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免擔心梨小食心蟲 有機果農樂豐收
刊登日:107/09/27
1,388
三星上將梨近期鮮甜上市,但你或許不知道,這些細皮白肉的梨子要順利收成,過程可相當不簡單。除了經歷寒流洗禮外,農民們還要特別注意蟲蟲危機,小心不讓梨小食心蟲來搗亂。
世界性的重要害蟲──梨小食心蟲
梨小食心蟲(Graphotila molesta Busck),在臺灣較常聽到的名字是「桃折心蟲」,俗稱東方果蛾,屬於鱗翅目(Lepidoptera)捲葉蛾科(Tortricidae),分布廣泛,在美國、日本、臺灣、中國、加拿大及澳洲等地都有記錄,在臺灣已知的寄主植物有梨、櫻、桃、李、蘋果等薔薇科作物。
其幼蟲危害果多從萼、梗窪處蛀入,被害果蛀孔外有蟲糞排出,幼蟲蛀入直達果心,農民以臺語稱其為「蛀心蟲」;在高濕情況下,蛀孔周圍常變黑腐爛、漸漸擴大。
李子幼果期若被害,則容易脫落,蛀食時多危害果核附近果肉。當其危害桃樹嫩梢時,則多從上部葉柄基部蛀入髓部,向下蛀至木質化處便轉移,蛀孔流膠並有蟲糞,被害嫩梢逐漸枯萎,俗稱「折梢」。
梨小食心蟲在國內相關資料不多。其成蟲白天多靜伏在葉、枝和雜草叢中,黃昏後開始活動;等到農民看到果實或新梢受害時,因已蛀進植體當中,想要再噴藥防治為時已晚。
落實整合性管理 有機梨不怕被蟲蛀2012 年底,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簡稱花改場)接獲三星鄉有機梨農廖俊欽反映梨小食心蟲危害問題,表示該蟲造成其果園每年至少30%產量損失,嚴重時甚至高達70%以上,令他非常困擾,希望尋求解決之道,而其他慣行農民也曾反映此蟲危害情形。
因此,花改場自2013 年開始,於廖俊欽的有機梨園、其他慣行管理園及廢園,全年設置性費洛蒙(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提供監測使用),進行梨園蟲口密度調查。經每年設置至今,發現梨園成蟲蟲口密度約於3 月中旬開始大幅攀升,高峰期落在4 ~ 5 月中旬間,而梨農自3 月中旬至4 月初可陸續發現幼果遭蛀及新梢萎凋情形,推估幼蟲約於2 月中下旬開始出現危害,建議農民應提前或掌握此時做好防治作業。
管理措施
一、 做好清園 病蟲清源
無論何種病蟲害,高接梨園在採收過後,冬季落葉至春季萌芽前的這段時間,均累積一定的病蟲害數量,因此,採收後的整枝與修剪枝條,必須移出園區、進行銷毀。
廖俊欽表示,過去並沒有意識清園的重要性,經花改場提醒後,現在十分注重清園這道手續,也減少來年防除病蟲害的壓力。此外,發現受害幼果及新梢後,及時剪除並移出園外,可直接降低蟲源。
二、 桃色陷阱抓雄蟲 全年懸掛性費洛蒙
為增加防治完整性,建議園區全年設置性費洛蒙,以監測並降低成蟲密度,其每分地所需物料成本僅約新臺350 元,較慣行用藥便宜,對農民來說是經濟有效的防治方法。
性費洛蒙就像是昆蟲的香水,利用這種香水誘捕雄成蟲,降低其與雌蟲交配後產生子代的機會,進而達到減少田間蟲量的目的。該性費洛蒙誘餌為橡皮帽劑型,使用方法如下:
1. 每分地果園建議設置2 個性費洛蒙誘蟲器,長期誘殺成蟲飛蛾。
2. 性費洛蒙誘餌在田間約可使用6 ~8 個月,故半年左右再換性費洛蒙即可。
3. 將性費洛蒙誘餌裝於誘蟲器中,懸掛於果園周圍,誘蟲器宜直接掛於離地約1.5 公尺高處樹上。
4. 使用梨小食心蟲性費洛蒙誘餌及誘蟲器時,建議使用三層式保特瓶誘蟲器或黏膠式誘蟲器(例如翼型黏板),具顯著誘捕效果,黏板可1 ~1.5 個月更換1 次;另外,切勿自行使用中改式誘蟲器,以免誘殺效果不佳。
5. 保存性費洛蒙誘餌時,請以鋁箔紙封好,貯放於冷凍庫中。
三、 噴藥防治抓時機 成效顯著
梨小食心蟲幼蟲約於2 月中下旬開始出現危害,建議農民於此時開始施藥,可施用植物保護手冊推薦之40.8%陶斯松乳劑,有機農民則可連續噴施2 ~ 3 次(每7 天1 次)蘇力菌或苦楝油等其他防治資材,以降低幼蟲密度。施藥時應盡量噴到新梢及果柄,以免蟲體未確實接觸或食入藥劑,影響防治效果。
四、 幫梨果提前穿衣 套小袋好處多
可在開花後1 個月進行套小袋作業,以免梨小食心蟲蛀入果實,雖然套小袋對農民來說是多一道工序,但除了可有效防範梨小食心蟲外,尚可阻隔如黑星病等其他病蟲影響,減少後續防治用藥,對果實外觀品質也有所助益。
辦理觀摩會推廣 防治成功不藏私
花改場經過長年觀察,發現梨園懸掛性費洛蒙1 ~ 2 年後,蟲口密度顯著降低,較未懸掛者約可降66.7%;自2015 年開始,與三星地區農會合作,將性費洛蒙發給上將梨農們,全面推廣防治,後來甚至有些農民會主動向花改場索取,持續使用。
花改場與三星鄉梨農共同努力,歷時5年田間監測及試驗調查,利用性費洛蒙及蘇力菌等安全性高的植物保護資材取代化學農藥,成功掌握梨小食心蟲的重要防治時機,減少梨農防治用藥約至少2 ~ 3 次;尤其一開始受害最深的苦主──廖俊欽的有機果園,其果實受害率經過這套整合性管理模式後,從原本受害率高達70%,大幅降低至5%以下,甚至2016 年及2017年均無果實遭受危害,成效顯著,更於2017 年6 月20 日在他的梨園召開「梨小食心蟲整合性管理示範觀摩會」。
廖俊欽表示,有機是未來趨勢,但發展有機高接梨栽培難度相當高,過程中雖屢次遭遇虧損,但他仍不願放棄夢想;自從與花改場合作試驗,確切抓準害蟲防治適期,每年持續全園懸掛性費洛蒙及適時施用蘇力菌,並配合套小袋作業,一開始園區中最多曾誘殺到140 隻/ 黏板,至2016 年已降至不到5 隻,2017 年已完全無需另外噴施蘇力菌,希望以此鼓勵更多人投入有機種植。與會農民經下田觀摩後,也表示其防治成效顯著,果園還可看到瓢蟲等有益天敵活動,園區生態豐富、產量豐收。
農民用心 消費者吃得安心
目前宜蘭縣高接梨梨農大多通過吉園圃及產銷履歷雙重驗證,且過去在農藥檢測部分合格率也高,甚至合格的農藥殘留檢測報告中,高達約60%藥殘結果為未檢出,顯示農民生產技術優良且重視果品安全。花改場將持續與農民共同研發作物病蟲害整合性管理措施,從產地就開始為食安把關,讓消費者吃得更健康、安心。
文˙ 圖/蔡依真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豐年6708)
世界性的重要害蟲──梨小食心蟲
梨小食心蟲(Graphotila molesta Busck),在臺灣較常聽到的名字是「桃折心蟲」,俗稱東方果蛾,屬於鱗翅目(Lepidoptera)捲葉蛾科(Tortricidae),分布廣泛,在美國、日本、臺灣、中國、加拿大及澳洲等地都有記錄,在臺灣已知的寄主植物有梨、櫻、桃、李、蘋果等薔薇科作物。
其幼蟲危害果多從萼、梗窪處蛀入,被害果蛀孔外有蟲糞排出,幼蟲蛀入直達果心,農民以臺語稱其為「蛀心蟲」;在高濕情況下,蛀孔周圍常變黑腐爛、漸漸擴大。
李子幼果期若被害,則容易脫落,蛀食時多危害果核附近果肉。當其危害桃樹嫩梢時,則多從上部葉柄基部蛀入髓部,向下蛀至木質化處便轉移,蛀孔流膠並有蟲糞,被害嫩梢逐漸枯萎,俗稱「折梢」。
梨小食心蟲在國內相關資料不多。其成蟲白天多靜伏在葉、枝和雜草叢中,黃昏後開始活動;等到農民看到果實或新梢受害時,因已蛀進植體當中,想要再噴藥防治為時已晚。
落實整合性管理 有機梨不怕被蟲蛀2012 年底,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簡稱花改場)接獲三星鄉有機梨農廖俊欽反映梨小食心蟲危害問題,表示該蟲造成其果園每年至少30%產量損失,嚴重時甚至高達70%以上,令他非常困擾,希望尋求解決之道,而其他慣行農民也曾反映此蟲危害情形。
因此,花改場自2013 年開始,於廖俊欽的有機梨園、其他慣行管理園及廢園,全年設置性費洛蒙(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提供監測使用),進行梨園蟲口密度調查。經每年設置至今,發現梨園成蟲蟲口密度約於3 月中旬開始大幅攀升,高峰期落在4 ~ 5 月中旬間,而梨農自3 月中旬至4 月初可陸續發現幼果遭蛀及新梢萎凋情形,推估幼蟲約於2 月中下旬開始出現危害,建議農民應提前或掌握此時做好防治作業。
管理措施
一、 做好清園 病蟲清源
無論何種病蟲害,高接梨園在採收過後,冬季落葉至春季萌芽前的這段時間,均累積一定的病蟲害數量,因此,採收後的整枝與修剪枝條,必須移出園區、進行銷毀。
廖俊欽表示,過去並沒有意識清園的重要性,經花改場提醒後,現在十分注重清園這道手續,也減少來年防除病蟲害的壓力。此外,發現受害幼果及新梢後,及時剪除並移出園外,可直接降低蟲源。
二、 桃色陷阱抓雄蟲 全年懸掛性費洛蒙
為增加防治完整性,建議園區全年設置性費洛蒙,以監測並降低成蟲密度,其每分地所需物料成本僅約新臺350 元,較慣行用藥便宜,對農民來說是經濟有效的防治方法。
性費洛蒙就像是昆蟲的香水,利用這種香水誘捕雄成蟲,降低其與雌蟲交配後產生子代的機會,進而達到減少田間蟲量的目的。該性費洛蒙誘餌為橡皮帽劑型,使用方法如下:
1. 每分地果園建議設置2 個性費洛蒙誘蟲器,長期誘殺成蟲飛蛾。
2. 性費洛蒙誘餌在田間約可使用6 ~8 個月,故半年左右再換性費洛蒙即可。
3. 將性費洛蒙誘餌裝於誘蟲器中,懸掛於果園周圍,誘蟲器宜直接掛於離地約1.5 公尺高處樹上。
4. 使用梨小食心蟲性費洛蒙誘餌及誘蟲器時,建議使用三層式保特瓶誘蟲器或黏膠式誘蟲器(例如翼型黏板),具顯著誘捕效果,黏板可1 ~1.5 個月更換1 次;另外,切勿自行使用中改式誘蟲器,以免誘殺效果不佳。
5. 保存性費洛蒙誘餌時,請以鋁箔紙封好,貯放於冷凍庫中。
三、 噴藥防治抓時機 成效顯著
梨小食心蟲幼蟲約於2 月中下旬開始出現危害,建議農民於此時開始施藥,可施用植物保護手冊推薦之40.8%陶斯松乳劑,有機農民則可連續噴施2 ~ 3 次(每7 天1 次)蘇力菌或苦楝油等其他防治資材,以降低幼蟲密度。施藥時應盡量噴到新梢及果柄,以免蟲體未確實接觸或食入藥劑,影響防治效果。
四、 幫梨果提前穿衣 套小袋好處多
可在開花後1 個月進行套小袋作業,以免梨小食心蟲蛀入果實,雖然套小袋對農民來說是多一道工序,但除了可有效防範梨小食心蟲外,尚可阻隔如黑星病等其他病蟲影響,減少後續防治用藥,對果實外觀品質也有所助益。
辦理觀摩會推廣 防治成功不藏私
花改場經過長年觀察,發現梨園懸掛性費洛蒙1 ~ 2 年後,蟲口密度顯著降低,較未懸掛者約可降66.7%;自2015 年開始,與三星地區農會合作,將性費洛蒙發給上將梨農們,全面推廣防治,後來甚至有些農民會主動向花改場索取,持續使用。
花改場與三星鄉梨農共同努力,歷時5年田間監測及試驗調查,利用性費洛蒙及蘇力菌等安全性高的植物保護資材取代化學農藥,成功掌握梨小食心蟲的重要防治時機,減少梨農防治用藥約至少2 ~ 3 次;尤其一開始受害最深的苦主──廖俊欽的有機果園,其果實受害率經過這套整合性管理模式後,從原本受害率高達70%,大幅降低至5%以下,甚至2016 年及2017年均無果實遭受危害,成效顯著,更於2017 年6 月20 日在他的梨園召開「梨小食心蟲整合性管理示範觀摩會」。
廖俊欽表示,有機是未來趨勢,但發展有機高接梨栽培難度相當高,過程中雖屢次遭遇虧損,但他仍不願放棄夢想;自從與花改場合作試驗,確切抓準害蟲防治適期,每年持續全園懸掛性費洛蒙及適時施用蘇力菌,並配合套小袋作業,一開始園區中最多曾誘殺到140 隻/ 黏板,至2016 年已降至不到5 隻,2017 年已完全無需另外噴施蘇力菌,希望以此鼓勵更多人投入有機種植。與會農民經下田觀摩後,也表示其防治成效顯著,果園還可看到瓢蟲等有益天敵活動,園區生態豐富、產量豐收。
農民用心 消費者吃得安心
目前宜蘭縣高接梨梨農大多通過吉園圃及產銷履歷雙重驗證,且過去在農藥檢測部分合格率也高,甚至合格的農藥殘留檢測報告中,高達約60%藥殘結果為未檢出,顯示農民生產技術優良且重視果品安全。花改場將持續與農民共同研發作物病蟲害整合性管理措施,從產地就開始為食安把關,讓消費者吃得更健康、安心。
文˙ 圖/蔡依真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豐年6708)
上一篇
日本果樹省工栽培環境及機具
下一篇
蔥苗處理有一套 有助青蔥活得好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77%
我喜歡:6%
很實用:13%
夠新奇:0%
普普啦:3%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0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