禺毛茛不是芹菜 細看莖表面茸毛
我曾帶著2 個兒子在住家附近的河濱公園散步,二兒子把有毒植物「石龍芮」誤認為芹菜,向他稍加解說後,他調皮地往前奔跑一段路,停下腳步休息時,看見路邊一叢似石龍芮,當我走近時,他自信地指認:「爸爸,我知道這植物叫作石龍芮,對不對?你看我是不是很聰明?沒有忘記吧!」我看了一下便說:「對,你很聰明,但猜錯了。它不叫石龍芮,而是叫作禺毛茛。」
他的眼神滿是疑惑,其實講真的,很多人也會錯認禺毛茛和石龍芮。這是很正常的,因為它們都屬於毛茛科、毛茛屬植物,因此外觀和形態上也長得非常相似。既然剛好遇見石龍芮的近親,那麼這次有毒植物的主角就介紹它了──「禺毛茛」。
毛茛科植物喜歡生長於溫帶和寒帶地區,熱帶地區比較少見。此科植物含有多類豐富的生物鹼,這些生物鹼具強烈的生理作用。毛茛科除了毛茛屬外,銀蓮花屬、烏頭屬、鐵線蓮屬等也是有毒植物。在臺灣地區,從平地至低海拔山區的濕潤土壤地或溪流邊,可以發現禺毛茛、石龍芮的蹤跡;有時候,它們會混合而群集生長在一起。
民間對於禺毛茛,一般稱為「毛茛」、「楊子毛茛」。與石龍芮一樣形似芹菜,但禺毛茛的外形較芹菜大些,所以有「大本山芹菜」之稱。嚼食葉片會有辣辣的感覺,別稱「水辣菜」、「小辣菜」、「辣子草」。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別稱,如「水茛」、「回回蒜(茴茴蒜)」、「胡椒葉」、「土細辛」、「毛建草」、「自扣草」、「鴨腳板」、「狐牡丹」、「黃花草」或「猴蒜」等。
禺毛茛屬於臺灣原生種,為一年生、鬚根、直立性的草本植物;而石龍芮為外來種,原產於中國。受生長環境、土壤肥沃度等因素影響,禺毛茛植株高度可達15~ 60 公分。莖為青綠色,表面有許多粗狀白色茸毛,且多分枝,但內部如同芹菜一樣呈中空狀。著生於基部處、莖較下部位的葉片具有較長的葉柄,葉為互生的三出複葉,小葉呈寬卵形,頂小葉則分裂而呈2 ~ 3 裂片,葉緣呈鋸齒狀,葉面上有3 條縱脈。著生於莖較上部位的葉片似基生葉,但葉柄較短或無。春季為開花期,和石龍芮一樣開鮮黃色小花,也是由5 片花瓣所組成,單一頂生,花序為聚繖花序,花為雌、雄同株,支撐花朵的花托,其表面光滑無毛。位於花中間的果實為瘦果,瘦果有稜,小而多且密集於花托上,呈圓錐狀小刺果,很似鉛錘、金剛錘或是釋迦外形,此為辨識禺毛茛的特徵之一。當瘦果成熟時,會一片一片地剝落。
由於禺毛茛的生長環境、葉片和花朵等外形與石龍芮非常相似,一般人很難輕易辨識。在此分享2 個辨識方法:第一、禺毛茛的莖表面有許多白色茸毛著生;石龍芮的莖表面光滑且無白色茸毛著生。第二、禺毛茛的果實呈圓錐狀;石龍芮的果實呈長橢圓或圓柱形。由以上2 點就能夠很容易辨識所見到的到底是禺毛茛或是石龍芮了。
古籍《農政全書》和《救荒本草》記載,禺毛茛為救荒糧食,認為摘取其幼株的莖和葉,經煮熟後可食用,其種子如胡椒一樣也可食用。另外,《本草綱目》也有記載,並將其歸類為毒草類,禺毛茛、石龍芮於幼小時毒性含量低,因此莖和葉經煮熟後作為蔬菜可食用;但隨著植株長大,莖和葉所含的毒性也隨之增強,則不可食用。
禺毛茛幼株的莖和葉所含的有毒成分為「原白頭翁素」(protoanemonin),此成分經加熱重新組合為無刺激性的「白頭翁素」(anemonin),莖和葉中所含的一些化合物也會隨著水蒸氣而一同揮發消散,使毒性減弱或消失。在放牧動物的田野間,毛茛科植物如禺毛茛、石龍芮普遍生長於此;開花季節的毒性更強,尤其是花。當動物大量採食,也會引起中毒,輕則流涎、消化道發炎、腫脹,因而食慾減弱,重則死亡。
根據坊間記載,將禺毛茛、石龍芮晒乾後,全草可當藥草使用;二者皆可熬成膏狀後塗抹於傷口處,具有消腫止痛、治療毒蛇咬傷、惡瘡等療效,為外敷用藥。但如前述不可食用,禺毛茛整株有毒且毒性強,尤其以花的毒性更強。主要有毒成分包括毛茛配醣體(毛茛甙)、生物鹼、原白頭翁素、白頭翁素、酚類化合物、鞣質、膽鹼、黃酮類化合物、不飽和甾醇等物質。
由於禺毛茛外形近似生長於濕地邊的水芹菜或菜市場常見的芹菜,常常因此而被誤摘回去,經煮熟食用而發生急性或慢性中毒,則依據攝取量的多寡、毒性的強弱而定。由於禺毛茛、石龍芮同屬於毛茛科植物,所含有毒成分差不多,因此誤食後的症狀也非常相似。由於生物鹼具有刺激性作用,因此患者嘴部會有灼燒感、疼痛、腫脹而發麻,導致咀嚼困難,且整個消化道受到生物鹼的腐蝕作用,因疼痛而降低食慾,並導致腹痛、腹瀉,引起消化道發炎。然而,毛茛配醣體會促使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困難,最後導致心跳衰竭而減慢、脈膊跳動緩慢、瞳孔放大、血壓下降、臉色蒼白、四肢冰冷等,並引起神經系統中毒而影響運動功能、感覺功能、思考功能等正常運作,若中毒太嚴重的話,則有生命危險。
當誤食而發生中毒現象時,由於生物鹼具刺激性和腐蝕作用,和石龍芮中毒一樣不能進行催吐,以免使患者發生二度傷害,應緊急送醫院由專業醫生治療。
文˙ 圖/林育安 國立宜蘭大學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博士
豐年6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