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羅山竹林、馥茶堂、玉東卡本特、大禹書屋 看見花蓮國產木竹材微型產業的友善循環
自106年林務局宣布「國產材元年」起,每年投注相當多資源及心力於國產材產業之復振與推廣。林產業發展是全國性的推動,花東地區因交通及地形的關係,無法像西部一樣擁有大規模林產業發展,在提升國產材自給率議題中,往往被忽視。然而另一方面,花東擁有得天獨厚的景觀與人文特色,林務局近幾年在花東地區經營與具木工專業之職校與教師、社區團體合作,善用既有資源、搭配地域特色,開創微型國產木、竹產業鏈,為地方產業發展注入活水,讓在地年輕人得以留鄉服務,並撐起林產業新天地。
荒廢桂竹林更新再利用 創造在地資源循環經濟
而在花蓮地區國產竹材產業發展策略上,則先以循環經濟為先導方向,協助竹林更新經營。多年來因竹產業式微,使羅山地區竹林荒廢、長期無人經營管理,任其荒廢擴張,進而影響當地生態以及環境景觀。林務局106年開始與富里鄉農會合作,協助羅山地區竹林資源的活化再利用,從廢耕竹林的更新採伐開始,逐步串接到後端竹製品的多元開發與利用。除了在整理過的竹林內,闢設竹林小徑,更在竹炭製程中,利用熱平衡原理加熱溫泉水,營造溫泉體驗場域,並規劃在地竹產業循環經濟觀摩體驗遊程,達到效益最大化,善用羅山自然環境資源,促進在地經濟及資源循環再利用的目標。
玉東卡本特 串接國產木材地產地消
林務局在花蓮地區國產木材微型產業發展策略,則以木工人才培育為發展方向,透過加工端人力強化,搭起國產材從生產到消費端的橋梁,使東部國產材可在地供應消費者使用。曾任教花蓮玉東國中的王嘉納老師,原以陪伴並提升青年自信為初衷開辦木工班,卻為木工匠師培力與傳承埋下種子。林務局於108年開始與王嘉納老師合作辦理「木創玉東技藝教育推廣」透過技術傳承與精進,培養花蓮在地木製品與家具製作的專業人才,延續臺灣木藝產業,並多元開發、設計與製作國產材產品,提昇國產材價值與市場能見度,串起花蓮國產木材微型產業鏈。
透過建物場域規劃 打造國產木、竹材行銷舞臺
馥茶堂,前身為林務局花蓮林管處舊富里工作站, 110年林務局與富里鄉農會合作,賦予舊有建築新價值。園區內共有4棟建築物,原工作站辦公室化身餐飲及展售中心,販售國產材產品、農林特產品及輕食,另外三棟建築則作為常設展覽室,分別是舊防火倉庫展示傳統林業機具,例如雙人鋸、胴割鋸、林業機車等,保留濃厚的林業歷史氛圍;舊工作站主任宿舍展示里山倡議及里山動物圖文解說;舊檔案室則展示臺灣樹木及國產材精油萃取介紹。在花蓮縣富里鄉農會行銷下,馥茶堂透過舉辦主題性小農市集、音樂會、DIY等活動,為富里打造出旅遊新亮點,促進觀光發展,亦成為了花蓮國產木、竹材微型產業的重要據點。
國產木、竹材不僅能運用於文創商品或家具,大禹書屋,即是林務局將國產木、竹產業應用於建築的呈現。林務局110年與國立中興大學合作,於玉里鎮大禹里,就地伐取原竹加工,以創新設計建置新型態國產竹、木構造建築之教育場域,供作書院或教室使用。並藉由「以建代訓」辦理竹構造建築觀摩與技術講習,讓山村部落居民、竹農及竹加工業者更進一步認識國產木、竹材可創造的多種意義與高附加價值。
國產木、竹材微型產業推展 落實淨零碳排
林務局指出,未來除了持續透過與地方合作、政策輔導,強化國產木、竹材在地生產、加工、銷售鏈結,更規劃開展如林下經濟、森林療癒等各項森林附加效益,讓花蓮國產木、竹材微型產業更加多元。期望花蓮國產木、竹材微型產業的成果,可以作為山村地區微型產業的範本,讓各山村社區可以嘗試盤點並規劃屬於自己的在地特色微型產業,落實里山經濟以及地產地消,達到淨零碳排、循環經濟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