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蛙觀螢,生態農業藝術多面向-南投縣埔里鎮˙ 桃米休閒農業區
孕育生命、滋養萬物的土地,永遠是最好的學習場域;桃米就是這樣的地方,可以讓人親土、近農、惜生態、愛地球。
南投縣埔里鄉的桃米是一座美麗的村莊,四面環山、溪流貫穿,生態豐富,村民早年務農維生。
1999 年,921 大地震摧毀了桃米,之後居民們同心協力捲起衣袖,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新故鄉文教基金會、暨南國際大學與世新大學的專家學者們陪伴下,一起邁向重建之路。
桃米居民們凝聚愛護這片土地的熱情,一起學習、植樹、綠美化家園和記錄生態,以「桃米生態村」重新塑造桃米,朝向結合生態的休閒農業發展。
有的居民打造自己的住家空間,經營民宿、規劃採果園區;社區媽媽也集思廣益,利用在地食材研發桃米特色美食;大家還共同打造生態小學,發展低碳旅遊及環境教育,讓每一位到訪的遊客能深入及認識桃米的美。
來桃米除了賞螢、看蝶、尋蛙、認識植物之外,亦可參與農業體驗,感受作客山中的濃濃人情味。
桃米營造出生物多樣性的自然環境,花草扶疏、百蛙齊鳴、蜻蜓與蝴蝶漫舞,處處都是最佳的戶外教室。循著可愛的青蛙入口意象抵達桃米,在導覽員的帶領下,展開了生態村之旅。
生態多樣 走進桃米大自然
在桃源國小內,青斑蝶、紫斑蝶穿梭花間,令人忍不住驚嘆「好美麗」。桃米休閒農業區有計畫地栽種蝴蝶的蜜源植物「高士佛澤蘭」,吸引蝴蝶覓食花蜜,讓遊客得以從近距離觀察牠們。
「安雲生態池」設有蜻蜓流籠,坐在蜻蜓背上飛躍池塘,刺激好玩。「茅埔坑生態公園」以生態工法打造,溪流沿岸的原生動、植物也是觀察對象。「親水公園」於夏季開放,免費的戲水池讓大人、小孩都玩得不亦樂乎。
桃米休閒農業區整合區內生態資源,推出「桃米坑溪魚蝦調查」遊程。在活動前一天,導覽員會到溪流放置蝦籠,當遊客造訪時即可穿上雨鞋,走進溪流拉起蝦籠,觀察裡頭活跳跳的魚蝦,而舉目可見的一草一木也都成為解說教材。
此外,這裡亦有「魚菜共生育苗及栽種採集」體驗,透過活動認識「魚幫菜、菜幫魚」的自然農法。
一年四季造訪桃米,可欣賞不同美景,像是春天的螢火蟲季,讓人彷彿走進星光大道;獨角仙季於夏天接續登場,同時荷花也綻放了,還可體驗下荷花池採蓮蓬、挖蓮子;4 月~ 11 月是茭白筍季,穿上青蛙裝下水田採茭白筍,感受農民的辛勞;7 月~ 12 月百香果陸續成熟,來到棚架下聽農民講故事、採果嘗鮮,保證甜蜜蜜。
來野餐 帶點心在桃米遠足
來到桃米,就先預約一場愜意悠閒的「桃米野餐」吧!
一張張野餐墊鋪設在民宿的青青草地上,野餐籃內裝盛著餐具,而放在籃子旁的保冰壺,裝有冰冰涼涼的日月潭紅茶或在地的百香果汁。
暨南國際大學觀餐系桃米野餐社的學生們正為桃米野餐忙著準備餐點,將蔗香火腿三明治擺放在木盤,而挑高的三層盤則裝盛瑪德蓮、布朗尼、刺蔥馬鈴薯沙拉,以及青蛙造型的「金呱粿」。
社區媽媽將蝴蝶食草的刺蔥入菜,炒出香噴噴的大桶飯,搭配阿那那(山刺番荔枝)水果盅、當地的百香果等擺盤在長桌上,以融入在地特色的餐飲,帶來簡單樸實的美味。
「桃米野餐」透過一張野餐墊將桃米的食材、民宿及其他產業串連起來,讓野餐具有美感,又富含人文氣息。
桃米休閒農業區為了讓遊客深入桃米生態遊樂園,再度推出「桃米遠足」。
導覽員引領遊客走訪桃米,認識生態、食材之後,再邀遊客動手做點心,將蒸熟的南瓜泥、糯米粉、在來米粉揉製成外皮,包裹麻竹筍內餡,放入青蛙粿模成型、蒸熟做成「金呱粿」,與飯丸子、季節水果一起裝入飯盒中帶去郊遊野餐。
過程中,大家共享手作點心的樂趣,聆聽導覽員講述桃米的鄉野傳說,遠足野餐喚起了童年美好的懷舊回憶。
創意料理 大啖蝴蝶餐也長知識
白天,遊客看過蝴蝶漫舞後,到了夜晚登場的「蝴蝶餐」,更是特色所在。
乍聽蝴蝶餐一詞,難免摸不著頭緒,其實這是以蝴蝶食草植物為食材,變化而出的料理。
在2013 年第一屆「桃米蝴蝶餐創意料理」比賽中,埔里地區的餐廳業者與社區媽媽卯足勁發揮烹飪創意。活動結束後,「草本生活家」的老闆娘吳惠娟卻認為自己有延續生態保育的使命,因此推動蝴蝶餐,吸引遊客認識蝴蝶生態。
吃美食也能長知識!蝴蝶餐處處都有學問。例如「野薑花炸雙拼」是將野薑花苞裹粉酥炸,刺蔥與香菇結合炸出香氣,而它們分別是白波紋小灰蝶和烏鴉鳳蝶的食草植物。
「酸白菜炒五花」選用臺灣紋白蝶喜歡的高麗菜,取代大白菜,以自然發酵方式製作成酸高麗菜,與五花肉一起拌炒,滋味酸甘脆口;琉球紫蛺蝶的食草植物空心菜,則與脆筍結合,增添豐富口感。
另外。吳惠娟自家梅園栽培的梅子、埔里的香菇、放山雞等也用來入菜,無論是香菇雞湯或梅汁魚片,皆美味可口。
住民宿 夜間尋蛙蹤
桃米的民宿各具特色,或著重自然生態,或景觀優美,或富含鄉村風情,亦有適合親子同樂,遊客可依個人喜好選擇。
「三茅屋民宿」由廖永坤經營,他從小生長在桃米,對這裡懷抱深厚的感情,以白、綠兩色作為民宿的主體色調,象徵著樸實的性格,以及熱愛自然的心。
三茅屋占地遼闊,滿園綠意,數著青蛙石階拾級而上,潺潺流水聲不絕於耳,大樹遮起一片綠蔭,這般美麗的庭園造景皆是廖永坤親自規劃、打造。
有「青蛙阿伯」暱稱的廖永坤,總會在夜間帶領住客們一起尋蛙、賞蛙。
眼尖的他隨處都能發現蛙類,「你聽到『嗯~嗯~』像上大號大不出來的聲音,那就是拉都希氏赤蛙,這裡就有一隻。」有時,他會隨手抓起一隻黑眶蟾蜍,告訴住客:「黑眶蟾蜍很愛漂亮,別人擦口紅,牠是擦『口黑』,還擦黑色指甲油呢!」詼諧逗趣的解說,模仿得維妙維肖,總是逗得遊客哈哈大笑。
沿著園區繞行一圈,澤蛙、黑蒙西氏小雨蛙、金線蛙、貢德氏赤蛙等多種蛙類,紛紛出場迎客,讓人眼界大開;而蛙鳴交織而出的交響曲,時而響亮清脆,時而低沉渾厚,更是夜晚的天籟之聲。
根據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的紀錄,桃米原生蛙類多達23 種。遊客若想深入觀察蛙類,亦可預約桃米休閒農業區的「青蛙老闆」解說活動,穿上雨鞋、拿手電筒,到中路坑溪溯溪、尋找青蛙,不僅增長知識,更增添野外探險的樂趣。
豐年6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