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校園採購有機食材 學童農友環境皆受益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長期重視學童的飲食健康,自106年起與教育部攜手推動學校午餐採用三章一Q國產可溯源食材,鼓勵學校選用有機、產銷履歷、臺灣優良農產品等驗證或具有臺灣農水畜產品生產追溯條碼(QR Code)之國產食材,去(111)年全國已有21縣(市)、3,017所學校、超過160萬位學童,每週至少使用248公噸有機食材,透過政府補助支持及輔導供應平台,穩定其供貨順暢,同時藉由多元化的食農體驗活動,建立學童在地低碳飲食與環境永續觀念。農糧署將持續讓更多學童能享用安心有品質的有機營養午餐,創造學生吃好、農友共好、環境美好的三贏局面。
校園採用有機食材,帶動有機生產,共同助力淨零目標
農糧署說明,因應極端氣候變遷與疫情挑戰,淨零碳排與永續發展政策受到高度重視,其中農業減碳及增加土壤碳匯為關鍵策略,而有機及友善耕作方式可強化農業韌性及環境永續,透過推廣學校採用有機食材,用消費力量來帶動有機農業成長,讓更多農友安心投入有機農業,以全民行動共同為臺灣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努力。該署指出,目前多數學校已每週固定至少1次以上使用有機蔬菜,為提升有機食材採用率,臺北市、臺中市、宜蘭縣、花蓮縣、臺東縣等5個縣市增加使用有機米,111年度全年總計採用超過1,000公噸以上有機白米,換算等同約210公頃有機水稻全年產量,支持效益顯著。在有機消費提升帶動下,國內有機及友善耕作面積成長為合計19,408公頃,占國內耕地比率2.5%,每年可減少化學肥料2.3萬公噸及化學農藥250公噸以上,同時減少3.77萬公噸CO2排放量,真正落實生活、生產、生態三生共利。
從小紮根,厚植食農素養
農糧署表示,為深化校園飲食與永續農業的鏈結,透過食農教育結合在地有機農友、推廣團體等,設計教具、學習單與有獎徵答等方式分享有機耕作經驗、有機水稻產製過程、生態平衡與資源再利用觀念,並安排體驗活動如有機米飯糰創意料理、有機米穀粉製作蔬菜燒等,從寓教於樂中認識有機食材來源及米食文化,建立學童對食育意識與有機農業的認同感。
用安心健康的有機食材照顧學童,獲校園師生的熱烈迴響,進而延伸至家長與民眾選購有機農產品的意願,以消費帶動生產,支持有機農友,讓臺灣有機農業永續發展,齊心為農業淨零轉型貢獻一份心力。
聯絡人:陳主任秘書啓榮
聯絡人電話:049-234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