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不得的美 118 HARVEST 農入生活 有毒植物 工業、農業小兵蓖麻
臺灣平坦荒地常見的有毒植物之一「蓖麻」,其種子表面光滑,布滿密密麻麻的細斑紋,交錯似大理石紋路,橢圓外形似牛的壁蝨,俗稱為牛蜱或牛螕。《本草綱目》一書曾提及,食用蓖麻子後舌頭有發麻的感覺,而螕亦作蓖,因此稱為蓖麻;此外其他諸多別稱,如蓖麻仔、肚蓖、牛蓖、紅肚卑、杜麻、胡麻、紅麻、紅蓖麻、麻子、草麻、遠近子、金豆、勒菜。
處處可用,唯獨不能生食
蓖麻非屬臺灣原生種植物,原產於非洲、小亞細亞、印度等地。第2 次世界大戰期間引進臺灣栽種,喜歡生長於熱帶的環境氣候,特別是在貧瘠土壤適應性強。
與烏桕、大飛揚草同屬大戟科植物,特徵之一是將其枝、葉摘下時,斷裂處有大量白色汁液流出。蓖麻為1 年生草本植物,直立性灌木狀,在熱帶地區則為多年生,植株高度可達 1.5 ~ 3 公尺。主莖、支莖大小相似,主莖稍微粗大,莖呈圓筒狀,內部為中空;莖節明顯,且莖表面光滑無毛,附有白蠟粉;分為綠色莖、紅色莖品種。
從遠處觀看,葉片外形似盾牌,為單葉互生的掌狀葉,具6 ~ 10 個裂片;葉緣具細鋸齒狀,葉片由細長葉柄支撐,葉柄頂端具有腺體。
開花季節在夏季,許多花朵聚集而成圓錐花序,頂生於植株上方,花序長度可達10 ~ 40 公分。雌雄同株,花為單性花,奇特的是,雌花生於花序上部且花色淡紅,雄花則著生於花序下部而花色淡黃。果實為蒴果呈球形,蒴果未成熟時表面為綠色並布滿軟刺。當蒴果成熟時,表面轉黑並裂開,使種子落地而萌芽。
早期蓖麻具經濟價值而被大量栽培,在於種子含油量高,可採收成熟果實萃取油脂;且油質穩定,不因萃取溫度高低而改變理化性質。另外,當環境溫度較低,不像動物性油脂產生凝固,也不易氧化。因此,蓖麻油作為工業重油,或飛機、機械等高級潤滑油原料,剎車油、媒染劑、泡沫防止劑原料,或電氣絕緣用油、油畫溶劑、醫藥用油等,或替代煤油、蠟燭用以照明。紡織工業上作為乳化劑;化學工業上作為炸藥、塑膠、底片、合成纖維、人造橡膠、油墨、油漆、肥皂原料。蓖麻油黏度很高,經鹼處理後可作為木板黏著劑。
在畜牧業,由於蓖麻粕含約40%蛋白質,可作為植物性蛋白質來源。因此,經加熱榨油後剩下的蓖麻粕,廢物利用作為畜牧業動物飼料來源,也解決了環境汙染問題。但是,不可以生蓖麻粕餵飼動物,因含有劇毒將導致中毒,必須經高溫加熱處理才能破壞、去除蓖麻毒素(Ricin)、蓖麻鹼。
日常生活方面,未有瓦斯時常將蓖麻粕用於煮飯、燒水燃料。蓖麻粕也含有氮、磷、鉀等肥料3 要素,可作為作物肥料來源。至於莖皮經剝下曬乾、搓揉後,其堅韌的植物纖維則可製成繩索、紙張、麻袋。
無處不毒,一沾不可大意
以往坊間以蓖麻油作為緩瀉劑治便祕,灌於腸道內,蓖麻油受腸道脂肪分解酶作用後,轉變成蓖麻油酸鈉而刺激腸道壁蠕動;古埃及王朝就懂得以其為緩瀉劑行體內排毒。
取其葉片搗碎後,敷於傷口具消腫去毒功效;對於皮膚病、跌打損傷、止癢、外痔等也具有療效。雖然,蓖麻種子有毒,但坊間認為它具有消腫解毒、治風溼、排膿功效;而其根可止痛、鎮靜、去寒、活血。
蓖麻全株具毒性,尤其種子毒性最強,不管成熟與否,種子皆含蓖麻毒素、蓖麻鹼、蓖麻血凝素、過敏物質等。蓖麻毒素又稱為蓖麻毒蛋白,包含酸性蓖麻毒蛋白、鹼性蓖麻毒蛋白、蓖麻毒蛋白D 型等,主要成分即雞母珠相同毒性的毒蛋白(Abrin)。由於二者種子漂亮,常見串成飾品配掛,然而將種子鑽洞時,汁液流出沾觸後,若碰觸食物則容易引起中毒。
含毒蛋白植物中以蓖麻所含最毒,它是劇毒性蛋白分解酶,對人體細胞蛋白質的合成具抑制作用,並且與細胞表面的醣殘基結合,造成體內器官損壞。蓖麻鹼是強毒性生物鹼之一,會使紅血球發生沉澱作用而影響生命安全。蓖麻血凝素會與血球產生凝集作用而失去原有功能。
依個人體質差異,通常幼童誤食3 ~ 5粒,成人誤食15 ~ 20 粒即中毒致死。非洲的蓖麻種子毒性比臺灣的還毒,成人誤食2 粒、幼童誤食0.5 ~ 1 粒即致命。當誤食後,因蓖麻種子的毒蛋白具腐蝕性,患者口腔、消化系統會引發灼熱感、發炎,伴隨著噁心、嘔吐、頭暈、頭痛、腹痛、腹瀉、心跳、脈搏加速,之後心跳及脈搏微弱、血壓下降。
漸漸地,體虛無力、缺乏食慾、冒冷汗、體溫升高、肺部過度積水、四肢抽搐、咳嗽,血球發生溶血,導致血尿、血便;長期下來將引起貧血,誤食多量時則引起急性肝臟、腎臟衰竭,導致身體代謝機能受到干擾而休克死亡。若是不慎碰觸蓖麻的白色乳汁,沒有即時以清水沖洗,因其乳汁含有大量草酸鈣、蛋白質水解酶,將傷及皮膚造成表面紅腫、疼痛或發癢,致使沾染部位發生糜爛。
發生蓖麻中毒,大多為生食,或是依據坊間偏方使用不當。此外,經由注射或吸入等途徑也可能發生蓖麻毒素中毒;注射部位因受蓖麻毒素影響而造成注射部位、周邊肌肉組織、淋巴結壞死,最後導致器官衰竭而死亡;吸入者依個人體質不同而出現中毒反應的時間也有所差異,一般6~ 8 小時後即產生中毒症狀。
一般經由皮膚接觸而使人發生蓖麻毒素中毒的機率並不高,但當有強而有力的溶劑輔助下,蓖麻毒素才會經由皮膚接觸而被吸收。雖然,經高溫加熱處理後可以去除毒性,但仍不可因此而多食用或餵飼動物。若發生誤食蓖麻而中毒,須緊急送醫院就治。
文․ 攝影/林育安 宜蘭大學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副教授
豐年6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