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農業發展史
窮人的蘋果— 番石榴
刊登日:102/07/16
4,149
番石榴又名芭樂,源起中南美洲,早在數千年前,即是印第安族阿茲特克( Aztecs )與印加( Incas ) 人重要的食物。十九世紀,考古學家分別在墨西哥的馬雅( Los Mayas )、祕魯的庫斯科(Cusco)、摩車(Moche )、納斯卡( Nazca )、聖谷( Sacred Valley )、玻利維亞的薩邁帕塔(Samaipata )、瓜地馬拉聖卡羅斯( San Carlos )、阿根廷的巴里羅切( Bariloche ) 等古跡遺址先後發現許多番石榴果實、種子的化石及圖騰,證實迄至現代,當地原住民仍然以番石榴的樹葉和樹皮作為藥材,醫治多種疾病及調製飲料供保健之用。由於果實含有富豐富的營養成分,而被稱為「窮人的蘋果」( the Poor man ’s Apple )。
窮人的蘋果 成永恆的愛
今年上半年,國際有兩則番石榴的熱門話題被人們津津樂道;第一則是4月29日,英國「平民之女」凱特(Kate Middleton) 與威廉王子(Prince William) 成婚。新聞媒體綜合報導,當日全球有超過20億的觀眾收看這場全程由電視轉播的「世紀婚禮」。有趣的是,記者卻說:「吸引全世界注目的焦點並非華麗絢爛、多彩多姿的婚禮儀式,而是新娘手中緊緊握住的捧花」。
記者形容,在新世紀的童話婚禮中,無以數計的粉絲,尤其是那群荳蔻年華,熱情奔放的少女,目光全都聚集在那簇以番石榴為主體的花束之上。據新聞追擊指出,這束花恰好代表這位有如童話世界中灰姑娘(Cinderella) 的品味,並且還彰顯出一位未來皇后的風範。
白金漢宮新聞室指稱,這簇「捧花」由代表永恆的愛的番石榴為主軸,搭配寓意純潔的鈴蘭( Lily of the Valley - 典自《聖經》雅歌書:他的戀人像山谷中的百合花,潔白無瑕)、象徵英勇( gallantry ) 的石竹(Sweet William) 和予人清新的感受的風信子(Hyacinth ) 四種鮮花組成。據說,英國維多利亞女王(Queen Victoria ) 特別鍾愛番石榴這種極為平凡的水果,尤其是它的花,清新脫俗,蘊含著一種獨特的韻味。
1858年這位英國歷史上國勢最強盛時期的女王,策劃她的長女維多利亞公主( Princess Victoria ) 出閣婚禮時,首次將番石榴花作為新娘的「捧花」;花語訂為「無瑕的愛」(Perfect and flawless Love )。從此,番石榴花成為英國皇族婚禮中極為重要的傳統花卉;新郎威廉王子的祖母,現任女王伊莉莎白二世( Queen Elizabe th II )1947 年結婚時也是捧著一束番石榴花。由於凱特「捧花」的鏡頭極為自然、甜美、典雅,世界著名的女性雜誌《魅力》(Glamour ) 及《時尚》( Vogue ) 都將她作為刊物的封面。英國最大眾化、最暢銷的《每日電訊報》( The Daily Telegraph)更是將凱特捧花時所展現的綽約風姿,與絕代佳人摩洛哥王妃( Princess of Monaco)、好萊塢50年代巨星葛麗絲凱莉(Grace Kelly )的高雅( elegance ) 相提並論。令人感動的是婚禮之後,新娘特別將這一舉世矚目的花束,置放在倫敦西敏寺英國無名烈士的墓碑之前,充分展現威廉王子和凱特王妃對為國捐軀將士的崇敬與溫馨,獲得極大好評。
吟遊番石榴 詩人盼傳承
另一則關於番石榴的新聞話題源自大陸。一批1966年「興法批儒」運動之後誕生的「新生代」的精英,受到近二十年來「開放、包容、和諧、關切、追求」精神的影響,計畫將民國二三十年出版。如今坊間幾乎絕跡的中文文學名著,重新刊印,其中主要的一部是《番石榴》( 又名《芭樂集》),引起文壇熱烈的迴響,紛紛自動自發參與此項神聖的工作。
《番石榴》是一部跨年代、跨國界的經典詩集,由 “ 清華四子”之一,與胡適、徐志摩、梁實秋、陳西瀅同列為五四運動 “ 新月派” 的詩人,並且被魯迅稱為「中國的濟慈*」的朱湘(1904 ~1933 ) 譯著。這部精心之作共分上、中、下三卷,收錄有人類所知最古老的埃及象形文字撰寫的《死者之書》( The Book of the Dead ),以及十八世紀英國哥特式戀曲(Gothic love song) 的《聖、艾格尼斯之夜》( The Eve of St. Agnes )。
全集譯筆雅潔,簡練傳神,呈顯淵博肅穆的古典詩意,又帶有些微俠義浪漫的騎士豪情,是「中國第一部西詩大觀」,此書商務印書館於民國25年3月在上海出版,一經上市立刻搶購一空;被納入當年文壇最權威有名的「世界文學名著譯叢」,後人嘆息,倘若朱先生不是命途多舛英年早逝,他對文學方面的建樹和貢獻,當不止於此。朱湘為何將這部曠世巨作取名為《番石榴》?一直是文學界好奇、議論、百思不得其解的「疑題」。經由不斷考據查證,得知約在西元前1600 ~1100 年,古希臘邁錫尼文明(Mycenaean Greece ) 時代(多大數的古希臘文學和儀式皆在此期間形成),詩人聚會時,首位朗誦者手執番石榴枝條,揮灑吟遊;誦畢,將枝條遞交下一位,然後依序接替。朱先生將他這部不朽之作定名為《芭樂集》,當是刻意存有盼望得以「承傳」之意。
註
濟慈,全名約翰‧濟慈( John Keats,1795-1821),十九世紀初葉英國著名的詩人。出身寒微,9歲喪父;20歲學醫,但對詩歌極有興趣;22歲出版第一本詩集;23歲取得醫生執照卻決定棄醫從文,成為英國詩歌黃金時代,六大詩人中出生最晚,卻最早辭世的一位。
朱湘是我國近代詩人最有氣質的一位,雖然出生在書香門第,但童年的不幸與濟慈頗為相似,他的才華更是與濟慈相同,歌頌大自然、讚美人生命。二位的詩都精煉有力,莊肅嚴峻,富有人生哲理,字少意遠,鏗鏘有力。
文/屈先澤
窮人的蘋果 成永恆的愛
今年上半年,國際有兩則番石榴的熱門話題被人們津津樂道;第一則是4月29日,英國「平民之女」凱特(Kate Middleton) 與威廉王子(Prince William) 成婚。新聞媒體綜合報導,當日全球有超過20億的觀眾收看這場全程由電視轉播的「世紀婚禮」。有趣的是,記者卻說:「吸引全世界注目的焦點並非華麗絢爛、多彩多姿的婚禮儀式,而是新娘手中緊緊握住的捧花」。
記者形容,在新世紀的童話婚禮中,無以數計的粉絲,尤其是那群荳蔻年華,熱情奔放的少女,目光全都聚集在那簇以番石榴為主體的花束之上。據新聞追擊指出,這束花恰好代表這位有如童話世界中灰姑娘(Cinderella) 的品味,並且還彰顯出一位未來皇后的風範。
白金漢宮新聞室指稱,這簇「捧花」由代表永恆的愛的番石榴為主軸,搭配寓意純潔的鈴蘭( Lily of the Valley - 典自《聖經》雅歌書:他的戀人像山谷中的百合花,潔白無瑕)、象徵英勇( gallantry ) 的石竹(Sweet William) 和予人清新的感受的風信子(Hyacinth ) 四種鮮花組成。據說,英國維多利亞女王(Queen Victoria ) 特別鍾愛番石榴這種極為平凡的水果,尤其是它的花,清新脫俗,蘊含著一種獨特的韻味。
1858年這位英國歷史上國勢最強盛時期的女王,策劃她的長女維多利亞公主( Princess Victoria ) 出閣婚禮時,首次將番石榴花作為新娘的「捧花」;花語訂為「無瑕的愛」(Perfect and flawless Love )。從此,番石榴花成為英國皇族婚禮中極為重要的傳統花卉;新郎威廉王子的祖母,現任女王伊莉莎白二世( Queen Elizabe th II )1947 年結婚時也是捧著一束番石榴花。由於凱特「捧花」的鏡頭極為自然、甜美、典雅,世界著名的女性雜誌《魅力》(Glamour ) 及《時尚》( Vogue ) 都將她作為刊物的封面。英國最大眾化、最暢銷的《每日電訊報》( The Daily Telegraph)更是將凱特捧花時所展現的綽約風姿,與絕代佳人摩洛哥王妃( Princess of Monaco)、好萊塢50年代巨星葛麗絲凱莉(Grace Kelly )的高雅( elegance ) 相提並論。令人感動的是婚禮之後,新娘特別將這一舉世矚目的花束,置放在倫敦西敏寺英國無名烈士的墓碑之前,充分展現威廉王子和凱特王妃對為國捐軀將士的崇敬與溫馨,獲得極大好評。
吟遊番石榴 詩人盼傳承
另一則關於番石榴的新聞話題源自大陸。一批1966年「興法批儒」運動之後誕生的「新生代」的精英,受到近二十年來「開放、包容、和諧、關切、追求」精神的影響,計畫將民國二三十年出版。如今坊間幾乎絕跡的中文文學名著,重新刊印,其中主要的一部是《番石榴》( 又名《芭樂集》),引起文壇熱烈的迴響,紛紛自動自發參與此項神聖的工作。
《番石榴》是一部跨年代、跨國界的經典詩集,由 “ 清華四子”之一,與胡適、徐志摩、梁實秋、陳西瀅同列為五四運動 “ 新月派” 的詩人,並且被魯迅稱為「中國的濟慈*」的朱湘(1904 ~1933 ) 譯著。這部精心之作共分上、中、下三卷,收錄有人類所知最古老的埃及象形文字撰寫的《死者之書》( The Book of the Dead ),以及十八世紀英國哥特式戀曲(Gothic love song) 的《聖、艾格尼斯之夜》( The Eve of St. Agnes )。
全集譯筆雅潔,簡練傳神,呈顯淵博肅穆的古典詩意,又帶有些微俠義浪漫的騎士豪情,是「中國第一部西詩大觀」,此書商務印書館於民國25年3月在上海出版,一經上市立刻搶購一空;被納入當年文壇最權威有名的「世界文學名著譯叢」,後人嘆息,倘若朱先生不是命途多舛英年早逝,他對文學方面的建樹和貢獻,當不止於此。朱湘為何將這部曠世巨作取名為《番石榴》?一直是文學界好奇、議論、百思不得其解的「疑題」。經由不斷考據查證,得知約在西元前1600 ~1100 年,古希臘邁錫尼文明(Mycenaean Greece ) 時代(多大數的古希臘文學和儀式皆在此期間形成),詩人聚會時,首位朗誦者手執番石榴枝條,揮灑吟遊;誦畢,將枝條遞交下一位,然後依序接替。朱先生將他這部不朽之作定名為《芭樂集》,當是刻意存有盼望得以「承傳」之意。
註
濟慈,全名約翰‧濟慈( John Keats,1795-1821),十九世紀初葉英國著名的詩人。出身寒微,9歲喪父;20歲學醫,但對詩歌極有興趣;22歲出版第一本詩集;23歲取得醫生執照卻決定棄醫從文,成為英國詩歌黃金時代,六大詩人中出生最晚,卻最早辭世的一位。
朱湘是我國近代詩人最有氣質的一位,雖然出生在書香門第,但童年的不幸與濟慈頗為相似,他的才華更是與濟慈相同,歌頌大自然、讚美人生命。二位的詩都精煉有力,莊肅嚴峻,富有人生哲理,字少意遠,鏗鏘有力。
文/屈先澤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48%
我喜歡:31%
很實用:21%
夠新奇:0%
普普啦:0%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4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林*慧(高手級會員)發表於 109/10/26
讚!!
小魚(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2/07/23
很有意思及有趣
小蟲子(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2/07/22
原來番石榴也有這麼多趣事~
鄧*芬(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2/07/20
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