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銀髮族食品養生
刊登日:107/05/25
1,050
臺灣自1993 年起,開始邁入高齡化社會,老年人口逐年攀升,至2014年超過65 歲的人口已達14.14%。人生大半輩子為了家庭和工作打拚,隨著年紀到來而退休,然而,身體疾病和器官退化也常緊接著來。為兼顧長者的健康狀況、生理需求以及食物營養成分的保存,對於三餐飲食的調理,身為子女需花費不少心思,然而,只要掌握幾個原則,長輩的飲食生活也可以美味而安心!
年輕以來的生活習慣造就了老年的身體狀況。外食容易形成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的三高情況;三餐不正常則易導致營養失衡;缺乏運動造成脂肪堆積、骨質流失,若關節退化了,就更不容易活動,活動量大不如前,新陳代謝變差。而腸胃吸收力變弱、消化酵素的減少,容易導致便秘以及影響部分營養素吸收,若因頻尿而不愛喝水、咀嚼吞嚥有困難而減少纖維素攝取,更加重便秘症狀;其他還有味嗅覺能力降低引發食慾不振等等。因此針對銀髮族這些普遍的狀況,營養素的需求、食材的選擇、切法、烹煮方式和飲食方式,就顯得重要。
根據衛福部編印的老人營養餐食手冊建議,銀髮族宜少量多餐,每日4到6餐為佳,可於點心之中補充營養,盡可能選用不同的食材,6 大類食物均衡分配於三餐和點心之中,多攝取營養價值高的食材,例如以五穀或糙米取代白米,以穀類麵包、饅頭取代白饅頭、白吐司。有些長輩容易對穀類或豆類脹氣,可於早餐的豆漿、鮮奶、燕麥粥中添加薏仁粉、糙米粉或堅果粉等,既可補充維生素B 群,又能增加飽足感。另外,由於老人家多早早就寢,因此魚、肉類最好於中餐食用,有更多的時間慢慢消化。
考量到長輩的咀嚼能力下降,應以軟爛、滑潤的食物為宜,如:海帶芽、金針菇、豆腐、冬粉、麵線、蒸蛋、山藥,或是粥品。中醫觀點認為,粥品能健脾胃、補元氣、養氣血、好吸收,如四神粥、海鮮粥、絲瓜魚片粥、蛋花雞肉粥、花生排骨粥等,每次粥品的主味明確,食材內容約3 到4 樣,以免老人家吃膩。盡量避免冰箱有什麼菜就丟進鍋中一起煮粥或煮湯,否則感覺吃來吃去都差不多,或是味道不明確。有些長輩有血糖的問題,粥品供膳的次數也必須要考量。
不好咀嚼的食物可熬湯,如昆布可先切段於罐中浸泡,置於冰箱備用,隨時作粥或湯的湯底都很方便。而五行湯也是很好的選擇,將不同顏色且耐煮的蔬菜類如牛蒡、紅蘿蔔、白蘿蔔、高麗菜、西洋芹、玉米、黑木耳、乾香菇等熬湯,既補充水分,食材亦軟透可食,或可捨棄取湯底。麵條、冬粉等可於煮熟時撈起,像供給小朋友般以剪刀剪成小段,再配合輔具或適合的餐具來食用。
雖然長輩的飲食要少油、少鹽,但由於其味、嗅覺敏感度降低,膳食中還是要有油或調味比較美味易入口,可以選用健康的植物油,補充重要脂肪酸和脂溶性維生素,烹煮方式則以燜、蒸、煮、燉、熬、紅燒為佳。蔬菜類可先下少量的油後,和薑、蒜一起拌炒,再以少量的水燜煮,不久起鍋,保留營養、顏色,也補充油脂。而將蔬菜類切細包入水餃,置於冰箱保存,食用前取出煮食,也是方便省時的補充蔬菜方式。以天然香料來取代過量的糖、鹽、醬油等調味料,如九層塔、迷迭香、羅勒葉、肉桂粉、八角,或是水果醋、檸檬汁、鳳梨等果酸,能有效變化食物的風味。
有些長輩並非三餐都想吃軟爛的料理,還是希望食物保有口感,則可透過食材切法的變化,讓食物烹煮的時間縮短,減少營養流失,同時保留口感。菜、肉、水果都有纖維,切斷纖維,即相對容易咀嚼,如金針菇將根部切開,使每一條都獨立,再從中切1、2 刀,吃起來比較不易塞牙縫,也好消化;雞肉也是,切斷它的纖維,再斜切肉丁;於煮熟的蝦子蝦身劃上幾刀,既保有Q 彈的口感,又好入口。而不同顏色的配菜,可刺激視覺感官,增進食慾,除了五種顏色的五行蔬菜之外,光是澱粉類主食就能以糙米、紫米加蓮子、白米加薑黃粉,或如日本人習慣吃的紅豆飯等進行變化。
依據衛福部2013 年頒布的銀髮族飲食指南建議,銀髮族一天要吃3 至4 份蔬菜和2 至3.5 份水果,優先選擇完整新鮮的軟水果,如香蕉、柿子、西瓜、水蜜桃、火龍果、奇異果等,而質地較硬或纖維粗的可打成綜合果汁或蔬果汁,但請記得,纖維不要濾出捨棄,此時是補充纖維的好時機。由於現在農民栽培技術的進步,水果甜度普遍很高,打成果汁時,水果的種類應多,但分量少些,多加些水或鮮奶,以避免攝取過高的甜分,也能同時補充水分、鈣質和蛋白質。而有些人有乳糖不耐症,或隨著年紀增長,腸胃功能退化,體內分解乳糖的酵素減少,無法充分分解乳製品中的乳糖,喝牛奶即拉肚子,此時就不宜添加鮮奶,可改喝優酪乳,調整腸胃的功能。
文‧ 圖/蕭孟曲(豐年6621.6622)
年輕以來的生活習慣造就了老年的身體狀況。外食容易形成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的三高情況;三餐不正常則易導致營養失衡;缺乏運動造成脂肪堆積、骨質流失,若關節退化了,就更不容易活動,活動量大不如前,新陳代謝變差。而腸胃吸收力變弱、消化酵素的減少,容易導致便秘以及影響部分營養素吸收,若因頻尿而不愛喝水、咀嚼吞嚥有困難而減少纖維素攝取,更加重便秘症狀;其他還有味嗅覺能力降低引發食慾不振等等。因此針對銀髮族這些普遍的狀況,營養素的需求、食材的選擇、切法、烹煮方式和飲食方式,就顯得重要。
根據衛福部編印的老人營養餐食手冊建議,銀髮族宜少量多餐,每日4到6餐為佳,可於點心之中補充營養,盡可能選用不同的食材,6 大類食物均衡分配於三餐和點心之中,多攝取營養價值高的食材,例如以五穀或糙米取代白米,以穀類麵包、饅頭取代白饅頭、白吐司。有些長輩容易對穀類或豆類脹氣,可於早餐的豆漿、鮮奶、燕麥粥中添加薏仁粉、糙米粉或堅果粉等,既可補充維生素B 群,又能增加飽足感。另外,由於老人家多早早就寢,因此魚、肉類最好於中餐食用,有更多的時間慢慢消化。
考量到長輩的咀嚼能力下降,應以軟爛、滑潤的食物為宜,如:海帶芽、金針菇、豆腐、冬粉、麵線、蒸蛋、山藥,或是粥品。中醫觀點認為,粥品能健脾胃、補元氣、養氣血、好吸收,如四神粥、海鮮粥、絲瓜魚片粥、蛋花雞肉粥、花生排骨粥等,每次粥品的主味明確,食材內容約3 到4 樣,以免老人家吃膩。盡量避免冰箱有什麼菜就丟進鍋中一起煮粥或煮湯,否則感覺吃來吃去都差不多,或是味道不明確。有些長輩有血糖的問題,粥品供膳的次數也必須要考量。
不好咀嚼的食物可熬湯,如昆布可先切段於罐中浸泡,置於冰箱備用,隨時作粥或湯的湯底都很方便。而五行湯也是很好的選擇,將不同顏色且耐煮的蔬菜類如牛蒡、紅蘿蔔、白蘿蔔、高麗菜、西洋芹、玉米、黑木耳、乾香菇等熬湯,既補充水分,食材亦軟透可食,或可捨棄取湯底。麵條、冬粉等可於煮熟時撈起,像供給小朋友般以剪刀剪成小段,再配合輔具或適合的餐具來食用。
雖然長輩的飲食要少油、少鹽,但由於其味、嗅覺敏感度降低,膳食中還是要有油或調味比較美味易入口,可以選用健康的植物油,補充重要脂肪酸和脂溶性維生素,烹煮方式則以燜、蒸、煮、燉、熬、紅燒為佳。蔬菜類可先下少量的油後,和薑、蒜一起拌炒,再以少量的水燜煮,不久起鍋,保留營養、顏色,也補充油脂。而將蔬菜類切細包入水餃,置於冰箱保存,食用前取出煮食,也是方便省時的補充蔬菜方式。以天然香料來取代過量的糖、鹽、醬油等調味料,如九層塔、迷迭香、羅勒葉、肉桂粉、八角,或是水果醋、檸檬汁、鳳梨等果酸,能有效變化食物的風味。
有些長輩並非三餐都想吃軟爛的料理,還是希望食物保有口感,則可透過食材切法的變化,讓食物烹煮的時間縮短,減少營養流失,同時保留口感。菜、肉、水果都有纖維,切斷纖維,即相對容易咀嚼,如金針菇將根部切開,使每一條都獨立,再從中切1、2 刀,吃起來比較不易塞牙縫,也好消化;雞肉也是,切斷它的纖維,再斜切肉丁;於煮熟的蝦子蝦身劃上幾刀,既保有Q 彈的口感,又好入口。而不同顏色的配菜,可刺激視覺感官,增進食慾,除了五種顏色的五行蔬菜之外,光是澱粉類主食就能以糙米、紫米加蓮子、白米加薑黃粉,或如日本人習慣吃的紅豆飯等進行變化。
依據衛福部2013 年頒布的銀髮族飲食指南建議,銀髮族一天要吃3 至4 份蔬菜和2 至3.5 份水果,優先選擇完整新鮮的軟水果,如香蕉、柿子、西瓜、水蜜桃、火龍果、奇異果等,而質地較硬或纖維粗的可打成綜合果汁或蔬果汁,但請記得,纖維不要濾出捨棄,此時是補充纖維的好時機。由於現在農民栽培技術的進步,水果甜度普遍很高,打成果汁時,水果的種類應多,但分量少些,多加些水或鮮奶,以避免攝取過高的甜分,也能同時補充水分、鈣質和蛋白質。而有些人有乳糖不耐症,或隨著年紀增長,腸胃功能退化,體內分解乳糖的酵素減少,無法充分分解乳製品中的乳糖,喝牛奶即拉肚子,此時就不宜添加鮮奶,可改喝優酪乳,調整腸胃的功能。
文‧ 圖/蕭孟曲(豐年6621.6622)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52%
我喜歡:17%
很實用:24%
夠新奇:0%
普普啦:7%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4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小甜甜(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9/10
銀髮族宜少量多餐,每日4到6餐為佳,可於點心之中補充營養,盡可能選用不同的食材,6 大類食物均衡分配於三餐和點心之中,多攝取營養價值高的食材,例如以五穀或糙米取代白米,以穀類麵包、饅頭取代白饅頭、白吐司。有些長輩容易對穀類或豆類脹氣,可於早餐的豆漿、鮮奶、燕麥粥中添加薏仁粉、糙米粉或堅果粉等,既可補充維生素B 群,又能增加飽足感。另外,由於老人家多早早就寢,因此魚、肉類最好於中餐食用,有更多的時間慢慢消化。銀髮族一天要吃3 至4 份蔬菜和2 至3.5 份水果,優先選擇完整新鮮的軟水果,如香蕉、柿子、西瓜、水蜜桃、火龍果、奇異果等,而質地較硬或纖維粗的可打成綜合果汁或蔬果汁,但請記得,纖維不要濾出捨棄,此時是補充纖維的好時機。
妹寶寶(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5/28
GOOD
S***u(入門級會員)發表於 107/05/26
銀髮族飲食真的要很小心
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5/25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