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農業發展史
桃園豬
刊登日:101-09-26
育成機構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 |
---|---|
育 種 者 | 陳佳萱、戴謙、顏念慈、鄭裕信 |
育成年別 | 民國97年 |
品種特性 | (一)外型特徵:桃園豬頭短而肥滿,其顏面平廣且皺襞明顯;耳大前垂;鼻鏡黑色且鼻孔較大。尾根膨大下垂,內外扁平且有環狀皺紋,形如鼓鞭,尾尖端有如雞爪之角質,尾巴直而不捲,且常不停擺動。桃園豬體型中等;從側面看,其體軀呈長方形,皮膚灰白色,背毛黑少且粗,自頸部起至背部有剛毛,公豬尤為明顯,背凹陷,腹大而下垂,尤其是母豬在懷孕後期時甚至於腹部拖地。四肢粗短強健,前肢直立,後肢飛節以下稍向前傾,臥繫,蹄大堅實且分蹄展開明顯。桃園豬皺紋出生一週與一月齡仔豬身體皮膚光滑,尾根無明顯靜態皺紋,但臉部眼眶周圍已有明顯且固定的靜態皺紋,與一日齡杜洛克及藍瑞斯仔豬臉部平滑比較有明顯差異,且隨日齡增加皺紋逐漸加深加大,呈老態狀,三月齡尾根開始出現明顯靜態皺紋,四月齡尾根有環狀皺紋成為桃園種特色。一月齡開始桃園豬腹部下垂呈圓球狀,二月齡腹部下垂明顯,至三月齡開始部分桃園豬腹部有幾近垂地情況,且背凹出現,四月齡體型加長但體高較洋種豬低,背凹明顯。
(二)桃園豬皺紋觀察:桃園豬右額頭與左額頭皺紋條帶數由出生一日齡至五月齡皺條帶數平均維持2~3條,但皺紋型態卻由放射狀直條型皺紋改為漩渦型塊狀皺紋,尾巴環狀皺紋圈數則由出生3.20±1.01條,隨日齡增加環狀圈數逐漸增加至五月齡14.11±3.59條。 (三)繁殖性能:每胎平均分娩總仔數為10.6±2.8頭,分娩活仔數為8.0±2.8 頭,出生重為0.81±0.16公斤;三週齡重為3.14±0.73公斤,八週齡體重為 10.49±2.43公斤。左乳頭數為6.02±0.41個,右乳頭數6.05±0.38,總乳頭數為12.06±0.73個。 (四)生長性能:桃園豬三月齡體重公豬18.5±4.0公斤,母豬20.7±3.7公斤;四月齡公豬28.7±6.5公斤,母豬32.4±5.4公斤;五月齡公豬37.6±8.0公斤,母豬43.5±8.3公斤;六月齡公豬46.1±8.5公斤,母豬50.8±9.8公斤;七月齡公豬55.8±12.4公斤,母豬60.3±12.4公斤。 (五)體型性能:桃園豬180日齡時,不分公母其平均體高、十字部高、體長、胸圍、管圍、尾徑、後幅、胸幅、前幅、胸深與三點背脂厚度平均各項體型性狀分別為43.73±3.92公分、49.31±3.48公分、72.79±5.02公分、69.33±4.43公分、15.09±1.99公分、10.29±1.31公分、19.03±1.95公分、18.71±1.44公分、19.80±1.20公分、22.54±1.21公分與1.48±0.54公分。 (六)屠體性能:桃園豬屠宰日齡254±2天,屠體重52.8±1.5公斤,屠宰率 80.9±0.4%,血液與器官重19.1±0.4公斤,頭+腿+皮膚+尾巴重29.0±0.4公 斤,屠體長79.8±0.7公分,肋骨數13.5±0.1,背脂厚度2.2±0.1公分,腰眼面積9.7±0.5平方公分,瘦肉率40.0±0.5%。 (七)遺傳基因組成:桃園豬緊迫基因(Hal–1843)檢測239頭,全數為CC型(正常型),動情素受體基因檢測239頭,B交替基因頻率可達0.79。檢測178頭桃園豬之紅血球酵素型中6-磷酸葡萄酸鹽去氫酶型(6–phosphogluconatedehydrogenase, PGD)及葡萄醣磷酸異構酶型(glucosephosphateisomerase, GPI),結果發現所有受檢之豬隻的GPI皆為BB型,而PGD則有AA(49%)、AB(44%)及BB(7%)之多態性現象。以限制酶HindIII、Bgl II、EcoRI及StuI分切桃園豬之粒線體DNA,分別切為4個DNA片段(9.19/4.25/2.42/0.49Kb)、單一DNA片段(16.35kb)、單一DNA片段(16.35kb)及8個片段。 (八)異地飼養:調查民國95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總所桃園豬保種數目為47公48母,分析桃園豬族群近親係數為0.065;桃園豬86年開始進行分散保種,在新竹分所、高雄種畜繁殖場、臺東種畜繁殖場與花蓮種畜繁殖場分別為2公3母。調查95年各分所場桃園豬在養頭數分別為高雄種畜繁殖場7公9母;台東種畜繁殖場4公5母與花蓮種畜繁殖場31公31母。 |
產業利用情形(含推廣面積佔有率) | (一)推廣利用情形:桃園豬自97年命名通過,下半年度推廣4頭種仔豬,98年10頭,99年17頭與100年30頭推廣量。 |
上一篇
白色番鴨畜試1號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0%
我喜歡:0%
很實用:0%
夠新奇:0%
普普啦:0%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