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水林鄉的金色甜蜜夢
甘藷又稱番薯、地瓜。曾經,甘藷是遠行者的食糧,後又飄洋過海來到臺灣,開始在這塊形似甘藷的土地上落地生根。老一輩的人總說,他們過去吃飯僅是甘藷籤摻稀疏白米,總把它和窮苦畫上等號。然而,近幾年健康意識抬頭,被當作養生良品的甘藷跟著翻身,不僅便利商店賣起烤甘藷,連地瓜片、薯條等加工品都跟著推陳出新,拓展出新一代的甘藷產銷供應鏈。
來到有甘藷故鄉之稱的雲林縣水林鄉,此處環抱超過一千公頃的甘藷田,供應全臺約五分之一的甘藷產量。水林鄉公所更積極推動全臺第一個雜糧類證明標章「水林番薯產地證明標章」。這裡還有一位原在都市闖蕩、已出師成總舖師的「憨吉囝仔」蘇嘉益返鄉打拚,打造「阿甘薯叔」品牌,要翻開水林甘藷的新頁,把一顆顆飽滿的甘藷化成一場金黃色的夢!
天色微亮的透早5 點,水林的甘藷田裡正忙,沙質壤土裡,正孕育著黃皮、果肉澄黃的台農57 號,「這是我們這裡的大宗品種,都是秋作或秋裡作,也就是大約在秋天種植。」蘇嘉益說。
在滿布甘藷田的水林鄉間,他笑著回憶,水林人吃甘藷長大,吃之前還先「分級」,品質比較好的給人吃,差一點的就是餵豬的飼料──可見甘藷餵飽一家人,也餵養經濟命脈,蔓出的每一枝藤都是故事。如今,水林鄉公所希望完善甘藷安全生產鏈,規劃相關標章,確保作物品質,提高農友收益,也期盼能打響水林番薯的名號,更為在地好食材掛上保證!
同樣懷抱著對甘藷充滿感情的初心,讓蘇嘉益在多年前,就決定跟隨時任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的父親腳步,返家協助社區經營,並在特色產業找到著力點,從營運合作農場、產地現場實踐、加工到行銷,全都親力親為。他與家人創立品牌,和農戶契作甘藷,再運用掌廚人敏銳的感官,開發甘藷食品,除了推動水林甘藷產地標章,也讓老味道換上嶄新面貌。
人與甘藷 都在這裡落地生根
蘇嘉益說,他們往往在夏天種下健康種苗,為之後的剪苗與插植做準備。接近種植季節時,可發現農民已經將田壟做高,除了方便排水,也讓每個甘藷寶寶都有足夠的「保溫箱」,可以自由地吸收養分並長大;另一方面,甘藷被完全覆蓋,以免日晒變綠、變質。
種下後,農人會適時除草、追肥並培土,並確認土壤充足;同時,甘藷容易蔓延莖枝,農人有時也會「弄藤」,又稱為「翻藤」──將伏地延伸的藤蔓翻收回壟上,以免塊根內的養分隨著莖的蔓生而流失。
可是,甘藷長在土裡,農人怎麼知道哪裡已經長出圓滾滾的甘藷呢?「觀察土壤的裂縫。」蘇嘉益解釋,他們會看壟上哪處微微崩裂,來判斷甘藷生長位置,再依照經驗和氣候看準收穫時機,「不過甘藷田也是老鼠的愛,牠們吃剩才輪到我們收。」
做足努力 是為了開枝散葉
「但其實我是那個不會種甘藷的人。」講得頭頭是道的蘇嘉益坦言,他剛回鄉時為了讓產、銷兩端連線,試著與種植經驗長達幾十年的甘藷農溝通改變種植方式,吃足了苦頭。
他觀察,走向加工這條路,除了想調節產量,也讓甘藷農在趕著當季賣出鮮果之外,還能有不同選擇;同時可透過加工利用來減少農業廢棄物,例如糖分豐沛的裂果其實很好吃,卻往往因賣相不佳淪為格外品,若能加工製成食品即可減少浪費。
「不過,也要前端生產沒問題,後端加工才順利。」蘇嘉益憑著過去的掌廚經驗,站在加工端審視,「我們請教農試所,也跟農糧署合作,學習栽培管理技術及概念。例如他們建議使用健康種苗,可以提高產量、甘藷形狀又漂亮,提高加工的品質和效率。」縱使經歷與農友的磨合期,甘藷依然是他甜蜜的負荷,多角學習、積極溝通,加上接受輔導,如今他與眾人的努力,終於逐漸在產業上開枝散葉。
水林土地 繼續結下蜜糖般的果
走入阿甘薯叔的加工廠,甘藷香甜的幸福氣息撲鼻而來,每個人忙著清洗、分級或烘烤甘藷。現在,蘇嘉益已開發出雪燒地瓜蛋糕、甘藷脆片、香酥薯條、57 號地瓜飲等多元產品。他也曾製作「地瓜全餐」,以價格低廉的甘藷結合高檔食材,做成兼具養生與美味的料理,讓饕客心甘情願地掏腰包。他希望透過不同管道,持續推高水林地瓜的知名度,也翻轉大家對甘藷的既有印象。
「安全、健康、美味」,蘇嘉益再三強調阿甘薯叔的原則,「這是趨勢也是責任。」水林鄉公所、相關農業單位與阿甘薯叔實踐田間的合理化施肥,進而建立產銷履歷、推動產地證明標章,他們希望能多方攜手,在甘藷故鄉打造甘藷的安全生產基地。
未來,他還希望能發揮產地優勢,持續扛著使命感衝刺水林的甘藷產業,希望將腳步跨至六級產業,吸引更多人認識甘藷故鄉、體驗食農教育,讓這場金黃色的甜蜜夢越做越大,「遍地黃金」的水林繼續閃耀光芒。
料理食譜
甘藷(地瓜)牛奶
甘藷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可以搭配牛奶打成滋味香甜、口感綿密的地瓜牛奶,是老少咸宜的健康飲品。
材料:
1. 鮮乳300 毫升
2. 紅糖2 大湯匙 (可依個人喜好調整)
3. 甘藷 1 條
步驟:
1. 將洗淨的甘藷放入電鍋蒸熟,取出去皮、切小塊備用。
2. 甘藷塊放涼後,與鮮奶與紅糖放入果汁機中打勻即可。
阿甘薯叔
姓名 蘇嘉益
地址 雲林縣水林鄉瓊埔村88號
電話 05-7840600
網站 http://www.qiongpu.com.tw/
挑選撇步
臺灣有多處甘藷產地,好比盛產「台農57 號」的雲林水林、主打「台農66 號」的新北金山,或擁有「台農64 號」的南投竹山⋯⋯,整體而言,主要產區分布在雲林縣、彰化縣、臺南市、臺中市及新北市。「挑像臺灣形狀的就對了啦!」頭尾尖尖、中段飽滿的甘藷正呼應臺灣比例,也接近完美口感。此外,還要注意甘藷表皮是否完整、有沒有蟲蛀痕跡,以免影響果肉品質。也常有人問:「甘藷發芽了,可以吃嗎?」答案是可以的!甘藷發芽後仍可食用,但由於養分已供應給芽根,吃起來比較不甜、口感較鬆,澱粉含量也下降,建議將甘藷保存在陰涼通風處,趁新鮮食用。
文・攝 許鈺屏 繪 陳薏安
鄉間4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