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菇類太空包製作與接種注意要點
刊登日:107/07/06
28,064
菇類的生產如果以栽培介質可分成段木栽培、木屑栽培與堆肥栽培等3 種主要方式,而木屑的部分如果以容器則可分成太空包栽培與塑膠瓶栽培。根據農糧署104 年臺灣菇類生產情形統計,主要以太空包生產的菇類第1 名是香菇,1 年製作數量高達2 億2 千萬包,其次是杏鮑菇1 億4 千萬包,第3 名是木耳5 千萬包,第4 名是秀珍菇1 千5 百萬包,這4 種菇類合計就有4 億2 千5 百萬包,數量非常龐大。
臺灣菇類的整體產量並未和太空包的數量成正比,歸究其原因有下列幾項:1、菇類菌種的活力 2、太空包製作的良率3、太空包的生產管理。本文將介紹太空包製作與接種的要點。
太空包介紹
太空包栽培是臺灣使用最廣泛的菇類栽培模式,國內使用的太空包材質一般是利用聚丙烯(polypropylene)所製成之耐高溫處理塑膠袋,經攝氏121 度高溫處理仍不會變形或融化,袋內填入所需栽培基質後,搭配相同成分做成的塑膠頸環固定袋口,塑膠袋反摺後再以棉塞塞住開口,即成未殺菌之太空包。
在日本會使用方形包,塑膠袋成分相同,只是形狀不同,而其容量可裝置2.5 公斤的栽培基質,包上方會有透氣膜可讓氣體交換,因此不用棉塞。在中國則多使用長形菌棒,類似灌香腸的方式,兩端均以細繩綑綁,滅菌後才以接種棒插入菌棒內接種,接種後以透氣膠帶黏貼封住接種孔。而南韓、馬來西亞等國家使用的太空包形式與臺灣方式較接近。
太空包成分介紹
太空包配方成分依種植菇種不同而異,一般杏鮑菇加的養分較高,可達到基質總乾重的40 ~ 50%,木耳和秀珍菇的含量較低,最低為香菇。而即便是相同菇種,在傳統上的製作亦會因季節而給予不同的營養成分,主要因夏天溫度高,養分會酌減些,以免菇類菌絲在傳統菇舍生長過快導致快速升溫,致菌絲中暑而熱死。
國內太空包主要成分目前大致還是木屑,木屑以闊葉樹種最好利用,廣泛稱為雜木屑,實際上混合各種不同樹種,包含相思樹、山黃麻、楓香等,部分闊葉樹種或針葉樹種如果含有樹酯或精油成分則不適合做種菇的原料。一般木屑建議使用前堆積2 至3 個月效果較佳,堆積時每半個月翻堆和加水1次。但部分菇場並無多餘空間可堆積木屑,因此建議在基質混合前盡量提高木屑含水量為宜。
除木屑外,棉子殼、玉米芯、玉米稈、蔗渣等農業廢棄物在中國也多有使用,惟木屑可避免有農藥殘留,欲以有機栽培者在材料取得上會較便利。此外,儘管有許多農業廢棄物或竹屑都能用以種植菇類,但這些替代木屑的材料本身都具疏水性,造成疏水性的原因是植物體大多含蠟質、角質等,這類物質會讓材料難以吸收水分,使用前一定要經過適當堆積,或經過預濕處理,以增加吸水力,一旦使用的主原料不吸水,添加的水分會大量與輔料混合成漿狀,等於將太空包泡在泥沼內,即使滅菌完整,接種後菌絲也難以生長其中。
前面介紹的是主要基質成分,該部分是含碳素(C)較高者,也就是纖維素、木質素、半纖維素等含量高的物質,菇類另外還需要的養分主要是氮素(N),這部分可補充添加米糠或粉頭(或稱「麥麩」)等,最後再以適當比例的碳酸鈣(CaCO3)來調整酸鹼值(pH),而碳酸鈣添加量一般是乾物重的1 ~ 2%重量,調整酸鹼值在6 至6.5 之間。
太空包成分與含水量計算
太空包成分的計算,有些會以「份數」作比例分配,份數可能是包、框、籃、桶等,例如7 桶木屑、1 桶米糠、半桶粉頭、1 桶水,然而這種方式的含水量拿捏不易,常會造成太空包過濕,且這種計量方式的原料比例每次都不同,原因在於所有原料的含水量每次都不一樣,原料的比例自然都不同。
為排除這個問題,在配方處理上建議將各種原料比例以「乾物重」計算,每次添加的原料比例才不致有大誤差,為此,製作太空包前須測量好各種原料含水量,並計算需加入的水量,而一般太空包含水量以63 ~ 65%較適合大多數菇種利用。
含水量計算方式是先以水分測量儀分別測量各原料含水量,如此可推算不同原料的乾物重,再依配方需要的乾物重比例去秤各原料所需的量,例如需要1,000 kg 的太空包栽培基質,配方比例是55%木屑、20%米糠、25%粉頭和65%含水量,而測量後得知木屑含水量是60%、米糠含水量是12%、粉頭含水量是11%,該如何計算呢?
首先,栽培基質含水量設定要65%,所以1,000 kg 的基質乾物重是350 kg,配方依乾物重分配,則木屑乾重需350 × 0.55= 192.5 kg、米糠乾重需350 × 0.20 = 70kg、粉頭乾重需350 × 0.25 = 87.5 kg;於是秤料時木屑需秤192.5 × 100 /(100 -60)≒ 481.3 kg、米糠需秤70 × 100 /(100 - 12)≒ 79.5kg、粉頭需秤87.5 ×100 /(100 - 11)≒ 98.3 kg;最後,將所需總基質重量扣除所秤原料重量後,即得所需水重:1000 - 481.3 - 79.5 - 98.3 =340.9 kg,也就是還要再添加340.9 kg的水。
太空包製作
太空包製作須注意,宜用堆積過或吸水性較佳之木屑,使用前須過篩將過粗或過長之木屑或異物排除,以免刺破太空包,而太空包製作前先測好木屑及其他輔料含水量,計算需添加水量後即可投入攪拌槽混拌(連同碳酸鈣),混拌時先乾拌,均勻後再補入所需水量進行攪拌,不可一開始就把所有原料和水一起加入,會使原料無法混拌均勻。
而為避免木屑來不及吸收水分,事前堆積時要記得適當灑水,若木屑表面乾燥即加以補水,為方便可使用自動灑水器;如果木屑吸水力不足,加入的水分大部分會被米糠或粉頭等輔料吸收,如此一來,雖製作出來的培養料含水量是65%,但會非常黏稠,縫隙間無法透氣,之後菌種下種後也難以走菌。
加水時最好能「少量多次」,水分才容易均勻分布,否則最底下的料容易水分過多,用這部位的料做成的太空包最後水分會沉積底部,接種後菌絲也不易走到太空包底部。當水分吸收得差不多後,拌料即完成,以輸送帶將攪拌槽內的原料傳送至太空包製包機上端進料口,再於製包機下方圓盤依序套上塑膠袋,開始運轉後,原料會由圓盤口掉入塑膠袋內,這時可藉由調整入料口開口大小控制進料量多寡,塑膠袋填好所需料量後,將其取下,從袋口套上頸環再塞入棉塞,即可送至滅菌釜內滅菌。
在夏天做包時要特別注意,常有基質未殺菌前即酸化的情形,有幾個方式可以改善,第1 是提高碳酸鈣的使用量,第2 是用冰水降溫,第3 是縮短太空包等待滅菌的時間,盡量包一做完即推入殺菌釜滅菌,以第3 項而言,利用高溫高壓滅菌時間短,因此讓做好的太空包閒置時間較短,較可避免基質酸化情形發生。
常壓滅菌方式介紹
臺灣較早期的製包是以常壓方式進行殺
菌,將蒸氣通入殺菌釜後維持釜內溫度在攝氏100 度下6 至8 小時,以此法可殺死大部分真菌、細菌與小型生物,但無法徹底除滅微生物,若干能夠以厚膜孢子、內生孢子或成菌核狀殘存構造存活的微生物,有可能耐受攝氏100 度而仍舊存活,此類微生物如以攝氏100 度處理,除非是將其冷卻後復以加溫,重複2 至3 次的「間歇滅菌法」,使其殘存構造在冷卻時萌發後再以高溫殺去,否則接種後仍會在不定時間內造成危害。
高壓滅菌方式介紹
較徹底的殺菌方式,是將蒸氣導入殺菌釜內,使殺菌釜壓力上升,壓力升至1.2kg/cm2 可使溫度上升至攝氏121 度,待太空包中心溫度到達攝氏121 度後計時1 小時,時間到關閉鍋爐,緩慢進行殺菌釜洩壓,直到裡外壓力相等時始可打開殺菌釜閥門,讓太空包進入冷卻室冷卻;此法可徹底殺除所有微生物,是真正的「滅菌」,惟須將殺菌釜內的感溫棒正確插入太空包的料內,否則空溫與包內溫度是有差距的,須特別注意。
此外,有一說法是殺菌釜內剛開始通蒸氣時,需要將壓力洩壓閥打開一段時間,讓原本在裡頭的冷空氣被趕出來,否則這團冷空氣會在裡面流竄造成溫度不均勻,導致殺菌難以完全。目前業者多配有程式殺菌系統,因此可由電腦控制殺菌過程,因此除非是電腦當機或是殺菌釜的安全閥或其他設備出問題,否則殺菌大致上問題不大。
殺菌後冷卻
不管是常壓殺菌或高溫高壓滅菌,殺菌完成後都須將太空包拉出殺菌釜外冷卻,至少等包心溫度降至攝氏30 度以下才能進行接種。冷卻時,最好不要暴露在開放空間,可以的話,在建造之時殺菌釜就要做成雙開式,一個開口面對製包場、一個開口在冷卻室內,如此冷卻時只要將冷卻室內的開口打開即可拉出太空包,降低讓殺過菌的太空包再接觸汙染源的機率,也不要用電風扇吹,以免冷卻降溫時空氣中的雜菌沾附到棉塞或包身上。筆者曾聽聞一案例:嘉義地區有業者正在接種太空包,隔壁木耳場正在清太空包,結果那一批的木耳太空包幾乎全被虎皮菇所感染。因此冷卻和接種的環境是非常重要的。
菌種挑選
太空包所使用之菌種常見有榖粒菌種和木屑菌種2 類,使用穀粒菌種者,在接種後容易因穀粒的氣味而誘引蟑螂和老鼠,蟑螂會鑽入棉塞取食,而老鼠會直接扯開棉塞或咬破太空包取食,以穀粒為菌種須在養菌室內外做好防範,以免蟑螂、老鼠入侵後造成太空包毀損與汙染,使用木屑菌種者較無此困擾。
接種的前置作業是必須檢查菌種,一般在太空包使用的菌,其菌絲應該都是白色的,除了香菇和柳松菇等較特殊的菇類可能會有褐色或他種色素產生外,大部分良好的菌種應在其培養基質上布滿潔白等粗的菌絲,若有其他雜色或菌絲生長異常,即表示菌種可能已遭汙染,應捨棄不用。
接種器具消毒方式
接種器具一般稱作「接種棒」,但基本上接種棒既不是棒狀也無固定型式,只要用起來順手且能夠進行高溫消毒的東西都可以拿來使用,甚至湯匙或漏斗亦可,最好以不鏽鋼製作的器具為宜,其他若是可以高溫高壓(1.2 kg/cm2,攝氏121 度)滅菌消毒的器具亦可用做接種工具,使用前一日將器具以鋁箔紙(或報紙)完全包覆放入高溫高壓滅菌釜殺菌,或放入超過攝氏100 度烘箱至少2 至3 小時乾熱滅菌,使用前拆開鋁箔紙,切記不可碰觸到會接觸菌種的部分,為確保滅菌完全,接種棒與菌種接觸的部分要再以酒精燈或噴燈燒紅後,置入冷卻酒精冷卻備用。
接種方式
太空包殺菌後放涼至其中心溫度接近室溫(至少低於攝氏30 度)再進行接種,接種時應於密閉專屬接種室內,接種室使用前須清洗消毒,使用時不宜有風動,除使用器具要先徹底消毒外,最好穿戴乳膠手套、頭套、口罩(若能像高科技晶圓廠一樣用無塵室和防護衣是最完美的),並將菌種瓶瓶身以酒精擦拭過,打開菌種瓶瓶塞將瓶口處老舊菌絲除去,接種時要將菌種挖鬆,不可成塊投入太空包內,並以一人拔(塞)棉塞、一人挖菌接種,兩人一組的模式進行。
而使用漏斗的,就是將菌種打散後,一手抓著漏斗和菌種瓶、一手拔棉塞,棉塞拿開後立即將漏斗口插入並倒適量菌種,漏斗一移開立即將棉塞塞回去,接種成功的訣竅,除了太空包滅菌完全及接種室和接種工具清潔度高之外,就在於「快」和「靜」,速度快、少交談,自然接種成功率高,且棉塞若潮濕時要換成滅過菌的乾棉塞,才不會在接種室外讓雜菌利用濕棉塞感染太空包。
文˙ 圖/李瑋崧、陳美杏、呂昀陞、吳寬澤 農業試驗所植物病理組(豐年6701、6702)
臺灣菇類的整體產量並未和太空包的數量成正比,歸究其原因有下列幾項:1、菇類菌種的活力 2、太空包製作的良率3、太空包的生產管理。本文將介紹太空包製作與接種的要點。
太空包介紹
太空包栽培是臺灣使用最廣泛的菇類栽培模式,國內使用的太空包材質一般是利用聚丙烯(polypropylene)所製成之耐高溫處理塑膠袋,經攝氏121 度高溫處理仍不會變形或融化,袋內填入所需栽培基質後,搭配相同成分做成的塑膠頸環固定袋口,塑膠袋反摺後再以棉塞塞住開口,即成未殺菌之太空包。
在日本會使用方形包,塑膠袋成分相同,只是形狀不同,而其容量可裝置2.5 公斤的栽培基質,包上方會有透氣膜可讓氣體交換,因此不用棉塞。在中國則多使用長形菌棒,類似灌香腸的方式,兩端均以細繩綑綁,滅菌後才以接種棒插入菌棒內接種,接種後以透氣膠帶黏貼封住接種孔。而南韓、馬來西亞等國家使用的太空包形式與臺灣方式較接近。
太空包成分介紹
太空包配方成分依種植菇種不同而異,一般杏鮑菇加的養分較高,可達到基質總乾重的40 ~ 50%,木耳和秀珍菇的含量較低,最低為香菇。而即便是相同菇種,在傳統上的製作亦會因季節而給予不同的營養成分,主要因夏天溫度高,養分會酌減些,以免菇類菌絲在傳統菇舍生長過快導致快速升溫,致菌絲中暑而熱死。
國內太空包主要成分目前大致還是木屑,木屑以闊葉樹種最好利用,廣泛稱為雜木屑,實際上混合各種不同樹種,包含相思樹、山黃麻、楓香等,部分闊葉樹種或針葉樹種如果含有樹酯或精油成分則不適合做種菇的原料。一般木屑建議使用前堆積2 至3 個月效果較佳,堆積時每半個月翻堆和加水1次。但部分菇場並無多餘空間可堆積木屑,因此建議在基質混合前盡量提高木屑含水量為宜。
除木屑外,棉子殼、玉米芯、玉米稈、蔗渣等農業廢棄物在中國也多有使用,惟木屑可避免有農藥殘留,欲以有機栽培者在材料取得上會較便利。此外,儘管有許多農業廢棄物或竹屑都能用以種植菇類,但這些替代木屑的材料本身都具疏水性,造成疏水性的原因是植物體大多含蠟質、角質等,這類物質會讓材料難以吸收水分,使用前一定要經過適當堆積,或經過預濕處理,以增加吸水力,一旦使用的主原料不吸水,添加的水分會大量與輔料混合成漿狀,等於將太空包泡在泥沼內,即使滅菌完整,接種後菌絲也難以生長其中。
前面介紹的是主要基質成分,該部分是含碳素(C)較高者,也就是纖維素、木質素、半纖維素等含量高的物質,菇類另外還需要的養分主要是氮素(N),這部分可補充添加米糠或粉頭(或稱「麥麩」)等,最後再以適當比例的碳酸鈣(CaCO3)來調整酸鹼值(pH),而碳酸鈣添加量一般是乾物重的1 ~ 2%重量,調整酸鹼值在6 至6.5 之間。
太空包成分與含水量計算
太空包成分的計算,有些會以「份數」作比例分配,份數可能是包、框、籃、桶等,例如7 桶木屑、1 桶米糠、半桶粉頭、1 桶水,然而這種方式的含水量拿捏不易,常會造成太空包過濕,且這種計量方式的原料比例每次都不同,原因在於所有原料的含水量每次都不一樣,原料的比例自然都不同。
為排除這個問題,在配方處理上建議將各種原料比例以「乾物重」計算,每次添加的原料比例才不致有大誤差,為此,製作太空包前須測量好各種原料含水量,並計算需加入的水量,而一般太空包含水量以63 ~ 65%較適合大多數菇種利用。
含水量計算方式是先以水分測量儀分別測量各原料含水量,如此可推算不同原料的乾物重,再依配方需要的乾物重比例去秤各原料所需的量,例如需要1,000 kg 的太空包栽培基質,配方比例是55%木屑、20%米糠、25%粉頭和65%含水量,而測量後得知木屑含水量是60%、米糠含水量是12%、粉頭含水量是11%,該如何計算呢?
首先,栽培基質含水量設定要65%,所以1,000 kg 的基質乾物重是350 kg,配方依乾物重分配,則木屑乾重需350 × 0.55= 192.5 kg、米糠乾重需350 × 0.20 = 70kg、粉頭乾重需350 × 0.25 = 87.5 kg;於是秤料時木屑需秤192.5 × 100 /(100 -60)≒ 481.3 kg、米糠需秤70 × 100 /(100 - 12)≒ 79.5kg、粉頭需秤87.5 ×100 /(100 - 11)≒ 98.3 kg;最後,將所需總基質重量扣除所秤原料重量後,即得所需水重:1000 - 481.3 - 79.5 - 98.3 =340.9 kg,也就是還要再添加340.9 kg的水。
太空包製作
太空包製作須注意,宜用堆積過或吸水性較佳之木屑,使用前須過篩將過粗或過長之木屑或異物排除,以免刺破太空包,而太空包製作前先測好木屑及其他輔料含水量,計算需添加水量後即可投入攪拌槽混拌(連同碳酸鈣),混拌時先乾拌,均勻後再補入所需水量進行攪拌,不可一開始就把所有原料和水一起加入,會使原料無法混拌均勻。
而為避免木屑來不及吸收水分,事前堆積時要記得適當灑水,若木屑表面乾燥即加以補水,為方便可使用自動灑水器;如果木屑吸水力不足,加入的水分大部分會被米糠或粉頭等輔料吸收,如此一來,雖製作出來的培養料含水量是65%,但會非常黏稠,縫隙間無法透氣,之後菌種下種後也難以走菌。
加水時最好能「少量多次」,水分才容易均勻分布,否則最底下的料容易水分過多,用這部位的料做成的太空包最後水分會沉積底部,接種後菌絲也不易走到太空包底部。當水分吸收得差不多後,拌料即完成,以輸送帶將攪拌槽內的原料傳送至太空包製包機上端進料口,再於製包機下方圓盤依序套上塑膠袋,開始運轉後,原料會由圓盤口掉入塑膠袋內,這時可藉由調整入料口開口大小控制進料量多寡,塑膠袋填好所需料量後,將其取下,從袋口套上頸環再塞入棉塞,即可送至滅菌釜內滅菌。
在夏天做包時要特別注意,常有基質未殺菌前即酸化的情形,有幾個方式可以改善,第1 是提高碳酸鈣的使用量,第2 是用冰水降溫,第3 是縮短太空包等待滅菌的時間,盡量包一做完即推入殺菌釜滅菌,以第3 項而言,利用高溫高壓滅菌時間短,因此讓做好的太空包閒置時間較短,較可避免基質酸化情形發生。
常壓滅菌方式介紹
臺灣較早期的製包是以常壓方式進行殺
菌,將蒸氣通入殺菌釜後維持釜內溫度在攝氏100 度下6 至8 小時,以此法可殺死大部分真菌、細菌與小型生物,但無法徹底除滅微生物,若干能夠以厚膜孢子、內生孢子或成菌核狀殘存構造存活的微生物,有可能耐受攝氏100 度而仍舊存活,此類微生物如以攝氏100 度處理,除非是將其冷卻後復以加溫,重複2 至3 次的「間歇滅菌法」,使其殘存構造在冷卻時萌發後再以高溫殺去,否則接種後仍會在不定時間內造成危害。
高壓滅菌方式介紹
較徹底的殺菌方式,是將蒸氣導入殺菌釜內,使殺菌釜壓力上升,壓力升至1.2kg/cm2 可使溫度上升至攝氏121 度,待太空包中心溫度到達攝氏121 度後計時1 小時,時間到關閉鍋爐,緩慢進行殺菌釜洩壓,直到裡外壓力相等時始可打開殺菌釜閥門,讓太空包進入冷卻室冷卻;此法可徹底殺除所有微生物,是真正的「滅菌」,惟須將殺菌釜內的感溫棒正確插入太空包的料內,否則空溫與包內溫度是有差距的,須特別注意。
此外,有一說法是殺菌釜內剛開始通蒸氣時,需要將壓力洩壓閥打開一段時間,讓原本在裡頭的冷空氣被趕出來,否則這團冷空氣會在裡面流竄造成溫度不均勻,導致殺菌難以完全。目前業者多配有程式殺菌系統,因此可由電腦控制殺菌過程,因此除非是電腦當機或是殺菌釜的安全閥或其他設備出問題,否則殺菌大致上問題不大。
殺菌後冷卻
不管是常壓殺菌或高溫高壓滅菌,殺菌完成後都須將太空包拉出殺菌釜外冷卻,至少等包心溫度降至攝氏30 度以下才能進行接種。冷卻時,最好不要暴露在開放空間,可以的話,在建造之時殺菌釜就要做成雙開式,一個開口面對製包場、一個開口在冷卻室內,如此冷卻時只要將冷卻室內的開口打開即可拉出太空包,降低讓殺過菌的太空包再接觸汙染源的機率,也不要用電風扇吹,以免冷卻降溫時空氣中的雜菌沾附到棉塞或包身上。筆者曾聽聞一案例:嘉義地區有業者正在接種太空包,隔壁木耳場正在清太空包,結果那一批的木耳太空包幾乎全被虎皮菇所感染。因此冷卻和接種的環境是非常重要的。
菌種挑選
太空包所使用之菌種常見有榖粒菌種和木屑菌種2 類,使用穀粒菌種者,在接種後容易因穀粒的氣味而誘引蟑螂和老鼠,蟑螂會鑽入棉塞取食,而老鼠會直接扯開棉塞或咬破太空包取食,以穀粒為菌種須在養菌室內外做好防範,以免蟑螂、老鼠入侵後造成太空包毀損與汙染,使用木屑菌種者較無此困擾。
接種的前置作業是必須檢查菌種,一般在太空包使用的菌,其菌絲應該都是白色的,除了香菇和柳松菇等較特殊的菇類可能會有褐色或他種色素產生外,大部分良好的菌種應在其培養基質上布滿潔白等粗的菌絲,若有其他雜色或菌絲生長異常,即表示菌種可能已遭汙染,應捨棄不用。
接種器具消毒方式
接種器具一般稱作「接種棒」,但基本上接種棒既不是棒狀也無固定型式,只要用起來順手且能夠進行高溫消毒的東西都可以拿來使用,甚至湯匙或漏斗亦可,最好以不鏽鋼製作的器具為宜,其他若是可以高溫高壓(1.2 kg/cm2,攝氏121 度)滅菌消毒的器具亦可用做接種工具,使用前一日將器具以鋁箔紙(或報紙)完全包覆放入高溫高壓滅菌釜殺菌,或放入超過攝氏100 度烘箱至少2 至3 小時乾熱滅菌,使用前拆開鋁箔紙,切記不可碰觸到會接觸菌種的部分,為確保滅菌完全,接種棒與菌種接觸的部分要再以酒精燈或噴燈燒紅後,置入冷卻酒精冷卻備用。
接種方式
太空包殺菌後放涼至其中心溫度接近室溫(至少低於攝氏30 度)再進行接種,接種時應於密閉專屬接種室內,接種室使用前須清洗消毒,使用時不宜有風動,除使用器具要先徹底消毒外,最好穿戴乳膠手套、頭套、口罩(若能像高科技晶圓廠一樣用無塵室和防護衣是最完美的),並將菌種瓶瓶身以酒精擦拭過,打開菌種瓶瓶塞將瓶口處老舊菌絲除去,接種時要將菌種挖鬆,不可成塊投入太空包內,並以一人拔(塞)棉塞、一人挖菌接種,兩人一組的模式進行。
而使用漏斗的,就是將菌種打散後,一手抓著漏斗和菌種瓶、一手拔棉塞,棉塞拿開後立即將漏斗口插入並倒適量菌種,漏斗一移開立即將棉塞塞回去,接種成功的訣竅,除了太空包滅菌完全及接種室和接種工具清潔度高之外,就在於「快」和「靜」,速度快、少交談,自然接種成功率高,且棉塞若潮濕時要換成滅過菌的乾棉塞,才不會在接種室外讓雜菌利用濕棉塞感染太空包。
文˙ 圖/李瑋崧、陳美杏、呂昀陞、吳寬澤 農業試驗所植物病理組(豐年6701、6702)
上一篇
農你咧講-麭出爐囉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32%
我喜歡:40%
很實用:24%
夠新奇:0%
普普啦:4%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7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快樂姑娘(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7/13
長知識
莊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7/09
good
莊英(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7/08
good
美(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7/08
好
菁菁(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7/08
Good
謝齡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7/08
棒
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7/07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