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鹿自然工作室|大自然的翻譯師
從絲路到美國、從追蹤師學校到臺灣原住民的智慧,李後璁摸索出優遊於自然的快樂之道。他成立的「山鹿自然工作室」,自許要成為人與自然的橋梁,引導人在其中找到支持的力量。在新北市土城的郊山裡,李後璁坐臥在他口中「女王的裙襬」上,用身體感受老樹盤根錯節下的古老靈魂,聽風自遠而近,像海浪般襲來,他輕輕唱起了原住民的古調。
李後璁原本對自然沒有什麼興趣,但一次在印度旅行時,因迷路而煩躁的他突然被眼前的夕陽震懾,涼爽的風吹來,他開始注意到河面波動的金光,聞到水跟森林的氣味,每吋皮膚都覺知到自然的靈動。「我從來沒有那麼快樂又那麼平靜,我在河邊發誓,希望未來可以時常保有這樣的感覺。」
大自然裡不需要時間表
2012 年,他遠赴美國紐澤西州的追蹤師學校,學習美國阿帕契印第安人與自然共生的智慧,回臺創辦山鹿自然工作室。「因為我發現這樣太快樂了,我心中的好日子不需要那麼多物質。電影《阿拉斯加之死》的主角麥肯迪尼斯(Chris McCandless)說過:『透過分享,快樂才會真實。』當分享與他人產生呼應的時候,會很開心!」
參加工作室的活動時,手機等能夠提示時間的用品都不能留在身邊。李後璁認為,當我們進入到自然的韻律裡,日月和星辰會決定我們的生活節奏。活動本身也沒有時間表,「我們願不願意保持彈性,去聽聽大自然在這個時候要給我們什麼禮物?」他舉例,在路上若看到動物足跡,就可以花半天的時間追蹤動物;如果需要升火,那麼也可以花五個小時去等一把火。
2016 年在一次活動中,他們曾發現一具獵人捕殺剩下的母羊殘骸及腹中無緣面世的兩隻小羊。大夥一起處理羊皮、烹煮羊肉,邀請羊成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當胎盤被劃開,滑出兩團濕黏的小羊時,學員黑森林(參加山鹿活動時所使用的「自然名」)注意到小羊的臍帶仍與母羊相連,「一瞬間,腦中閃過我與母親之間的糾結情緒,明白無法逃避與母親的相連。那些掙扎對抗,那些不願承認卻又莫名地長成相似的部分。」
自然裡發生的事情,可以是一把轉念的鑰匙,引領新能量的激發、思想的跨越。山鹿自然工作室在其中扮演橋梁和翻譯者的角色,「透過引導,讓他們聽見自然對自己說的話,這個過程非常珍貴,同時也照顧到很多像我過去那樣迷惘的人。」因此,李後璁不隨便給答案,留給每個人自我探索的空間。
用一百個問題回答一個問題
李後璁說,當一個人產生疑問時,就像心中燃起火花,「就要用一些他還可以負荷的問題慢慢餵他、慢慢點燃,等他有動力想要追尋答案的時候,那時答案才叫作答案,回答才叫作回答。」他在追蹤師學校學到的「草原狼式教導」,就是用問題來回答問題,引發學生探尋答案的渴望。以製作一把弓為例,在網路上可以找到鉅細靡遺的作法,但他認為,自己探索的知識才有價值。「我們可以先認識樹,甚至我帶你到五棵樹前,你自己觀察哪棵樹適合拿來做弓。」「就像我們可以花十塊錢買到耐用的鐵湯匙,對我們來說那個鐵湯匙的意義就是十塊。」但親手削一把弓時,我們會認識石頭與木頭間的關係,學習到身體如何使力,及如何順著木頭的結構紋理,省力地打造出融合木頭個性和創作者意志的弓。
工作室成立五年來,曾參與活動的朋友已累積了兩、三百位,李後璁稱他們為「老鹿角」。他們在臺灣東部山洞裡吟唱〈太巴塱之歌〉、像是回到子宮裡被愛與溫暖包覆般裸身海泳、在舊好茶石板屋裡聽族人說故事、在野火鍛刀的過程不斷放下對完美的執念。李後璁說道,鹿的習性是會聚在水塘邊彼此砥礪,把舊的角留在原地,「活動都是一期一會,因為我們經歷這些後又要往前啦!就像把過去的自己放下,長出新的自己。」說到這,他猛然悟到工作室名字隱含的命定,「啊!我終於知道為什麼叫山鹿,要捨得把很美的鹿角脫落耶,重長一個很難、很痛!」近期工作室舉行的「山典禮」,便是過往活動的跨越。「以往是在自然裡生活就很滿足,這次是很明確想要進行一場典禮,必須帶著一個要釐清某件事情的意念,那個意念才會打開一扇又一扇的門。」
不辦活動的時候,工作室夥伴仍持續地在宜蘭、臺東、菲律賓等地學習古老的智慧,不是為了辦活動,這原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下次,他們將新長出怎樣的鹿角呢?期待大家一起在大自然裡見證。
不同於眾多登山健行訓練著重於技術和體能,山鹿自然工作室看重的是人與自然的連結。李後璁說道:「我不是說我的方法是最棒的,但這確實是一種讓我可以很平靜、很快樂的方式。」 |
文 曾怡陵 攝 簡熒芸 圖片提供/ 山鹿自然工作室(鄉間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