蟳蟹類供不應求,鋸緣青蟹繁殖技術可望商業化
喜宴料理常有紅蟳米糕,但是否有發現紅蟳體型好像比以前小,這種情況不僅發生在臺灣,全球因為海水蟳蟹類捕撈量增加,整體蟳蟹類體型有縮小趨勢,且部分國家蟹苗捕撈量也逐漸降低。
看準蟳蟹類資源量下滑趨勢,且臺灣及國際市場需求量大,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海水繁養殖研究中心2013 年起著手開發鋸緣青蟹繁養殖技術,此為臺灣最常食用的蟹類之一,俗稱青蟹、蟳,民眾有時會依受精情況將公蟳稱為菜蟳、沙公,母蟳則分為處女蟳、紅蟳、沙母,各有消費市場。目前實驗從卵孵化到大眼幼體育成率約為30%,而大眼幼體到稚蟹育成率已達90%,期望2020 年後可將鋸緣青蟹繁養殖技術商業化。
全球鋸緣青蟹需求量增加,
各國食用喜好有別
全球海水蟳蟹類捕撈量及養殖量逐年增加,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統計,2016年捕撈量已達170萬公噸,養殖量成長至40萬公噸。但產量成長背後卻隱含海洋蟳蟹類資源量逐年降低情況,主因是蟳蟹類大多數從海洋捕撈,供應人工養殖的蟹苗也幾乎從海洋捕撈。
面對全球蟳蟹類需求量逐年增加,海洋捕撈的蟳蟹類個體卻逐漸減小,蟹苗數量也有減少趨勢,東南亞國家已經發現蟳蟹類捕獲量降低,而緬甸則開始在特定時期禁止捕撈販售鋸緣青蟹幼苗。近年臺灣蟳蟹類捕撈及養殖量也有逐年下降跡象,從2006年3,146公噸到2014年僅剩2,176公噸,為因應臺灣市場需求,臺灣平均每年會向國外進口約3千公噸。
水產試驗所海水繁養殖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吳育甄指出,目前全球食用鋸緣青蟹的國家與地區以日本、韓國、臺灣、澳大利亞、美國、中國、歐洲為主,大多消費軟殼蟹,生產國則有中國、菲律賓、印尼、緬甸等。由於全球食用量增加,加上售價高,各國逐漸發展人工養殖,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統計,2014年全球鋸緣青蟹養殖量已成長至約18萬4千公噸。
吳育甄表示,全球蟳蟹類消費市場可分為成蟹及軟殼蟹,像新加坡習慣消費成蟹,而歐美國家則以軟殼蟹為主;臺灣鋸緣青蟹消費市場也有明顯差異,像北部喜歡紅蟳、沙公,南部比較喜歡處女蟳,品項不同則價格也有差異。
水產試驗所海水繁養殖研究中心發現,養殖蟳蟹類價格高於捕撈價格,推測可能是受捕撈蟹類規格不一、捕撈時發生斷肢等情況影響,臺灣若能發展蟳蟹類養殖,解決規格及斷肢問題,將有銷售市場潛力。因此海水繁養殖研究中心在2013年投入開發鋸緣青蟹養殖技術,甚至進一步開發繁殖技術。
公母蟳分養、控制水質提高存活率,
最適水溫及鹽度穩定收成
「希望能解決鋸緣青蟹殘食(同類相互吞食),以及產量不穩定的狀況。」吳育甄表示,當初為解決這2個問題來滿足臺灣市場需求,因此從中間育成階段下手,試圖開發商業化養殖技術。蟹類成長會經過卵、蚤狀幼體、大眼幼體、稚蟹、成蟹等時期,過去漁民大多會購買大眼幼體或稚蟹放養,然而為實驗需求去市場收購大眼幼體期蟹苗回來飼養時,卻發現這些蟹苗裡面除了鋸緣青蟹外,還混雜其他蟹類,得先篩選蟹苗種類才能繼續實驗。
進入大眼幼體期的鋸緣青蟹就會有殘食問題,水產試驗所海水繁養殖研究中心進行密度及環境遮蔽物實驗,據研究結果指出,每立方公升水體放養2隻大眼幼體的密度最恰當,若有大型藻類做為環境遮蔽物,如石蓴、龍鬚菜,存活率可達70%以上,比水管、濾材還高。
此方式克服傳統養殖鋸緣青蟹育成率低落的狀況,目前大眼幼體到稚蟹育成率已達90%,吳育甄表示,可能是大型藻類躲避區域較多,且大眼幼體可以從藻類攝食,降低殘食機率。成長至甲殼長度大於1.5公分時,可放入土池飼養,建議土池周圍須架設防逃網,避免鋸緣青蟹晚上逃離土池,不易管理。
吳育甄也建議,通常每分地大約放養500~1,000隻,最好與其他魚類或大型藻類混養,並且在甲殼長度達到3公分時,進行公、母蟳分養才能有效提高存活率。研究發現分養後,公蟳成長速度會比公、母蟳混養快,雖然公、母蟳不見得能完全區分,但當母蟳池收成時,就能獲得處女蟳、紅蟳。
提升存活率除了要混養其他生物及公、母蟳分養之外,控制水質也是提升存活率關鍵。吳育甄指出,傳統餵食鋸緣青蟹時,大多是將餌料投入水中,但是漁民無法知道牠吃多少,如果丟太多餌料則水體易有腐敗情況發生,與漁民討論後,應該讓鋸緣青蟹自己上來取食魚肉。為考量可能有進食不足情況,則可以螺貝類輔助,「訓練鋸緣青蟹吃飯」除了可以穩定水質外,還能掌握鋸緣青蟹數量,但這部分還在構想階段。
吳育甄表示,鋸緣青蟹養殖水溫控制在26~28℃之間,可達最高攝食率,若水溫低於20℃或高於30℃則不進食。雖然鋸緣青蟹是廣鹽性生物,但面對劇烈鹽度變化,例如大雨時容易爆發疾病,建議鹽度控制在20‰~30‰。
國際鋸緣青蟹產業變化(整理分析/洪嘉鎂 製圖/邱柏綱)
國際鋸緣青蟹養殖產量逐年提高,在2014年超過18萬公噸,顯示國外市場需求量高,近年臺灣蟳蟹類養殖量也有逐年下降跡象,從2006年247公噸到2010年僅剩172公噸,為因應臺灣市場需求,臺灣平均每年會向國外進口約3千公噸。水產試驗所研發鋸緣青蟹繁殖技術除了可以滿足臺灣蟳蟹類消費市場外,也將有機會外銷。
繁養殖技術難題多,
卵至大眼幼體期是關鍵環節
水產試驗所海水繁養殖研究中心在開發蟹苗至成蟹中間育成養殖技術的同時,也決定著手種蟹培育研究,確保生長出來每批蟹苗都是鋸緣青蟹,但過程中卻又遇到許多難題。
鋸緣青蟹商業化繁殖技術(文/洪嘉鎂 設計/邱柏綱 審訂/吳育甄)
鋸緣青蟹開發過程有許多細節須注意,經水產試驗所海水繁養殖研究中心鋸緣青蟹繁殖技術開發成果,應營造良好飼養環境,降低殘食狀況,以提高存活率,增加漁民收益。
小 | 歷 | 史 |
鋸緣青蟹繁養殖技術開發漸進式
鋸緣青蟹養殖技術開發過程中,無法掌握野生捕撈蟹苗的產量,且參雜各種蟹類。為解決蟹苗來源不穩的問題,以野生抱卵種蟹開發蟹苗培育技術,由於育成階段(❶~❷)易受到運輸緊迫,造成落卵或發霉等情形,影響育苗成果,因此須從種蟹培育開始,開發鋸緣青蟹繁養殖技術。同步結合已完成開發的鋸緣青蟹獨立盒養殖術統(➏),進行規格化商業生產,提升育成率及產業效益。
例如「將受精卵抱於體外腹側之母蟹」,俗稱開花母蟹,會受到環境變化、運送壓力影響,發生落卵、發霉等品質不穩定情況,卵不見得能孵出來。「我們就自己來培育種蟹!」吳育甄認為,得先掌握種蟹,才能進行後續的商業化開發,穩定種蟹也才能穩定卵的品質。
種蟹開發歷程艱困,在一開始培養種蟹時,成功抱卵隻數較少,且卵的品質不穩定,有時也會發生落卵。專長為魚類生理研究的水產試驗所海水繁養殖研究中心聘用助理研究員林峰右進一步提出,可透過篩選、培育、調整環境、營養等因子,穩定種蟹品質,目前繁殖技術已可讓所挑選出的種蟹平均抱卵16天,種蟹抱卵率更可達75%,而孵化天數約為14天,孵化率達67%。
吳育甄指出,抱卵及孵化天數會因為環境及溫度而有些微差異,不過目前已經能掌握孵化時間點,進一步應用於計畫性生產。不過,最大的考驗是卵到大眼幼體期,這階段不是所有蟹苗都能孵化。吳育甄說明,像是同批次的頭苗或尾苗健康度相對較差,寧願捨棄,也不要留在養殖池等死影響水質,2018年成功育成10萬隻大眼幼體,整體育成率大約30%。
回顧整個實驗過程,吳育甄認為,鋸緣青蟹從卵開始的每個養殖階段都有困難點,但參考過去研究資料皆能獲得答案,包含開口飼料、水質條件等,都是可以改善的方法,但從蚤狀幼體第5期轉變為大眼幼體是目前鋸緣青蟹育苗研究公認最困難的時期,因為這段時間開始長螯,須脫殼變態,但會有脫殼失敗的情況發生,且剛換殼時,新殼尚未變硬,容易受到同類攻擊,導致死亡率較高。
獨立盒養殖系統規格化,
彈性因應市場需求
從種蟹繁殖到稚蟹養成,水產試驗所海水繁養殖研究中心建立繁養殖技術,但也思考如何讓成蟹賣個好價錢,他們認為後期育肥相當重要,因此開發鋸緣青蟹獨立盒養殖系統,可因應多元化市場需求,例如軟殼蟹、各種成蟹規格都能透過系統控制,目前透過此系統育成率可達80%,增重率也可達10%。
此系統是透過獨立盒進行鋸緣青蟹後段育肥,除了可避免成蟹互相殘食情況,也能穩定成長,解決脫殼死亡問題。吳育甄表示,難以保證這次收成鋸緣青蟹,下次還能否順利收成,養殖業者可透過此系統調整蟹類收成規格,例如同時間捕撈,再依據大小分養到不同規格的獨立盒,避免殘食可能性。
雖然中國、新加坡都已發展「蟹公寓」養殖池,但吳育甄指出,獨立盒養殖能配合市場需求規格化,這套系統是專為鋸緣青蟹開發,因此透過相關實驗探討進食、排泄等問題,也加入省水、省電、省空間概念,未來也會利用此系統開發太陽能貨櫃養蟹系統,利用太陽能解決電力來源,並加入光線調控設備,讓鋸緣青蟹在最適光線中成長,提升品質。
吳育甄強調,獨立盒養殖僅適用後段育肥,過去曾嘗試把蟹苗放入獨立盒培育,但成長相當緩慢,建議可在出貨前2週至1個月期間,將成蟹放入獨立盒育肥,盡量不超過2個月,因為鋸緣青蟹攝食速度會逐漸降低,進而增加飼料與管理成本。
商業化繁殖技術,
帶動產業發展跨足海外市場
根據財政部關務署進出口貿易統計資料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漁業統計年報,目前臺灣整體蟳蟹類市場產值粗估約10億元,其中50%為國外進口,顯示臺灣蟳蟹類養殖具發展潛力,若能順利帶動鋸緣青蟹產業發展,生產多元化產品,除了能供應臺灣食用蟳蟹類的需求外,也可走入國際市場。
2018年7月,水產試驗所公告成功建立鋸緣青蟹種苗育成技術,對於臺灣蟳蟹類養殖又邁出一步,但面對大家關注的商業化繁殖技術問題,吳育甄直言,還須進一步執行實務面操作試驗,克服困難才能落實商業化應用。
水產試驗所海水繁養殖中心擁有土池魚塭及室內育苗池等操作設施,並掌握多種海水魚類育苗技術,但要如何讓鋸緣青蟹繁殖技術商業化,所有實驗流程須先符合現場操作,希望能進一步穩定蟹苗生產、投餵管理、池塘設計等流程,並評估符合產業市場發展需求,進行規格化生產,提升產品價值。
文/洪嘉鎂 圖片提供/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海水繁養殖研究中心
豐年6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