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農業發展史
飯開始會Q
刊登日:102/07/09
1,130
大家都知道,好吃的米飯應該要又香又Q,還要有點黏口。臺灣早年都是吃本土產的在來米,米粒長得細細長長不粘牙,感覺不是那麼可口。而我們吃的米飯開始會有Q的感覺,全都是「蓬萊米」的功勞!
當初日本人統治臺灣時,吃不慣臺灣的長米(秈稻),就希望能引進日本的短米(稉稻) 。所以日人從統治臺灣的第二年開始(1896年),就從地處日本南端的九州引入稻種。不過,臺灣的氣候濕熱,要讓外來的稻種能順利在臺灣生長,必須先選取合適的試驗場所。當時專門研究稻種改良的磯永吉博士於某次登山途中,發現一塊掩藏在大屯山、七星山、小觀音山之間的火山堰塞湖盆地。這塊盆地氣候潮濕涼爽、雨量豐沛、土質肥沃,又有地理上的自然山勢隔絕,非常適合試驗種稻。
磯永吉隨即於1921年在這裡設置了蓬萊米的原種田,這塊地就是今天我們所熟知的竹子湖。磯永吉試種改良成功的稻米,吃起來既有稉稻的Q勁與口感,又能適應臺灣的亞熱帶氣候。經過不斷的試種之後,日人將新的米種傳遞給農民種植,這種新米從原先的臺北、新竹一帶,逐漸拓展到全臺各地。換句話說,竹子湖是新米種的發源地。
1926年,當時的臺灣總督伊澤多喜男在臺北火車站前的鐵道旅館(相當於今天新光三越百貨公司的位置)舉行發表會,將此改良育成的新稻種命名為「蓬萊米」。由於蓬萊米的口感佳、品質高,亦受日本消費者喜愛,日本自臺灣進口蓬萊米的數量就越來越多,蓬萊米也就逐漸成為臺灣稻米的主流。1960年代花卉市場興起,竹子湖地區的農民開始改種起大片的海芋。如今竹子湖成為重要的觀光景點,過去的稻田也已消失,現今竹子湖區域獨留梯田、肥料室與水車等蓬萊米相關遺址給我們追憶。竹子湖擁有的不只是海芋田等美景,它也是米飯開始會Q、臺灣蓬萊米的原鄉。
作者AG Studio、摘錄自農業超有梗
當初日本人統治臺灣時,吃不慣臺灣的長米(秈稻),就希望能引進日本的短米(稉稻) 。所以日人從統治臺灣的第二年開始(1896年),就從地處日本南端的九州引入稻種。不過,臺灣的氣候濕熱,要讓外來的稻種能順利在臺灣生長,必須先選取合適的試驗場所。當時專門研究稻種改良的磯永吉博士於某次登山途中,發現一塊掩藏在大屯山、七星山、小觀音山之間的火山堰塞湖盆地。這塊盆地氣候潮濕涼爽、雨量豐沛、土質肥沃,又有地理上的自然山勢隔絕,非常適合試驗種稻。
磯永吉隨即於1921年在這裡設置了蓬萊米的原種田,這塊地就是今天我們所熟知的竹子湖。磯永吉試種改良成功的稻米,吃起來既有稉稻的Q勁與口感,又能適應臺灣的亞熱帶氣候。經過不斷的試種之後,日人將新的米種傳遞給農民種植,這種新米從原先的臺北、新竹一帶,逐漸拓展到全臺各地。換句話說,竹子湖是新米種的發源地。
1926年,當時的臺灣總督伊澤多喜男在臺北火車站前的鐵道旅館(相當於今天新光三越百貨公司的位置)舉行發表會,將此改良育成的新稻種命名為「蓬萊米」。由於蓬萊米的口感佳、品質高,亦受日本消費者喜愛,日本自臺灣進口蓬萊米的數量就越來越多,蓬萊米也就逐漸成為臺灣稻米的主流。1960年代花卉市場興起,竹子湖地區的農民開始改種起大片的海芋。如今竹子湖成為重要的觀光景點,過去的稻田也已消失,現今竹子湖區域獨留梯田、肥料室與水車等蓬萊米相關遺址給我們追憶。竹子湖擁有的不只是海芋田等美景,它也是米飯開始會Q、臺灣蓬萊米的原鄉。
作者AG Studio、摘錄自農業超有梗
相關照片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53%
我喜歡:31%
很實用:13%
夠新奇:2%
普普啦:2%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7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林*慧(高手級會員)發表於 109/10/26
讚!!
黃*智(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3/15
磯永吉博士不愧為蓬萊米之父。
ben(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3/06/27
good
阿華(入門級會員)發表於 103/06/25
讚
派弟的娘(高手級會員)發表於 102/12/18
原來我們現在吃的米有這麼多由來!
小魚(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2/07/11
臺灣蓬萊米的原鄉
鄧*芬(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2/07/09
真的超有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