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越南紅龍果之產業及栽培現況調查(二)
刊登日:106/11/29
1,271
越南紅龍果栽培面積達3.6萬公頃,約80%外銷世界40餘國,20%供越南國內市場消費,品種以白肉種為主,紅肉種約佔14%。約8千公頃果園已獲得Global GAP或VietGAP認證,有利於果品外銷至歐美等國。越南紅龍果產業發展明確定位於外銷市場,相關配套制度、外銷集貨及運銷系統設置健全,值得國內紅龍果產業發展借鏡。本文介紹參訪越南當地分級包裝、運銷、市場行情,及綜合整體評估與建議等內容。
集貨場分級包裝作業與外銷儲運
皇后包裝場(Hoang Hau Dragon Fruit Farm)位於平順省,該包裝場區十分廣大,現場區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為「果實集貨區」,將各農戶提供的果品運送至場區前的大集貨區,現場有十餘名工作人員每籃逐一進行外觀及病蟲害的分級篩選,最高約有30%的紅龍果果實遭到淘汰,果品依不同等級分類。
第二區為「包裝作業區」,現場有3條作業線,每條作業線由10名工人組成,於第一階段將分級好的果品逐一置入直徑約60公分的大臉盆,內有熟石灰(氫氧化鈣)水溶液,果實浸泡3~5分鐘,置入空籃中瀝除多餘水分後,即裝入透明塑膠袋內,塑膠袋長28公分、寬24公分,袋子四周約3公分處打有5個直徑1.4公分的小洞,最後裝入紙箱中每層放入10粒果實、堆置3層,共30粒果實,每箱重量為21公斤。紙箱四周均打有4個孔洞,以利後續低溫預冷作業。裝箱完畢後,由封箱捆裝區的工作人員進行塑膠繩捆裝作業。並將紙箱堆置於棧板上,再以堆高機運送至冷藏庫內預冷存放。據現場管理人員表示,平均每月約有70個貨櫃量運送至中國大陸,該包裝場約有60%的紅龍果運銷至中國大陸。另外,此包裝場亦有運銷紅龍果至歐洲與美國市場。運銷至歐洲市場的平均果重介於350~500公克。包裝紙盒以依重量分為3.5、4.0與4.3公斤裝3種規格,與運銷至中國大陸的21公斤裝不同。
集貨場負責人表示目前紅龍果病害的問題發生嚴重,損失率可達30%。檢視淘汰的紅龍果果實,主要的病害在於炭疽病及少部分莖潰瘍病發生,由於炭疽病可以潛伏感染,田間尚未發病之前,農友仍將其採下送往集貨場,至2~3天果實表皮開始出現褐色塊斑,此時已無商品價值,隨著放置的時間越久,整個果實會呈現腐敗現象,同時也會繼續傳染周圍的果實,造成病害的持續發生與蔓延。探究可能的原因主要在於前置作業中,利用氫氧化鈣進行消毒,僅能對於細菌病原具有殺菌功效,對於真菌類的病原菌,尤其是炭疽病則是效果不理想。第三區為「果實冷藏區」,果實經裝箱後,堆置於棧板上,再由堆高機送至冷藏庫暫存,之後再裝填於冷藏貨櫃內。
越南紅龍果賣場種類與價格現況調查
在越南胡志明市各蔬果類型賣場中,紅龍果、紅毛丹、山竹與芒果等熱帶水果為常見的販售果品,而水果銷售的展售模式,不論是路邊攤販、小型水果攤或是蔬果超市,其水果均排列成金字塔型。而紅龍果售價方面,路邊攤販售的白肉紅龍果為4萬越幣/公斤;蔬果超市4.5萬越幣/公斤,果重約500~650公克,所有的紅龍果在外觀均有鱗片長且厚實以及轉色不佳的情形。在蔬果超市販售的紅肉種紅龍果外觀除轉色不佳外,更有介殼蟲附著於鱗片基部。果實內部品質中心糖度達17°Brix、果肉清脆、果肉呈淡粉紅色,有其獨特風味口感。比較產區路邊販售價每公斤3,000~4,000越幣,由產地至消費市場近有10倍以上的價差,顯示紅龍果價格制定應掌握在集貨商或批發商手中。(註:臺幣:越南盾匯率約為1:665左右)
心得與建議
(一) 越南紅龍果栽培面積由2.4萬公頃(2012年)擴增至3.6萬公頃(2015年),紅龍果產業發展十分迅速,整個產業方向以外銷為目標,因此有關出口貿易的相關設備與規範制定亦十分詳細。在2005年即在果園生產管理制度導入EUREP GAP,之後延伸為Global GAP與Viet GAP,且已有24%以上的果園獲得認證,有利於果品的外銷。臺灣近年來紅龍果產業亦快速發展,在2015年已有近2,000公頃的種植面積,若未來欲將紅龍果視為外銷產業,首先在產區規劃方面,應設立外銷供果園有足夠的生產面積,才能穩定供貨至國際市場。其次為果園作業管理規範,近年來,果品進口國除注重果品安全外,對於果園的良好作業規範,強調環境保護與從業人員的安全健康亦十分重視,因此獲得Global GAP認證為生產業者的作業管理基本項目。國內多年前已推行Global GAP與TGAP的認證,但若欲應用於紅龍果產業外銷,可能需要進一步的審視與調整。
(二) 越南紅龍果產業由於工資便宜、栽培面積廣大,其果品在國際市場銷售具有極高的競爭力。在生產過程中使用植物賀爾蒙,造成果實轉色不佳,部分果品果皮無法轉紅仍呈綠色,但也相對使果皮與鱗片增厚,提高果實的貯運與櫥架壽命。臺灣的紅龍果外銷除貯藏性病害發生外,鱗片萎縮乾枯亦是造成外觀不佳的主因。因此,減少貯運期的病害發生與減緩鱗片乾枯是提升紅龍果外銷競爭力的重點工作項目。
(三) 紅龍果莖潰瘍病為越南紅龍果產業目前面臨的重大危機,由於栽培體系與缺乏年度整枝修剪的觀念以及高溫氣候,導致莖潰瘍病防治無法展現成效,由於此病害的病原真菌孢子可從病株隨著雨水飛濺至鄰近健康的枝條或是果實,甚至可以從花苞入侵感染,隨後造成果實內部褐化腐敗,農友常倚賴化學藥劑的施用,但效果往往不如預期,探究原因及管理建議如下:
1. 田間衛生管理:栽培習慣導致整欉枝條茂密,增加病原菌殘存的地方,待雨季來臨時,病害剛好藉由雨水飛濺傳播,此時用化學藥劑控制已錯失良機。而若能確實做好修剪與果園的衛生管理,包括在開花後花瓣適時的摘除,減少病原菌殘存的地方,使得紅龍果莖潰瘍病發生下降很多。
2. 肥培管理:有關紅龍果廢棄枝條,參訪的農友皆會利用自製成堆肥,除了利用堆肥過程中發酵熱度殺死枝條上的炭疽病及莖潰瘍病菌外,後續還可以有益微生物形成生物性堆肥,再施用於果園中。此外在新梢初期減少化學氮肥的施用,改以有機肥或是生物性肥料處理,使用過的農友認為此法可以增加紅龍果植株的抵抗能力,抑制病害的發生。
3. 化學藥劑防治:越南農科院南方園藝研究院篩選多種的化學藥劑測試對莖潰瘍病的防治效果,其結果以鋅錳滅達樂與鋅錳乃浦處理後的防治效果最佳,此部分可作為國內的研究參考,而國內紅龍果的殺菌劑中,以賽普護汰寧對於莖潰瘍病的菌絲抑制率可達100%,具有防治潛力的藥劑。
4. 生物防治:由於越南紅龍果的外銷國家對於農藥殘留量的疑慮增加,因此南方園藝研究院也開始針對微生物製劑的開發,目前南方園藝研究院已有木黴菌微生物製劑的產品登記上市,故微生物製劑的研發是往後防治病蟲害的研究方向。
5. 病蟲害綜合管理:南方園藝研究院針對紅龍果的病蟲害管理已有許多研究成果,包含利用化學藥劑適時施用、有機質肥料及微生物肥料的處理、栽培整枝修剪及果園田間衛生並搭配螞蟻與果實蠅蟲害誘引裝置,可以減少因病蟲害引起的產量損失,且能友善環境及改良土壤的功效,可以給國內研究人員參考。
(全文完)
文圖陳/盟松、郭建志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集貨場分級包裝作業與外銷儲運
皇后包裝場(Hoang Hau Dragon Fruit Farm)位於平順省,該包裝場區十分廣大,現場區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為「果實集貨區」,將各農戶提供的果品運送至場區前的大集貨區,現場有十餘名工作人員每籃逐一進行外觀及病蟲害的分級篩選,最高約有30%的紅龍果果實遭到淘汰,果品依不同等級分類。
第二區為「包裝作業區」,現場有3條作業線,每條作業線由10名工人組成,於第一階段將分級好的果品逐一置入直徑約60公分的大臉盆,內有熟石灰(氫氧化鈣)水溶液,果實浸泡3~5分鐘,置入空籃中瀝除多餘水分後,即裝入透明塑膠袋內,塑膠袋長28公分、寬24公分,袋子四周約3公分處打有5個直徑1.4公分的小洞,最後裝入紙箱中每層放入10粒果實、堆置3層,共30粒果實,每箱重量為21公斤。紙箱四周均打有4個孔洞,以利後續低溫預冷作業。裝箱完畢後,由封箱捆裝區的工作人員進行塑膠繩捆裝作業。並將紙箱堆置於棧板上,再以堆高機運送至冷藏庫內預冷存放。據現場管理人員表示,平均每月約有70個貨櫃量運送至中國大陸,該包裝場約有60%的紅龍果運銷至中國大陸。另外,此包裝場亦有運銷紅龍果至歐洲與美國市場。運銷至歐洲市場的平均果重介於350~500公克。包裝紙盒以依重量分為3.5、4.0與4.3公斤裝3種規格,與運銷至中國大陸的21公斤裝不同。
集貨場負責人表示目前紅龍果病害的問題發生嚴重,損失率可達30%。檢視淘汰的紅龍果果實,主要的病害在於炭疽病及少部分莖潰瘍病發生,由於炭疽病可以潛伏感染,田間尚未發病之前,農友仍將其採下送往集貨場,至2~3天果實表皮開始出現褐色塊斑,此時已無商品價值,隨著放置的時間越久,整個果實會呈現腐敗現象,同時也會繼續傳染周圍的果實,造成病害的持續發生與蔓延。探究可能的原因主要在於前置作業中,利用氫氧化鈣進行消毒,僅能對於細菌病原具有殺菌功效,對於真菌類的病原菌,尤其是炭疽病則是效果不理想。第三區為「果實冷藏區」,果實經裝箱後,堆置於棧板上,再由堆高機送至冷藏庫暫存,之後再裝填於冷藏貨櫃內。
越南紅龍果賣場種類與價格現況調查
在越南胡志明市各蔬果類型賣場中,紅龍果、紅毛丹、山竹與芒果等熱帶水果為常見的販售果品,而水果銷售的展售模式,不論是路邊攤販、小型水果攤或是蔬果超市,其水果均排列成金字塔型。而紅龍果售價方面,路邊攤販售的白肉紅龍果為4萬越幣/公斤;蔬果超市4.5萬越幣/公斤,果重約500~650公克,所有的紅龍果在外觀均有鱗片長且厚實以及轉色不佳的情形。在蔬果超市販售的紅肉種紅龍果外觀除轉色不佳外,更有介殼蟲附著於鱗片基部。果實內部品質中心糖度達17°Brix、果肉清脆、果肉呈淡粉紅色,有其獨特風味口感。比較產區路邊販售價每公斤3,000~4,000越幣,由產地至消費市場近有10倍以上的價差,顯示紅龍果價格制定應掌握在集貨商或批發商手中。(註:臺幣:越南盾匯率約為1:665左右)
心得與建議
(一) 越南紅龍果栽培面積由2.4萬公頃(2012年)擴增至3.6萬公頃(2015年),紅龍果產業發展十分迅速,整個產業方向以外銷為目標,因此有關出口貿易的相關設備與規範制定亦十分詳細。在2005年即在果園生產管理制度導入EUREP GAP,之後延伸為Global GAP與Viet GAP,且已有24%以上的果園獲得認證,有利於果品的外銷。臺灣近年來紅龍果產業亦快速發展,在2015年已有近2,000公頃的種植面積,若未來欲將紅龍果視為外銷產業,首先在產區規劃方面,應設立外銷供果園有足夠的生產面積,才能穩定供貨至國際市場。其次為果園作業管理規範,近年來,果品進口國除注重果品安全外,對於果園的良好作業規範,強調環境保護與從業人員的安全健康亦十分重視,因此獲得Global GAP認證為生產業者的作業管理基本項目。國內多年前已推行Global GAP與TGAP的認證,但若欲應用於紅龍果產業外銷,可能需要進一步的審視與調整。
(二) 越南紅龍果產業由於工資便宜、栽培面積廣大,其果品在國際市場銷售具有極高的競爭力。在生產過程中使用植物賀爾蒙,造成果實轉色不佳,部分果品果皮無法轉紅仍呈綠色,但也相對使果皮與鱗片增厚,提高果實的貯運與櫥架壽命。臺灣的紅龍果外銷除貯藏性病害發生外,鱗片萎縮乾枯亦是造成外觀不佳的主因。因此,減少貯運期的病害發生與減緩鱗片乾枯是提升紅龍果外銷競爭力的重點工作項目。
(三) 紅龍果莖潰瘍病為越南紅龍果產業目前面臨的重大危機,由於栽培體系與缺乏年度整枝修剪的觀念以及高溫氣候,導致莖潰瘍病防治無法展現成效,由於此病害的病原真菌孢子可從病株隨著雨水飛濺至鄰近健康的枝條或是果實,甚至可以從花苞入侵感染,隨後造成果實內部褐化腐敗,農友常倚賴化學藥劑的施用,但效果往往不如預期,探究原因及管理建議如下:
1. 田間衛生管理:栽培習慣導致整欉枝條茂密,增加病原菌殘存的地方,待雨季來臨時,病害剛好藉由雨水飛濺傳播,此時用化學藥劑控制已錯失良機。而若能確實做好修剪與果園的衛生管理,包括在開花後花瓣適時的摘除,減少病原菌殘存的地方,使得紅龍果莖潰瘍病發生下降很多。
2. 肥培管理:有關紅龍果廢棄枝條,參訪的農友皆會利用自製成堆肥,除了利用堆肥過程中發酵熱度殺死枝條上的炭疽病及莖潰瘍病菌外,後續還可以有益微生物形成生物性堆肥,再施用於果園中。此外在新梢初期減少化學氮肥的施用,改以有機肥或是生物性肥料處理,使用過的農友認為此法可以增加紅龍果植株的抵抗能力,抑制病害的發生。
3. 化學藥劑防治:越南農科院南方園藝研究院篩選多種的化學藥劑測試對莖潰瘍病的防治效果,其結果以鋅錳滅達樂與鋅錳乃浦處理後的防治效果最佳,此部分可作為國內的研究參考,而國內紅龍果的殺菌劑中,以賽普護汰寧對於莖潰瘍病的菌絲抑制率可達100%,具有防治潛力的藥劑。
4. 生物防治:由於越南紅龍果的外銷國家對於農藥殘留量的疑慮增加,因此南方園藝研究院也開始針對微生物製劑的開發,目前南方園藝研究院已有木黴菌微生物製劑的產品登記上市,故微生物製劑的研發是往後防治病蟲害的研究方向。
5. 病蟲害綜合管理:南方園藝研究院針對紅龍果的病蟲害管理已有許多研究成果,包含利用化學藥劑適時施用、有機質肥料及微生物肥料的處理、栽培整枝修剪及果園田間衛生並搭配螞蟻與果實蠅蟲害誘引裝置,可以減少因病蟲害引起的產量損失,且能友善環境及改良土壤的功效,可以給國內研究人員參考。
(全文完)
文圖陳/盟松、郭建志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下一篇
舒適過冬不皮癢 冬來勤保養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45%
我喜歡:9%
很實用:27%
夠新奇:9%
普普啦:9%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1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菁菁(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11/30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