sitophilus oryzae
屬鞘翅目(Coleoptera)椰象鼻蟲科(Dryophthoridae)昆蟲,害蟲成長受溫度影響極大,在27.2℃時每世代需25天,在17℃時需92天,在13℃時成蟲幾乎呈現不活動狀態。成蟲以口器將糙米嚙成深孔,轉身產卵孔內。幼蟲自孵化後,即向穀粒取食,蛀穿成彎曲隧道而成長。當成蟲將卵產於稻穀穎殼外時,孵化之幼蟲無法自行咬破穎殼侵入為害。因此當稻穀穎殼完整時,此蟲是無法侵入繁殖為害。但現今收穫過程及稻穀烘乾流程均大量以機械化處理,導致稻穀破損率有明顯提升現象,因此米象在稻穀倉之為害亦有增加趨勢。在稻穀倉中另一姊妹種玉米象亦常混合發生,外型極為類似。依以往調查結果,傾向米象在稻穀倉比例較高,雜糧倉則以玉米象居多。
●麥蛾 Sitotroga cerealella
屬鱗翅目(Lepidoptera)旋蛾科(Gelechiidae)昆蟲,為稻穀最常見且為害最嚴重之鱗翅目害蟲。在常溫狀況下,一世代在稻穀平均發育期約36天。雌蟲產卵於穀粒表面,幼蟲能直接為害稻穀,害蟲發生後常引起其他次級害蟲之為害。主要為害表面之穀物,深層穀物此蟲不易穿透為害。此蟲對溫度的適應性較強,在 18℃低溫倉,此蟲亦能繁殖為害。
(二)糙米或白米常見害蟲
●擬穀盜 Tribolium castaneum
屬鞘翅目(Coleoptera)擬步形蟲科(Tenebrionidae)昆蟲,儲穀經加工後成為粉類製品儲藏時,此害蟲常造成嚴重為害。成蟲會分泌臭液,常造成為害穀物有異味,大量為害後常使穀物結塊,而導致穀物變質不能食用。
●角胸粉扁蟲 Cryptolestes ferrugineus
屬鞘翅目(Coleoptera)姬扁甲科(Laemophloeidae)昆蟲,為次級害蟲,常於初級害蟲為害後,產生粉屑後引起此蟲發生為害,粉屑愈多繁殖率愈強。且好發於高濕環境。孵化幼蟲由糧粒破損處蛀入糧粒內,尤喜侵入胚部。當食物充足時,幼蟲通常有四齡,潛伏蛀孔內取食並化蛹,至成蟲羽化脫出。
●鋸胸粉扁蟲 Oryzaephilus surinamensis
屬鞘翅目(Coleoptera)細扁甲科(Silvanidae)昆蟲,屬次級害蟲,與角胸粉扁蟲生活習性相似,當粉屑愈多則此蟲發生愈頻繁。幼蟲性活潑,嚙食穀物外部或侵入其他害蟲所穿的孔隙中,尤喜取食胚芽。幼蟲在夏天2週即充分成長,成長的幼蟲以粘質分泌物,將碎米綴成繭狀覆蓋物,化蛹其中。幼蟲發育因溫度和營養而異,在適宜環境2∼3週,不適環境可長達4個月。
●背圓粉扁蟲 Ahasverus advena
屬鞘翅目(Coleoptera)細扁甲科(Silvanidae)昆蟲,主要在糙米倉發生,當環境濕度偏高時,常伴隨茶蛀蟲及腐食酪蟎造成為害。成蟲、幼蟲喜食霉菌,但不變霉的貯穀、油料等也能被為害。成蟲壽命一年以上,行動活潑,善飛。
●外米綴蛾 Corcyra cephalonica
屬鱗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昆蟲,為糙米、白米或麵粉廠常見之鱗翅目積穀害蟲,常在碾製環境的碎米或碾米設備中繁殖。主要為幼蟲為害,成蟲於交配後產卵於穀屑或糙米外表面,孵化幼蟲侵入穀屑堆中或袋內米中吐絲結成厚絲網,使穀及米結塊,幼蟲潛伏其內取食為害甚嚴重。幼蟲有同類相殘的習性,也常被擬穀盜的幼蟲、成蟲所捕食。
●粉斑螟蛾 Cadra cautella
屬鱗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昆蟲,幼蟲喜愛嚙食穀粒之胚芽部或表皮,在穀物表面吐絲結繭藏於其中。日久因所排糞便,造成穀物發臭及變質。此蟲不只為害糙米及雜糧等穀物,亦為蒜球儲藏之主要害蟲。
●茶蛀蟲 Liposcelis divinatorius
屬嚙蟲目(Corrodentia)書蝨科(Liposcelidae)昆蟲,此蟲在乾燥環境不能生存,在糙米中發生普遍,卵散生於碎屑及縫隙間,卵外被有黏液層,其上附有塵埃或米糠,故不易發現。幼蟲經28∼42日即成長為成蟲,具強負趨光性及群聚性,日間潛伏在背光處,夜間活動且活動力強,常在7∼9月間大量發生,喜高濕環境,在進口糙米倉常伴隨腐食酪蟎發生,大量為害後造成糙米發黴,導致變質。
●腐食酪蟎 Tyrophagus putrescentiae
屬蜱蟎目(Acarina)粉蟎科(Acaridae)昆蟲,溫度愈高,相對濕度愈高,甚至達100%,發育期愈短。在30℃,相對濕度80%下,從卵期至成蟎期合計13.8 天。若相對濕度提升至100%下,卵期至成蟎期僅10.8天。此蟎發育的低溫臨界值約7∼9℃,高溫臨界值約35∼37℃,適合繁殖溫度在20∼30℃之間。行動迅速、活潑,喜群集,因其長剛毛妨礙爬入裏層,通常活動於被害物表層,尤其是麵粉類。此蟎因繁殖期短且產卵量最高達527粒,因此當發生為害後,族群發展極為快速,為害狀有明顯痕跡,袋下層常因蟎群聚有如沙堆狀。此蟎普遍發生於高溫多濕季節,且倉庫通風不好時,發生更為嚴重,此蟎能忍受的最低相對濕度約為60%。
(三)雜糧(玉米、綠豆、蒜球等)常見害蟲
●玉米象 Sitophilus zeamais
屬鞘翅目(Coleoptera)椰象鼻蟲科(Dryophthoridae)昆蟲,與形態與生活習性均與米象極為類似,除利用分生技術鑑定外,亦可以形態差異鑑定。其差異為:1.玉米象體型較米象為大,顏色較米象深,呈赤褐色至黑褐色。2.前胸背部密佈圓形刻點,較不規則,中間無光滑線。而米象之前胸背部密佈圓形刻點分佈較規則,中間有光滑線。3.雄蟲交尾器的背腹面扁平,有兩條明顯縱陷痕。而米象之背腹面較厚,且背面呈圓形隆起。
●綠豆象 Callosobruchus chinensis
屬鞘翅目(Coleoptera)豆象科(Bruchidae)昆蟲,與形態與生活習性均與四紋豆象極為類似,可利用成蟲外部形態及雄性外生殖器進行區辨。雌成蟲喜將卵產於光滑豆粒表面,產出卵帶有大量黏性物質,可牢固地黏附在豆粒表面,每豆平均3∼5粒,少數會產卵於田間葉面。產於豆類表面之卵粒,在孵化後直接穿透卵殼及種皮,垂直蛀入種子內,然後改呈與種皮平行方向蛀食前進,老熟幼蟲於豆粒內化蛹。
●四紋豆象 Callosobruchus maculatus
屬鞘翅目(Coleoptera)豆象科(Bruchidae)昆蟲,與形態與生活習性均與綠豆象極為類似。雌成蟲喜將卵產於光滑豆粒表面,產出卵帶有大量黏性物質,可牢固地黏附在豆粒表面,每豆平均1∼3粒。
●長角象鼻蟲 Araecerus fasciculatus
屬鞘翅目(Coleoptera)長角象鼻蟲科(Anthribidae)。在倉內外皆可為害。在田間可為害可可、咖啡、肉豆蔻、藥材、糧食及加工品,其中以可哥受害最重,咖啡次之。在倉內為害咖啡豆、玉米、薯乾、鬥柚、棉籽、大蒜、乾果及中藥材等。成蟲性活潑,能跑善飛,有假死性,觸之即捲縮不動,在倉內或田間玉米粒或穗上均能為害。
●菸甲蟲 Lasioderma serricorne
屬鞘翅目(Coleoptera)蛛甲科(Ptinidae)。此蟲主要以幼蟲為害貯穀,幼蟲性活潑,初孵化時無食物時,則食其卵殼,可耐飢2∼10天,喜黑暗,成負趨光性,喜蛀入穀粒或菸葉中肋內部蛀食。幼蟲老熟後停止取食,以分泌物綴食物殘屑在寄主縫隙中做成半透明白色堅韌薄繭,在其中化蛹。羽化後,先在繭中靜止數日以待性成熟後再活動交配,卵單產於寄主碎屑中或縫隙間,在黃昏時產卵最多。成蟲不食固體食物,有假死性,善飛,喜黑暗於夜間活動最強,白天或光線強烈時則不活動。
下期預告
●本期詳細介紹了各種積穀害蟲的樣態,下期將說明積穀害蟲的防治方法與防治管理辦法,敬請期待。
文圖/姚美吉 農業試驗所應用動物組
三、主要害蟲的外觀與生態
積穀害蟲對各類穀物均會造成為害,但有其偏好性,以稻穀為例,在含有穎殼之稻穀時,主要為害種類為穀蠹,其次為麥蛾及米象。但除去穎殼後之糙米或白米,則主要為米象,其次為擬穀盜、外米綴蛾及粉斑螟蛾。另如進口米經常長期貯存,在高溫及高濕環境,則容易發生角胸粉扁蟲、鋸胸粉扁蟲、背圓粉扁蟲、茶蛀蟲及腐食酪蟎等5種。另雜糧如玉米、綠豆或蒜球時、最易發生為玉米象、綠豆象、四紋豆象、長角象鼻蟲或菸甲蟲等。以下將針對其外觀及生態習性分述如下:
(一)稻穀常見害蟲
●穀蠹 Rhyzopertha dominica
是公糧穀倉最常見之害蟲,屬鞘翅目(Coleoptera)長蠹蟲科(Bostrichidae)昆蟲,在28℃下完成一世代約36日。雌蟲交尾後產卵於稻穀穎殼上或米穀粒間。幼蟲能咬破稻穀的穎殼直接侵入為害,屬初級害蟲。是稻穀倉最主要害蟲,為害後使其他次級害蟲伴隨發生,對穀物損失造成嚴重影響。成蟲喜於每日黃昏約17點,於倉庫內外飛翔進行繁殖交配。
●米象 Sitophilus oryzae
屬鞘翅目(Coleoptera)椰象鼻蟲科(Dryophthoridae)昆蟲,害蟲成長受溫度影響極大,在27.2℃時每世代需25天,在17℃時需92天,在13℃時成蟲幾乎呈現不活動狀態。成蟲以口器將糙米嚙成深孔,轉身產卵孔內。幼蟲自孵化後,即向穀粒取食,蛀穿成彎曲隧道而成長。當成蟲將卵產於稻穀穎殼外時,孵化之幼蟲無法自行咬破穎殼侵入為害。因此當稻穀穎殼完整時,此蟲是無法侵入繁殖為害。但現今收穫過程及稻穀烘乾流程均大量以機械化處理,導致稻穀破損率有明顯提升現象,因此米象在稻穀倉之為害亦有增加趨勢。在稻穀倉中另一姊妹種玉米象亦常混合發生,外型極為類似。依以往調查結果,傾向米象在稻穀倉比例較高,雜糧倉則以玉米象居多。
●麥蛾 Sitotroga cerealella
屬鱗翅目(Lepidoptera)旋蛾科(Gelechiidae)昆蟲,為稻穀最常見且為害最嚴重之鱗翅目害蟲。在常溫狀況下,一世代在稻穀平均發育期約36天。雌蟲產卵於穀粒表面,幼蟲能直接為害稻穀,害蟲發生後常引起其他次級害蟲之為害。主要為害表面之穀物,深層穀物此蟲不易穿透為害。此蟲對溫度的適應性較強,在 18℃低溫倉,此蟲亦能繁殖為害。
(二)糙米或白米常見害蟲
●擬穀盜 Tribolium castaneum
屬鞘翅目(Coleoptera)擬步形蟲科(Tenebrionidae)昆蟲,儲穀經加工後成為粉類製品儲藏時,此害蟲常造成嚴重為害。成蟲會分泌臭液,常造成為害穀物有異味,大量為害後常使穀物結塊,而導致穀物變質不能食用。
●角胸粉扁蟲 Cryptolestes ferrugineus
屬鞘翅目(Coleoptera)姬扁甲科(Laemophloeidae)昆蟲,為次級害蟲,常於初級害蟲為害後,產生粉屑後引起此蟲發生為害,粉屑愈多繁殖率愈強。且好發於高濕環境。孵化幼蟲由糧粒破損處蛀入糧粒內,尤喜侵入胚部。當食物充足時,幼蟲通常有四齡,潛伏蛀孔內取食並化蛹,至成蟲羽化脫出。
●鋸胸粉扁蟲 Oryzaephilus surinamensis
屬鞘翅目(Coleoptera)細扁甲科(Silvanidae)昆蟲,屬次級害蟲,與角胸粉扁蟲生活習性相似,當粉屑愈多則此蟲發生愈頻繁。幼蟲性活潑,嚙食穀物外部或侵入其他害蟲所穿的孔隙中,尤喜取食胚芽。幼蟲在夏天2週即充分成長,成長的幼蟲以粘質分泌物,將碎米綴成繭狀覆蓋物,化蛹其中。幼蟲發育因溫度和營養而異,在適宜環境2∼3週,不適環境可長達4個月。
●背圓粉扁蟲 Ahasverus advena
屬鞘翅目(Coleoptera)細扁甲科(Silvanidae)昆蟲,主要在糙米倉發生,當環境濕度偏高時,常伴隨茶蛀蟲及腐食酪蟎造成為害。成蟲、幼蟲喜食霉菌,但不變霉的貯穀、油料等也能被為害。成蟲壽命一年以上,行動活潑,善飛。
●外米綴蛾 Corcyra cephalonica
屬鱗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昆蟲,為糙米、白米或麵粉廠常見之鱗翅目積穀害蟲,常在碾製環境的碎米或碾米設備中繁殖。主要為幼蟲為害,成蟲於交配後產卵於穀屑或糙米外表面,孵化幼蟲侵入穀屑堆中或袋內米中吐絲結成厚絲網,使穀及米結塊,幼蟲潛伏其內取食為害甚嚴重。幼蟲有同類相殘的習性,也常被擬穀盜的幼蟲、成蟲所捕食。
●粉斑螟蛾 Cadra cautella
屬鱗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昆蟲,幼蟲喜愛嚙食穀粒之胚芽部或表皮,在穀物表面吐絲結繭藏於其中。日久因所排糞便,造成穀物發臭及變質。此蟲不只為害糙米及雜糧等穀物,亦為蒜球儲藏之主要害蟲。
●茶蛀蟲 Liposcelis divinatorius
屬嚙蟲目(Corrodentia)書蝨科(Liposcelidae)昆蟲,此蟲在乾燥環境不能生存,在糙米中發生普遍,卵散生於碎屑及縫隙間,卵外被有黏液層,其上附有塵埃或米糠,故不易發現。幼蟲經28∼42日即成長為成蟲,具強負趨光性及群聚性,日間潛伏在背光處,夜間活動且活動力強,常在7∼9月間大量發生,喜高濕環境,在進口糙米倉常伴隨腐食酪蟎發生,大量為害後造成糙米發黴,導致變質。
●腐食酪蟎 Tyrophagus putrescentiae
屬蜱蟎目(Acarina)粉蟎科(Acaridae)昆蟲,溫度愈高,相對濕度愈高,甚至達100%,發育期愈短。在30℃,相對濕度80%下,從卵期至成蟎期合計13.8 天。若相對濕度提升至100%下,卵期至成蟎期僅10.8天。此蟎發育的低溫臨界值約7∼9℃,高溫臨界值約35∼37℃,適合繁殖溫度在20∼30℃之間。行動迅速、活潑,喜群集,因其長剛毛妨礙爬入裏層,通常活動於被害物表層,尤其是麵粉類。此蟎因繁殖期短且產卵量最高達527粒,因此當發生為害後,族群發展極為快速,為害狀有明顯痕跡,袋下層常因蟎群聚有如沙堆狀。此蟎普遍發生於高溫多濕季節,且倉庫通風不好時,發生更為嚴重,此蟎能忍受的最低相對濕度約為60%。
(三)雜糧(玉米、綠豆、蒜球等)常見害蟲
●玉米象 Sitophilus zeamais
屬鞘翅目(Coleoptera)椰象鼻蟲科(Dryophthoridae)昆蟲,與形態與生活習性均與米象極為類似,除利用分生技術鑑定外,亦可以形態差異鑑定。其差異為:1.玉米象體型較米象為大,顏色較米象深,呈赤褐色至黑褐色。2.前胸背部密佈圓形刻點,較不規則,中間無光滑線。而米象之前胸背部密佈圓形刻點分佈較規則,中間有光滑線。3.雄蟲交尾器的背腹面扁平,有兩條明顯縱陷痕。而米象之背腹面較厚,且背面呈圓形隆起。
●綠豆象 Callosobruchus chinensis
屬鞘翅目(Coleoptera)豆象科(Bruchidae)昆蟲,與形態與生活習性均與四紋豆象極為類似,可利用成蟲外部形態及雄性外生殖器進行區辨。雌成蟲喜將卵產於光滑豆粒表面,產出卵帶有大量黏性物質,可牢固地黏附在豆粒表面,每豆平均3∼5粒,少數會產卵於田間葉面。產於豆類表面之卵粒,在孵化後直接穿透卵殼及種皮,垂直蛀入種子內,然後改呈與種皮平行方向蛀食前進,老熟幼蟲於豆粒內化蛹。
●四紋豆象 Callosobruchus maculatus
屬鞘翅目(Coleoptera)豆象科(Bruchidae)昆蟲,與形態與生活習性均與綠豆象極為類似。雌成蟲喜將卵產於光滑豆粒表面,產出卵帶有大量黏性物質,可牢固地黏附在豆粒表面,每豆平均1∼3粒。
●長角象鼻蟲 Araecerus fasciculatus
屬鞘翅目(Coleoptera)長角象鼻蟲科(Anthribidae)。在倉內外皆可為害。在田間可為害可可、咖啡、肉豆蔻、藥材、糧食及加工品,其中以可哥受害最重,咖啡次之。在倉內為害咖啡豆、玉米、薯乾、鬥柚、棉籽、大蒜、乾果及中藥材等。成蟲性活潑,能跑善飛,有假死性,觸之即捲縮不動,在倉內或田間玉米粒或穗上均能為害。
●菸甲蟲 Lasioderma serricorne
屬鞘翅目(Coleoptera)蛛甲科(Ptinidae)。此蟲主要以幼蟲為害貯穀,幼蟲性活潑,初孵化時無食物時,則食其卵殼,可耐飢2∼10天,喜黑暗,成負趨光性,喜蛀入穀粒或菸葉中肋內部蛀食。幼蟲老熟後停止取食,以分泌物綴食物殘屑在寄主縫隙中做成半透明白色堅韌薄繭,在其中化蛹。羽化後,先在繭中靜止數日以待性成熟後再活動交配,卵單產於寄主碎屑中或縫隙間,在黃昏時產卵最多。成蟲不食固體食物,有假死性,善飛,喜黑暗於夜間活動最強,白天或光線強烈時則不活動。
下期預告
●本期詳細介紹了各種積穀害蟲的樣態,下期將說明積穀害蟲的防治方法與防治管理辦法,敬請期待。
文圖/姚美吉 農業試驗所應用動物組
上一篇
積穀害蟲傳播與防治(三)
下一篇
食用花卉的浪漫與務實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23%
我喜歡:46%
很實用:23%
夠新奇:0%
普普啦:8%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5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秋秋美待子(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8/24
好
小老媽(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8/24
棒
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8/23
GOOD
小慶(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8/23
good
小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8/23
Th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