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農業發展史
糧政史-五穀豐收的排球勁旅
刊登日:102/10/17
474
糧食局出名的不只是糧政!
儘管糧食局於糧政領域的建樹與功績,已難以計數,對其後臺灣的經濟發展發揮無比輕重的影響力。但對半個世紀前的臺灣民眾來說,他們所熟知的糧食局不只是管理米糧的公家單位而已,糧食局的排球隊更是赫赫出名。
排球隊?沒錯!別懷疑,真的就是排球隊!雖然排球在21世紀的臺灣,似乎是冷門的運動,但在1950、60年代期間,排球曾廣受國人喜愛,風靡好一陣子,而糧食局的「穀豐排球隊」當時更是臺灣排球界中的超級強隊。
球隊林立 帶動風氣
1950年的青年節,糧食局成立了排球隊。若按照現代人的邏輯思考,堂堂一個管理全臺米糧與肥料的公家單位,居然成立排球隊,似乎頗為怪異。但這一切,我們還真得回到過去的時代脈絡中,才能理解。在臺灣還沒出現職業棒球與職業籃球之前,所有的體育活動與競賽都屬於業餘性質。發展體育活動,首先得透過各級中、小學的協助與配合,許多中小學可能都會成立自己的棒球隊、籃球隊與田徑隊。而於成人體育部分,大部分的大專院校也都會有自己的體育隊伍。但過去臺灣的大專院校極少,全臺灣的大學院校還不到30家,因此,能念大學的成年人真的不多,大部分的人可能高中職畢業後就進入職場工作了。於此情況下,若要發展成人體育活動,光靠大專院校是不夠的,因此過去常透過公營企業與單位來組織體育活動。
現在談到棒球,大家總會講到「兄弟象」或「統一獅」這些由民營企業所支持的職業球隊。但在職棒尚未出現前,臺灣的成棒界主要是中油、臺電這類公營企業所成立的棒球隊為主幹,籃球則以「公賣局隊」以及軍方聯勤的「飛駝隊」為箇中翹楚,球隊成員平日是中油或臺電的員工,比賽期間再抽調集訓。這種運作模式的好處在於,公營企業會主動吸收優秀的體育選手,參加他們的球隊。這些球員進入臺電、中油或公賣局後,雖不可能擔任多高的職務,但當他們年紀大了、無法在球場上騁馳時,仍能保有一份工作,不用擔心未來生計。而對這些公營單位來說,養個球隊雖然賺不了錢,社會形象卻能大大加分。
1950年的青年節,糧食局的「穀豐排球隊」正式成立。按照李連春的官方說法,「為鼓勵本局同仁於公暇之餘,鍛鍊體格,祛除疲勞,以期身心愉快,增加工作效率,爰有排球隊組織」。其實,當時糧食局不但有排球隊,也有棒球隊、籃球隊與田徑隊,畢竟要在超過兩千位員工中,挑出體育健將,成立各種球隊,真的易如反掌。不過,在各類球隊中,排球隊最受重視,表現也最好,使得大家對糧食局第一印象就是排球隊。
不只打球 肩負重任
一個單位會特別重視某種球類運動,必定有其原因。例如,日治期間,日本人很早就將棒球帶入臺灣,所以早期的棒球好手幾乎都以臺灣籍為主。同時期,籃球運動則在大陸時就非常受歡迎,使得早期臺灣有名的籃球選手,幾乎以外省籍為主。這使我們不禁要問,為何糧食局會特別重視看似與臺灣淵源不大的排球?一位退休的糧食局員工表示,李連春之所以重視排球隊,原因無他,就是為了日本。原來排球在戰後初期,是受到日本人普遍歡迎的體育活動之一。李連春幾乎每年都要去日本進行貿易談判,就稻米價格和出口數量討價還價,因此希望培養排球隊,能有機會能到日本進行友誼賽,以提昇臺灣的形象。連體育活動也必須如此「政治」,可見李連春肩上所背負賺取外匯的壓力,到底有多大了。
糧食局排球隊成立之初,就確定以「穀豐」為名,顧名思義,是取「五穀豐收」之意,也非常符合糧食局的宗旨。1950年穀豐隊剛成立時,就參加「青年盃排球賽」,獲得冠軍,也與空軍和陸軍的「陸光隊」,共同被列為臺灣最強的排球隊。每當日本與香港有排球隊來臺訪問時,總會安排這幾支隊伍進行友誼賽。過去的體育競賽不多,每年度的臺灣省運動會算是體壇最重要的活動。每當臺灣省運動會舉辦時,臺北市必定以穀豐排球隊的球員為主要班底,組成「臺北市隊」出賽。1954年至1957年間,臺北市排球隊連續四年獲得臺灣省運動會的排球隊冠軍,但1958年,第13屆臺灣省運動會上,臺北市隊的戰績卻一敗塗地,連決賽都沒進入。
事後各界研究發現,原來當時許多穀豐隊的強手都調任至糧食局的臺中辦事處工作,這群強手因此改披臺中市的戰袍,而當年度的排球冠軍也自然由臺中市獲得。1957年時,「全國排球委員會」也曾為了推廣排球運動,提昇排球水準,決定邀請空軍、陸軍與糧食局的排球隊,進行一連串表演賽。穀豐隊的實力之所以如此堅強,當然跟隊員的素質有絕對的關係。穀豐隊內好手雲集,其中又以陳文用最為著名。陳文用本身是學農出身,進入糧食局工作後,因緣際會加入穀豐排球隊,他總能精準地殺球,大掌一揮,馬上在球上拍出「砰」一聲的巨響,且每球都能落得恰恰好處,讓對手無法招架,因此被譽為臺灣的「巨錘」。陳文用更先後入選國家代表隊,代表我國參加亞洲盃與東京奧運賽事,至今仍是排球界津津樂道的人物。
出國比賽 轟動港日
1957年起,穀豐隊開始出國訪問比賽。1957年訪問香港時,打出五戰全勝的漂亮成績,轟動全香港。不過,前面已提及,成立穀豐隊更重要的目的,是前往日本進行外交訪問。1961年底,穀豐隊終於前往日本,先後在東京、川崎、大阪、大津、小倉等地共進行12場友誼賽。穀豐隊出發前,李連春還跟隊員們開玩笑,表示他已經在日本都打點好一切了,如果贏球,其實是李連春的功勞。不過,12場比賽結束後,穀豐隊的戰績是4勝8敗,似乎不太理想。當然這正表示,李連春於行前所言,只是個玩笑話。穀豐隊的戰績雖不耀眼,卻讓日本民眾清楚知道,原來在日本吃到的臺灣米都是臺灣省糧食局出口到日本的。
1960年代中期開始,不知為何,排球在臺灣的風行程度就漸漸衰退了。當時王貞治開始在日本走紅,且特別來臺訪問,點燃國人對棒球的熱情。1968年,紅葉少棒以7:0的懸殊比數,擊敗來臺訪問的日本關西的少棒明星隊,正式開啟臺灣的棒球熱潮。於此狀況下,排球就更加不受重視,穀豐隊的名號也漸漸被遺忘。運動並非糧食局的本業,發展排球運動更不可能是糧食局的業務執掌。但在特殊的歷史背景下,李連春為了促進對日關係,特別著重排球隊的發展,巧妙的是,穀豐隊居然還成為當時排球界的勁旅。儘管穀豐隊的豐功偉業,對臺灣的糧政並沒有實質的影響,但穀豐隊的故事,多少算是戰後臺灣糧政發展史中的一頁趣聞。
註:
臺北糧食協進會前身為臺灣省調節服務社,初期主要為協助政府調劑民食,1956年改制為財團法人組織。為適應時代變遷與需求,臺北糧食協進會以戰後糧政與相關農糧研究為主要任務,並持續舉辦相關慈善公益事業。歡迎各界予以指教:foodpolicytw@gmail.com
文 臺北糧食協進會 圖 編輯部
儘管糧食局於糧政領域的建樹與功績,已難以計數,對其後臺灣的經濟發展發揮無比輕重的影響力。但對半個世紀前的臺灣民眾來說,他們所熟知的糧食局不只是管理米糧的公家單位而已,糧食局的排球隊更是赫赫出名。
排球隊?沒錯!別懷疑,真的就是排球隊!雖然排球在21世紀的臺灣,似乎是冷門的運動,但在1950、60年代期間,排球曾廣受國人喜愛,風靡好一陣子,而糧食局的「穀豐排球隊」當時更是臺灣排球界中的超級強隊。
球隊林立 帶動風氣
1950年的青年節,糧食局成立了排球隊。若按照現代人的邏輯思考,堂堂一個管理全臺米糧與肥料的公家單位,居然成立排球隊,似乎頗為怪異。但這一切,我們還真得回到過去的時代脈絡中,才能理解。在臺灣還沒出現職業棒球與職業籃球之前,所有的體育活動與競賽都屬於業餘性質。發展體育活動,首先得透過各級中、小學的協助與配合,許多中小學可能都會成立自己的棒球隊、籃球隊與田徑隊。而於成人體育部分,大部分的大專院校也都會有自己的體育隊伍。但過去臺灣的大專院校極少,全臺灣的大學院校還不到30家,因此,能念大學的成年人真的不多,大部分的人可能高中職畢業後就進入職場工作了。於此情況下,若要發展成人體育活動,光靠大專院校是不夠的,因此過去常透過公營企業與單位來組織體育活動。
現在談到棒球,大家總會講到「兄弟象」或「統一獅」這些由民營企業所支持的職業球隊。但在職棒尚未出現前,臺灣的成棒界主要是中油、臺電這類公營企業所成立的棒球隊為主幹,籃球則以「公賣局隊」以及軍方聯勤的「飛駝隊」為箇中翹楚,球隊成員平日是中油或臺電的員工,比賽期間再抽調集訓。這種運作模式的好處在於,公營企業會主動吸收優秀的體育選手,參加他們的球隊。這些球員進入臺電、中油或公賣局後,雖不可能擔任多高的職務,但當他們年紀大了、無法在球場上騁馳時,仍能保有一份工作,不用擔心未來生計。而對這些公營單位來說,養個球隊雖然賺不了錢,社會形象卻能大大加分。
1950年的青年節,糧食局的「穀豐排球隊」正式成立。按照李連春的官方說法,「為鼓勵本局同仁於公暇之餘,鍛鍊體格,祛除疲勞,以期身心愉快,增加工作效率,爰有排球隊組織」。其實,當時糧食局不但有排球隊,也有棒球隊、籃球隊與田徑隊,畢竟要在超過兩千位員工中,挑出體育健將,成立各種球隊,真的易如反掌。不過,在各類球隊中,排球隊最受重視,表現也最好,使得大家對糧食局第一印象就是排球隊。
不只打球 肩負重任
一個單位會特別重視某種球類運動,必定有其原因。例如,日治期間,日本人很早就將棒球帶入臺灣,所以早期的棒球好手幾乎都以臺灣籍為主。同時期,籃球運動則在大陸時就非常受歡迎,使得早期臺灣有名的籃球選手,幾乎以外省籍為主。這使我們不禁要問,為何糧食局會特別重視看似與臺灣淵源不大的排球?一位退休的糧食局員工表示,李連春之所以重視排球隊,原因無他,就是為了日本。原來排球在戰後初期,是受到日本人普遍歡迎的體育活動之一。李連春幾乎每年都要去日本進行貿易談判,就稻米價格和出口數量討價還價,因此希望培養排球隊,能有機會能到日本進行友誼賽,以提昇臺灣的形象。連體育活動也必須如此「政治」,可見李連春肩上所背負賺取外匯的壓力,到底有多大了。
糧食局排球隊成立之初,就確定以「穀豐」為名,顧名思義,是取「五穀豐收」之意,也非常符合糧食局的宗旨。1950年穀豐隊剛成立時,就參加「青年盃排球賽」,獲得冠軍,也與空軍和陸軍的「陸光隊」,共同被列為臺灣最強的排球隊。每當日本與香港有排球隊來臺訪問時,總會安排這幾支隊伍進行友誼賽。過去的體育競賽不多,每年度的臺灣省運動會算是體壇最重要的活動。每當臺灣省運動會舉辦時,臺北市必定以穀豐排球隊的球員為主要班底,組成「臺北市隊」出賽。1954年至1957年間,臺北市排球隊連續四年獲得臺灣省運動會的排球隊冠軍,但1958年,第13屆臺灣省運動會上,臺北市隊的戰績卻一敗塗地,連決賽都沒進入。
事後各界研究發現,原來當時許多穀豐隊的強手都調任至糧食局的臺中辦事處工作,這群強手因此改披臺中市的戰袍,而當年度的排球冠軍也自然由臺中市獲得。1957年時,「全國排球委員會」也曾為了推廣排球運動,提昇排球水準,決定邀請空軍、陸軍與糧食局的排球隊,進行一連串表演賽。穀豐隊的實力之所以如此堅強,當然跟隊員的素質有絕對的關係。穀豐隊內好手雲集,其中又以陳文用最為著名。陳文用本身是學農出身,進入糧食局工作後,因緣際會加入穀豐排球隊,他總能精準地殺球,大掌一揮,馬上在球上拍出「砰」一聲的巨響,且每球都能落得恰恰好處,讓對手無法招架,因此被譽為臺灣的「巨錘」。陳文用更先後入選國家代表隊,代表我國參加亞洲盃與東京奧運賽事,至今仍是排球界津津樂道的人物。
出國比賽 轟動港日
1957年起,穀豐隊開始出國訪問比賽。1957年訪問香港時,打出五戰全勝的漂亮成績,轟動全香港。不過,前面已提及,成立穀豐隊更重要的目的,是前往日本進行外交訪問。1961年底,穀豐隊終於前往日本,先後在東京、川崎、大阪、大津、小倉等地共進行12場友誼賽。穀豐隊出發前,李連春還跟隊員們開玩笑,表示他已經在日本都打點好一切了,如果贏球,其實是李連春的功勞。不過,12場比賽結束後,穀豐隊的戰績是4勝8敗,似乎不太理想。當然這正表示,李連春於行前所言,只是個玩笑話。穀豐隊的戰績雖不耀眼,卻讓日本民眾清楚知道,原來在日本吃到的臺灣米都是臺灣省糧食局出口到日本的。
1960年代中期開始,不知為何,排球在臺灣的風行程度就漸漸衰退了。當時王貞治開始在日本走紅,且特別來臺訪問,點燃國人對棒球的熱情。1968年,紅葉少棒以7:0的懸殊比數,擊敗來臺訪問的日本關西的少棒明星隊,正式開啟臺灣的棒球熱潮。於此狀況下,排球就更加不受重視,穀豐隊的名號也漸漸被遺忘。運動並非糧食局的本業,發展排球運動更不可能是糧食局的業務執掌。但在特殊的歷史背景下,李連春為了促進對日關係,特別著重排球隊的發展,巧妙的是,穀豐隊居然還成為當時排球界的勁旅。儘管穀豐隊的豐功偉業,對臺灣的糧政並沒有實質的影響,但穀豐隊的故事,多少算是戰後臺灣糧政發展史中的一頁趣聞。
註:
臺北糧食協進會前身為臺灣省調節服務社,初期主要為協助政府調劑民食,1956年改制為財團法人組織。為適應時代變遷與需求,臺北糧食協進會以戰後糧政與相關農糧研究為主要任務,並持續舉辦相關慈善公益事業。歡迎各界予以指教:foodpolicytw@gmail.com
文 臺北糧食協進會 圖 編輯部
上一篇
農村婦女該瞭解的事 (下)
下一篇
農業社會的傳統技術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63%
我喜歡:25%
很實用:13%
夠新奇:0%
普普啦:0%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2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林*慧(高手級會員)發表於 109/10/26
讚!!
陳*杰(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3/17
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