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回甘的臺灣人情味
臺灣早年農業社會,交通不若現今發達,莊稼人憑著雙腳,肩挑沉重的農產、雜貨南來北往,步履於村庄之間,以進行販賣交易,而漫長的炎炎夏日,若能在大樹蔭下暫卸重擔,歇腳喘息,手捧一杯不知名人士所提供的「奉茶」解渴,則是注入心間無量暖流,繼續往前走的無限動力。
歇腳一下 在田野路間喝杯茶
臺語的「奉茶」,是敬茶的意思,原是端茶敬祀天地神明、歷代祖先,也是請客人喝茶的儀式動作,而臺灣昔日生活困頓,人們外出工作或行走途中,曾受惠於他人杯水小小的施捨,或體恤路人的辛苦,遂於路口、樹下安置一大壺茶水,並隨時檢視、補充壺水存量,以為對社會的回饋。而客家村鄉也於山區要道興建簡易茶亭,不但提供行旅休憩飲茶,也是鄉親交換生活情報,熱絡感情的重要驛站。
這一壺或書寫於木牌,或以紅紙貼寫於壺身的「奉茶」、七凹八凸鋁製或不銹鋼製的大茶壺,倒扣個杯底或杯緣怎麼洗都洗不掉茶漬的玻璃杯,有些瓷杯杯口略帶缺角或裂痕,以及不欲人知的善舉,在今日人際間互不信賴的眼光看來,似乎可笑,甚至懷疑是「社區營造」所裝置,殊不知,對於當時需要的人們而言卻猶如乾旱世間之救命甘霖,是老一輩對於人心純樸的過往歲月,最為緬懷的一段生活文化。
這茶,即便是白開水,入喉也格外甘甜,更貼心地還會煮青草茶、麥茶、茶葉等,雖稱不上是上等好茶,卻為素昧平生的飲用者憑添風味,消暑袪熱。其中,青草茶又稱涼茶,是由一種或多種以上臺灣野地常見或栽植的青草所熬煮,清熱退火、生津止渴,不但是酷夏最佳天然消暑飲品,還是這塊土地的人們長年累積的智慧結晶。
歷久彌新 捧握手心的溫暖
約莫十年前,我自埔里騎機車回高雄,行經嘉義民雄,曾瞥見在路邊民宅門口放置「奉茶」,令我心生微笑。然而多年後再次行經,試圖尋找卻不見影跡,我下車詢問,居民揮揮手說:「收攤囉!不擺了!沒人要喝了!」隨著交通運輸的快速便捷,飲料店和便利商店的普及,各式調合飲料琳瑯滿目、隨處可見,另一方面,越來越多人以環保為由,外出自備壺水,再加上人心不古或有衛生疑慮,對於來歷不明的飲品敬謝不敏,因而這充滿人情味的「奉茶」文化,幾成絕響。
雖然如此,這暖人心房的精神仍在不同的場域延續著,如高雄柴山的奉茶文化已行之有年,柴山並沒有水源,都靠有心人一次背著20 或30公升的水上山,登山客可於休息區補充水分。而部分廟宇、醫院、公家機關也於大廳放置不銹鋼筒裝水或是飲水機,牆上掛著摺疊式的免洗紙杯,都是因應現代需求而轉化的奉茶文化。在鄉間漫步,微笑以對坐於門口的阿公、阿嬤,聽到他們隨口一聲:「來阮厝奉茶啦!」在現今漠然的社會,是多麼的令人感動!
文圖/蕭孟曲
鄉間4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