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漫畫店裡的童年
刊登日:108/07/02
297
漫畫店裡,孩子們擠在一起,漫畫拉過來又拉過去,看到有趣的情節,開心大笑;看到悲傷的故事,眉頭緊皺;看到緊張的地方,不禁握緊拳頭,一顆心蹦蹦蹦地都快跳出胸口了!
「下課鈴聲剛響完,漫畫店裡變課堂。5 人合租1 小本,認真要比上課強。」漫畫,就是這麼吸引人。臺灣光復不久的1950 ~ 1960 年代,甚至到1970 年代,葉宏甲的《諸葛四郎》、陳定國的《王寶釧》、王家禧的《老夫子》,以及劉興欽的《阿三哥與大嬸婆》、《丁老師》、《機器人》等膾炙人口的漫畫一一問世。
漫畫盛極一時,還有個主要原因。當時報章雜誌少,兒童讀物也不多,又沒有電視可看,雖然後來有了電視,但不是家家戶戶買得起,孩子下了課,很自然地就往漫畫店裡擠。當時的漫畫店,很多開在學校對面,小小的店面,一櫃櫃的漫畫書,有的賣,有的租。
漫畫像電影一樣,一幕一幕地更換著,有故事、有情節、有血、有淚、有笑、有愛、有恨,更有緊張刺激,看得眼睛都捨不得眨一下,沒有看到結局,真的是放不下手。看完漫畫後,同學之間有了共同話題,感情更為親密,這也是漫畫吸引人的原因。
圖˙ 口述/劉興欽 文/林少雯 (豐年6712)
「下課鈴聲剛響完,漫畫店裡變課堂。5 人合租1 小本,認真要比上課強。」漫畫,就是這麼吸引人。臺灣光復不久的1950 ~ 1960 年代,甚至到1970 年代,葉宏甲的《諸葛四郎》、陳定國的《王寶釧》、王家禧的《老夫子》,以及劉興欽的《阿三哥與大嬸婆》、《丁老師》、《機器人》等膾炙人口的漫畫一一問世。
漫畫盛極一時,還有個主要原因。當時報章雜誌少,兒童讀物也不多,又沒有電視可看,雖然後來有了電視,但不是家家戶戶買得起,孩子下了課,很自然地就往漫畫店裡擠。當時的漫畫店,很多開在學校對面,小小的店面,一櫃櫃的漫畫書,有的賣,有的租。
漫畫像電影一樣,一幕一幕地更換著,有故事、有情節、有血、有淚、有笑、有愛、有恨,更有緊張刺激,看得眼睛都捨不得眨一下,沒有看到結局,真的是放不下手。看完漫畫後,同學之間有了共同話題,感情更為親密,這也是漫畫吸引人的原因。
圖˙ 口述/劉興欽 文/林少雯 (豐年6712)
上一篇
草莓大小葉,先釐清土壤或種苗帶菌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50%
我喜歡:38%
很實用:0%
夠新奇:0%
普普啦:13%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0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