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機耕標準化 省工省力顧品質
農委會於本月(9)日舉辦「推動蔬菜機械代耕與農事服務體系」示範觀摩,由該會輔導的農事服務團示範從整地、作畦、移植、田間管理及採收等一貫化機械標準作業體系,並由該會陳吉仲主任委員親自參與新型穴盤菜苗全自動移植機操作,展現推動產業機械化耕作模式及作業調整階段性成果,未來仍將逐步逐項輔導缺工產業,透過各項標準作業建立,達到有效率的機械代耕體系及農事服務之政策目標
穩定提供人力供給,舒緩農業缺工需求
農委會說明,為改善農業缺工問題,自106年開始辦理農業人力團,透過人力資源平臺來調度派工,每年派工人達40萬人日,服務農場家數累計超過9千家,促使常僱缺工從10,456人次下降到4,822人次,季節性農業缺工則是從約21萬人次下降到約8.9萬人次。除了在區域穩定提供農業勞動力外,未來將導入共用性小型省工省力機具設備,提升各人力團作業效率並做為省工省力農事操作示範。
營造省工省力作業環境,擴大推動農事服務
農委會表示,自107年起針對農機應用程度較低或代耕體系較不完善之缺工產業,結合產業輔導與科研應用的資源,輔導成立12團農事服務團、5個專案計畫,除盤整區域產業作業需求導入省工農業機械,規劃人機協同、人機共享的代耕模式,於多種產業,例如雜糧、花卉、蔬菜、茶葉等,進行服務,並輔導建立碎枝服務模式等區域共通性農業廢棄物處理,以循環利用銜接淨零排碳政策。
調整產業耕作模式,強化蔬菜產業韌性
農委會指出,在近年輔導產業機械化採收過程中,發現最大問題在於從整地作畦到種植等工序作業未標準化、規格化,田區內變異性過大且作業未能配合採收機械而影響機械採收表現,本次示範觀摩會是將該會過去輔導的耕作工項機械化成果,整合至大宗蔬菜耕作體系中。該一貫化機械耕作體系,可分為5大項目: (1)基礎環境建立,包含專業人力培訓及預留農機進出與迴轉通道的田間規劃調整開始;(2)整地作畦時運用RTK定位系統,提供精準操作輔助,並應用作畦施肥同步技術,有效節省肥料用量與施肥工序;(3)菜苗移植時,則採用全自動移植機移植,也配合移植機所需穴盤規格開發新型穴盤,並可省一次苗期管理工作;(4)栽培管理部分採用臂展式多功能防治機及附掛中耕迴轉犁,有效提高操作效率;(5)採收作業則是引進自走式採收機及作業平台示範,採收後可從田間拉回集貨場冷藏,再針對不同市場需求於出貨前進行分級選別,縮短田間接軌冷鏈時間並延長保鮮期限。
農委會強調,產業工序應盡可能機械化,把勞動力調整用在國內外尚無法機械化的工序上,面對運用農業人力與調整耕作模式的嚴峻挑戰,推動農事服務是一項調整產業經營結構、減省人力需求的重要任務,也是落實農業知識經濟的重要手段。本次輔導推動的蔬菜機械代耕與農事服務體系已可應用於生產實作,後續並將逐步增加作物品項,輔導成立機械代耕團,或於大宗蔬菜策略聯盟擴散推動,逐步推動蔬菜產業機械耕作與農事服務,配合計畫生產及智慧育苗場管理,強化蔬菜產業韌性,從根本解決農業缺工問題。