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田間觀察筆記 動植物生活面面觀
刊登日:106/10/20
1,624
一片綠油油的稻浪隨風搖曳生姿,看起來就如一般的鄉村風景平凡無奇,但其中所蘊藏的生物量卻超乎我們的想像,由空中到陸地、溝渠還有土壤中,都是牠們的生活空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在一排排的稻苗間穿梭自如,還有許多幫助農夫的動物們也在此行列之中,我們跟著林老師的腳步走進田野,看見農田裡的動物,也從他的兒時回憶中認識早期的農田景象。
對於居住在大都會地區的人們而言,農田是個陌生且遙不可及的地方,但對於在鄉下地方長大的小孩而言,農田反而有一股很親密的感覺,是小時候的最佳遊樂場,也是擁有許多童年回憶的地方。
水田與旱田的好幫手
50 年代的臺灣,以農業為主要產業,由於需要許多的人手幫忙農事,所以可看到家家戶戶一生就是子女10 ∼12 人,此情景在當時的社會都是習以為常的事。從事農田耕作的農家,家中一定會養水牛或黃牛。很多人會很好奇,養水牛或黃牛有何差異呢?由於一般農田可以分為二種,水田和旱田,水田主要以種植水稻為主,水牛喜歡在泥濘的土壤活動,所以就用水牛來幫忙農夫在水田中耕作;而旱田主要以種植地瓜、花生、蘆筍和甘蔗等耐旱作物為主,農夫就會以喜歡在乾燥土壤上活動的黃牛來幫忙耕作。
農夫們會依當地的環境、氣候、雨量和土壤的結構性質開墾農田。氣溫涼爽、雨量充沛,且土壤為不易透水的地方可以開墾為水田,臺灣因各地區氣候和雨量的差異,使得北部、宜蘭、花蓮和臺東地區,稻米一年只能種植一期稻作;臺中地區稻米一般為二期稻作;而南部地區為三期稻作。一般在臺灣廣闊的平原地區,水田被開闢為平面狀,但在面積狹小且陡峭的地方,人們則將其開闢為階梯狀,形成所謂的梯田。土質含水性較差且土地貧瘠的土壤,一般的話則被開闢為旱田。
田溝邊的蛇類
依稀還記得小時候常在農田邊的灌溉水溝,徒手撿田螺,捉大肚魚、鯽魚、泥鰍和鱔魚等,在捉撈的過程中,有時還會看到水蛇從旁游過,而臺灣水蛇的種類有兩種,鉛色水蛇和唐水蛇,雖然外觀乍看之下很像鱔魚,但我們不會誤捉而被咬,鱔魚體表沒有鱗片而水蛇體表有鱗片,可以這一點作為辨別的指標。一般陸地上的蛇,其鼻孔長在顏面的前端,而水蛇(唐水蛇)其鼻孔是長在顏面的上方,這是陸蛇和水蛇二者之間的差異。農田中常見的陸地蛇,有花浪蛇、南蛇、錦蛇、臭青母、龜殼花、眼鏡蛇等,其中龜殼花和眼鏡蛇為毒蛇,龜殼花為出血性毒,其具有大顆的毒牙,若有人被咬到在傷口處會腫大劇痛並引起血球溶血的現象,而眼鏡蛇為神經毒,其毒牙很小顆,若不幸被咬到,在患者傷口處不會產生腫大、劇痛和血球溶血的現象,但約過2 ∼3 秒之後,會出現嗜睡和流口水的症狀。
昆蟲生態大觀園
水中還有許多的昆蟲相,例如:大田鼈、水黽、紅娘華、仰泳椿、龍蝨等,水黽常靠其修長的美腿在水面上滑動,如同在跳美妙的舞蹈,紅娘華其外型有點像蠍子,所以又有「水蠍子」之稱,在其腹部的末端,有一根細長如同天線般的呼吸管,可以伸出水面進行呼吸。農田中常見到的昆蟲種類,還有蝗蟲、蚱蜢、螳螂、蜻蜓(猩紅蜻蜓、褐斑蜻蜓、橙斑蜻蜓、侏儒蜻蜓、高翔蜻蜓、無霸勾蜓)、瓢蟲,以及不同種類的蝴蝶,例如:白菜蝶、臺灣紋白蝶、淡色黃蝶、島嶼黃蝶等,在田園中翩翩起舞。
灌蟋蟀可以說是當時小朋友最愛進行的活動之一,用塑膠汽水瓶裝滿水,並在田埂間找洞穴,當發現洞穴時,就將汽水瓶的開口插入洞穴中,水就會從洞穴中猛地灌進去,過了一陣子蟋蟀從
洞穴中落荒而逃,此時我們就會將其捉起來並放入罐子中。但有時候水灌完了,從洞穴中露出臉的不是蟋蟀,而是蟾蜍或是蛇,若發現是蛇,大家就一哄而散、逃之夭夭,真是令人懷念。
動物棲息好去處
在農田中的青蛙種類繁多,例如:澤蛙、金線蛙、古氏赤蛙、虎皮蛙、腹斑蛙、斯文豪氏赤蛙等。我們可以親自看到以鰓呼吸且具有長長尾巴的小蝌蚪,如何漸漸地使其尾巴消失,而蛻變成為以肺和皮膚呼吸的青蛙,其整個生活和演變過程,透過在田間觀察可以清楚仔細地了解。臺灣地區主要的蟾蜍有2 種,分別為黑眶蟾蜍和盤古蟾蜍,在農田中常見的蟾蜍以盤古蟾蜍為主,一般鄉下的小孩不會將蟾蜍看成是青蛙,蟾蜍皮膚表面乾燥粗糙,且在兩眼後方處各有一個隆起的毒囊腺。田園中常見的鳥類,有麻雀、小白鷺、中白鷺、牛背鷺、大卷尾等。
野草野菜都是寶
植物方面,田園中也有許多草本植物生長,例如:芒稷、香附子、水蜈蚣、牛筋草、雷公根、蛇莓、扁穗莎草、刺莧、野莧、龍葵、咸豐草和鼠麴草等。一般人會將這些植物視為無用的雜草,但在鄉間田園,有些人會把雷公根拔下來帶回家,清洗好後將其塞在雞腹中燉煮,料理完成後將鍋蓋打開時,有一股清香的味道撲鼻而來,讓人口水直流。刺莧、野莧和龍葵也是很好的野菜,有時農民忙完農事時會順便摘回家煮。夏天時節,也常見有人會到田園邊將整株咸豐草拔起,在自家庭院將其晒乾後清洗乾淨,放入大鍋子中煮沸並加入黑糖,就是具有消暑解熱作用的青草茶。另外,待田園休耕時,在清明前後常可看到一些農村婦女帶著小孩,在田園中摘拔鼠麴草,並將其帶回家在庭院中晒乾,經煮熟之後和磨好壓成塊的糯米團混合均勻,再用粿模壓製成型,就是所謂的鼠麴草粿,放入蒸籠中蒸熟,鼠麴草的清香從蒸籠中散發出來,吃起來非常美味可口。
其實農田中的動、植物種類還有很多,其生態面貌十分豐富,在田間觀察可以看見許多動物有趣的行為和各式植物,不經意地就會遇到未曾見過的物種,令人驚喜萬分,所以不妨走進農田中,這裡還有許多值得我們探索之處。
文圖/國立宜蘭大學生物技術與動物科技學系 林育安博士
對於居住在大都會地區的人們而言,農田是個陌生且遙不可及的地方,但對於在鄉下地方長大的小孩而言,農田反而有一股很親密的感覺,是小時候的最佳遊樂場,也是擁有許多童年回憶的地方。
水田與旱田的好幫手
50 年代的臺灣,以農業為主要產業,由於需要許多的人手幫忙農事,所以可看到家家戶戶一生就是子女10 ∼12 人,此情景在當時的社會都是習以為常的事。從事農田耕作的農家,家中一定會養水牛或黃牛。很多人會很好奇,養水牛或黃牛有何差異呢?由於一般農田可以分為二種,水田和旱田,水田主要以種植水稻為主,水牛喜歡在泥濘的土壤活動,所以就用水牛來幫忙農夫在水田中耕作;而旱田主要以種植地瓜、花生、蘆筍和甘蔗等耐旱作物為主,農夫就會以喜歡在乾燥土壤上活動的黃牛來幫忙耕作。
農夫們會依當地的環境、氣候、雨量和土壤的結構性質開墾農田。氣溫涼爽、雨量充沛,且土壤為不易透水的地方可以開墾為水田,臺灣因各地區氣候和雨量的差異,使得北部、宜蘭、花蓮和臺東地區,稻米一年只能種植一期稻作;臺中地區稻米一般為二期稻作;而南部地區為三期稻作。一般在臺灣廣闊的平原地區,水田被開闢為平面狀,但在面積狹小且陡峭的地方,人們則將其開闢為階梯狀,形成所謂的梯田。土質含水性較差且土地貧瘠的土壤,一般的話則被開闢為旱田。
田溝邊的蛇類
依稀還記得小時候常在農田邊的灌溉水溝,徒手撿田螺,捉大肚魚、鯽魚、泥鰍和鱔魚等,在捉撈的過程中,有時還會看到水蛇從旁游過,而臺灣水蛇的種類有兩種,鉛色水蛇和唐水蛇,雖然外觀乍看之下很像鱔魚,但我們不會誤捉而被咬,鱔魚體表沒有鱗片而水蛇體表有鱗片,可以這一點作為辨別的指標。一般陸地上的蛇,其鼻孔長在顏面的前端,而水蛇(唐水蛇)其鼻孔是長在顏面的上方,這是陸蛇和水蛇二者之間的差異。農田中常見的陸地蛇,有花浪蛇、南蛇、錦蛇、臭青母、龜殼花、眼鏡蛇等,其中龜殼花和眼鏡蛇為毒蛇,龜殼花為出血性毒,其具有大顆的毒牙,若有人被咬到在傷口處會腫大劇痛並引起血球溶血的現象,而眼鏡蛇為神經毒,其毒牙很小顆,若不幸被咬到,在患者傷口處不會產生腫大、劇痛和血球溶血的現象,但約過2 ∼3 秒之後,會出現嗜睡和流口水的症狀。
昆蟲生態大觀園
水中還有許多的昆蟲相,例如:大田鼈、水黽、紅娘華、仰泳椿、龍蝨等,水黽常靠其修長的美腿在水面上滑動,如同在跳美妙的舞蹈,紅娘華其外型有點像蠍子,所以又有「水蠍子」之稱,在其腹部的末端,有一根細長如同天線般的呼吸管,可以伸出水面進行呼吸。農田中常見到的昆蟲種類,還有蝗蟲、蚱蜢、螳螂、蜻蜓(猩紅蜻蜓、褐斑蜻蜓、橙斑蜻蜓、侏儒蜻蜓、高翔蜻蜓、無霸勾蜓)、瓢蟲,以及不同種類的蝴蝶,例如:白菜蝶、臺灣紋白蝶、淡色黃蝶、島嶼黃蝶等,在田園中翩翩起舞。
灌蟋蟀可以說是當時小朋友最愛進行的活動之一,用塑膠汽水瓶裝滿水,並在田埂間找洞穴,當發現洞穴時,就將汽水瓶的開口插入洞穴中,水就會從洞穴中猛地灌進去,過了一陣子蟋蟀從
洞穴中落荒而逃,此時我們就會將其捉起來並放入罐子中。但有時候水灌完了,從洞穴中露出臉的不是蟋蟀,而是蟾蜍或是蛇,若發現是蛇,大家就一哄而散、逃之夭夭,真是令人懷念。
動物棲息好去處
在農田中的青蛙種類繁多,例如:澤蛙、金線蛙、古氏赤蛙、虎皮蛙、腹斑蛙、斯文豪氏赤蛙等。我們可以親自看到以鰓呼吸且具有長長尾巴的小蝌蚪,如何漸漸地使其尾巴消失,而蛻變成為以肺和皮膚呼吸的青蛙,其整個生活和演變過程,透過在田間觀察可以清楚仔細地了解。臺灣地區主要的蟾蜍有2 種,分別為黑眶蟾蜍和盤古蟾蜍,在農田中常見的蟾蜍以盤古蟾蜍為主,一般鄉下的小孩不會將蟾蜍看成是青蛙,蟾蜍皮膚表面乾燥粗糙,且在兩眼後方處各有一個隆起的毒囊腺。田園中常見的鳥類,有麻雀、小白鷺、中白鷺、牛背鷺、大卷尾等。
野草野菜都是寶
植物方面,田園中也有許多草本植物生長,例如:芒稷、香附子、水蜈蚣、牛筋草、雷公根、蛇莓、扁穗莎草、刺莧、野莧、龍葵、咸豐草和鼠麴草等。一般人會將這些植物視為無用的雜草,但在鄉間田園,有些人會把雷公根拔下來帶回家,清洗好後將其塞在雞腹中燉煮,料理完成後將鍋蓋打開時,有一股清香的味道撲鼻而來,讓人口水直流。刺莧、野莧和龍葵也是很好的野菜,有時農民忙完農事時會順便摘回家煮。夏天時節,也常見有人會到田園邊將整株咸豐草拔起,在自家庭院將其晒乾後清洗乾淨,放入大鍋子中煮沸並加入黑糖,就是具有消暑解熱作用的青草茶。另外,待田園休耕時,在清明前後常可看到一些農村婦女帶著小孩,在田園中摘拔鼠麴草,並將其帶回家在庭院中晒乾,經煮熟之後和磨好壓成塊的糯米團混合均勻,再用粿模壓製成型,就是所謂的鼠麴草粿,放入蒸籠中蒸熟,鼠麴草的清香從蒸籠中散發出來,吃起來非常美味可口。
其實農田中的動、植物種類還有很多,其生態面貌十分豐富,在田間觀察可以看見許多動物有趣的行為和各式植物,不經意地就會遇到未曾見過的物種,令人驚喜萬分,所以不妨走進農田中,這裡還有許多值得我們探索之處。
文圖/國立宜蘭大學生物技術與動物科技學系 林育安博士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28%
我喜歡:28%
很實用:33%
夠新奇:6%
普普啦:6%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1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森元(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10/24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