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龍鬚菜栽培及合理化施肥
刊登日:107/05/23
47,423
梨瓜(Sechium edule (Jacq.) Swartz.),又名隼人瓜、佛手瓜及香櫞瓜等,為葫蘆科多年生宿根蔓性植物,原產於中南美洲,西元1935 年引入台灣。
「龍鬚菜」是梨瓜植株的嫩梢部分,全年皆可生長,是重要的夏季蔬菜,近年來嫩梢栽培面積日漸增多,以花蓮地區生產面積最大,約維持在80 到120 公頃。
梨瓜根系發達,莖部圓形,蔓長可達10公尺以上。葉互生,全緣,深綠色,稍有茸毛,掌狀五角形,與捲鬚對生。雌雄同株異花,蟲媒花。果實梨形,果面有5條縱溝,果皮綠色至乳白色。種子卵形扁平,與果肉不易分離,不具休眠性,未熟果能發芽,種皮無控制種子內水分損失之功能,因此種植時需連果實一起栽植。
目前臺灣僅兩種栽培品種,分別為綠色種及白色種,皆可再分為有刺種及無刺種,作為葉菜類栽培時應選擇無刺種較適宜。
氣候條件
龍鬚菜性喜溫暖而雨水分布平均的氣候,生育適溫為攝氏18 到28 度,12 度以下停止生長,溫度超過攝氏30 度以上時生長勢較弱,可短暫耐受40 度的高溫。適合中等日照,稍耐陰,日照過強及日照時數過長反而會抑制生長。
在溫暖而無乾季的地方,龍鬚菜為多年生植物,可作為宿根栽培葉菜類。花蓮地區栽培時僅在冬季及春季結果,可夏季採收嫩梢,冬春採果實,一舉兩得。
土壤條件
龍鬚菜對土壤適應性較廣、選擇不苛,pH 值在5.5 到7.5 之間皆可適應,但以種植於含有多量腐植質、保水力較強的壤土或黏質壤土較為理想。性忌乾燥,但田間不宜積水,地下水位高之田區須注意排水,或築高畦栽培,否則生育不良。
栽培管理
1. 繁殖與催芽
龍鬚菜繁殖法有實生、分株及側枝扦插等方式,一般多採用實生,植株生長較佳。
因種子與果肉較不易分離,故實生繁殖會將種子與果實一起種植。栽培用的種果,應選自母本強健、豐產和品系優良的植株。最好實施人工控制授粉,以確保品系之純正。
種果最適採收期在開花後的40 到50日,此時果面凹凸明顯並有光澤,果皮強韌不易劃破,已達充分成熟。有些果實老熟時,在植株上即會發芽露出子葉。
小面積栽培時,可採發芽果實直接種植。扦插則以健壯之蔓為插穗,每穗2到3 節。
梨瓜因為果肉相當厚,種植後需經1個月以上才能發芽。若不先行催芽,果實常在未發芽前就先腐爛。所以除了子葉已露出的種果可以即時種植外,其他種果最好先行催芽,再行播種。
催芽時將種瓜放於紙箱並置於暗處7至14 天,待子葉長出後,再移到本田;或利用銳利小刀,沿果部的凹溝切傷,使子葉容易抽出,亦可促進發芽。
2. 種植時期
龍鬚菜雖然一年四季均可播種,但以10 月至翌年3 月較適宜。若於夏季高溫期播種,則種果成活率較低,容易造成缺株。
3. 整地及播種
本田深耕耙平後,按行距1.2 至1.5 公尺開溝,將基肥施入溝內並充分與土壤混合後作畦。畦面呈弧形,以利排水,地下水位高的地區尤其應築40 公分深以上之高畦。
作畦後按株距0.3 至0.6 公尺挖淺穴,將已萌芽之種果斜放,一半埋入土中,子芽部位朝上露出土面,不可被土埋沒,以免子芽腐爛。
每一土堆或每穴種植一株,播種後需灌水,日照強的季節可遮蔭以利成活。新植園地或多年生栽培圃若發生缺株,應盡早補植,以免影響產量。
4. 遮蔭及敷蓋
龍鬚菜以採用匍匐栽培較多,為防止種果凋萎,播種後最好用稻草敷蓋在種果上方遮蔭。至幼株成活後,植株周圍30 公分內可敷蓋一層稻草於土表,以減少水分的蒸發及雜草的生長。
(1) 灌溉
龍鬚菜生長力旺盛,葉面蒸發量亦大,必須充分灌溉以保持土壤經常濕潤。灌溉時間以早晨或傍晚為佳,高溫期如夏季中午應避免畦溝內長時間積水。
(2) 整枝
主蔓長至50 公分時,實行第1 次摘心,也就是第1 次採收。第2 次以後的摘心採收,視植株生長勢而定,務必考慮植株上所留葉片的數量,是否足夠維持光合作用,在不影響植株生育的情形下,才可採收嫩梢。
(3) 更新
龍鬚菜是多年生作物,環境適宜時可宿根栽培採收多年,如發現嫩梢產量明顯下降且變短或變小,則應廢耕。因龍鬚菜忌連作,故應於其他田區重新種植,原地則可改種其他非葫蘆科(瓜類)作物。
施肥推薦
龍鬚菜為宿根連續採收型之葉菜類,在作物施肥手冊中並無肥料推薦。經田間訪查及肥料試驗,並參考同為宿根連續採收型之葉用甘藷及蕹菜推薦量,折衷以300-120-360 公斤/公頃/年為目標推薦量。
1. 基肥
每公頃以含三要素平均之腐熟堆肥至少10 噸以上,以及相當於25-120-30 公斤之化學肥料作為基肥,於作畦前條施於畦溝或全面撒施,與土壤充分混合後再作畦,以利長期採收。上述肥料用量換算為常用單質肥料為120 公斤硫酸銨、660 公斤之過磷酸鈣、50 公斤氯化鉀。
2. 早期追肥
早期追肥可以環施、條施或撒施等方式交替為之,施肥後須覆土。環施時,沿距植株基部約10 至30 公分處,將追肥施用一圈;條施時沿畦面邊緣帶狀施用;撒施則全區全面平均施撒。三者於施肥後皆需以中耕機進行覆土作業。
第1 次追肥於第1 次摘心後施用,其後每20 至30 天約每公頃施用相當於25 公斤氮素及30 公斤氧化鉀為追肥,但應視天候及植株生育情形,酌予增減施肥量。上述肥料用量換算為常用單質肥料,為120 公斤硫酸銨或50 公斤尿素,以及50 公斤氯化鉀。
3. 後期追肥
後期地上部覆蓋良好時,環施及條施作業不易,亦可選擇以液肥與撒施交替使用。
具發展為有機葉菜類的潛力
龍鬚菜全年皆可生長,尤其在高溫的夏季蔬菜短缺時,是重要的菜源。又因其較少發生嚴重病蟲害,一般栽培時也很少施用藥劑,而且根系發達,種植初期僅需除1、2次雜草,成活後生長勢強,覆蓋快速,無需擔心雜草問題,可說是完全符合有機栽培的條件需求,極具發展成主要有機葉菜類的潛力。
文•圖/倪禮豐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豐年6621.6622)
「龍鬚菜」是梨瓜植株的嫩梢部分,全年皆可生長,是重要的夏季蔬菜,近年來嫩梢栽培面積日漸增多,以花蓮地區生產面積最大,約維持在80 到120 公頃。
梨瓜根系發達,莖部圓形,蔓長可達10公尺以上。葉互生,全緣,深綠色,稍有茸毛,掌狀五角形,與捲鬚對生。雌雄同株異花,蟲媒花。果實梨形,果面有5條縱溝,果皮綠色至乳白色。種子卵形扁平,與果肉不易分離,不具休眠性,未熟果能發芽,種皮無控制種子內水分損失之功能,因此種植時需連果實一起栽植。
目前臺灣僅兩種栽培品種,分別為綠色種及白色種,皆可再分為有刺種及無刺種,作為葉菜類栽培時應選擇無刺種較適宜。
氣候條件
龍鬚菜性喜溫暖而雨水分布平均的氣候,生育適溫為攝氏18 到28 度,12 度以下停止生長,溫度超過攝氏30 度以上時生長勢較弱,可短暫耐受40 度的高溫。適合中等日照,稍耐陰,日照過強及日照時數過長反而會抑制生長。
在溫暖而無乾季的地方,龍鬚菜為多年生植物,可作為宿根栽培葉菜類。花蓮地區栽培時僅在冬季及春季結果,可夏季採收嫩梢,冬春採果實,一舉兩得。
土壤條件
龍鬚菜對土壤適應性較廣、選擇不苛,pH 值在5.5 到7.5 之間皆可適應,但以種植於含有多量腐植質、保水力較強的壤土或黏質壤土較為理想。性忌乾燥,但田間不宜積水,地下水位高之田區須注意排水,或築高畦栽培,否則生育不良。
栽培管理
1. 繁殖與催芽
龍鬚菜繁殖法有實生、分株及側枝扦插等方式,一般多採用實生,植株生長較佳。
因種子與果肉較不易分離,故實生繁殖會將種子與果實一起種植。栽培用的種果,應選自母本強健、豐產和品系優良的植株。最好實施人工控制授粉,以確保品系之純正。
種果最適採收期在開花後的40 到50日,此時果面凹凸明顯並有光澤,果皮強韌不易劃破,已達充分成熟。有些果實老熟時,在植株上即會發芽露出子葉。
小面積栽培時,可採發芽果實直接種植。扦插則以健壯之蔓為插穗,每穗2到3 節。
梨瓜因為果肉相當厚,種植後需經1個月以上才能發芽。若不先行催芽,果實常在未發芽前就先腐爛。所以除了子葉已露出的種果可以即時種植外,其他種果最好先行催芽,再行播種。
催芽時將種瓜放於紙箱並置於暗處7至14 天,待子葉長出後,再移到本田;或利用銳利小刀,沿果部的凹溝切傷,使子葉容易抽出,亦可促進發芽。
2. 種植時期
龍鬚菜雖然一年四季均可播種,但以10 月至翌年3 月較適宜。若於夏季高溫期播種,則種果成活率較低,容易造成缺株。
3. 整地及播種
本田深耕耙平後,按行距1.2 至1.5 公尺開溝,將基肥施入溝內並充分與土壤混合後作畦。畦面呈弧形,以利排水,地下水位高的地區尤其應築40 公分深以上之高畦。
作畦後按株距0.3 至0.6 公尺挖淺穴,將已萌芽之種果斜放,一半埋入土中,子芽部位朝上露出土面,不可被土埋沒,以免子芽腐爛。
每一土堆或每穴種植一株,播種後需灌水,日照強的季節可遮蔭以利成活。新植園地或多年生栽培圃若發生缺株,應盡早補植,以免影響產量。
4. 遮蔭及敷蓋
龍鬚菜以採用匍匐栽培較多,為防止種果凋萎,播種後最好用稻草敷蓋在種果上方遮蔭。至幼株成活後,植株周圍30 公分內可敷蓋一層稻草於土表,以減少水分的蒸發及雜草的生長。
(1) 灌溉
龍鬚菜生長力旺盛,葉面蒸發量亦大,必須充分灌溉以保持土壤經常濕潤。灌溉時間以早晨或傍晚為佳,高溫期如夏季中午應避免畦溝內長時間積水。
(2) 整枝
主蔓長至50 公分時,實行第1 次摘心,也就是第1 次採收。第2 次以後的摘心採收,視植株生長勢而定,務必考慮植株上所留葉片的數量,是否足夠維持光合作用,在不影響植株生育的情形下,才可採收嫩梢。
(3) 更新
龍鬚菜是多年生作物,環境適宜時可宿根栽培採收多年,如發現嫩梢產量明顯下降且變短或變小,則應廢耕。因龍鬚菜忌連作,故應於其他田區重新種植,原地則可改種其他非葫蘆科(瓜類)作物。
施肥推薦
龍鬚菜為宿根連續採收型之葉菜類,在作物施肥手冊中並無肥料推薦。經田間訪查及肥料試驗,並參考同為宿根連續採收型之葉用甘藷及蕹菜推薦量,折衷以300-120-360 公斤/公頃/年為目標推薦量。
1. 基肥
每公頃以含三要素平均之腐熟堆肥至少10 噸以上,以及相當於25-120-30 公斤之化學肥料作為基肥,於作畦前條施於畦溝或全面撒施,與土壤充分混合後再作畦,以利長期採收。上述肥料用量換算為常用單質肥料為120 公斤硫酸銨、660 公斤之過磷酸鈣、50 公斤氯化鉀。
2. 早期追肥
早期追肥可以環施、條施或撒施等方式交替為之,施肥後須覆土。環施時,沿距植株基部約10 至30 公分處,將追肥施用一圈;條施時沿畦面邊緣帶狀施用;撒施則全區全面平均施撒。三者於施肥後皆需以中耕機進行覆土作業。
第1 次追肥於第1 次摘心後施用,其後每20 至30 天約每公頃施用相當於25 公斤氮素及30 公斤氧化鉀為追肥,但應視天候及植株生育情形,酌予增減施肥量。上述肥料用量換算為常用單質肥料,為120 公斤硫酸銨或50 公斤尿素,以及50 公斤氯化鉀。
3. 後期追肥
後期地上部覆蓋良好時,環施及條施作業不易,亦可選擇以液肥與撒施交替使用。
具發展為有機葉菜類的潛力
龍鬚菜全年皆可生長,尤其在高溫的夏季蔬菜短缺時,是重要的菜源。又因其較少發生嚴重病蟲害,一般栽培時也很少施用藥劑,而且根系發達,種植初期僅需除1、2次雜草,成活後生長勢強,覆蓋快速,無需擔心雜草問題,可說是完全符合有機栽培的條件需求,極具發展成主要有機葉菜類的潛力。
文•圖/倪禮豐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豐年6621.6622)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50%
我喜歡:25%
很實用:21%
夠新奇:0%
普普啦:4%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5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陳桑(進階級會員)發表於 109/07/14
讚~
哈妹(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8/08/27
good~
森元(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8/26
讚
小瑋(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8/26
好
妹寶寶(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5/28
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