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農業發展史
不開槍的軍團
刊登日:102/05/01
803
有時候,我們會聽爺爺、奶奶說起年輕時候臺灣的農村風光:一望無際的翠綠水田上頭有白鷺鷥飛過,秋天時一片金黃,三合院前就是曬穀場。那時候大部分人的職業,都是「農民」。
但隨著政府持續投入工業建設、逐步寫下經濟奇蹟,到了1960年代中期,臺灣已經開始從農業社會轉向工商社會,農村人口大量移往都市,到了1969年,全國職業欄上寫著「農民」人口比例,已經不到40%了。但人口流向都市的趨勢,在1970年代時仍繼續持續著。沒錢、沒資源,年輕人都移居到大都市內討生活了,這下可怎麼辦呢?1980年代初期,政府產生灑下「種子部隊」的構想,也就是培育八萬名「農業專戶」,讓有理想、熱愛土地、也有農業專門技術的年輕人在農村內成為先鋒部隊,讓逐漸老化的農村有資源也有技術,再度「活」起來。
這傾國家之力培養的八萬戶專業、年輕的「核心農戶」,又稱「八萬農業大軍」。他們就像是一支衝鋒陷陣的部隊,帶領臺灣農業向前衝,進入新的境界。他們將新的農業技術與經營理念帶入農村,許多人則改重高附加價值的經濟作物,讓臺灣農業升級。就這樣,這群年輕人一點一滴改變了臺灣農村生態,不拿槍桿子、不開槍的「農業大軍」,果然厲害!
既然時代在變,農業經營也一定要跟著轉彎,走向精緻化、賣多一點錢、餵飽農民荷包,臺灣的農業才可以進一步往前走。飲水還要思源,我們今天能吃到來自臺灣各地香甜美味的水果和農產品,可能都得感謝幾十年前這批「專業農戶」幫我們預先鋪路呢! 作者:AG Studio、摘錄自農業超有梗
但隨著政府持續投入工業建設、逐步寫下經濟奇蹟,到了1960年代中期,臺灣已經開始從農業社會轉向工商社會,農村人口大量移往都市,到了1969年,全國職業欄上寫著「農民」人口比例,已經不到40%了。但人口流向都市的趨勢,在1970年代時仍繼續持續著。沒錢、沒資源,年輕人都移居到大都市內討生活了,這下可怎麼辦呢?1980年代初期,政府產生灑下「種子部隊」的構想,也就是培育八萬名「農業專戶」,讓有理想、熱愛土地、也有農業專門技術的年輕人在農村內成為先鋒部隊,讓逐漸老化的農村有資源也有技術,再度「活」起來。
這傾國家之力培養的八萬戶專業、年輕的「核心農戶」,又稱「八萬農業大軍」。他們就像是一支衝鋒陷陣的部隊,帶領臺灣農業向前衝,進入新的境界。他們將新的農業技術與經營理念帶入農村,許多人則改重高附加價值的經濟作物,讓臺灣農業升級。就這樣,這群年輕人一點一滴改變了臺灣農村生態,不拿槍桿子、不開槍的「農業大軍」,果然厲害!
既然時代在變,農業經營也一定要跟著轉彎,走向精緻化、賣多一點錢、餵飽農民荷包,臺灣的農業才可以進一步往前走。飲水還要思源,我們今天能吃到來自臺灣各地香甜美味的水果和農產品,可能都得感謝幾十年前這批「專業農戶」幫我們預先鋪路呢! 作者:AG Studio、摘錄自農業超有梗
相關照片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62%
我喜歡:8%
很實用:15%
夠新奇:15%
普普啦:0%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2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林*慧(高手級會員)發表於 109/10/26
讚!!
chousales(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2/05/25
好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