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紅龍果外銷競爭力
刊登日:107/02/13
433
近年來,紅龍果在臺灣的市場價格持續上升,2016 年每公斤平均單價達新臺幣59 元,產地價格高,農民收益佳,卻也造成一窩蜂搶種,但目前的市場售價若要外銷,其末端售價將難以與東南亞國家所生產的低價紅龍果競爭。為與越南等地區競爭,唯有以外銷為生產導向,生產耐貯運、鱗片不易褐化的紅龍果,並提高果實品質、強化出口貯運能力、降低生產成本、確實做好國內外產品的分級等工作,才能殺出重圍,拓展外銷通路。
紅龍果鮮紅的果皮與綠色的鱗片呈現如飛龍一般的果形,其吉祥的意味,對有祭祀習慣的華人而言,是甚受喜愛的果品。加上其在栽培管理的過程中農藥使用量少,並富含甜菜苷素與水溶性膳食纖維,可幫助腸胃蠕動等特性,目前在國內外均深受歡迎。
紅龍果外銷量值
依據財政部關務署的出口數量統計,以2016 年為例,紅龍果的外銷總量僅110 公噸,外銷量只占國內生產總量的0.22%,外銷總值新臺幣6,025 千元,每公斤平均單價新臺幣54.46 元,較國內市場單價每公斤新臺幣59.38 元(資料源自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作物生產組)低,顯示國內市場單價較出口價高,農民缺乏出口的意願,這也是近年紅龍果外銷量無法突破的原因。
主要出口國家
以2016 年為例,主要外銷地區依序為中國(70.9%)、香港(21.5%)及日本(3.4%)。中國仍為臺灣紅龍果主要出口對象,目前多經由小三通綠色通道進入廈門,再轉運至上海、北京等各大都會型城市,此通道有助於布局中國北方城市的通路;因中國北方氣候乾燥,消費者喜愛紅龍果幫助消化的機能性,且在運輸成本上與中國本產的紅龍果相較,比南方具有優勢性;另外,北方城市的消費水平也較高,對於單價仍在高檔的臺灣原產紅龍果而言,是較具有潛力的地區。近幾年來中國廣西、廣東及海南等地也掀起紅肉種紅龍果的種植風潮,日後臺灣所生產的鮮果將與中國本產相抗衡,因此無論品質或品種的差異,臺灣紅肉種必須與大陸本產做好市場區隔。
而日本市場單價雖高,但需要透過蒸熱滅蟲檢疫才能出口,2010 年開始,白肉種紅龍果通過其檢疫條件得以輸銷日本,紅龍果在日本多作為蔬果沙拉材料,雖然臺灣所產的果實品質與安全性優於競爭對手——越南,但臺灣紅龍果市場價格高,每年僅能配合於芒果輸日期間外銷。另外,中東地區是近幾年來開發的新興市場,去年臺灣也輸銷1,350 公斤,但中東國家的運輸距離遠,紅龍果必須做好採後處理與貯運技術,才能與其他對手國競爭。
主要進口國家
臺灣冬季期間因光照條件不足,無法產出紅龍果,雖有進行反季節的燈照產調,但目前投入的生產者仍少、市場價格高,越南及馬來西亞等地進口商看準商機,紛紛於空窗期搶灘。2016 年開始,臺灣同意越南產的紅龍果得經由果心溫度攝氏46.8 度,蒸熱40分鐘以上的檢疫作業進口,進口量將會一年比一年多,統計2013 ~ 2016 年進口量分別為261,663、202,370、216,093 及678,019 公斤,2016 年進口量較2013 年增加近3 倍。進口價格2013 ~ 2016 年分別為每公斤新臺幣37.7、49.2、55.76 及38.3元,進口報關價格遠較國內所生產的果品低,扣除運輸成本後,顯示進口國當地收購果品的單價甚低,進口的果品仍以低價作為訴求,以瓜分臺灣淺碟市場。
臺灣紅龍果外銷競爭力(SWOT)分析
優勢(S)
‧ 為防東方果實蠅及其他蟲害叮咬,幼果期即以套袋進行防護,採收後病害的問題較少。‧ 臺灣生產的紅肉種大多不需要人工傳粉,且採收成熟度高,達完熟時,採果果實大、品質優。
‧ 紅龍果產期長(5 ~ 12 月)、產量高,每10 ~ 15 天來1 批花,可利用批次的管理或冷藏來調節出貨量,方便調節外銷出貨作業。
‧ 農民素質高,恪遵使用推薦用藥進行防治與安全採收期,並且少用或不用生長調節劑進行催花處理,果品安全性佳。
劣勢(W)
‧ 臺灣生產紅龍果的成本偏高,不利與國外果品價格競爭。
‧ 臺灣在小規模耕種者經營體制,每單位的生產面積不足1 公頃,集貨作業困難,加上產地分布零散,加重集貨運輸上的成本。
‧ 受颱風及其他天然災害影響,供貨量與果實品質不易穩定。
‧ 個別農戶所生產的紅肉品系種類頗多,除果實品質參差不齊外,分級也不易確實,更影響採後處理作業。
‧ 缺乏現代化的集貨包裝設備,作業效率差,預冷不確實。
機會(O)
‧ 積極爭取以白肉種條件攝氏46.5 度飽和水蒸氣處理30 分鐘後,再降至常溫的方式,送請日方核定紅肉種的檢疫處理技術;未來紅肉種將可外銷日本,有助與越南白肉種的商品競爭,與市場區隔。
‧ 世界各國對紅龍果的健康安全價值均表肯定,消費力也逐年增加。
‧ 臺灣紅龍果產期調節技術純熟,冬溫不至於過低,並且供電穩定,可全年生產供果,有利於供貨穩定與進行計畫生產。
‧ 臺灣有優勢的品種研發能力,特色品種如雙色、粉紅佳人與小甜甜等,可與現有的外銷品種有市場區隔性,或經營不同層次的消費客群。
威脅(T)
‧ 中國近年積極輔導生產專區的經營,臺灣外銷中國可能受挫之外,並且中國可能與臺灣競爭國外市場。
‧ 近兩年來,真菌性濕腐病與莖潰瘍病危害猖獗,雨季過後常導致病害迅速蔓延,並使植株生長衰弱,降低商品價值。
‧ 盛產期適逢臺灣水果生產旺季,市場價格不易保持穩定。
‧ 近年常有異常氣候,如烈日高溫、連日降雨、寒流低溫的侵襲,紅龍果常有疏花、流果的現象,不僅造成農民損失,更導致枝條組織崩解,影響產調的進行與來年的產量。
開發適合臺灣通路經營的策略
臺灣近年來農村缺工嚴重,工資、紙箱、肥料等生產成本不斷上漲,且集貨、運輸等生產成本亦遠高於越南等國。在外銷上,首先要面臨的就是越南等地區價格上的競爭,且在各個國際市場上,均會面對越南果品的挑戰。外銷地區中,臺灣可以出口的國家,越南也都可以出口,且越南經營外銷的時間比臺灣還要久,加上地理位置鄰近中國等出口國,運輸成本相對較臺灣低,甚至也進行異地,如澳洲生產,更取得了全球驗證(GLOBAL G.A.P.)與東盟驗證(Asean GAP),種種外銷所應該具備的條件,臺灣應該要急起直追,如訂定外銷供果規範、驗證系統、品質控管、農藥與肥料管理等。臺灣要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必須同越南一樣,以外銷為生產導向,整合鄰近產區成立外銷生產專區、計畫生產、控管外銷果實品質。
並且要從外銷品種選擇貯運性佳者,且營養管理上要落實保持鱗片鮮綠、病蟲害防治嚴守安全採收期與安全用藥、配合外銷國家運輸時程,決定適當採收成熟度、採收後的預冷工作確實到位、落實分級與包裝作業、避免運輸過程中的損耗等工作。
文˙ 圖/劉碧鵑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
紅龍果鮮紅的果皮與綠色的鱗片呈現如飛龍一般的果形,其吉祥的意味,對有祭祀習慣的華人而言,是甚受喜愛的果品。加上其在栽培管理的過程中農藥使用量少,並富含甜菜苷素與水溶性膳食纖維,可幫助腸胃蠕動等特性,目前在國內外均深受歡迎。
紅龍果外銷量值
依據財政部關務署的出口數量統計,以2016 年為例,紅龍果的外銷總量僅110 公噸,外銷量只占國內生產總量的0.22%,外銷總值新臺幣6,025 千元,每公斤平均單價新臺幣54.46 元,較國內市場單價每公斤新臺幣59.38 元(資料源自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作物生產組)低,顯示國內市場單價較出口價高,農民缺乏出口的意願,這也是近年紅龍果外銷量無法突破的原因。
主要出口國家
以2016 年為例,主要外銷地區依序為中國(70.9%)、香港(21.5%)及日本(3.4%)。中國仍為臺灣紅龍果主要出口對象,目前多經由小三通綠色通道進入廈門,再轉運至上海、北京等各大都會型城市,此通道有助於布局中國北方城市的通路;因中國北方氣候乾燥,消費者喜愛紅龍果幫助消化的機能性,且在運輸成本上與中國本產的紅龍果相較,比南方具有優勢性;另外,北方城市的消費水平也較高,對於單價仍在高檔的臺灣原產紅龍果而言,是較具有潛力的地區。近幾年來中國廣西、廣東及海南等地也掀起紅肉種紅龍果的種植風潮,日後臺灣所生產的鮮果將與中國本產相抗衡,因此無論品質或品種的差異,臺灣紅肉種必須與大陸本產做好市場區隔。
而日本市場單價雖高,但需要透過蒸熱滅蟲檢疫才能出口,2010 年開始,白肉種紅龍果通過其檢疫條件得以輸銷日本,紅龍果在日本多作為蔬果沙拉材料,雖然臺灣所產的果實品質與安全性優於競爭對手——越南,但臺灣紅龍果市場價格高,每年僅能配合於芒果輸日期間外銷。另外,中東地區是近幾年來開發的新興市場,去年臺灣也輸銷1,350 公斤,但中東國家的運輸距離遠,紅龍果必須做好採後處理與貯運技術,才能與其他對手國競爭。
主要進口國家
臺灣冬季期間因光照條件不足,無法產出紅龍果,雖有進行反季節的燈照產調,但目前投入的生產者仍少、市場價格高,越南及馬來西亞等地進口商看準商機,紛紛於空窗期搶灘。2016 年開始,臺灣同意越南產的紅龍果得經由果心溫度攝氏46.8 度,蒸熱40分鐘以上的檢疫作業進口,進口量將會一年比一年多,統計2013 ~ 2016 年進口量分別為261,663、202,370、216,093 及678,019 公斤,2016 年進口量較2013 年增加近3 倍。進口價格2013 ~ 2016 年分別為每公斤新臺幣37.7、49.2、55.76 及38.3元,進口報關價格遠較國內所生產的果品低,扣除運輸成本後,顯示進口國當地收購果品的單價甚低,進口的果品仍以低價作為訴求,以瓜分臺灣淺碟市場。
臺灣紅龍果外銷競爭力(SWOT)分析
優勢(S)
‧ 為防東方果實蠅及其他蟲害叮咬,幼果期即以套袋進行防護,採收後病害的問題較少。‧ 臺灣生產的紅肉種大多不需要人工傳粉,且採收成熟度高,達完熟時,採果果實大、品質優。
‧ 紅龍果產期長(5 ~ 12 月)、產量高,每10 ~ 15 天來1 批花,可利用批次的管理或冷藏來調節出貨量,方便調節外銷出貨作業。
‧ 農民素質高,恪遵使用推薦用藥進行防治與安全採收期,並且少用或不用生長調節劑進行催花處理,果品安全性佳。
劣勢(W)
‧ 臺灣生產紅龍果的成本偏高,不利與國外果品價格競爭。
‧ 臺灣在小規模耕種者經營體制,每單位的生產面積不足1 公頃,集貨作業困難,加上產地分布零散,加重集貨運輸上的成本。
‧ 受颱風及其他天然災害影響,供貨量與果實品質不易穩定。
‧ 個別農戶所生產的紅肉品系種類頗多,除果實品質參差不齊外,分級也不易確實,更影響採後處理作業。
‧ 缺乏現代化的集貨包裝設備,作業效率差,預冷不確實。
機會(O)
‧ 積極爭取以白肉種條件攝氏46.5 度飽和水蒸氣處理30 分鐘後,再降至常溫的方式,送請日方核定紅肉種的檢疫處理技術;未來紅肉種將可外銷日本,有助與越南白肉種的商品競爭,與市場區隔。
‧ 世界各國對紅龍果的健康安全價值均表肯定,消費力也逐年增加。
‧ 臺灣紅龍果產期調節技術純熟,冬溫不至於過低,並且供電穩定,可全年生產供果,有利於供貨穩定與進行計畫生產。
‧ 臺灣有優勢的品種研發能力,特色品種如雙色、粉紅佳人與小甜甜等,可與現有的外銷品種有市場區隔性,或經營不同層次的消費客群。
威脅(T)
‧ 中國近年積極輔導生產專區的經營,臺灣外銷中國可能受挫之外,並且中國可能與臺灣競爭國外市場。
‧ 近兩年來,真菌性濕腐病與莖潰瘍病危害猖獗,雨季過後常導致病害迅速蔓延,並使植株生長衰弱,降低商品價值。
‧ 盛產期適逢臺灣水果生產旺季,市場價格不易保持穩定。
‧ 近年常有異常氣候,如烈日高溫、連日降雨、寒流低溫的侵襲,紅龍果常有疏花、流果的現象,不僅造成農民損失,更導致枝條組織崩解,影響產調的進行與來年的產量。
開發適合臺灣通路經營的策略
臺灣近年來農村缺工嚴重,工資、紙箱、肥料等生產成本不斷上漲,且集貨、運輸等生產成本亦遠高於越南等國。在外銷上,首先要面臨的就是越南等地區價格上的競爭,且在各個國際市場上,均會面對越南果品的挑戰。外銷地區中,臺灣可以出口的國家,越南也都可以出口,且越南經營外銷的時間比臺灣還要久,加上地理位置鄰近中國等出口國,運輸成本相對較臺灣低,甚至也進行異地,如澳洲生產,更取得了全球驗證(GLOBAL G.A.P.)與東盟驗證(Asean GAP),種種外銷所應該具備的條件,臺灣應該要急起直追,如訂定外銷供果規範、驗證系統、品質控管、農藥與肥料管理等。臺灣要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必須同越南一樣,以外銷為生產導向,整合鄰近產區成立外銷生產專區、計畫生產、控管外銷果實品質。
並且要從外銷品種選擇貯運性佳者,且營養管理上要落實保持鱗片鮮綠、病蟲害防治嚴守安全採收期與安全用藥、配合外銷國家運輸時程,決定適當採收成熟度、採收後的預冷工作確實到位、落實分級與包裝作業、避免運輸過程中的損耗等工作。
文˙ 圖/劉碧鵑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
上一篇
外銷出口大國 解密越南紅龍果產業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70%
我喜歡:20%
很實用:5%
夠新奇:0%
普普啦:5%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0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