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間豬的設計博物館
關於豬的一生你了解多少?據荷蘭藝術家Christien Meindertsma花了三年時間研究,發現一隻豬的用途可以發揮在至少185個產品,包括底片、軟糖和許許多多的生活必需品,而這份調查也出版成一本有著黃色豬耳標的豬隻產品型錄:《PIG05049》。
位於雲林的良作工場農業文創館,以藝術人文的設計觀,為消費者追溯所有關於豬的故事,歡迎人們進入一個全程透明、安心的發現之旅。過去對於吃下肚的豬肉總是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對於食安的擔憂在這以豬為主題的觀光工廠中,都可以一一被解答。
畜產專家開設的觀光工廠
良作工場的母公司祥圃實業,是老字號的動物營養保健品公司,事業體跨足飼料預拌劑、牧場、肉品分切、加工等範疇,近年來又增加了餐廳、觀光工廠領域。位於雲林大埤鄉的觀光工廠,建築外觀以黑、白為主色,簡約的視覺營造出寬廣的空間感,戶外區擺置了大型公共藝術,中空的金屬豬外型,象徵分切的意涵,逗趣而活潑。
良作工場含西棟建築物,包括獨立的豬肉分切場、與消費者溝通的「垂直食肆餐廳」、「究市集」提供臺灣優質農業加工品、冷藏的「究好豬」生鮮肉品。其中餐廳部分可以容納約三百名座位,推出的豬肉餐點皆以自家生產優質豬肉為主打,參觀完展覽之後,可以坐下來直接體驗安心豬肉的風味。
透明動線探索養豬產業
農業文創館二樓「觀農藝廊AFC Gallery」展覽了關於各式各樣豬的知識,包括世界各地豬的品種、臺灣常見豬的特色、豬寶寶吉祥物、溫度和豬肉的關係,結合趣味、創意、生產與產銷的寓教於樂,吸引大人小孩的目光。天花板懸吊安裝大型織豬機模型令人驚艷;從二樓看下去,分切室內的作業情形,工作的環境和產線的運作,一覽無遺,保證了生產的安心承諾,過去對於豬隻的不良印象在此徹底被改變。
營運長吳季衡說:「豬肉過去被視為一級產業(牧場),但經過整合和重新思考,漸漸地結合二級產業(加工)和三級產業(服務),成為一條垂直線,祥圃和良作的結合連結過去與未來。」身為企業第二代,父親並沒有給吳季衡太多包袱與壓力,當他預測未來的趨勢與市場變化,大膽創新挑戰傳統養豬業的做法,重新教育消費者,並提高養豬業者的獲利,走出一條罕見的藍海道路。
針對傳統與現代的差異,他說:「最大的改變是用藥的觀念,早期普遍用藥,管制沒有那麼嚴格,但是隨著時代演進,現代對於藥品檢驗要求越來越嚴格,最好的辦法就是提高豬隻的自身抵抗力,降低用藥的需求。」反之,飼養業對於營養和預防疾病的需求增加,祥圃也增加了動物營養品預拌的業務,減低勞動人力負荷,主推安全健康的飼料配方。
多重把關提升肉品品質
除了動物營養劑以及提供豬隻均衡營養外,人道飼養也是突破業界的全新態度。位於雲林大埤與南投草屯的牧場,各階段時期的豬隻區分飼養,自由夾欄系統讓母豬可以自由進出獨立空間,配合水簾畜舍降溫,保持豬隻的舒適感;分切室全程採低溫冷鏈,溫度控制於15℃以下,甚至連公共空間的地板都大有學問,德固地板系統不會因高低溫差發生變壓裂縫、孳生細菌。
公司營運以來,數次經歷關鍵時期而不斷轉型,包括1997年的口蹄疫風暴,外資撤離,祥圃只好擴展版圖;2006年開始客製化動物營養品預拌而踏入製造業,2011年整合各相關事業體,成為上下游垂直整合集團。
面臨TPP美豬開放的爭議,營運長吳季衡認為,此趨勢無法抵擋,唯一能夠做到的是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未來趨勢必定更為重視在地化,必須嚴格要求廠商標示清楚、避免混淆消費者。
從傳統的畜牧業開始,一步步追求食物安全的極致,在上一個世代,豬農僅僅希望豬隻可以存活下來,新世代則要求豬隻要更健康、更優質。產銷之間的觀念正如浪潮般地發生改變,而消費者也努力跟進,迎接擁抱一個屬於臺灣本土、優質安心的豬肉品牌誕生。
良作工場農業文創館
地址:雲林縣大埤鄉豐田路57號
電話:05-5529586
營業時間:10:00 ∼ 17:00,週一、週二休館
網址:www.nextland.com.tw
文/林珮芸 攝影/陳冠綸
鄉間4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