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團耕集結規模經濟,做穩初加工前端作業 轉型加工廠不掙扎,依專業分段加工
刊登日:108/04/12
256
因為愛吃醬油,進而發現國產黑豆收成量遠不及進口黑豆量的萬分之一,驚覺臺灣醬油中竟然連一顆國產黑豆都沒有。因此從2010 年開始,蔡財興從農業門外漢轉身一變,成了黑豆復耕的推手。
保障收益、保障收購,
加工導向式田間管理
直到現在,不僅個人種植面積約30 公頃,加以政府鼓勵與推動雜糧種植,與投入「小地主大佃農」的種植團隊及產銷班合作,加起來已達150 公頃。
對比2010 年,國產黑豆種植面積不足100 公頃,蔡財興的契作面積之大,足以證明推動黑豆復耕有成。此外,身為推手的他,成立了「將軍農產行」,也更加重了為黑豆尋找出路的責任。
確保種植黑豆的收益不比水稻低,並確保有人收購,農民種植黑豆的意願自然提高。以前者來說,種植黑豆可請領休耕補助,加總下來的收益並不低於水稻;而以後者來說,就是蔡財興目前所扮演的角色。
蔡財興表示,就像農民收割稻子後,將稻子交給碾米廠,他扮演的即是類似碾米廠的角色。當農民採收黑豆後,直接將黑豆載運給他,由他保價收購及後端處理,例如乾燥、選別、包裝並找到通路,有些是需要黑豆的醬油工廠,有些是進行其他加工的食品廠,有些是小包裝後賣到消費市場,其餘則自行加工使用。
從田間管理、採收、加工到銷售,蔡財興一手包辦整個流程,而為了確保黑豆品質,他以成功者為師,借鏡「毛豆」產業
經營模式,選種也由他處理。
農民向蔡財興拿種之後,他充分利用農民在同一時期栽種同一作物的條件,委由代耕業者翻土整地、播種、施肥、灑藥、灌溉等田間工作同步化。縱使黑豆田是分屬於多位農民,卻因統一調度、集體運作,從中發展出「團耕」,集結起來的農民反而能創造如同大農般的工作效率與規模經濟。農民工作量相對減少,甚至只須在一定時間巡田放水澆灌即可。
再者,透過蔡財興提供統一調配後的農藥、派人統一噴藥,可避免每位農民手法不同而容易發生藥物殘留,用藥管理也能符合安全標準。
更重要的是,「統一作業」有益於登錄產銷履歷,蔡財興說:「讓消費者買東西時,知道你的田在哪裡?用什麼藥?安全嗎?一來消費者買得安心,二來農民種得安心。」
依賴單一業者有保障?
通路、保存條件應有備案
剛推動黑豆復耕時,原本承諾收購黑豆的醬油公司因故喊停,這事來得突然,雖說蔡財興原本即認為過度依賴單一業者的作法並不穩妥,終也因此必須提前面對另尋通路的問題。
同時,黑豆保存條件也是個考驗。蔡財興表示,黑豆只能常溫存放10 個月,冷藏存放可到1 ~ 2 年以上,但這期間的冷藏費比黑豆本身還貴。幸而當時農會提供協助,不收取冷藏費用,成本壓力稍微緩解之下,積極找到優質小型醬油廠、通路商收購黑豆,連帶找到加工廠自行開發黑豆醋、醬油。之所以委由加工廠代工,而不是自行加工,蔡財興以「掙扎」來形容這樣的選擇過程。
蔡財興先解釋,黑豆加工可分為乾式、濕式,乾式如炒黑豆,濕式如醬油、醋、酒,各須申請不同類型加工廠。此外,醋、醬油製程產生的廢水排放,牽涉環境保護及食品相關法規、相應的設備投資,而為了減少食品安全問題發生,加工後的殺菌設備亦是所費不貲。更重要的是,當銷售對象已不侷限於周邊親友,須開發更廣大的陌生市場,通路商往往會要求工廠登記證。
對蔡財興而言,若符合以上種種要求,去蓋一間合格且合法的工廠,直接成為農產加工業者,他又何必身負農民身分辛苦做著田間管理工作?然而,原本抱持幫助農民而購買農產加工品的消費者,卻可能因為他自行加工時造成製程與環境疏失,而產生食品安全問題,如何對得起一路相挺的消費者?過去好不容易打下的品牌信譽,也會一夕崩解。這樣的掙扎,最終讓他選擇委由專業加工廠代工。
若擔心委託代工,產品淪為「制服」一樣,缺乏差異化競爭,蔡財興建議自行做好前端處理工作,凸顯自家產品特殊性。他以自製黑豆醋為例,不採用黑豆直接浸泡「成品醋」的加工法,而是採取發酵法;在於黑豆澱粉質低不易發酵,因此送到加工廠前,黑豆先進行萃取處理,再搭配米醋進行發酵,接著即可送到加工廠中符合衛生安全要求的場所中靜置,進行中、後段加工處理。
文․ 攝影/余世芳 (豐年6712)
保障收益、保障收購,
加工導向式田間管理
直到現在,不僅個人種植面積約30 公頃,加以政府鼓勵與推動雜糧種植,與投入「小地主大佃農」的種植團隊及產銷班合作,加起來已達150 公頃。
對比2010 年,國產黑豆種植面積不足100 公頃,蔡財興的契作面積之大,足以證明推動黑豆復耕有成。此外,身為推手的他,成立了「將軍農產行」,也更加重了為黑豆尋找出路的責任。
確保種植黑豆的收益不比水稻低,並確保有人收購,農民種植黑豆的意願自然提高。以前者來說,種植黑豆可請領休耕補助,加總下來的收益並不低於水稻;而以後者來說,就是蔡財興目前所扮演的角色。
蔡財興表示,就像農民收割稻子後,將稻子交給碾米廠,他扮演的即是類似碾米廠的角色。當農民採收黑豆後,直接將黑豆載運給他,由他保價收購及後端處理,例如乾燥、選別、包裝並找到通路,有些是需要黑豆的醬油工廠,有些是進行其他加工的食品廠,有些是小包裝後賣到消費市場,其餘則自行加工使用。
從田間管理、採收、加工到銷售,蔡財興一手包辦整個流程,而為了確保黑豆品質,他以成功者為師,借鏡「毛豆」產業
經營模式,選種也由他處理。
農民向蔡財興拿種之後,他充分利用農民在同一時期栽種同一作物的條件,委由代耕業者翻土整地、播種、施肥、灑藥、灌溉等田間工作同步化。縱使黑豆田是分屬於多位農民,卻因統一調度、集體運作,從中發展出「團耕」,集結起來的農民反而能創造如同大農般的工作效率與規模經濟。農民工作量相對減少,甚至只須在一定時間巡田放水澆灌即可。
再者,透過蔡財興提供統一調配後的農藥、派人統一噴藥,可避免每位農民手法不同而容易發生藥物殘留,用藥管理也能符合安全標準。
更重要的是,「統一作業」有益於登錄產銷履歷,蔡財興說:「讓消費者買東西時,知道你的田在哪裡?用什麼藥?安全嗎?一來消費者買得安心,二來農民種得安心。」
依賴單一業者有保障?
通路、保存條件應有備案
剛推動黑豆復耕時,原本承諾收購黑豆的醬油公司因故喊停,這事來得突然,雖說蔡財興原本即認為過度依賴單一業者的作法並不穩妥,終也因此必須提前面對另尋通路的問題。
同時,黑豆保存條件也是個考驗。蔡財興表示,黑豆只能常溫存放10 個月,冷藏存放可到1 ~ 2 年以上,但這期間的冷藏費比黑豆本身還貴。幸而當時農會提供協助,不收取冷藏費用,成本壓力稍微緩解之下,積極找到優質小型醬油廠、通路商收購黑豆,連帶找到加工廠自行開發黑豆醋、醬油。之所以委由加工廠代工,而不是自行加工,蔡財興以「掙扎」來形容這樣的選擇過程。
蔡財興先解釋,黑豆加工可分為乾式、濕式,乾式如炒黑豆,濕式如醬油、醋、酒,各須申請不同類型加工廠。此外,醋、醬油製程產生的廢水排放,牽涉環境保護及食品相關法規、相應的設備投資,而為了減少食品安全問題發生,加工後的殺菌設備亦是所費不貲。更重要的是,當銷售對象已不侷限於周邊親友,須開發更廣大的陌生市場,通路商往往會要求工廠登記證。
對蔡財興而言,若符合以上種種要求,去蓋一間合格且合法的工廠,直接成為農產加工業者,他又何必身負農民身分辛苦做著田間管理工作?然而,原本抱持幫助農民而購買農產加工品的消費者,卻可能因為他自行加工時造成製程與環境疏失,而產生食品安全問題,如何對得起一路相挺的消費者?過去好不容易打下的品牌信譽,也會一夕崩解。這樣的掙扎,最終讓他選擇委由專業加工廠代工。
若擔心委託代工,產品淪為「制服」一樣,缺乏差異化競爭,蔡財興建議自行做好前端處理工作,凸顯自家產品特殊性。他以自製黑豆醋為例,不採用黑豆直接浸泡「成品醋」的加工法,而是採取發酵法;在於黑豆澱粉質低不易發酵,因此送到加工廠前,黑豆先進行萃取處理,再搭配米醋進行發酵,接著即可送到加工廠中符合衛生安全要求的場所中靜置,進行中、後段加工處理。
文․ 攝影/余世芳 (豐年6712)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44%
我喜歡:44%
很實用:0%
夠新奇:0%
普普啦:11%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1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鄭*升(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8/05/10
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