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軟功夫 綠色行銷術有一套
產品不僅要好,也需要被大眾看見,了解生態農業中的硬技能──田間技術後,本文將要介紹軟功夫──行銷。
生態農業生產優質農產品,但也需透過行銷,才能推廣給大眾。臺灣有許多小規模耕種者從事生態農業,為減少土地所受的傷害,盡量減少使用化肥、農藥,生產成本因此攀升,售價自然也提高,要如何說服消費者買單及擴展通路呢?
突破小規模耕種者銷售困境的5 大攻略
攻略1 評估現有資源
首先,必須全盤了解已有的資源,思考自己有哪些優勢與弱勢,並想辦法突顯優勢。其中,發展生態農業的地區往往有富饒的自然生態,因此,如何合理利用資源即為重要目標。
舉例來說,貢寮水梯田在早年開始試作完全不用農藥的稻作生產,於2012 年訂出田間作業原則,農民若依照原則耕作,則可取得林務局給付之保護生態的相應報酬;而2013 年,為了幫助貢寮當地從事生態農業的稻米產銷班,狸和禾小穀倉成立,從前期累積農事與自然生態資源的脈絡下,發展出體驗產業。
另一案例,是吉拉米代部落從自然生態環境、品質、在地文化、製程等觀點思考,申請資源調查計畫,進行部落文史、生態、地景、產業調查,一步步穩紮穩打,以此調查結果為基礎,順利連結各項資源。
攻略2 設定品牌定位
而更重要的是如何找出自家產品的特色與賣點、建立專屬品牌形象。透過故事,能將想表達的產品價值傳遞給消費者,如何讓消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了重點,並要注意品牌故事須實在、禁得起考驗。
攻略3 建立宣傳平臺
目前最實用的平臺莫過於各大免費網路平臺,如Facebook 粉絲專頁、Google 及痞客邦等免費部落格,並和調性相同的平臺互動,向消費者、贊助者等人行銷產品,甚至在募資平臺放上企劃。另外,也可和同性質的平面媒體,或其他公私部門合作,舉辦活動以拓展客源、製造人潮。
攻略4 積極擴展通路
農產的銷售管道十分多元,一般而言會透過產銷班、農會、合作社等業者集貨,或進入拍賣市場,賣到不同的零售通路。但從事生態農業的許多小規模耕種者的貨量有時無法進入大型通路,就必須開發新的銷售區域,如建立網路商城、實體店面。
狸和禾小穀倉就以網路販售農產,搭配實體店面推廣生態農業概念,並和附近的老餅店合作販售米香;吉拉米代部落則透過農夫市集、網路行銷,尋找支持友善生產的行銷市場,以增加新的收入機會。
年分 | 2011 | 2013 | 2016 |
生產班農戶(戶) | 5 | 8 | 10 |
生產班面積(公頃) | 2.4 | 4 | 7 |
乾穀收購量(斤) | 1,000 | 4,350 | 15,350 |
會員組數(組) | — | 70 | 120 |
* 狸和禾小穀倉會員制度正式始於2013 年。(資料來源/狸和禾小穀倉)
攻略5 多角化經營
除了販售農產品,生態農業還有許多發揮空間,好比貢寮水梯田的收入組成可分3 類:棲地維護給付、農產及加工產品利潤、環教體驗產業收益,其比例為3:4:3,可見環教體驗產業能創造驚人收益。
吉拉米代結合原住民部落特色,辦理具原民特色的休閒農業旅遊活動,追求產業發展的同時,也能傳遞維護生態多樣性的價值與主張,甚至創造許多當地觀光產業的新職缺。
這樣的異業結合也是農業行銷中的重要一環,從社會、文化等層面切入,引進各領域組織,串聯鄉鎮社區,使體驗活動更豐富,能吸引遊客,發揮更大效果。
提升銷售力的實用技能
除了5 大步驟,還有以下4 點提升銷售軟實力的技能:
1. 專業分工:
術業有專攻,將耕作、行銷、體驗3項工作內容進行專業分工,彼此互相串聯資源及共享專業,創造最大收益。例如,在貢寮水梯田,農民專心耕田、保護生態環境;狸和禾小穀倉則以農產品、農副產品、文創商品為重心發展,並委託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安排環教體驗,各司其職。
2. 契作:
與農民簽立合約,對合作的業者來說,可以確保農民耕作品質;對農民來說,可以穩定收入。吉拉米代部落以高於市面上的有機米收購價向農民保價購買,讓農民可安心種田。部落也期盼能以自產自銷方式,由自身擔任統一銷售窗口,並將中間差價與獲利,轉換成更優渥的契作收購價,回饋給族人。
3. 預購制:
小規模耕種者的產量不大,若藉由預購制提早確定訂單,農民能預先規劃耕作的產量,也不必擔心種出的米無人享用,藉此降低滯銷風險。
4. 會員制:
配合實體店或官方網站,建立專屬的忠實顧客群,並利用生態農業的優勢,推出特色活動讓會員參與,長久深耕、建立好口碑,以爭取更多消費者認同。
結論
生態農業經營項目多元且富創意,狸和禾小穀倉利用成功提高貢寮水梯田的產品獲利,進而增加當地農地面積、擴大生產;吉拉米代部落則透過網路行銷,為產品找到支持友善生產的行銷市場,消費客群遍及南北。不只是強調高成本及提高產品單價,發揮生態農業的優勢,農業經營更是前景可期。
文/張雅茹
圖片提供/狸和禾小穀倉、花蓮縣富里鄉豐南社區發展協會、Monkey bob studio 默契包影像工作室(豐年6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