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林業20週年遍地開花傳承不息 表彰特優社區—隱身全臺的永續森林幕後推手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社區林業中心今(30)日共同舉辦「社區林業二十週年回顧與展望暨110年特優社區頒獎典禮」,邀請長期執行社區林業計畫且成效良好的社區,由社區內中生代將代表社區林業精神的信物傳給新生代,象徵經驗與信念的傳承。典禮同時頒發110年特優社區獎座,肯定各地特優社區在生態保育及永續森林經營的卓越表現與貢獻。
林務局表示,社區林業計畫自91年開始執行,但以往受限於法令對森林動植物資源利用的限制,執行內容多僅為自然資源調查及社區生態旅遊,距離社區林業以森林資源永續造福週邊山村部落的內涵尚有部分距離。因此,近年林務局針對林產物採取與原住民傳統狩獵進行法規檢討與鬆綁後,於107年起將社區林業納入山林巡守、林下經濟與原住民狩獵自主管理等項目,邁入社區林業2.0,使在確保森林生態系功能的前提下,森林週邊社區得以永續運用森林資源,讓森林生態系惠益澤被週邊社區,真正達成回到森林、使用森林、守護森林的目標,累積政府與民間協同經營的基礎,帶來山村部落永續發展的契機。
傳承20年的信念與價值 布建全臺各地網絡據點 就地學習相互成長
今日典禮邀請來自全臺各地,執行社區林業計畫多年共9個資深社區代表,包含「宜蘭縣愛南澳生態旅遊發展協會」、「苗栗縣明德社區養蜂復育中心」、「臺中市和平區斯可巴原住民文化及休閒農業發展協會」、「雲林縣湖山水庫人文生態保護協會」、「嘉義縣公興社區發展協會」、「高雄市寶來人文協會」、「臺東縣鹿野鄉永安社區發展協會」、「臺東縣原住民旮部融岸文化教育促進會」、「社團法人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由社區內中生代將社區林業信物傳承給新生代,象徵社區林業代代相傳、生生不息。其中也有6個社區已成為社區網絡據點,發揮社區所長,辦理課程及見學工作坊,透過網絡管道,提供全國各地社區就地增能及諮詢需求,肩負社區間傳承的重任。
特優社區各具特色 全方位守護永續生態
為彰顯在地長期深耕成果,特優社區頒獎典禮首次移師至臺東縣舉辦,並藉由社區參訪鼓勵社區間知識經驗的交流分享。110年度共有196個社區申請社區林業計畫,林務局從「計畫執行成效」、「居民參與程度」與「自然資源永續經營貢獻度」等指標進行評比,最終由「宜蘭縣雙連埤地區永續發展協會」、「有限責任苗栗縣賽夏族原住民林業暨勞動合作社」、「臺中市和平區斯可巴原住民文化及休閒農業發展協會」、「南投縣魚池鄉澀水社區發展協會」、「嘉義縣番路鄉公興社區發展協會」、「高雄市林園區林園愛鄉協會」、「臺東縣青銀共創社會暨環境關懷協會」、「花蓮縣富里鄉羅山社區發展協會」等8個社區脫穎而出,獲得「特優社區」的殊榮。
林務局指出,8個特優社區分別以不同面向發展社區林業,其中「有限責任苗栗縣賽夏族原住民林業暨勞動合作社」於108年起成立加里山區的賽夏族護林森力軍巡守隊,進行山林守護與開放綠色森林產業等工作,提振部落經濟,也維護了山林。「南投縣魚池鄉澀水社區發展協會」以手作方式進行澀水水上森林步道維護,保留步道自然鋪面,保護原生植物,降低步道維謢成本,彙整完整生態植物資料,做為步道巡護的重要依據。社區更利用在地豐富的竹材,於步道入口處製作3公尺高「竹編暴龍」裝置藝術,凸顯步道侏儸紀公園特色。「嘉義縣番路鄉公興社區發展協會」籌組嘉義縣第1家「有限責任嘉義縣阿里山林業生產合作社」,林農們除從事林業經營外並以「土匪山」為品牌積極發展生態旅遊與工作假期(土匪之森),如林場管理實務、小徑木循環應用、非木質林產物產業發想等。「臺東縣青銀共創社會暨環境關懷協會」藉由調查村落淺山地區溪流、溼地、埤塘及湧泉等水路之水文及鄰近之里山資源生態,除了瞭解攸關農民、環境衛生的用水議題,更深入瞭解棲地環境之物種以及人與自然之連結,社區更參與公民科學路死系統化調查,擴大關注生產地景之生態,也同時促進傳統民族植物之永續利用。
社區林業為基石 實踐里山倡議推動健全國土生態綠網
林務局指出,社區林業計畫是森林經營導入民眾參與的開端,除支持社區持續進行山林巡護協力森林保護工作以及導入生態保育、保全生物多樣性觀念外,近年亦培力社區執行林下經濟與生態旅遊,進而提升社區經濟,落實里山倡議的原則,更結合國土生態綠網跨域平台,以空間為基礎整合投入資源,積極輔導關鍵區域社區參與,點線成面,透過社會-生態-生產地景與海景的保全活用來營造和串聯韌性社區,讓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育兼容並蓄,以達成社區民眾自主參與及永續經營自然資源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