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性肥料 在瓜果類作物生產的應用
自然界中存有豐富的微生物資源,對農作物生產而言,常利用環境中的資源,例如將有益微生物接種在種子或施用在幼苗、土壤上,可增加供應植物營養要素、提高土壤中養分有效性、增進根系生長與養分吸收、保護根系及增進抗逆境能力等,均可稱之為「生物性肥料」。
土壤微生物多樣性是生態保育的基礎,也是減少農業災害的根本,合乎自然法則,農業才能永續。生物多樣性是永續、無價、無形的效益,尤其是在臺灣這樣高溫、多雨、多風的島形地區。為了臺灣農業永續發展,唯有重視農業土壤微生物多樣性,才能維持健康的土壤環境,這是值得政府及全民重視的課題。
談到作物的養分補充,化學肥料一直都是最佳選擇,因為它具有使用方便、價格合理且效果迅速的優點。但在享受化肥所帶來便利的同時,應注意過度使用所帶來的不良影響,眾所皆知的就是土壤酸化及劣化問題。
土壤微生物是自然界中推動各種元素循環的最基層生物。近年來,隨著生物技術崛起,土壤微生物所扮演的角色日趨重要,目前國內已研發並推廣的微生物肥料有根瘤菌、溶磷菌及叢枝菌根菌等。根據試驗調查,於豆類接種根瘤菌,及瓜類作物育苗接種菌根菌的微生物肥料,可提高土壤營養的供應及有效性,替代部分化學肥料,不但可節省肥料投入的成本,且可充分運用微生物資源,減緩農業生產對自然生態的衝擊,進而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增加農民收益。
臺灣地區高經濟果樹,如木瓜、鳳梨、蓮霧及蔬果作物,如胡瓜、苦瓜、西瓜、洋香瓜、番茄與甜椒等,均為高磷肥作物,一般農民栽植慣用大量化學肥料,磷肥大部分因被土壤固定結合或流失,不但栽培成本提高,也可能造成地下水汙染。若能利用菌根菌及溶磷菌等生物肥料,不但可促進幼苗與植株生長、提高移植成活率、減少肥料用量、增進作物產量品質,還能達到合理化施肥的目標。
微生物肥料的功能
有益的土壤微生物種類甚多,不同微生物肥料有不同功能,主要有:
一、 固氮作用
固氮根瘤菌包括共生、協生及非共生固氮根瘤菌,可將空氣中的氮素固定為氨,轉變成作物可利用的氮化合物,此作用是直接增加土壤的氮素來源,並能替代或減少施用化學氮肥。
二、 溶解作用
營養元素的存在形式會影響吸收效率,土壤中存有許多作物不能利用的結合型營養元素,如磷、鈣、鐵等,須靠根圈的某些土壤微生物分泌有機酸溶解後才能被利用,因此,溶解結合型營養元素的菌,可作為提供作物營養的功能,並可替代或減少施用化學肥料,如菌根菌。
三、 增進根系營養吸收及生長的作用
植物吸收營養主要透過根毛部,根毛越多,吸收的表面積就越大,吸收能力就越高。微生物肥料中有增進根系營養吸收及生長的菌類,增加根系吸收能力及表面積,即可減少施用化學肥料,提高土壤中的營養供應效率,如菌根菌、溶磷菌。
四、 增加植物對逆境的抗性與拮抗病原菌
微生物的部分分泌物質對其他生物的生存具有抑制作用,此種微生物可使土壤或植體中病原菌減少甚或滅絕,減少病害發生,降低農藥的使用。
五、 促進有機物分解及轉化
大分子有機物須經由微生物分泌酵素分解成較小的分子或無機物,才能被植物利用。目前此類商品多為複合微生物,直接添加在有機材料中,可加速堆肥熟成,降低有機質的碳氮比(C/N),增加腐植化的功能,並除去製程中的臭味。所以在推行有機農業時,此類微生物肥料是相當重要的添加物。
微生物肥料的使用方法
微生物肥料的使用方法,目前被常用且推廣的有固氮根瘤菌液劑、溶磷菌液劑及菌根菌粉劑3 種,分述如下:
一、 固氮根瘤菌液劑拌種方法
將豆科作物種子與5 ~ 10 倍稀釋液浸入或噴濕,使種子與液劑接觸,等風乾後,再機械播種。
二、 溶磷菌液劑灌注方法
每毫升的菌數約為4×108CFU,稀釋300 ~ 500 倍,澆灌於根系附近土壤至澆濕為原則,使菌液盡量接觸到根系為佳。
三、 菌根菌粉劑拌種方法
以每穴約2 公克的菌根菌孢子土(每公克約含100 粒菌種)撒施於介質,再與介質均勻攪拌,攪拌後的介質填入穴盤中,再進行播種育苗。
微生物在瓜果生產上常用的例子
一、 溶磷菌在瓜果的應用
土壤微生物中,具溶磷能力的微生物總稱為「溶磷微生物」或「溶磷菌」。土壤中磷素存在的形式,包括無機態及有機態,磷肥施入土壤後,磷素常被固定而成不易溶解型,導致不易被植物吸收;磷素在土壤中的移動性較差,不易流失,而常在農田中累積,溶磷菌的作用即在溶解此累積的無機及有機結合的磷素,溶磷菌也能促進根系伸展,有利營養吸收。
一種溶磷菌可能溶解不同磷型態(鈣、鐵、鋁的無機結合磷及有機磷化合物)的能力不盡相同,有的菌種只能溶磷酸鈣,不一定能溶磷酸鐵或磷酸鋁,且有些菌種可溶解多種結合的磷,可供農業生產應用。
目前已知可溶解難溶性磷的微生物包括細菌、放線菌及真菌類等,常見如細菌類Bacillus、Burkholderia、Enterobacter、Pantoea、Pseudomonas、Rahnella、Thiobacillus 等菌屬,真菌類Aspergillus、Penicillium 與酵母菌Yarowia 等菌屬。
二、 菌根菌在瓜果的應用
由於這類真菌在感染植物根部後,會向根外延伸出長達8 ~ 10 公分長的根外菌絲。這些根外菌絲有如根毛般,因此有助於增加植物根部的吸收面積,對磷肥的吸收效果尤其顯著。此外,叢枝內生菌根菌對於幫助作物抵抗逆境、土生病害、線蟲等研究,也倍受肯定。在花卉方面,促進早花,增大花朵,以及延長切花在花瓶的插花壽限等。叢枝內生菌根菌目前被認為是最有效益及發展潛力的生物性肥料。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簡稱南改場)近年來配合執行合理化施肥示範計畫──微生物肥料的推廣,應用菌根菌在瓜果類作物,經該項計畫實施,農民化學肥料施用量減施20 ~ 30%,瓜果類果實甜度增加1 ~ 2oBrix,增產率5 ~ 10%。
微生物肥料的肥效往往非單一功能作用的結果,因而朝多種菌的複合發展,就像化學肥料由單質肥料向複合肥料發展一樣,微生物肥料也趨向於將固氮和磷、鉀細菌複合在一起,溶磷根瘤菌即是如此。
總結
臺灣位處亞熱帶地區,為高溫多雨的氣候型態,對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動及變遷影響頗大。尤以土壤有機質含量普遍偏低,及酸性土壤居多,以致土壤中所含植物營養要素的有效性受到很大限制,如土壤中磷與鐵、鋁等結合成不溶解性物質,而有些細菌能分泌有機酸,幫助磷化合物分解,增進植物對磷等養分的吸收。
對於有效微生物使用在農作物生產上,國外早已開始,臺灣最早期是由大豆的固氮作用開始,近年來引入特別多,利用土壤微生物促進作物生產,改善土壤等,這是農業生產的新科技產物,可減少環境汙染,又可提高產品品質與增加產量。
南改場近年來配合推動永續農業,推廣使用微生物肥料,其成效已於作物生產中獲得驗證。因此,如能適當利用廉價自然資源,培育土壤中有益微生物,並積極開發適宜臺灣氣候條件的有益菌種,應用於農業生產,維護土壤肥力,並替代部分化學肥料施用,紓減化學肥料不當使用所造成對環境的衝擊,對農業永續發展有很大
的助益。
文˙ 圖/黃瑞彰、江汶錦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豐年6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