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第三期花東地區有機農業計畫,花東有機農業邁向新境界
花東地區有機農業的面積截至110年8月高達5,219公頃,占全國有機農業面積比例31%。為進一步提升花東地區有機產值,促進花東有機產業發展,行政院已於110年8月23日核定花東地區有機農業發展第三期計畫,政府將從111年推動該計畫,預計將以既有有機產業為基礎,進一步深化花東有機產業,並透過有機研究中心或與民間合作成立示範場域,加速有機研究的擴散效果,以延續並提升有機農業效益,促進農業友善環境,資源永續利用,使花東地區成為全國首要有機農業領頭羊。
花東有機面積全台之最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指出,花東地區憑藉著東部的獨特環境,政府從96年起就開始有計畫性地發展有機農業,隨著長年的耕耘推廣,目前有機農業的面積已占全台將近1/3的比例,其中花蓮縣驗證面積2,806公頃,為全國通過驗證面積最高的縣市,而在友善耕作方面,臺東縣的面積則是全國最高,達到928公頃,等於是國人每吃的三口有機友善食材,其中有一口就是來自花東地區。另外從人口分布來看,花東地區全部都屬於原住民鄉鎮,占全國原住民鄉鎮區逾5成,顯示出花東地區推展有機農業與原住民族之鏈結存在密不可分之條件。此外,目前全國由政府設置的16處公設有機集團栽培區中,花東地區幾乎都是大面積的聚集生產,占了48%的面積,密度全台最高,因此如何進一步提升產業規模與品質及深化原民特色的有機農業,將是未來花東地區有機農業輔導的首要重點。
有機研究中心啟用,深化有機價值鏈
農糧署說明,未來在第三期(111年至114年)花東地區有機農業發展計畫,除了原有擴大有機農業與友善耕作面積外,也將發展花東特色有機農作,持續深化生產、加工、儲藏及銷售等產業供應鏈,並以有機集團栽培區為核心,擴大成立有機農業促進區,發揮群聚擴散效果,以促進當地有機農業發展。
該署另指出,花東地區由於常面臨颱風等氣候災害,加上近年來全球的氣候變遷,使得花東地區在面對環境劇烈變化更加明顯,而有機農業的操作不得使用化學農藥及化學肥料,增加了有機作物在逆境中生長的困難性,因此農委會耗時五年,在花蓮縣壽豐鄉興建全國首座有機研究中心,該研究中心將於今年完工,111年啟用,未來將建立完善有機生產示範系統,提供有機農民完整培訓與技術支援基地,也持續專業輔導與協助,降低有機農業入門之門檻,協助更多農民投入有機農業,健全有機農業的推展。
全方位推動花東有機產業,建立有機典範
農糧署表示,為確保農業永續經營,降低農業生產對環境衝擊,持續推動有機及友善環境耕作,除可生產安全、優質的農產品供應市場外,亦是一種對環境最友善的耕種方式。而花東地區獨特的地理及原鄉環境,極為適合發展有機農業,政府針對當地有機農業的生產輔導,除持續辦理有機農業獎勵與補貼、有機(轉型期)驗證及檢驗費用補助、農機具加工設備及溫(網)室生產設施、有機及友善環境耕作適用肥料補助等支持措施外,未來於第三期花東地區有機農業發展計畫將進一步深化當地有機產業,設置有機農業促進區並結合有機研究中心提升附加價值,以擴大產業規模與永續發展,建立有機產業鏈的完整性,創造有機農業的典範。
聯絡人:陳主任秘書啓榮
聯絡人電話:049-234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