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冷鏈運銷觀念與應用 以荔枝採後處理為例
刊登日:107/06/15
3,568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簡稱農試所)多年來致力研究不使用化學藥劑的安全保鮮方法,並常與臺灣大學園藝暨景觀學系學者交流合作,逐步發展出荔枝的冷鏈處理運銷觀念與實用技術。本文將介紹荔枝冷鏈運銷的基礎觀念,並分享農試所參與外銷新加坡所採用的冷鏈技術經驗,供讀者參考。
臺灣盛產品質優良的荔枝,但荔枝收穫季節甚短,且逢高溫多濕的夏季,果實又嬌柔易腐,採後保鮮困難。因此,常在盛產季節面臨採收、處理與運銷上的時間壓力。
保持產銷鏈穩定 低溫環境保鮮
要讓多汁易腐的農產品保持在最佳狀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控制溫度。低溫可降低生鮮產品的細胞生理活動,延遲老化、衰敗或死亡;也能抑制或降低引起產品變質的微生物活動力,延緩腐爛;甚至還可降低生鮮產品所含水分的蒸氣壓,藉此減緩失水萎凋的速度。
如果將剛採收的生鮮農產品迅速移至穩定的低溫環境,就可維持農產品的最長櫥架壽命。但現代商業化生產農產品多數規模較大,農產品採收後須經過集貨、選別、分級、包裝、貯藏、運輸、批發、零售等許多步驟後,才送到消費者手裡。在一連串的過程中,如果產品的溫度太高,或忽冷忽熱、不穩定,農產品的壽命就會縮短。而「冷鏈」即是農產品從採收到餐桌,中間雖經過長時間的運輸和移動,卻一直持續處在低溫環境保鮮。
知易行難 冷鏈須謹慎規劃
冷鏈的觀念看似簡單,但實際做起來並不容易。首先是不同種類,甚至不同品種的產品,所需最適低溫及最適相對濕度皆不同,需經長期試驗或觀察才能確定;其次是使產品降溫的方法,因產品種類、包裝、堆放方式等而有不同的選擇,必須了解足夠的知識,才能找到運行冷鏈最適合的方式。
除此之外,一定要考慮經濟狀況與成本是否能負荷。產品降溫及維持低溫的成本很高,若無法控制成本以創造商業利潤,這種冷鏈模式就不適用,經營者必須有堅實的技術後盾,才能作有利的投資,也因此,這個簡單的觀念並未普遍應用在許多產品上。不過,荔枝的價值高,且已在實驗室中證明冷鏈效果好,值得一試。
外銷荔枝的採後處理流程
一、 採收
採收日期需顧慮到果實的適當成熟度。「黑葉」荔枝多依果皮轉色程度來判斷成熟度。一日之中,最好在清晨果實未被太陽晒熱之前採果,也要盡可能避開在雨天採果。
採收時應避免果實壓傷或擦傷。外銷新加坡的荔枝皆為帶枝砍下後,以手指在果蒂離層處摘粒,或以採果剪來剪除果蒂,殘留果柄小於0.2 公分。
二、 集貨
荔枝摘粒後,一般先放入小桶中,滿桶後輕輕倒入墊有打孔塑膠袋的塑膠籃中,每籃最多15 ~ 20 公斤,不宜過多,以免底部果實壓傷或搬運時重摔;裝籃後遮蔭待運。
原則上,摘粒後越快運去集貨場越好,但集貨場也要安排入貨秩序,以免壅塞在場外,造成日晒時間過久。
三、預冷
荔枝產季正值夏季,採收時氣溫很高,必須盡快預冷,快速去除其中帶有的大量田間熱。預冷的方法很多,若不使用藥劑,可用氣冷式的預冷方式處理。
「壓差預冷」速度較快,但設備成本高;「室冷」也可行,但效果較差。如果設備不夠,也可分段預冷,以免完全未預冷的果實維持高溫時間太長;無適當預冷的荔枝容易失水、褐皮。
四、選別、包裝
目前外銷的荔枝只用手選淘汰瑕疵品,如褐皮果、病斑果、蟲害果、破裂果、畸形果,以及過小的果實等。經篩選過的果實裝入小盒中,徹底冷卻後再裝入大箱。
五、冷藏
「黑葉」荔枝最適宜的冷藏溫度是攝氏4 ~ 5 度,相對濕度以90 ~95%為宜。如果溫度略高到攝氏7 ~10 度,荔枝果皮色澤雖佳,但較容易快速出現發黴、腐敗的狀況。如果溫度低到攝氏0 ~ 2 度,雖可減慢黴腐情況,但易發生寒害,使果實褐化劣變。若在攝氏0 ~ 2 度或攝氏7 ~ 10度貯放5 ~ 10 日內售完,尚屬可行,而在攝氏4 ~ 5 度則可貯藏2 ~ 3 週。
六、冷運
用冷藏貨櫃,指定溫度攝氏4 ~ 5度,相對濕度90 ~ 95%,海陸連接運到海外市場。
七、銷售
荔枝運到目的地後,在批發零售期間,仍應盡量維持低溫高濕的狀態。如果認為要維持在攝氏4 ~ 5 度有困難,放在攝氏5 ~ 10 度販賣也可行。荔枝的採後貯藏總壽命長度有限,到達零售店之前的貯運時間越長,則零售櫥架壽命越短。
採用冷鏈技術 臺中荔枝成功外銷星馬
2011 年臺中市太平區農會希望能將荔枝外銷至新加坡,尋求農試所相關冷鏈處理技術指導,並成功運出30 公噸荔枝至目的地,保存及銷售情況佳,2015 年更達到150 公噸。
農試所最初到現場了解狀況時,農會十分積極想提高採後處理技術,但沒有相關設備和條件能夠支持。因此,經過商議協調後,租用大里市農會的3 間冷凍庫作為基地,計畫以冷鏈技術協助拓展外銷。
大里的3 間冷凍庫原為冷凍食品設計,不適用於處理包裝生鮮農產品。藉由負責冷凍倉庫的主管配合,依建議將冷凍庫改裝,雖然基礎設備並不如理想,但依照正確的採後觀念及技術配合後,能夠順利實行採後處理流程。
當荔枝成熟時,慎選供果園,按照計畫的程序,依序採果、集貨、預冷(第1階段)、選別、裝盒、再預冷(第2 階段)、冷藏、裝貨櫃、船運出口。第1 批貨不負眾望,全數合格,荔枝外銷成功的消息也廣為人知,各家媒體爭相報導,也使出口量年年增加,附近農會也受到鼓勵,紛紛加入外銷行列。
初步處理場 改善荔枝集貨問題
像這類型的應用型技術改良,建議以產學合作方式進行,研究人員必須密切接觸產業才能發掘問題,並構想出適切的解決方法。舉例來說,在協助太平農會處理包裝外銷荔枝時,我們觀察到一個問題:雖然農會要求果農上午一早就將荔枝送到集貨場,但果農若只在清晨短時間採收,數量有限;若集中在上午時間,集貨場也消化不了大量荔枝;如果延長集貨時間,又會造成田間熱累積過多,損壞品質。
為解決這些矛盾,團隊試驗了果園初步處理場的構想,將處理場設在果園中或附近。最初設計的大小約12 坪,內部尺寸8(長)x5(寬)x2(高)公尺;每日可處理2 公噸荔枝。
「簡易式」處理場用塑膠布防風雨,頂上用保麗龍隔熱;「半永久式」(亦稱保冷式)用發泡鋼板做屋頂及牆壁,兼防風雨及隔熱。較窄的一面牆壁裝置水牆,對面則裝設大抽風扇,使用時藉著水牆降溫及隔熱發泡鋼板或保麗龍保冷。實測盛夏戶外攝氏35 ~ 37 度時,場內只有攝氏27 度,用電量也很少。處理場可進行荔枝脫粒,及暫時存放待運的果實,也有初步預冷效果。
技術改良無止境 產學合作再打拚
利用這種低成本的簡易設備,農民可以延長採果時間,集貨場亦可延長收(集)貨時間。非荔枝收穫期間,處理場還可作為休閒、倉貯或其他用途。
但另一方面,科技日新月異,採後處理的技術與相關設備的改良永無止境,荔枝冷鏈及運銷方面的技術與設備,皆尚未成熟,未來仍需持續加強技術與設備,一步步腳踏實地地前進。
臺灣盛產品質優良的荔枝,但荔枝收穫季節甚短,且逢高溫多濕的夏季,果實又嬌柔易腐,採後保鮮困難。因此,常在盛產季節面臨採收、處理與運銷上的時間壓力。
保持產銷鏈穩定 低溫環境保鮮
要讓多汁易腐的農產品保持在最佳狀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控制溫度。低溫可降低生鮮產品的細胞生理活動,延遲老化、衰敗或死亡;也能抑制或降低引起產品變質的微生物活動力,延緩腐爛;甚至還可降低生鮮產品所含水分的蒸氣壓,藉此減緩失水萎凋的速度。
如果將剛採收的生鮮農產品迅速移至穩定的低溫環境,就可維持農產品的最長櫥架壽命。但現代商業化生產農產品多數規模較大,農產品採收後須經過集貨、選別、分級、包裝、貯藏、運輸、批發、零售等許多步驟後,才送到消費者手裡。在一連串的過程中,如果產品的溫度太高,或忽冷忽熱、不穩定,農產品的壽命就會縮短。而「冷鏈」即是農產品從採收到餐桌,中間雖經過長時間的運輸和移動,卻一直持續處在低溫環境保鮮。
知易行難 冷鏈須謹慎規劃
冷鏈的觀念看似簡單,但實際做起來並不容易。首先是不同種類,甚至不同品種的產品,所需最適低溫及最適相對濕度皆不同,需經長期試驗或觀察才能確定;其次是使產品降溫的方法,因產品種類、包裝、堆放方式等而有不同的選擇,必須了解足夠的知識,才能找到運行冷鏈最適合的方式。
除此之外,一定要考慮經濟狀況與成本是否能負荷。產品降溫及維持低溫的成本很高,若無法控制成本以創造商業利潤,這種冷鏈模式就不適用,經營者必須有堅實的技術後盾,才能作有利的投資,也因此,這個簡單的觀念並未普遍應用在許多產品上。不過,荔枝的價值高,且已在實驗室中證明冷鏈效果好,值得一試。
外銷荔枝的採後處理流程
一、 採收
採收日期需顧慮到果實的適當成熟度。「黑葉」荔枝多依果皮轉色程度來判斷成熟度。一日之中,最好在清晨果實未被太陽晒熱之前採果,也要盡可能避開在雨天採果。
採收時應避免果實壓傷或擦傷。外銷新加坡的荔枝皆為帶枝砍下後,以手指在果蒂離層處摘粒,或以採果剪來剪除果蒂,殘留果柄小於0.2 公分。
二、 集貨
荔枝摘粒後,一般先放入小桶中,滿桶後輕輕倒入墊有打孔塑膠袋的塑膠籃中,每籃最多15 ~ 20 公斤,不宜過多,以免底部果實壓傷或搬運時重摔;裝籃後遮蔭待運。
原則上,摘粒後越快運去集貨場越好,但集貨場也要安排入貨秩序,以免壅塞在場外,造成日晒時間過久。
三、預冷
荔枝產季正值夏季,採收時氣溫很高,必須盡快預冷,快速去除其中帶有的大量田間熱。預冷的方法很多,若不使用藥劑,可用氣冷式的預冷方式處理。
「壓差預冷」速度較快,但設備成本高;「室冷」也可行,但效果較差。如果設備不夠,也可分段預冷,以免完全未預冷的果實維持高溫時間太長;無適當預冷的荔枝容易失水、褐皮。
四、選別、包裝
目前外銷的荔枝只用手選淘汰瑕疵品,如褐皮果、病斑果、蟲害果、破裂果、畸形果,以及過小的果實等。經篩選過的果實裝入小盒中,徹底冷卻後再裝入大箱。
五、冷藏
「黑葉」荔枝最適宜的冷藏溫度是攝氏4 ~ 5 度,相對濕度以90 ~95%為宜。如果溫度略高到攝氏7 ~10 度,荔枝果皮色澤雖佳,但較容易快速出現發黴、腐敗的狀況。如果溫度低到攝氏0 ~ 2 度,雖可減慢黴腐情況,但易發生寒害,使果實褐化劣變。若在攝氏0 ~ 2 度或攝氏7 ~ 10度貯放5 ~ 10 日內售完,尚屬可行,而在攝氏4 ~ 5 度則可貯藏2 ~ 3 週。
六、冷運
用冷藏貨櫃,指定溫度攝氏4 ~ 5度,相對濕度90 ~ 95%,海陸連接運到海外市場。
七、銷售
荔枝運到目的地後,在批發零售期間,仍應盡量維持低溫高濕的狀態。如果認為要維持在攝氏4 ~ 5 度有困難,放在攝氏5 ~ 10 度販賣也可行。荔枝的採後貯藏總壽命長度有限,到達零售店之前的貯運時間越長,則零售櫥架壽命越短。
採用冷鏈技術 臺中荔枝成功外銷星馬
2011 年臺中市太平區農會希望能將荔枝外銷至新加坡,尋求農試所相關冷鏈處理技術指導,並成功運出30 公噸荔枝至目的地,保存及銷售情況佳,2015 年更達到150 公噸。
農試所最初到現場了解狀況時,農會十分積極想提高採後處理技術,但沒有相關設備和條件能夠支持。因此,經過商議協調後,租用大里市農會的3 間冷凍庫作為基地,計畫以冷鏈技術協助拓展外銷。
大里的3 間冷凍庫原為冷凍食品設計,不適用於處理包裝生鮮農產品。藉由負責冷凍倉庫的主管配合,依建議將冷凍庫改裝,雖然基礎設備並不如理想,但依照正確的採後觀念及技術配合後,能夠順利實行採後處理流程。
當荔枝成熟時,慎選供果園,按照計畫的程序,依序採果、集貨、預冷(第1階段)、選別、裝盒、再預冷(第2 階段)、冷藏、裝貨櫃、船運出口。第1 批貨不負眾望,全數合格,荔枝外銷成功的消息也廣為人知,各家媒體爭相報導,也使出口量年年增加,附近農會也受到鼓勵,紛紛加入外銷行列。
初步處理場 改善荔枝集貨問題
像這類型的應用型技術改良,建議以產學合作方式進行,研究人員必須密切接觸產業才能發掘問題,並構想出適切的解決方法。舉例來說,在協助太平農會處理包裝外銷荔枝時,我們觀察到一個問題:雖然農會要求果農上午一早就將荔枝送到集貨場,但果農若只在清晨短時間採收,數量有限;若集中在上午時間,集貨場也消化不了大量荔枝;如果延長集貨時間,又會造成田間熱累積過多,損壞品質。
為解決這些矛盾,團隊試驗了果園初步處理場的構想,將處理場設在果園中或附近。最初設計的大小約12 坪,內部尺寸8(長)x5(寬)x2(高)公尺;每日可處理2 公噸荔枝。
「簡易式」處理場用塑膠布防風雨,頂上用保麗龍隔熱;「半永久式」(亦稱保冷式)用發泡鋼板做屋頂及牆壁,兼防風雨及隔熱。較窄的一面牆壁裝置水牆,對面則裝設大抽風扇,使用時藉著水牆降溫及隔熱發泡鋼板或保麗龍保冷。實測盛夏戶外攝氏35 ~ 37 度時,場內只有攝氏27 度,用電量也很少。處理場可進行荔枝脫粒,及暫時存放待運的果實,也有初步預冷效果。
技術改良無止境 產學合作再打拚
利用這種低成本的簡易設備,農民可以延長採果時間,集貨場亦可延長收(集)貨時間。非荔枝收穫期間,處理場還可作為休閒、倉貯或其他用途。
但另一方面,科技日新月異,採後處理的技術與相關設備的改良永無止境,荔枝冷鏈及運銷方面的技術與設備,皆尚未成熟,未來仍需持續加強技術與設備,一步步腳踏實地地前進。
上一篇
苦茶油與茶粕 相關產品與技術研發
下一篇
油茶產業 挺進綠金新未來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62%
我喜歡:27%
很實用:8%
夠新奇:0%
普普啦:4%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2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6/16
GOOD
小小慶(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6/16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