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味茶 ╳ 玉米鬚|金黃色的田園夢
朴阿桂是一個柔和的女孩,臉上總是漾著溫暖的笑容,與人互動不疾不徐,像是初春的暖陽般舒服自然。色彩鮮豔的田園風名片,訴說著嘉南平原的美麗與富足。31 歲的她,務農資歷已有四年多。
從嘉義朴子市走臺19 線往南,經過小村莊德家里,這裡是蔥的產區。3 月初的春陽已然灼烈,家家戶戶門口晒著結子的蔥花束,墊在下面的厚紙板承接住一顆顆掉落的蔥子,是秋季種植新蔥的種源。
農家孫女不顧反對回鄉
蔥子落土結種,農家女兒也想回鄉生根。朴阿桂的本名是陳梅桂,四年前毅然從都市返鄉,請求阿嬤讓她種家裡的地。即使她大學讀的是土壤環境、農業化學,阿嬤還是嚴重反對,「太熱啦,熱起來阿嬤都累到要死了。」阿嬤務農一輩子,最了解田間的辛苦,她希望高學歷的孫女「出去吃頭路」坐辦公室。但拗不過孫女,阿嬤終於分了一塊四分地給她,「給她種一次看看,失敗她就會回去了」。
四年後,朴阿桂還在田裡,而且是全臺灣第一個純玉米鬚茶包的生產者。「朴阿桂」這個綽號也成了自立品牌的名稱,帶有她回到家鄉朴子的意涵。除了生產純玉米鬚茶包,也種植不打農藥的玉米筍、溫室小番茄、檸檬,另外還有洛神乾、檸檬醋等加工品,年營業額有一百萬以上。
帶有玉米香的日常飲品
玉米鬚茶,本來只是朴阿桂家為了消解勞動所累積的暑氣與疲憊,而準備的日常飲品。考慮到新鮮玉米鬚保存不易,朴阿桂研發出經日晒烘烤後,兩克包裝成一袋的茶包。玉米鬚性寒,日晒烘烤過後性質較溫和,且香氣得以保存。朴阿桂說:「像我爸爸之前住院,他的尿會濁濁的,我媽媽就拿玉米鬚泡茶給他喝,然後尿就變得比較乾淨。阿嬤牙齦腫脹也會泡來喝。」
家裡的六分地,朴阿桂以輪種的方式栽種玉米筍,錯開耕種時間,一年到頭都有玉米筍可以宅配給客戶。玉米筍採收後,把玉米梗翻進土壤中,灌水休耕養地,為土地提供豐富的有機質回補,也藉灌水減少雜草孳生。她回顧:「一開始回來的第一塊兩分地的田區不好種,種了幾次就比較好種了」。
玉米筍田承載三代的希望
看見孫女的韌性,阿嬤直說:「不怕辛苦啦!」當初強烈反對孫女回來,如今她是最厲害的除草高手,一天能除一分地的草,並且把可以食用的野生龍葵菜帶回家裡加菜。自家田裡沒有打藥,野生龍葵清熱解火助消化,可以安心食用。阿嬤邊叨唸孫女不除草,一邊很得意地說:「我在顧就不會讓雜草隨便亂長,如果我孫女顧就會。」
年頭到年尾的玉米筍採收、玉米鬚茶的製作包裝,則落到母親的身上;朴阿桂的母親說:「太陽大的時候比較快,兩天就晒得很乾又脆脆的了。之後收起來,等要包裝的時候先進烤箱烤一下,烘起來很香,就趕快包起來。」
因為有兩位得力助手,朴阿桂可以專注在溫室中照顧番茄,以及處理玉米筍、玉米鬚茶與番茄的出貨。一塊輪種的玉米筍田、一個番茄溫室、一片檸檬園,就在種植、照顧、採收、加工包裝、銷售的循環中,編織出祖孫三代緊密相連的網,成為她們的生活重心。
也由於田野工作如滾雪球般,為本來已經漸漸空巢的家裡,注入新的元氣。朴阿桂欣慰地說:「阿嬤多個人可以講話,媽媽也比較快樂,現在妹妹也回來,弟弟也打算再過幾年回來。」家鄉的土角厝不再只是離鄉遊子的鄉愁,而成為新農人歸鄉打拚的依歸與希望。
回望初衷,本因朴阿桂不捨故鄉長輩凋零、田地荒蕪,想要陪伴家人而返鄉;而今望著一田青綠的玉米筍,這條汗水構築的務農路,她走得自信而充實。
職 | 人 | 飲 | 用 | 法 |
朴阿桂說,把她們的玉米鬚茶茶包用600 毫升的熱水沖泡,味道較為濃郁。也可以把茶包放入少許熱水之中,等5 ∼ 10 分鐘後加入一公升的溫水,就可以當作一整天的茶水飲用,喝起來香氣中帶著些許甜味,爽口潤喉。也可以加入菊花茶或紅茶調味。玉米鬚茶本身微甜,並且自成一股淡雅的幽香,可以增添茶飲香氣的層次。在濕熱的夏季,玉米鬚茶更是解渴消暑的最佳飲料。除了直接喝之外,朴阿桂也推薦了以下兩種玉米鬚茶創意料理。
玉米鬚茶蛋餅 | 玉米鬚紅薏仁糙米粥 |
將玉米鬚茶、麵粉、微量鹽巴均勻混合成糊。 |
材料為豬軟骨、紅棗、玉米鬚茶包、紅薏仁、糙米。 將豬軟骨切小塊,紅棗泡開,玉米鬚茶包泡開取玉米鬚茶水備用。將紅薏仁與糙米洗淨,浸泡一夜,瀝乾倒入準備好的玉米鬚茶,蓋上鍋蓋,中火煮滾後轉小火續煮三分鐘,熄火燜半小時。 再加入豬軟骨、紅棗,再次用中火煮滾,轉小火煮三分鐘,熄火燜半小時。煮的時候適當攪拌,可讓受熱均勻,幫助食材熟軟。 悶完第二個半小時後,最後開火煮滾一下,酌量添加一點鹽,即完成這一道老少咸宜的好味雜糧粥。 此料理除了玉米鬚茶的鮮甜,也能攝取紅薏仁與糙米的高纖及營養。 |
文 柳琬玲 攝 林韋言
鄉間4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