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O農業E化行動案例介紹
文章來源 : 台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2017/11/27
資通訊技術(ICT)近年來在農業上發揮了很大的影響,隨者設備和創新應用的增加,“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提供了數據社會的基礎,2017年“G20農業部長宣言(G20 Agriculture Ministers’ Declaration”一致認為農業資訊與通訊ICT技術之應用可提升糧食鏈生產效率與農業永續發展,以及因應氣候變遷等對農業生產造成影響之課題。本文彙編的案例包括食品生產、諮詢服務、和可佈署的可追溯性的物聯網用於感測和分析。本文整理了四個國際農業E化案例,其中三個已經執行一段時間,另外一個則屬於開發階段。本文整理各案例的背景、運作原理與實行方法,讓讀者能對於此四項案例有初步的認識,並想像其對全球農糧市場之影響。以下將針對四項案例作摘要。
案例1:3D食物列印機
Foodini由位於西班牙巴塞隆納的自然機器(Natural Machines)公司開發,並是全球第一台有物聯網(IoT)連線的3D食物列印機。透過3D食物列印,消費者能於線上拿到食譜後,即準備食材並透過機器列印食物。Foodini最大的特色在於與物聯網連線,農民可透過Foodini所收集的後設數據來分析消費者的飲食狀態,藉以調整耕種計畫,食品製造商亦可藉此了解市場趨勢。此外,物聯網的數據功能亦有機會成為整體食物生產鏈中的溝通與資訊平台,建立新的商業模式。對消費者而言,回傳的飲食資訊也可透過系統的整合與設定,對自身產生監控作用,達到飲食控制目的。
案例2:農業行動資訊平台
GoviMithuru設立於斯里蘭卡,目的為提供平台讓農民可以以便利又經濟實惠的方式獲得資訊,並與當地其他農村及農業服務供應商構成通聯,解決農村資訊不對等的問題,有利快速學習良好的農業實務、分享農耕知識,以提升產品進入市場的機會。「營養不良」是斯里蘭卡國內的重要課題,藉由資訊平台,分享健康與營養資訊,同時促進農民健康。互動式語音應答系統為基礎,因此無須智慧型手機也可使用。農民登錄系統後,可定期收到推播訊息(包含農業與營養、健康等方面的訊息),並能直接撥打互動式語音應答系統,聽取依農民背景資料量身訂製的農業、營養與預防照護建議。GoviMithuru的訊息內容由南亞國際農業與生技中心與斯里蘭卡農業局主導,服務設計則由Dialog Telecom公司負責,採用人本設計原則,且藉由掛曆與訊息排程器提供農民客製化的耕作資訊,又有公部門的合作與支持、以及辦理活動以獲得使用者回饋等等功能,因此,是很成功的公私部門協力合作的案例。
案例3:農業蟲害之電子解決方案
ESAAP為印度政府贊助班加羅爾農業科技大學推動的一項研究,旨在了解「即時」農作物健康管理系統對農民、議題專家與代理商所帶來的影響。本研究提供代理商工具,以便代理商能夠轉化議題專家所提供的資訊,來執行農作物健康問題診斷、量化之工作,並提供解決方案的建議。專案期間共診斷出 16,813 個病蟲害問題,同時推廣作業員也建議可行的病蟲害管理措施。無須額外支援的情況下,推廣作業人員在現場就解決了其中 92% 的問題,其他 8% 的問題也幾乎透過農業病蟲害電子解決方案的專家管理系統即時解決,近 90% 的農民對解決方案相當滿意。
案例4:溯源公開資訊系統
TraceVerified,其為越南首見的電子追蹤與資訊透明服務系統,於2016年建置完成。該系統採用條碼與QR碼儲存歷史資訊,因此利用任何智慧型裝置就可極為輕易地存取商品資訊,所以消費者能更方便取得市場上各種食品的來源資訊,且也能協助農民與食物生產商建立信用與市場競爭力。目前無論在水產養殖、新鮮蔬菜或肉品部門皆有相關公司使用,並有助於產值的提升。其經驗顯示食物生產商必須採用追蹤系統,以便符合國際標準與全球貿易需求,並提高企業的效率。但是若要使用這種服務,農民對資訊科技必須有一定程度的認識,且系統中各供應鏈之間必須通力合作,以利彼此管制(驗證)作業之進行。
參考文獻 :
FAO& ITU (2017). E-agriculture agriculture in action. Retrieved from http://www.fao.org/3/a-i6972e.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