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締造銷售奇蹟的幕後功臣 從外銷看採後處理
刊登日:108/10/31
2,801
每到入冬後的12 月至隔年3 月,正是雲林縣麥寮鄉果菜生產合作社(簡稱合作社)農忙時期,田地裡裹著花布巾的農婦們正彎腰,俐落地採摘一顆顆翠綠美生菜,並放入一旁的紙箱中,打包師傅隨後迅速將紙箱送上貨車,一連串的動作乾淨俐落、一氣呵成,絲毫不拖泥帶水。如果更深入了解完整的美生菜採後處理流程,會發現,其中竟包含了他們創造臺灣生菜銷售傳奇的成功之道。
美生菜為結球萵苣的別稱,其為此地帶來巨大商機,光是麥寮及附近地區,美生菜的生產量就占了國內市場的9 成;更大量外銷至國外,去年出口產值突破3 億,是僅次於毛豆的重要外銷蔬菜。合作社透過契作,與當地140 多個農戶幾乎包辦全鄉主要產量,成功打造臺灣生菜村,拓展至日本、韓國、新加坡、香港、馬來西亞等多個國家,塑造臺灣農業國際品牌形象。
要出好菜 採後處理不能少
為什麼美生菜的採後處理流程中,可以看出合作社的成功之道?合作社中的核心成員郭家三兄妹中,擔任合作社理事主席的二哥郭進展說:「菜這種東西,不管菜價好跟壞,沒有人會買爛掉的。如果忽略了採後處理,扣除瑕疵品並包含運輸成本,扣一扣利潤就沒了!」不管挑選的品種有多昂貴,或種出來的農產品品質有多優良,若少了優質的保存與運輸技術,往往會在後端的市場上出許多損失,甚至血本無歸,這些可避免的損失,更凸顯了採後處理的重要性。
環環相扣的採後處理流程
因為所送達的地點和目的不同,合作社的大掌櫃郭淑芬,專門為合作社進行生產規劃,針對採後流程做調整,將主要銷往日、韓、新加坡等亞洲國家加工廠的美生菜,於田間就先進行分級和挑選,運送回工廠內就可迅速進行真空預冷,讓蔬菜能快速降下熱度,維持更久的櫥架壽命。
整個流程就像是一場接力賽,每個環節緊緊相扣,「採後處理最重要的就是速度,要怎麼用最快的速度讓蔬菜停止生長、保持在這個程度,就是難的地方了。」不論是採收、分級、運回、包裝、打包、預冷、出貨,都有須注意的重點,需要人員細心把關。
避免高溫、下雨、落地汙染
盡速運回工廠內
普遍來說,蔬果、花卉等農產品在採收時,要避免在日照高溫下採收,以免田間熱過高,使農產品快速老化,美生菜也不例外,採收的時間要避開中午時段,若遇到下雨天也不能採收,由於含水量過高、不易保存,要等排水完才可採收。
採收的技巧主要分為兩種,一是採收銷往加工廠的美生菜時,會留下1 ~ 2 片外側的保護葉不採,如此便能不碰到土壤,直接摘取中心葉片包覆完整的美生菜;二是銷往國內超市、量販店的美生菜,連帶保護葉一同採收,裝入塑膠籃內。不論銷往哪裡,裝箱時都要注意美生菜不可碰觸到地面,之後直接裝入紙箱,避免落地汙染。
為提高生產效率,合作社更要求採收時間要在2 個小時內完成,只要將蔬菜到工廠內的時間縮得越短,保鮮的效果就能維持得更好。仔細觀察,和合作社契作的農戶皆在當地,因此運送回工廠的時間都能控制在30 分鐘內,最快甚至5 分鐘內就能抵達,提高了輸送的效率。
分級、包裝、打包眉角多
根據客戶需求改變包裝方式
前往加工廠的美生菜須在田間就進行分級和整理,如果是送往超市、量販店,則是先運回分裝集貨場,再分級挑選及整理。兩者分級標準都相同,外觀及品質皆有嚴格要求,有蟲卵、破洞、黃葉、個頭太小、空心、太扁的美生菜,都不能採收。
包裝因應大型速食業者的需求,要進入加工廠進行二次加工的美生菜,基本上都以紙箱裸裝,不再另外套袋。郭進展說:「像肯德基、麥當勞等業者,他們不希望拿到生菜還要一個個拆袋、處理垃圾,雙方皆會增加成本。」
若是進入超市或量販店的美生菜,則進入分裝集貨場內再分級挑選,並用套袋包裝機個別套袋、裝箱。裝箱前也要注意有沒有摻雜樹葉、異物、泥土等,並要注意紙箱上的透氣孔有沒有開,以免影響後續預冷效果。
將封好的紙箱以類似堆磚頭的方式交錯堆疊,用堆高機將疊好的紙箱推進分裝集貨場,就可開始用打包帶固定紙箱,準備預冷。
真空預冷可有效保障櫥架品質
蔬菜預冷的方式有很多,如室內風冷、壓差預冷等,合作社使用的是真空預冷,是近年國內外蔬菜常採用的預冷方式,雖然昂貴,但預冷速率最快,可有效防止美生菜在紙箱內的熱度不斷累積。
郭淑芬說:「目前我們只能做到大部分美生菜進入真空預冷,2 臺機器效能還無法吃下內外銷全部的量,主要以銷往國外加工廠的美生菜優先。」她表示,目前銷往國外加工廠的美生菜經過的完整預冷流程,是將美生菜先送入攝氏4 度左右的預冷機20 ~ 25 分鐘,接著進入攝氏2 度的低溫冷藏庫冰存。2 臺預冷機輪流運作,平均1 個小時約可預冷12,000公斤(1 個貨櫃)的美生菜,以低溫貨櫃送往加工廠。少數銷往國內的美生菜是直接送入低溫冷藏庫保存,以低溫冷藏車出貨,送往各通路。
另外,她認為不僅要有先進的真空預冷方式,順序規劃也很重要,「早期的預冷設備不足,菜是運回來等待設備的。」她回憶道,過去預冷完再打包,因預冷設備不足,使得蔬菜再度回溫,又要再進冰庫;現在改成打包完再進入冷藏庫,回溫的時間可控制在10 分鐘以內,可維持較佳的品質。
採後處理就是品質的風險管理
之所以能夠達成高效率的祕密,郭淑芬歸因於「設備」與「人」。整個分裝集貨場所費不貲,她隨手指的1 扇廠房的門,就要花費30 萬。「我們家的出貨量大,需要很高的效率才能做到,就得花這些成本在設備上。」她表示,「之所以願意花高價買門,就是因為能夠將原本開門至關門的時間,從20 ~ 30 秒降至8 秒。」適度機械化不僅可以解決人力短缺,也能大幅提升效率。
除了建立完整的流程及設備,人力調度能力也十分重要,郭淑芬說:「我們是人在等菜,不是菜在等人!」冬季盛產時期,連同田裡工作的作業員,整個工廠有將近200 人在高速運轉,「因為出貨量高,我們非常重視效率,早上採收的生菜要在中午12 點前運回工廠;下午2 點前要預冷完畢,送入冷藏庫;約晚上7、8 點前完成。因此需要大量人手。」
為讓客戶對品質更加信任,她認為採後處理就是產品的風險管理,可確保品質穩定一致,只要是外銷的生菜,一定要確實跑完整個流程。她表示,絕對不能為了趕時間而省略預冷步驟,或把整體流程時間拉長,而影響農產品品質。
「從雲林到臺北才3 個小時,這3 個小時,可能有人覺得沒有預冷也沒有差,且又增加成本,有此必要嗎?」郭淑芬和郭進展皆表示,目前國內並不重視採後處理技術,多數業者也沒有預冷等習慣,臺灣的農業試驗單位對採後處理技術有研究的人也不多。郭淑芬對此感到憂心,她認為臺灣未來將面臨中國大陸崛起,勢必要提升相關設備及技術,才能在市場中維持競爭力。
美生菜為結球萵苣的別稱,其為此地帶來巨大商機,光是麥寮及附近地區,美生菜的生產量就占了國內市場的9 成;更大量外銷至國外,去年出口產值突破3 億,是僅次於毛豆的重要外銷蔬菜。合作社透過契作,與當地140 多個農戶幾乎包辦全鄉主要產量,成功打造臺灣生菜村,拓展至日本、韓國、新加坡、香港、馬來西亞等多個國家,塑造臺灣農業國際品牌形象。
要出好菜 採後處理不能少
為什麼美生菜的採後處理流程中,可以看出合作社的成功之道?合作社中的核心成員郭家三兄妹中,擔任合作社理事主席的二哥郭進展說:「菜這種東西,不管菜價好跟壞,沒有人會買爛掉的。如果忽略了採後處理,扣除瑕疵品並包含運輸成本,扣一扣利潤就沒了!」不管挑選的品種有多昂貴,或種出來的農產品品質有多優良,若少了優質的保存與運輸技術,往往會在後端的市場上出許多損失,甚至血本無歸,這些可避免的損失,更凸顯了採後處理的重要性。
環環相扣的採後處理流程
因為所送達的地點和目的不同,合作社的大掌櫃郭淑芬,專門為合作社進行生產規劃,針對採後流程做調整,將主要銷往日、韓、新加坡等亞洲國家加工廠的美生菜,於田間就先進行分級和挑選,運送回工廠內就可迅速進行真空預冷,讓蔬菜能快速降下熱度,維持更久的櫥架壽命。
整個流程就像是一場接力賽,每個環節緊緊相扣,「採後處理最重要的就是速度,要怎麼用最快的速度讓蔬菜停止生長、保持在這個程度,就是難的地方了。」不論是採收、分級、運回、包裝、打包、預冷、出貨,都有須注意的重點,需要人員細心把關。
避免高溫、下雨、落地汙染
盡速運回工廠內
普遍來說,蔬果、花卉等農產品在採收時,要避免在日照高溫下採收,以免田間熱過高,使農產品快速老化,美生菜也不例外,採收的時間要避開中午時段,若遇到下雨天也不能採收,由於含水量過高、不易保存,要等排水完才可採收。
採收的技巧主要分為兩種,一是採收銷往加工廠的美生菜時,會留下1 ~ 2 片外側的保護葉不採,如此便能不碰到土壤,直接摘取中心葉片包覆完整的美生菜;二是銷往國內超市、量販店的美生菜,連帶保護葉一同採收,裝入塑膠籃內。不論銷往哪裡,裝箱時都要注意美生菜不可碰觸到地面,之後直接裝入紙箱,避免落地汙染。
為提高生產效率,合作社更要求採收時間要在2 個小時內完成,只要將蔬菜到工廠內的時間縮得越短,保鮮的效果就能維持得更好。仔細觀察,和合作社契作的農戶皆在當地,因此運送回工廠的時間都能控制在30 分鐘內,最快甚至5 分鐘內就能抵達,提高了輸送的效率。
田間熱泛指農產品自田間剛採收完的餘熱,熱源主要來自採收時的農產品溫度、田間曝晒。若未能及時降溫,會使農產品的中心溫度提高、呼吸作用加速,使水分蒸散,對農產品品質有直接影響,例如竹筍的纖維化、甜玉米的糖度下降等。 |
分級、包裝、打包眉角多
根據客戶需求改變包裝方式
前往加工廠的美生菜須在田間就進行分級和整理,如果是送往超市、量販店,則是先運回分裝集貨場,再分級挑選及整理。兩者分級標準都相同,外觀及品質皆有嚴格要求,有蟲卵、破洞、黃葉、個頭太小、空心、太扁的美生菜,都不能採收。
包裝因應大型速食業者的需求,要進入加工廠進行二次加工的美生菜,基本上都以紙箱裸裝,不再另外套袋。郭進展說:「像肯德基、麥當勞等業者,他們不希望拿到生菜還要一個個拆袋、處理垃圾,雙方皆會增加成本。」
若是進入超市或量販店的美生菜,則進入分裝集貨場內再分級挑選,並用套袋包裝機個別套袋、裝箱。裝箱前也要注意有沒有摻雜樹葉、異物、泥土等,並要注意紙箱上的透氣孔有沒有開,以免影響後續預冷效果。
將封好的紙箱以類似堆磚頭的方式交錯堆疊,用堆高機將疊好的紙箱推進分裝集貨場,就可開始用打包帶固定紙箱,準備預冷。
真空預冷可有效保障櫥架品質
蔬菜預冷的方式有很多,如室內風冷、壓差預冷等,合作社使用的是真空預冷,是近年國內外蔬菜常採用的預冷方式,雖然昂貴,但預冷速率最快,可有效防止美生菜在紙箱內的熱度不斷累積。
郭淑芬說:「目前我們只能做到大部分美生菜進入真空預冷,2 臺機器效能還無法吃下內外銷全部的量,主要以銷往國外加工廠的美生菜優先。」她表示,目前銷往國外加工廠的美生菜經過的完整預冷流程,是將美生菜先送入攝氏4 度左右的預冷機20 ~ 25 分鐘,接著進入攝氏2 度的低溫冷藏庫冰存。2 臺預冷機輪流運作,平均1 個小時約可預冷12,000公斤(1 個貨櫃)的美生菜,以低溫貨櫃送往加工廠。少數銷往國內的美生菜是直接送入低溫冷藏庫保存,以低溫冷藏車出貨,送往各通路。
另外,她認為不僅要有先進的真空預冷方式,順序規劃也很重要,「早期的預冷設備不足,菜是運回來等待設備的。」她回憶道,過去預冷完再打包,因預冷設備不足,使得蔬菜再度回溫,又要再進冰庫;現在改成打包完再進入冷藏庫,回溫的時間可控制在10 分鐘以內,可維持較佳的品質。
採後處理就是品質的風險管理
之所以能夠達成高效率的祕密,郭淑芬歸因於「設備」與「人」。整個分裝集貨場所費不貲,她隨手指的1 扇廠房的門,就要花費30 萬。「我們家的出貨量大,需要很高的效率才能做到,就得花這些成本在設備上。」她表示,「之所以願意花高價買門,就是因為能夠將原本開門至關門的時間,從20 ~ 30 秒降至8 秒。」適度機械化不僅可以解決人力短缺,也能大幅提升效率。
除了建立完整的流程及設備,人力調度能力也十分重要,郭淑芬說:「我們是人在等菜,不是菜在等人!」冬季盛產時期,連同田裡工作的作業員,整個工廠有將近200 人在高速運轉,「因為出貨量高,我們非常重視效率,早上採收的生菜要在中午12 點前運回工廠;下午2 點前要預冷完畢,送入冷藏庫;約晚上7、8 點前完成。因此需要大量人手。」
為讓客戶對品質更加信任,她認為採後處理就是產品的風險管理,可確保品質穩定一致,只要是外銷的生菜,一定要確實跑完整個流程。她表示,絕對不能為了趕時間而省略預冷步驟,或把整體流程時間拉長,而影響農產品品質。
「從雲林到臺北才3 個小時,這3 個小時,可能有人覺得沒有預冷也沒有差,且又增加成本,有此必要嗎?」郭淑芬和郭進展皆表示,目前國內並不重視採後處理技術,多數業者也沒有預冷等習慣,臺灣的農業試驗單位對採後處理技術有研究的人也不多。郭淑芬對此感到憂心,她認為臺灣未來將面臨中國大陸崛起,勢必要提升相關設備及技術,才能在市場中維持競爭力。
輔導麥寮果菜生產合作社採後處理技術的,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作物組採後處理研究室,開發了許多農產品的採後保鮮及貯運技術。助理研究員徐敏記表示,美生菜的採後處理方式,與大部分的萵苣處理方式雷同,如皺葉萵苣、蘿蔓萵苣等各式生菜,甚至是A 菜、大陸妹等葉菜類也可借鏡。他也提到,在西螺一帶有許多具有真空預冷設備的集貨中心,都有提供以量計價的代工服務,若農民有預冷的需求,也可將農產品送往這些集貨中心,讓農產品更保鮮。 |
文/張雅茹 攝影/徐榕志
豐年6706
下一篇
從香蕉看採後處理的重要性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76%
我喜歡:8%
很實用:12%
夠新奇:0%
普普啦:4%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0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