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以影像記錄澎湖海域丁香魚的產卵行為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111年受澎湖縣政府委託進行澎湖海域丁香魚資源動態調查,期間於白沙鄉赤崁海域進行水下調查時,在澎湖北海海域水深15米之海底首次以影像記錄到丁香魚的產卵行為,調查成果可提供縣府調整現行管理規定,促進資源之永續利用。
水試所說明,日本銀帶鯡(Spratelloides gracilis)俗稱丁香魚,係一種小型的中表層魚類,屬臺灣重要的經濟性食用魚,國內99%以上的漁獲均來自澎湖縣,雖然澎湖縣政府自民國88年起訂定每年5月1日起至6月1日為丁香魚禁漁期,然漁業統計年報顯示近年漁獲量仍呈逐年下滑的趨勢。為此,澎湖縣政府委託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藍國瑋副教授與水試所共同進行研究,整合其成熟個體生殖腺發育情形、航跡紀錄器及漁撈日誌統計資料,推估澎湖白沙鄉赤崁海域為產卵場位置之一,生殖期介於3至9月,並於4至5月、7至8月為生殖高峰。
為進一步確認其產卵行為與棲地底質,水試所研究人員於111年6月底至澎湖白沙鄉赤崁海域進行水下調查,在水深15米之海底發現丁香魚魚群呈現不一致、不規則的快速游動,亦有魚與魚間成一小群互相追逐的行為,魚群亂竄並用身體擦觸海底,而原本清澈的水質因為雄魚排出精液而呈現煙霧狀。丁香魚具有群游的行為,一般情況下其魚群游動相當整齊並具有規律性,以上發現與國外紀錄鯡魚(Herring)產卵之情況一致,可確認此為澎湖丁香魚之產卵行為。
水試所表示,本次調查發現為國內首次以影像記錄到丁香魚的產卵行為,未來將持續調查以確切掌握產卵場的範圍。丁香魚為短生命週期魚類,倘能確立產卵場環境因子與生殖高峰期之關聯性,後續可搭配水文科技資訊依關鍵影響因子準確預測,據現行法規逐年調整或延長禁漁期程,或依據產卵場域劃設保護區,將可更有效保護孕卵母魚或孵化之稚魚,達資源永續利用之目的。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沿近海資源研究中心
單位連絡人:翁進興主任
電 話 :(07)8218103#201
撰稿人:陳郁凱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