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屏東青農打組織戰 強化田間管理 打拼在地好物產
刊登日:107/11/06
314
地處國境之南的屏東,挾帶著全年溫差不大的熱帶氣候優勢,孕育出富饒的農業及深厚的農產軟實力,屏東的紅豆及蓮霧更是名聞遐邇,近年來,更以打「組織戰」的方式,集結在地,聯手起來,形成一股不可小覷的農業新力量。
農業看天吃飯,加上台灣內需市場小、產銷資訊揭露不明、盲目搶種、行口盤商競價等因素,往往會拉高農民獲利的風險,有時一季辛苦投入的收成瞬間就會變成虧損無法回收的「菜土」; 也因為如此,田間管理、施肥與農藥管理及產銷合作便成了農業新顯學,以事前管理規劃,來降低不可抗力的氣候變遷所帶來的損失。
如同詩人所云:「紅豆生南國」,台灣的紅豆種植多集中在南部,從高雄大寮一路到屏東萬丹、新園及崁頂,都可見紅豆蹤影。其中,受東港溪影響,使得屏東萬丹、新園、崁頂耕地多為有機質壤土或砂質壤土,非常適合種稻及紅豆,加上水源充沛,秋冬日照充足,更讓屏東的紅豆種植一枝獨秀。
前端田間管理 協助穩定收成
「要種出好紅豆,就要跟著節氣走!」返鄉種植紅豆經年的崁頂青農鄧傳耀分享,「不過,最近的怪異天氣完全讓農民吃盡苦頭!」目前,屏東崁頂地區目前種植大約4、500 甲的紅豆田,生產的紅豆不僅顆粒圓潤飽滿,煮起來紅豆香味更是濃郁,然而近年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紅豆種植備受挑戰,光是2016 年接連遭遇颱風和大雨的侵襲,所有的農作幾乎全因此而延後,致使2017 年紅豆產量預估將減三成左右。因此,為了減少損害,鄧傳耀表示前端的田間管理相形重要。
目前紅豆品種以高雄8、9、10 號為主,最新品種為10 號,「近兩年的氣候變遷比較激烈,就比較適合種八號品。」鄧傳耀說,除了從品種著手,另外就是病蟲害防治,「以紅豆來說,最怕小黃花薊馬昆蟲,結豆莢時,就最怕豆莢螟。」他表示,用藥及施肥仍是不可避免的方式,「關鍵在於人為的管理,要安全用藥及合理化施肥,才能達到最健康、最穩定的一個收成方式,進而提高紅豆產量。」
充分交流訊息 安全用藥及合理化施肥最重要
為了學習及獲得相關知識,鄧傳耀積極與農改場及其它農民請益,而崁頂農會更成了鄧傳耀的重要後盾,特別在總幹事郭紘瑋接手後,在他的熱心奔走下,更為崁頂帶來農業新氣象,甚至推出崁頂農會的紅豆自有品牌「紅運當頭」。
鄧傳耀的傳耀農場也協助農田代耕、農藥及肥料代噴,長期和周邊農友交流經驗是,「過去保守的農村長年習慣種植『熟識的作物』,在用藥及施肥的觀念也守舊;現在氣候變化大,一旦農藥或肥料沒效,就加倍使用,這其實是不對的!」他強調,安全用藥及合理化施肥是相當重要的田間管理,「但由於多數農民都是單打獨鬥,有時候常會被資材行牽著走,甚至可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用這一項肥料、這支藥劑!」他呼籲農民千萬別為省麻煩而排斥,更應該要理解每種藥劑及肥料的特性及用量,好對症使用。
以產期調節減少氣候變遷損失
林邊鄉由於離海近,加之地層下陷海水倒灌導致土地鹽化,且因多為堅硬的黏土壤,一般作物很難生長,外加海上吹來的南風,如此陰錯陽差,反而使得林邊具備得天獨厚的蓮霧種植條件,每年11 月~3 月更是屏東蓮霧的盛產季節。
說起林邊蓮霧的特色,青農陳呈祥表示,「相較於屏北,屏南的技術成熟,加上土壤保水性比較高,所以種植蓮霧,假設同樣天數的成長期,屏南這邊的蓮霧會比較小,屏北的就會大一點,但是口感、甜度會是屏南這邊的比較好,這是因為土壤透水性不佳,使得蓮霧不會一下子長得很大,反而會慢慢大,變得比較甜。」
同樣受去年的颱風接力「肆虐」,導致產量驟減,蓮霧的種植也面臨氣候異常帶來的挑戰。面對這樣的情況,為了降低氣候變遷帶來的損失,青農陳呈祥指出,「產期調節為首要。」他進一步表示,為了讓養分集中到花果上,斷水斷氮肥是關鍵,另外則是同個區域會種植不同品種的蓮霧樹。他以自己的果園為例,7 成是種植南洋種,也就是俗稱的黑珍珠,3 成是大果種,黑金剛為代表,「兩種果樹的成長速率不同,用此來調節生長速度,這樣才比較不會因天災一來,就全軍覆沒。」
以群體力量打造共利共好
出身行口的陳呈祥在開始投入第一線蓮霧種植後,便在林邊成立產銷班,並積極到農改場學習學習新知,還延請講師來為成員們上課,而藉由產銷班的成立,集結眾人力量,不僅要改變傳統務農習慣,還成立了「林邊好物」,為林邊優良物產做行銷。
鄧傳耀和陳呈祥這兩位農友,無論是藉力農會體系做產品端行銷,或是連結產銷班志同道合的農友創新行銷品牌,都是與從前只看天吃飯、獨立耕作且透過單一收購產品管道出售的農友不同,他們更知道必須透過群體的力量,除了分享經驗少走冤枉路外,也讓群體內各人專業分工、發揮所長,讓整個地區的農業達到共利共好。
文・攝影 /洪月禾 (豐年6703)
農業看天吃飯,加上台灣內需市場小、產銷資訊揭露不明、盲目搶種、行口盤商競價等因素,往往會拉高農民獲利的風險,有時一季辛苦投入的收成瞬間就會變成虧損無法回收的「菜土」; 也因為如此,田間管理、施肥與農藥管理及產銷合作便成了農業新顯學,以事前管理規劃,來降低不可抗力的氣候變遷所帶來的損失。
如同詩人所云:「紅豆生南國」,台灣的紅豆種植多集中在南部,從高雄大寮一路到屏東萬丹、新園及崁頂,都可見紅豆蹤影。其中,受東港溪影響,使得屏東萬丹、新園、崁頂耕地多為有機質壤土或砂質壤土,非常適合種稻及紅豆,加上水源充沛,秋冬日照充足,更讓屏東的紅豆種植一枝獨秀。
前端田間管理 協助穩定收成
「要種出好紅豆,就要跟著節氣走!」返鄉種植紅豆經年的崁頂青農鄧傳耀分享,「不過,最近的怪異天氣完全讓農民吃盡苦頭!」目前,屏東崁頂地區目前種植大約4、500 甲的紅豆田,生產的紅豆不僅顆粒圓潤飽滿,煮起來紅豆香味更是濃郁,然而近年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紅豆種植備受挑戰,光是2016 年接連遭遇颱風和大雨的侵襲,所有的農作幾乎全因此而延後,致使2017 年紅豆產量預估將減三成左右。因此,為了減少損害,鄧傳耀表示前端的田間管理相形重要。
目前紅豆品種以高雄8、9、10 號為主,最新品種為10 號,「近兩年的氣候變遷比較激烈,就比較適合種八號品。」鄧傳耀說,除了從品種著手,另外就是病蟲害防治,「以紅豆來說,最怕小黃花薊馬昆蟲,結豆莢時,就最怕豆莢螟。」他表示,用藥及施肥仍是不可避免的方式,「關鍵在於人為的管理,要安全用藥及合理化施肥,才能達到最健康、最穩定的一個收成方式,進而提高紅豆產量。」
充分交流訊息 安全用藥及合理化施肥最重要
為了學習及獲得相關知識,鄧傳耀積極與農改場及其它農民請益,而崁頂農會更成了鄧傳耀的重要後盾,特別在總幹事郭紘瑋接手後,在他的熱心奔走下,更為崁頂帶來農業新氣象,甚至推出崁頂農會的紅豆自有品牌「紅運當頭」。
鄧傳耀的傳耀農場也協助農田代耕、農藥及肥料代噴,長期和周邊農友交流經驗是,「過去保守的農村長年習慣種植『熟識的作物』,在用藥及施肥的觀念也守舊;現在氣候變化大,一旦農藥或肥料沒效,就加倍使用,這其實是不對的!」他強調,安全用藥及合理化施肥是相當重要的田間管理,「但由於多數農民都是單打獨鬥,有時候常會被資材行牽著走,甚至可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用這一項肥料、這支藥劑!」他呼籲農民千萬別為省麻煩而排斥,更應該要理解每種藥劑及肥料的特性及用量,好對症使用。
以產期調節減少氣候變遷損失
林邊鄉由於離海近,加之地層下陷海水倒灌導致土地鹽化,且因多為堅硬的黏土壤,一般作物很難生長,外加海上吹來的南風,如此陰錯陽差,反而使得林邊具備得天獨厚的蓮霧種植條件,每年11 月~3 月更是屏東蓮霧的盛產季節。
說起林邊蓮霧的特色,青農陳呈祥表示,「相較於屏北,屏南的技術成熟,加上土壤保水性比較高,所以種植蓮霧,假設同樣天數的成長期,屏南這邊的蓮霧會比較小,屏北的就會大一點,但是口感、甜度會是屏南這邊的比較好,這是因為土壤透水性不佳,使得蓮霧不會一下子長得很大,反而會慢慢大,變得比較甜。」
同樣受去年的颱風接力「肆虐」,導致產量驟減,蓮霧的種植也面臨氣候異常帶來的挑戰。面對這樣的情況,為了降低氣候變遷帶來的損失,青農陳呈祥指出,「產期調節為首要。」他進一步表示,為了讓養分集中到花果上,斷水斷氮肥是關鍵,另外則是同個區域會種植不同品種的蓮霧樹。他以自己的果園為例,7 成是種植南洋種,也就是俗稱的黑珍珠,3 成是大果種,黑金剛為代表,「兩種果樹的成長速率不同,用此來調節生長速度,這樣才比較不會因天災一來,就全軍覆沒。」
以群體力量打造共利共好
出身行口的陳呈祥在開始投入第一線蓮霧種植後,便在林邊成立產銷班,並積極到農改場學習學習新知,還延請講師來為成員們上課,而藉由產銷班的成立,集結眾人力量,不僅要改變傳統務農習慣,還成立了「林邊好物」,為林邊優良物產做行銷。
鄧傳耀和陳呈祥這兩位農友,無論是藉力農會體系做產品端行銷,或是連結產銷班志同道合的農友創新行銷品牌,都是與從前只看天吃飯、獨立耕作且透過單一收購產品管道出售的農友不同,他們更知道必須透過群體的力量,除了分享經驗少走冤枉路外,也讓群體內各人專業分工、發揮所長,讓整個地區的農業達到共利共好。
文・攝影 /洪月禾 (豐年6703)
上一篇
海風呼喚 在石梯坪的故事
下一篇
被遺忘的部落 創造不被遺忘的記憶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75%
我喜歡:17%
很實用:0%
夠新奇:0%
普普啦:8%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1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哈妹(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8/08/20
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