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營造農業地區耕地防風林,增加因應氣候變遷之調適能力
刊登日:111/11/23
臺灣位處颱風盛行區,臺東地區的夏、秋之際常受颱風侵襲,造成釋迦果樹倒伏及樹幹斷裂,落花、落果及果實擦傷壞死,另外初夏時期及颱風期間之焚風也會造成花朵乾枯無法授粉、葉片燒乾及幼果落果等傷害,而颱風季節正是釋迦重要生育期,建立防範風害措施,以降低風災造成的農民收益損失為重要課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太麻里研究中心依據立地條件,著手建立當地的耕地防風林體系,研究調查顯示象牙木適合作為臺東當地防風林帶的主要樹種,並於臺東太麻里溪洪氾區農業生產區進行試辦。
林試所指出,2016年7月強烈颱風尼伯特肆虐臺東地區,猛烈的強風打破臺東氣象站歷史紀錄,高達17級強陣風造成臺東巿區建物嚴重毀損,百年老樹倒地,行道樹幾乎攔腰折斷,尤其臺東森林公園之海岸防風林如同遭受巨大風刃於林木劈砍,全林樹毀幹斷及殘枝散落整地之滿目瘡痍慘狀,更造成臺東地區農業損害近8億元,其中災損最嚴重的農作物就是番荔枝(Annona squamosa)又稱釋迦,種植面積受損約3,700公頃。
林試所指出,2016年7月強烈颱風尼伯特肆虐臺東地區,猛烈的強風打破臺東氣象站歷史紀錄,高達17級強陣風造成臺東巿區建物嚴重毀損,百年老樹倒地,行道樹幾乎攔腰折斷,尤其臺東森林公園之海岸防風林如同遭受巨大風刃於林木劈砍,全林樹毀幹斷及殘枝散落整地之滿目瘡痍慘狀,更造成臺東地區農業損害近8億元,其中災損最嚴重的農作物就是番荔枝(Annona squamosa)又稱釋迦,種植面積受損約3,700公頃。

強烈颱風尼伯特造成臺東海岸防風林受損慘狀

強烈颱風尼伯特造成釋迦果樹整片倒伏

耕地防風林-象牙木為小喬木與相鄰果樹競爭性低

象牙木以修枝技術呈現綠牆之姿暨抗風又美觀

田間綠化美化農村生態環境
林業試驗所太麻里研究中心主任許俊凱博士表示,該中心身為太麻里鄉之林業機關,希望以林業專業,協助當地農友建立防風林帶體系。根據該中心之研究團隊調查結果,當地防風林帶的主要樹種以種植象牙木為主,原因在於象牙木抗風性強,適應性佳容易種植,且為小喬木,樹高約5公尺,樹冠幅窄,經由修枝能呈現約1公尺寬的綠牆,兼具防風及美觀效果,為眾多防風樹種中種植佔地小及容易維護管理的樹種。經審慎評估,該中心認為象牙木相當適合作為防風林帶的主要樹種,並以臺東太麻里溪洪氾區農業生產區試辦,向當地農友提供苗木及植栽諮詢工作,共同努力打造該區域之耕地防風林體系。
林業試驗所曾彥學所長說,颱風為天然災害無法避免,但可藉由生態工法降低颱風的危害。耕地防風林除有效降低強風對農作物的危害,亦能減輕政府之災害輔助支出,同時植樹也可增加碳匯,減緩暖化效應,期許林業試驗所之研究團隊協助當地農業生產區建立防風林帶體系,進而營造魅力農村及活化農村生態環境,達到農委會所推動「因應氣候變遷之調適能力,建立農業新典範」之政策目標。
撰稿人:太麻里研究中心 黃俊元 副研究員
電話:089-781302分機219
E-mail:chun-yuan@tfri.gov.tw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17%
我喜歡:14%
很實用:41%
夠新奇:28%
普普啦:0%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王*玲(高手級會員)發表於 111/11/24
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