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向低負擔飲食,動力勝於意志力
每天在勞動的農民,為何身體卻不一定健康?新的一年開始,可以為自己訂立健康計畫,例如從飲食方面調整,但應注意營養不是多就好,而是從小地方開始,慢慢養成健康飲食的習慣,才能使重度勞動者消除疲勞、儲備體力。但說總是比做簡單,該如何真正執行、實際幫助自身健康呢?健康計畫不易成功的問題在於,目標太過理想化與不切實際,例如一夕之間完全改掉不良習慣,或數週內挑戰未做過的事等等,造成目標難以達成。
有人覺得執行計畫得靠「意志力」,以改變飲食習慣為例,只靠意志力容易引起被剝奪感,漸漸變成「做這些改變無法讓人期待」的心情,也會感到沮喪、無力,久而久之更無動力維持,甚至產生補償心理而暴飲暴食。
循序漸進改變習慣,先從簡單目標開始
第1 步可從容易維持的小嘗試開始,選擇自己最可能做到、最輕鬆簡單、最不須花費力氣的部分著手。想透過飲食降三高、控制慢性疾病者為例,先別急著買保健食品、聽信偏方,可先自行檢視:哪些飲食習慣出現問題?哪些食物選擇最容易達成?例如每餐多吃2 口蔬菜、每天多喝1 杯水、每週少吃1 次炸物等等。至少持續3 ~ 4 週後,再循序漸進增加頻率、次數,調整成每餐至少吃1 碗蔬菜、每天至少喝1 千毫升水、每週只吃1 次炸物等等。
除此之外,記錄每次完成的小目標,例如在月曆上打勾、畫圈、以App記錄,過段時間會發現成效,也會更有信心。即使尚未看到體重、血脂肪等數字變化,但有這些紀錄,可以清楚自己所做的努力,並了解適合的改變方法與訂定新目標。
健康小嘗試,建立飲食與活動習慣
除了循序漸進調整飲食習慣之外,強健身心也能透過調整攝取營養種類及日常保健習慣,提供5類健康習慣小嘗試,建立營養保健計畫。
嘗試1:再忙也要吃早餐
早餐的好處多,若沒吃早餐,不僅全身運作所需養分不足,下一餐也會因補償心理而飲食過量。即使是簡單的豆漿、蛋餅、麵包、牛奶、優格、水果等等,輕食早餐就可以讓一天更有活力。但注意別只喝咖啡,由於空腹攝取咖啡因將傷害腸胃道,長期可能引發慢性胃炎、胃潰瘍、胃食道逆流。
嘗試2:少喝含糖飲料
含糖飲料,例如蜂蜜水、果汁、冬瓜茶、蘆筍汁、手搖飲料等等,以常見中杯500毫升為例,其中熱量、糖分已遠超過人體1天所需。若口味已習慣喝加味飲料,建議嘗試以稀釋方式,讓口感慢慢適應可以接受的範圍,習慣後再調整稀釋比例,直到可以自然喝白開水。
嘗試3:每天多吃蔬果
「天天5蔬果」雖然是老生常談,卻是國際醫學界20年來推動的健康飲食原則,但須注意1天是3份蔬菜、2份水果,別搞錯比例吃太多水果,反而補充過多糖分,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族群,攝取水果前也應諮詢營養師或醫師,以免增加身體負擔。
嘗試4:自己準備低負擔零食宵夜
身體約5~6小時會自動發出「我餓了、我需要營養」的訊息給大腦,這也是許多人無法改掉吃宵夜習慣的原因。但宵夜可以優先選擇健康食物,像是水果、優格、優酪乳、水果乾、微糖豆漿;若想吃鹹食可以準備涼拌菜,例如涼拌小黃瓜、木耳、豆腐、青木瓜絲等等;天冷時,比起鹹酥雞、雞排、滷味,來碗田園蔬菜湯、蘿蔔排骨湯等等,都是可以多吃蔬菜、水果的好選擇。
嘗試5:預留時間活動
注意「活動」與「勞動」不同,活動是讓身體有律動、又可同時享受愉快時光,像是伸展拉筋、散步踏青、氣功、瑜伽等等。每天10分鐘,積少成多,直到有天沒活動就感到全身不對勁時,表示已成功養成天天活動的好習慣。
從每天健康飲食均衡攝取營養,活動10分鐘開始,漸進增加嘗試頻率、強度,無須有太大的目標壓力,只要先踏出一小步,健康其實唾手可得。
文/林雅恩 台灣健康營養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 插畫/邱柏綱
豐年6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