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萣・漁港再生 | 二仁溪下奮力重生
茄萣地處二仁溪出海口,可算是從府城一帶延伸而來的濱海沙洲地形,在荷據時期古地圖已繪出漁夫灣,以白砂崙為界,往南是蟯港內海,往北是台江內海,相較府城七鯤鯓(註:臺語,指圍繞著潟湖、內海的沙洲),白砂崙面積最大,地勢也最高,「白砂崙不是有很白的沙灘,而是因與茄萣相鄰的台南灣裡為第七個鯤鯓,白砂崙依序排行第八,由於正對二仁溪出海口,淤積較鯤鯓更多,而稱為砂崙。」高雄市茄萣舢筏協會總幹事蘇水龍解釋。
基本上,茄萣境內幾乎皆與海洋或內海近在咫尺,大多數居民亦靠海維生,而茄萣地形狹長,共分成白砂崙、頂茄萣、下茄萣、崎漏四大聚落,主要人口分布在頂茄萣。
由一群飽受二仁溪汙染之苦的漁民發起的民間組織,成立於1995 年,長年致力於保護二仁溪生態,並設置生態環境教室及漁村社區營造,以船遊二仁溪和白砂崙溼地等生態旅遊推廣環境教育。 |
細數白砂崙的過往
蘇水龍表示,其實白砂崙漁港是高雄縣第一個漁港,早在1951年即成立了,茄萣漁業早期是以白砂崙為中心,白砂崙漁港岸邊自然而然聚集為魚市場。目前,高雄市茄萣舢筏協會會址前身就是漁會所在,在白砂崙漁港最鼎盛時期,無論漁船與漁獲量皆不可同日而語。
透過一張張黑白老照片,可看出白砂崙漁港百年來的演進。清朝中葉,白砂崙是一處沙灘港,但砂質硬,開船很困難,當地人甚至有鐵板沙之說。當時漁民利用竹筏捕魚,可將竹筏拖上岸,加上風帆借力,而發展出「茄萣帆筏」的地方漁業特色。
1930年代,木船開始取而代之,由於木船難以停靠沙灘,颱風來襲時,需要避風港,於是才在二仁溪挖港口,蘇水龍強調,「白砂崙漁港當時真是應急之用而已。」而老照片裡的手動閘門一直到1997年才改裝成電動閘門。
白砂崙漁村再現風華
人們對於漁船在白砂崙漁港外排隊、等待進港的景象早已司空見慣,不過有趣的是,茄萣的冬季人氣竟也能凌駕盛夏的戲水人潮。頂頭烈日下,茄萣漁村看不見「烏魚子」招牌大張旗鼓地召喚買家,但一旦入冬,茄萣從小漁村到魚市場,都會熱鬧得像一場嘉年華。
因為,每年到了烏魚迴游季節,茄萣必然是全臺捕獲量之冠,既受惠於烏魚的高經濟價值,也曾是全臺最主要的魚翅加工區,這裡被稱為「烏金之鄉」,果真實至名歸。
其實,對在地漁民而言,二仁溪是孕育茄萣的漁鄉之母,所以,二仁溪汙染惡化便是茄萣漁業由盛轉衰的分水嶺。原本,二仁溪出海口是得天獨厚的天然漁場,不僅提供近海漁業豐富的魚苗,同時創造二仁溪兩岸的養殖業蓬勃發達,螃蟹、蝦子、鱸魚、虱目魚源源不絕供應外縣市。
「我們小時候的漁村到處都是魚塭。」從蘇水龍的一席話足以對照茄萣沒落的現況,尤其白砂崙因二仁溪遭偷排廢水而深受其害。曾淪落廢棄、失能的白砂崙漁港,經恢復使用港口後,陸續有村民返鄉投入漁業,目前幾乎都會停靠近百艘小漁船。
二仁溪整治進程在臺灣環境運動扮演極其關鍵的力量。舢筏協會除了長年致力於二仁溪自然溼地生態營造,蘇水龍更期待白砂崙漁村再現風華,「白砂崙也許可以發展現撈魚市場,帶遊客走進漁村家裡看看曬魚乾。」走在寧靜的漁村街道上,眼前平凡的日常生活彷彿有了想像的畫面了。
對比觀光漁港魚市的喧鬧雜沓,令人格外珍惜白砂崙小漁村最寧靜寫意的原始面貌。在蘇水龍的帶路之下,我們走訪白砂崙歷史最悠久的萬福宮。一般而言,沿海漁鄉多為媽祖信仰,但白砂崙有座「王爺山」,而萬福宮便主祀五府千歲,王爺信仰對白砂崙村民重要性不言可喻。
至於廟口通常是村莊最熱鬧的聚集地,萬福宮前方就是白砂崙市場,迷你小市場僅約十多家攤販,漁村婆婆媽媽的日常動態在這裡最容易交換訊息。環繞著廟口的民宅仍保留為數頗多的紅磚古厝,蘇水龍特別提到,「白砂崙的磚仔厝和一般鄉村不同的是,多為兩層樓高度,當地人則稱之為半樓仔厝。」萬福宮後方還有一塊乾隆28年(1763年)臺灣鳳山二縣定界碑,是臺灣現存最早的行政區界定碑。
轉往南萣橋高灘地,正值漲潮時段,未到黃昏時刻,釣客和攝影玩家還不是時候現身,白砂崙自然溼地岸邊蘆葦叢生,海茄苳、五梨跤在溼地零星地聚集生長,招潮蟹、彈塗魚、高蹺鴴、埃及聖䴉是最常出沒的棲地動物。此處也盡量減低人為干擾,使得這片生態棲地成為漁村最珍貴的秘密基地。
文・攝 陳婷芳
鄉間4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