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蓁仔火,山林裡的竹燃料
刊登日:108/06/12

山上到處都是竹林,那是取之不盡的資源。農民砍下竹子,將圓滾滾的竹筒剖開,呈現出綠色外皮和白裡帶黃的內裡。富彈性的外皮稱為篾青,可以彎轉而不斷裂,堅固耐用,農民用來編製各種竹器;內裡稱為篾黃,是相當好的燃料,農民拿來當照明火把。
將篾黃泡在池塘兩週,讓裡面的油脂析出,撈起後在太陽下曝晒到乾透,就可以拿來當火把了,客家人稱這種竹片火把為蓁仔火。
竹片火把的亮度、照明廣度比煤油燈好。煤油燈一燈如豆,燈光還不停搖晃,蓁仔火就亮得多了。不過,蓁仔火得有人在一旁斜斜地舉著。
「不想讀書推說沒燈火,雞婆姊姊手拿蓁仔火。以為這樣可以幫助我,其實我是一肚子的火。」劉興欽小時候偷懶不想讀書、寫功課,姊姊就自告奮勇為他舉火把順便監督他,氣得他把嘴翹得半天高。
圖˙ 口述/劉興欽 文/林少雯 (豐年6804)
下一篇
種子貓頭鷹小擺飾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50%
我喜歡:40%
很實用:0%
夠新奇:0%
普普啦:10%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