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城市綠化新想像 食物森林大發現
刊登日:107/07/25
920
走入新竹市的食物森林示範地,芳香萬壽菊特有的百香果清香撲鼻而來;在它身後,四周的果樹上掛著滿滿金桔和楊梅,果樹下方則鋪滿金錢薄荷及南瓜葉,不僅取代了惱人的雜草,也減緩土壤水分蒸發的速度。這看似奇怪的種法,卻是利用植物共存共榮的法則,不但節省了大量維養人力,也是梧桐環境整合基金會為公有
綠色空間提出的新想像。
食物x森林 激盪不同火花
植樹綠化是任何人都可參與的環境行動,大部分人也都相當支持,但梧桐基金會發現,很少有人會在種樹後持續照顧這些樹,使得樹木存活率偏低。2014年,他們拜訪了美國西雅圖必墾食物森林(Beacon Food Forest),看到當地居民將公園的一隅變成人人可採可種的綠色空間,其中有高大的果樹、低矮的莓果叢、香草灌叢和生菜等,各自生長在不同高度的空間中,宛若一座森林。看著居民為即將成熟的生菜澆水,一旁的果樹也跟著受益,令梧桐基金會的人員萌生將食物和樹木養護連結的想法。
「食物森林」的概念來自於天然森林,在森林中,從高大的喬木到地下的根莖類,每一個層次都可以是人食用的植物。
只要將不同高度的植物交錯種植,就能充分利用城市中有限的土地面積,而植物也能達到驅蟲、固氮的效果,省下許多養護人力,讓土地免於化學農、肥料的汙染。梧桐基金會認為這些特性可以應用在城市綠化上,不但能鼓勵大眾參與樹木養護,也能為城市帶來不一樣的綠化方向。
首座公有食物森林示範地
為了使一般大眾和政府單位了解食物森林的概念,梧桐基金會將必墾食物森林的2位創辦人邀來臺灣,短短1週內,跑遍了臺北市、新北市、新竹縣、新竹市及臺中市,拜會各地方的首長,並分享必墾食物森林的創辦經驗。在緊鑼密鼓的推動下,新竹市政府終於率先在2016年釋出市區一塊200坪大的草地,創建臺灣第1座公有地上的食物森林示範地。
當草皮變成食物森林時,梧桐基金會立刻就看到了改變──原本一個人也看不到的草皮,現在常有路人繞進去參觀;退休人士重新投入工作,每天來照顧樹苗和菜苗;假日也常有親子的身影,一起來拔雜草、認識植物。此外,在地里民更自動自發組成志工隊,每天輪流拔草、澆水,把公有地當成自家後花園在照顧,並熱情地為前來參觀的人們介紹食物森林的理念。將近100種的可食樹木花草,在志工的照料下健康生長,也為城市的蜂蝶鳥蟲提供覓食及居住的空間,間接豐富城市生態。
仿效天然森林 落葉堆肥再利用
慣行農業追求大量收成,過程中不免消耗大量能源、水資源,還有化學農、肥料;食物森林則以自給自足為目標,連澆灌用水和肥料都盡量「回收」,減少環境負擔。新竹市食物森林示範地中的角落,擺放了4個竹編的落葉堆肥簍,專門收集示範地內枯黃的老葉、雜草等,再製作成堆肥,用在下一季的植栽上。
堆肥從開始製作到可以使用,大概要花3個月的時間,但若不想等太久,也可以用「厚土栽種法」,將紙板、枯葉、雜草等層層堆疊,再直接將種子或馬鈴薯等根莖類埋入,就能一邊堆肥,一邊種收成短期作物。梧桐基金會的法國同仁克萊,就帶領志工在示範地的一角搭建了厚土區,3月剛完成,4月就已欣欣向榮,令人讚嘆植物的生命力強大,即使不用土壤也能生長。
許多人曾問,堆肥不會臭嗎?克萊表示,堆肥會臭,通常是因為裡面加了太多油水混雜的廚餘或蛋白質,但如果是適當比例的落葉、生葉菜、果皮、雜草等,就不會有發臭的疑慮。由於示範地是在公有空間,為了顧及大眾觀感,禁止丟棄家用廚餘,「食物森林對很多人來說是全新的概念,有些觀念和習慣要慢慢養成,才可能有更多的公有食物森林誕生。」
共耕共享 營造綠色空間和情感
梧桐基金會每個月會辦理1次工作派對,每次都有不同主題,例如樹木養護、環保野餐、打造蜂旅館、天然牙膏製作等,讓大家在養護食物森林之餘,也能學習新知識,無論是退休族、上班族到幼幼族都可以參加。「這是工作『派對』最吸引人的地方。」梧桐基金會經理丘建賢說,「我們參加必墾食物林的工作派對時,發現許多人家裡其實就有地可以種東西,卻要大老遠跑來這裡,只因為他們覺得大家一起耕耘更好玩。」由此可見,食物森林耕耘的不只是食物,更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
經驗告訴梧桐基金會,環境議題太過嚴肅,若是單刀直入地教導民眾做環保,只有已經對環境有使命感的人會聽,無法引起一般人的共鳴。因此,正向、創意和快樂一直是梧桐辦活動的原則。食物森林就如同一扇有趣的門,引導民眾踏入關懷環境的領域,而梧桐基金會也希望透過示範地,鼓勵各個社區主動打造食物森林,為城市帶來更多的綠意,也讓環境因為樹木而變得更加健康。
綠色空間提出的新想像。
食物x森林 激盪不同火花
植樹綠化是任何人都可參與的環境行動,大部分人也都相當支持,但梧桐基金會發現,很少有人會在種樹後持續照顧這些樹,使得樹木存活率偏低。2014年,他們拜訪了美國西雅圖必墾食物森林(Beacon Food Forest),看到當地居民將公園的一隅變成人人可採可種的綠色空間,其中有高大的果樹、低矮的莓果叢、香草灌叢和生菜等,各自生長在不同高度的空間中,宛若一座森林。看著居民為即將成熟的生菜澆水,一旁的果樹也跟著受益,令梧桐基金會的人員萌生將食物和樹木養護連結的想法。
「食物森林」的概念來自於天然森林,在森林中,從高大的喬木到地下的根莖類,每一個層次都可以是人食用的植物。
只要將不同高度的植物交錯種植,就能充分利用城市中有限的土地面積,而植物也能達到驅蟲、固氮的效果,省下許多養護人力,讓土地免於化學農、肥料的汙染。梧桐基金會認為這些特性可以應用在城市綠化上,不但能鼓勵大眾參與樹木養護,也能為城市帶來不一樣的綠化方向。
首座公有食物森林示範地
為了使一般大眾和政府單位了解食物森林的概念,梧桐基金會將必墾食物森林的2位創辦人邀來臺灣,短短1週內,跑遍了臺北市、新北市、新竹縣、新竹市及臺中市,拜會各地方的首長,並分享必墾食物森林的創辦經驗。在緊鑼密鼓的推動下,新竹市政府終於率先在2016年釋出市區一塊200坪大的草地,創建臺灣第1座公有地上的食物森林示範地。
當草皮變成食物森林時,梧桐基金會立刻就看到了改變──原本一個人也看不到的草皮,現在常有路人繞進去參觀;退休人士重新投入工作,每天來照顧樹苗和菜苗;假日也常有親子的身影,一起來拔雜草、認識植物。此外,在地里民更自動自發組成志工隊,每天輪流拔草、澆水,把公有地當成自家後花園在照顧,並熱情地為前來參觀的人們介紹食物森林的理念。將近100種的可食樹木花草,在志工的照料下健康生長,也為城市的蜂蝶鳥蟲提供覓食及居住的空間,間接豐富城市生態。
仿效天然森林 落葉堆肥再利用
慣行農業追求大量收成,過程中不免消耗大量能源、水資源,還有化學農、肥料;食物森林則以自給自足為目標,連澆灌用水和肥料都盡量「回收」,減少環境負擔。新竹市食物森林示範地中的角落,擺放了4個竹編的落葉堆肥簍,專門收集示範地內枯黃的老葉、雜草等,再製作成堆肥,用在下一季的植栽上。
堆肥從開始製作到可以使用,大概要花3個月的時間,但若不想等太久,也可以用「厚土栽種法」,將紙板、枯葉、雜草等層層堆疊,再直接將種子或馬鈴薯等根莖類埋入,就能一邊堆肥,一邊種收成短期作物。梧桐基金會的法國同仁克萊,就帶領志工在示範地的一角搭建了厚土區,3月剛完成,4月就已欣欣向榮,令人讚嘆植物的生命力強大,即使不用土壤也能生長。
許多人曾問,堆肥不會臭嗎?克萊表示,堆肥會臭,通常是因為裡面加了太多油水混雜的廚餘或蛋白質,但如果是適當比例的落葉、生葉菜、果皮、雜草等,就不會有發臭的疑慮。由於示範地是在公有空間,為了顧及大眾觀感,禁止丟棄家用廚餘,「食物森林對很多人來說是全新的概念,有些觀念和習慣要慢慢養成,才可能有更多的公有食物森林誕生。」
共耕共享 營造綠色空間和情感
梧桐基金會每個月會辦理1次工作派對,每次都有不同主題,例如樹木養護、環保野餐、打造蜂旅館、天然牙膏製作等,讓大家在養護食物森林之餘,也能學習新知識,無論是退休族、上班族到幼幼族都可以參加。「這是工作『派對』最吸引人的地方。」梧桐基金會經理丘建賢說,「我們參加必墾食物林的工作派對時,發現許多人家裡其實就有地可以種東西,卻要大老遠跑來這裡,只因為他們覺得大家一起耕耘更好玩。」由此可見,食物森林耕耘的不只是食物,更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
經驗告訴梧桐基金會,環境議題太過嚴肅,若是單刀直入地教導民眾做環保,只有已經對環境有使命感的人會聽,無法引起一般人的共鳴。因此,正向、創意和快樂一直是梧桐辦活動的原則。食物森林就如同一扇有趣的門,引導民眾踏入關懷環境的領域,而梧桐基金會也希望透過示範地,鼓勵各個社區主動打造食物森林,為城市帶來更多的綠意,也讓環境因為樹木而變得更加健康。
新竹市綠園道食物森林示範地
成立時間:2016年面積:約200坪 地點:新竹市建功一路與新源街交叉口 網站: 梧桐環境整合基金會 wutong.org.tw |
上一篇
秋日的鳳山溪流域
下一篇
鷸見嬌客-青足鷸・金斑鴴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25%
我喜歡:68%
很實用:4%
夠新奇:0%
普普啦:4%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15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洛奇亞(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8/06
好文
菁菁(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7/30
Good
謝齡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7/29
GOOD
鏡瑋(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7/29
thank
小慶(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7/29
棒
秋秋美待子(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7/29
讚
小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7/29
好
莊英(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7/28
THANK
小瑋(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7/27
好
蕭湘(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7/26
讚
瓊(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7/26
棒
秀瓊(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7/26
讚
小老媽(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7/26
good
森元(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7/26
好
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7/26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